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语文学案 > 内容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2018-2022)]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2 15:06:08     阅读: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办公室 二〇一九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振兴基础和发展态势 1 第一节 振兴基础 1 第二节 发展态势 4 第二章 总体要求 7 第一节 指导思想 7 第二节 发展目标 7 第三章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10 第一节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 10 第二节 优化乡村发展空间 12 第三节 分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13 第四章 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 17 第一节 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17 第二节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20 第三节 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24 第四节 促进质量兴农科技强农 27 第五节 形成产业开放发展格局 30 第五章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33 第一节 提升农村生态水平 33 第二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6 第三节 坚持绿色生产方式 43 第六章 形成乡村文明风尚 47 第一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7 第二节 弘扬地方传统文化 49 第三节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0 第七章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54 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54 第二节 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56 第三节 推动乡村法治建设 59 第八章 切实改善农村民生 61 第一节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1 第二节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65 第三节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68 第九章 健全农村发展机制 70 第一节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70 第二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72 第三节 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76 第十章 抓好规划组织实施 79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79 第二节 形成强大合力 79 第三节 强化考核评估 80 附件1:**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大项目基本情况表 附图1:区位分析图 附图2:县域总体空间布局图 附图3:产业发展规划图 附图4:**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 本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衡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文件精神编制。主要阐明乡村振兴阶段性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是全县实施乡村振兴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振兴基础和发展态势 第一节 振兴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持了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运行稳中趋优。2017年,全县实现GDP167.2亿元,增长8.6%;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6亿元,增长18%;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4%;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亿元,增长10.8%;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537元、19078元,分别增长8.4%和7.9%。

农业生产总体趋好。2017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7.97万亩,总产量21.02万吨;
生猪、**黄鸡、小水果、茶叶等产量逐步提升;
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5家,家庭农场303家,种粮大户1305户;
全县农机拥有量达到81486台(套),总动力40.05万千瓦,农作物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
生猪调出大县、油茶产业重点县地位得到巩固。近年来,我县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成为全国田园综合体试点,成功申报全县首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1个国家级农民示范合作社。**红脆桃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黄鸡、南岳云雾茶分别被列入国家和湖南省“一县一特”农业特色产业目录。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推进,完成了新桥镇石仓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受到省市有关部门好评。永和乡文桥村、白果镇棠兴村、开云镇双全新村、岭坡乡潮水村等四个村获省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步村奖。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走在全市前列,获批惠农服务工程省级示范县项目,成功承办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现场会。

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扎实推进绿化增量提质工作,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
低产林改造1.9万亩;
油茶新造5000亩,油茶低改8000亩。201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2%,森林蓄积量为157.8万立方米。对县域内国家自然保护区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整改,对违规违法的矿山企业进行整顿、关停,完成部分矿山企业复绿。萱洲国家湿地公园被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自然学校”称号,被湖南省评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先进单位。河道保洁和河道管理力度得到加强,河长制全面推行。

乡村面貌大为改观。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乡村道路绿化169公里。加强耕地地力保护、发展绿肥生产,有效促进耕地地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我县2017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2018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先进县”;
白果镇棠兴村、开云镇双全新村获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萱洲镇列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
2017年底,全县建成秀美村庄34个。

脱贫攻坚有力有效。2017年,圆满完成8个贫困村的脱贫退出和45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3.36%下降至2.2%。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积极对接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结对帮扶、“五个一批”政策落实、群众满意度、精准扶贫政策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

第二节 发展态势 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是全县发展难得的机遇。深入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省内新形势新特点,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机遇新使命,认清当前发展的挑战,是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举措。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乡村振兴第一个五年,**县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探索**县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争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率先发展。

多方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课题。乡村振兴要求达到三产融合发展、城乡融合推进、利益融合共享。三产融合发展才能实现最大效益,城乡融合推进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利益融合共享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必须研究新课题,做好新答卷。

经济转型升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新常态。未来五年,中国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转型关键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与新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的发展新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新动力。乡村振兴必须高度重视改革,制定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重点推进促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有效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区域开发开放是乡村振兴的新支撑。今后五年将是区域发展从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与深度融合的重要时期。**县作为衡阳市的北大门,是联系长株潭、珠三角的重要门户,是大湘南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阵地,以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湘江等水陆交通大动脉为依托,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京广高铁经济带,不断提高开发开放水平,推动城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判断,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但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全县实施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还需加大。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还不完善;
农村市场机制不活。要素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足;
城乡协调发展不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较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体制还不健全;
乡村开放程度不深。对外交往与合作的广度深度拓展不够,农产品出口水平低下,全县经济开放格局较滞后。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借力长株潭,争先大湘南,汇聚正能量,建设新**”的发展要求,着力推进园区提速、城乡提质、旅游提升、民生提标“四大工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将我县建设成为产业升级、生态宜人、幸福小康、政清人和的“新**”。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供给质量得到提高,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到2022年,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兴旺,乡风更加文明。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专栏1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17年基期值 2020年目标值 2022年 目标值 2022年比 2017年增长% (提高百分点) 属性 产业兴旺 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21.02 22.02 22.15 5.38 约束性 2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3 68 73 (10) 预期性 3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50 >55 >60 (>10) 预期性 4 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 % 42.5 43 45 (2.5) 预期性 5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2.5 >3.5 >5.0 >100 预期性 6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 1.0 2 2.5 1.5 预期性 7 农村网络零售额 亿元 0.2 0.5 1 400 预期性 8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 万人次 404 500 800 98 预期性 生态宜居 9 森林覆盖率 % 51.2 53 54 (2.8) 预期性 10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72.4 90 92 (19.6) 约束性 11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48 0.50 0.55 0.07 约束性 12 村庄绿化覆盖率 % 50.2 53 55 (4.8) 预期性 13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 86.2 90 >95 (>8.8) 预期性 14 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 45 50 60 (15) 预期性 1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85 90 95 (10) 预期性 乡风文明 16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 98 100 100 (2) 预期性 17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 % 25 >40 >50 (>25) 预期性 18 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比 % 65 80.0 100 (35) 预期性 19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 % 87 92 95 (8) 预期性 20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 % 12.0 13.5 15.5 (3.5) 预期性 治理有效 21 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 % - 90 100 - 预期性 22 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 % 98 100 100 (2) 预期性 23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 % 30 >35 >58 (>28) 预期性 24 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 % 96 98 100 (4) 预期性 25 集体经济强村比重 % 6 8 10 (4) 预期性 生活富裕 26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31.7 30.9 28.9 (-2.8) 预期性 27 城乡居民收入比 - 1.6 1.55 1.5 0.1 预期性 28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79.1 >79.5 >80 (>0.9) 预期性 29 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 % 99.2 100 100 (0.8) 预期性 30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覆盖率 % 80 99 100 (20) 预期性 31 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 96 100 (5) 约束性 第三章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全县城乡发展空间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第一节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 遵循“多规合一、城乡融合”理念,立足各乡镇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城镇和乡村协调发展格局。在以“一心两副三轴四区”为重点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空间(一心:县城为核心;
两副:白果副中心、萱洲副中心;
三轴:国道G240空间发展轴、国道G107空间发展轴、G4W2许广高速空间发展轴;
四区:东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西北经济区、环山经济区)和以“一核两带三区”为主要内容的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一核:开云新区综合服务核;
两带:环南岳**旅游带、沿湘江休闲旅游带;
三区:造福田园体验区、享福城市休闲区、惜福山水度假区)的基础上,以白果镇、新桥镇、店门镇、萱洲镇、福田铺乡5个重点乡镇、特色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辐射带动旅游名镇、商贸旺镇和农业重镇,实现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进萱洲特色文化小镇建设,将白果镇培育成镇区人口超过5万人的小城镇。加快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产城融合、以产带村,把乡村做强、做优和做出特色,使乡村成为优质农产品供给、独特乡村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按照全县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形成经济优势互补、产城融合的四大发展区。

东部经济区:包括开云镇、长江镇。开云镇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旅游服务中心、制造业基地,要打造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服务、汽车及机械制造等产业。长江镇作为衡阳市的北大门、县经济开发区的拓展区和县城的后花园,重点发展城郊蔬菜。

南部经济区:包括萱洲镇、店门镇、永和乡。以萱洲镇为中心,推进特色文化小镇建设,重点发展古镇旅游、湿地公园、旅游地产、特色农产品种植等产业,店门镇以山地旅游、水上休闲度假作为发展重点,永和乡重点发展特色瓜果种植、旅游、商贸业等产业。

西北经济区:包括白果镇、新桥镇、贯塘乡、江东乡。以白果镇为中心,推进小城镇规模提升,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新桥镇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特色种植、商贸物流等产业,贯塘乡、江东乡等乡镇发展优质稻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环山经济区:包括东湖镇、岭坡乡、福田铺乡。以东湖镇为中心,整合岭坡乡的竹海资源,重点发展高端山地旅游度假,完善环山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功能。福田铺乡以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生态农业作为发展重点。

第二节 优化乡村发展空间 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营造平等共享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统筹利用生产空间。立足资源优势、承载能力、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等,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形成优势突出、类型多样、规模经营、产出高效的生产格局。引导乡村产业逐步融入四大发展片区,构建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探索现代产业经营生产模式,实现集聚集约高效发展。顺应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趋势,推进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市场化建设。

优化布局生活空间。依据人口发展态势,科学布局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标准,根据空间发展的人性化、多样化原则,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规划建设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文体活动中心、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综合配套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完善乡村菜市场、快餐店、配送站、电子商务等大众化服务设施。根据乡村发展需要,适当增加旅游、休闲等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农村综合生产力,为科技、金融、人才、信息进村打下坚实基础。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慎砍树、禁挖山、不填塘、少拆房。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矿山植被恢复、裸露山地绿化,强化对乡村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山脉、森林、河流、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保护。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完成水稻生产功能区和油菜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推进耕地保护由重数量保护转向对数量、质量和生态的全面管护。

第三节 分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充分认识乡村振兴任务的长期性,明确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立足发展基础,聚焦阶段任务,准确定位,分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分区推进乡村发展。立足四大发展片资源优势,分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东部经济区(开云镇、长江镇)重点开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三项工作;
南部经济区(店门镇、萱洲镇、永和乡)依靠丰富的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推动全域旅游、特色农林业(小水果)等产业发展;
西北经济区(新桥镇、贯塘乡、白果镇、江东乡)以低山丘陵为主,农业特色突出,重点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环山经济区(东湖镇、岭坡乡、福田铺乡)依托林业生态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康养、林产加工和农产品种植加工等产业。

专栏2 **县(乡镇)推进乡村发展规划 区域 乡 镇 主 要 内 容 东部经济区 开云镇 **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信息服务、商贸流通、旅游服务中心,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服务、汽车及机械制造等产业。

长江镇 **经开区的储备区,重点发展蔬菜种植。

南部经 济 区 店门镇 **南部旅游副中心之一,重点发展滨湖休闲旅游度假、席草种植、林业等产业。

萱洲镇 **县南部的中心镇,大**南部旅游副中心之一,重点发展古镇旅游、湿地公园、旅游地产、特色农产品种植等产业。

永和乡 重点发展小水果种植、旅游、商贸业等产业。

西北经济区 新桥镇 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品深加工、特色种植、商贸物流等产业。

贯塘乡 重点发展产业可增加特色农产品种植(茶叶、蓝莓、辣椒)。

白果镇 **县西北部中心镇,后山地区商品物资集散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和乡村旅游产业。

江东乡 重点发展优质稻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环山经济区 东湖镇 重点发展竹木加工及养殖业等产业。

岭坡乡 重点发展林产加工、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

福田铺乡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康养、高端生态农产品等产业。

  分类推进村庄建设。根据不同村庄的人口变化、区位条件、资源情况和发展趋势等,将全县村庄划分为四种类型,分类推进村庄建设。

城郊融合类村庄。主要是指县城近郊区以及中心镇所在地、具有向城镇转型条件的村庄,如开云镇、白果镇、萱洲镇。强化产业集约基础支撑,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强化人口聚集,引导部分靠近城镇的村庄逐步纳入城区范围或向新型农村社区转变,建设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和面向周边乡村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

  集聚提升类村庄。主要包括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一般村庄,这类村庄占据了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将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村庄。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避暑、养生保健、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旅游业态。重点对涓水片、萱洲片、白云片等村庄,因地制宜,改造提升。

特色保护类村庄。主要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敏感的历史文化古村、传统村落、生态村庄。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及特点又划分为文化传承型、生态保护型村庄,文化传承型主要为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村庄;
生态保护型主要为具有环境污染少、生态优美特征的村庄。要挖掘和丰富村庄的资源价值,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推进文旅融合和农旅融合,打造“文化突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特色名片。

搬迁撤并类村庄。对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村庄、不具备保留价值的“空心村”,将进行搬迁撤并,暂不额外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通过子女教育、生活便捷、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等方式逐步引导村民转移到中心村、城镇等聚集区居住,不强制迁出。对于迁出村民,保障其土地承包权、林权以及村集体股份等权益,旧村庄可通过土地整理恢复农业生产功能。对于不愿迁出的居民,通过社会服务保障正常生产生活。村庄消失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行政强制,不搞一刀切,不盲目推进。

第四章 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绿色发展和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支撑,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六大强农行动”,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立足各乡镇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传统农耕文化,巩固基础产业,同时围绕旅游发展特色产业,落实“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行动,大力发展水稻、油菜、油茶、**黄鸡、高山羊、小水果、席草、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创建特色产业基地,形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巩固壮大优质稻、油菜、油茶等种植业。重点规划发展优质稻、油菜、油茶种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夯实农田发展基础,将优质稻产业作为农业基础产业,精心打造白果镇、江东乡、新桥镇、店门镇、贯塘乡、东湖镇等连片优质稻生产功能区,岭坡乡、福田铺乡有机稻和再生稻生产片区,配套发展“优质稻+绿肥”绿色生态生产方式。至2022年,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2.15万吨,继续巩固粮食生产大县地位。将油菜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以萱洲镇为核心,带动开云镇、长江镇、永和乡、福田铺乡、店门镇、东湖镇的油菜产业发展,建立10万亩油菜生产保护区。服务湖南打造千亿油茶产业的战略决策,围绕将衡阳市打造为“中国油茶第一强市”的目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在萱洲、永和、长江、店门等乡镇10万亩油茶功能区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有条件的乡镇发展油茶精深加工,提升**油茶质量和效益。

专栏3  **县水稻生产功能区和油菜生产保护区任务表 单位:亩 乡  镇 水田面积 基本农田面积 划定面积 水稻 油菜 白果镇 45743.55 40589 38540 - 江东乡 16290.15 14454 13130 - 贯塘乡 15027.6 13332 12120 - 新桥镇 20932.95 18571 17070 - 东湖镇 29372.85 26058 22950 6576 岭坡乡 23586.75 20924 18520 - 福田铺乡 15980.4 14175 12420 - 长江镇 28155 24981 20630 12138 开云镇 43702.5 38771 32780 18247 店门镇 25781.4 22872 16560 12894 永和乡 22541.4 19997 15420 16682 萱洲镇 34128.9 30276 21860 25363 合  计 321243.45 285000 242000 91900 大力发展生猪、**黄鸡、高山羊等养殖业。发挥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发展中、小规模的生猪育肥和母猪基地以及配套饲料厂的优势,在萱洲镇、永和乡、长江镇、店门镇、开云镇、贯塘乡等乡镇重点建设发展生猪养殖基地。改良生猪品种,重点发展外三元、土杂猪等产品,巩固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在店门镇、开云镇、长江镇、萱洲镇、永和乡、福田铺乡、白果镇、岭坡乡等乡镇做好推广养殖工作,加快建设**黄鸡特色产业基地和**黄鸡产业园,做大做强**黄鸡产业,到2022年,全县实现年出笼优质商品鸡1200万羽以上,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80%以上。在福田铺乡、岭坡乡、东湖镇、店门镇等乡镇做好高山羊养殖。

突出发展小水果、中药材、茶叶、席草、稻鱼等其他特色农业。立足全县特色优势产业,精心打造永和乡、萱洲镇、店门镇、开云镇前山片和贯塘乡等乡镇红脆桃、李子、西瓜、香瓜、冬枣、沃柑、温州蜜柑、黑提、湘莲、百香果、猕猴桃等小水果基地;
将永和乡培育成为“小水果之乡”;
继续做大做强具有**地理标志的“**红脆桃”产业;
按照省定农业特色产业“一县一特”项目发展“南岳云雾茶”的要求,提升开云镇、福田铺乡、贯塘乡、新桥镇茶叶品质,做强“**皇茶”品牌;
发展开云镇、长江镇、福田铺乡、店门镇等乡镇的旱白薯生产;
全面推进东湖镇、岭坡乡中药材基地建设;
巩固席草种植与加工的重要基地地位,发展席草产业;
因地制宜,着力推广长江镇稻鱼综合种养模式。

专栏4  特色优势农业发展行动 1、油茶种植基地项目 培植5个2000—5000亩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其中,培植12个300亩以上的油茶种植示范庄园,培植100个50—100亩的油茶家庭农场。

2、绿茶质量提升工程 到2020年,无公害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500吨;
在迎龙桥社区、东阳村改制茶从场400亩。

3、**黄鸡基地建设工程 在店门、开云、长江、萱洲、永和、白果、福田铺、岭坡等基础较好乡镇发展20个年出笼100万羽以上**黄鸡的重点养殖村;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建成年出笼15万羽以上商品鸡养殖小区10个、年出笼5万羽以上规模养殖示范场20个。

4、小水果基地建设工程 推动永和乡、萱州的小水果产业发展;
着力推进萱洲镇、永和乡的**红脆桃。

5、稻鱼共生综合种养工程 在相关乡镇建设稻鱼综合种养基地5000亩。

6、生猪发展工程 发挥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养猪及饲料生产优势,在萱洲、永和、长江、店门、开云、贯塘五星村实施生猪基地建设。

7、中药材基地项目 完善1003亩中药材种苗繁育、示范种植基地;
扩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基地面积从现在的3173亩扩大到1万亩;
扩建中药材加工基地,加工能力从现在的0.5万吨扩大到1万吨。

8、席草产业发展工程 发挥逢源草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席草深加工,加大草席出口量。

9、高山羊养殖工程 在福田铺、岭坡、东湖、店门等乡镇做好高山羊养殖。

第二节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构建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发挥我县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省试点县优势,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立特色优势产业精深加工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构建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实施电子商务工程,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业态形式,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现代农业结合,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抓好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打造多形式的农村休闲旅游产品,做优做强农家乐、民宿等新产业,创新乡村旅游新业态。至2022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亿元,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45%,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5%。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农产品初加工惠民工程,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园区,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重点基地。发挥现代皇茶产业园和福云生态特色粮食产业园两个省级特色产业园示范带头作用,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向特色产业集聚。到2022年,新培育申报认定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推动1家养殖企业在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简称“四板”)挂牌。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农业企业10家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以上、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家以上、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培育一批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个产业重点扶持1-2家全产业链标杆型龙头企业,示范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从事标准化生产。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基于我县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基本现状,要处理好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生产的关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不断改善小农户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方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引领小农户对接市场。支持各类为农服务组织采取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代销等方式,面向小农户提供生产性服务。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分级备案、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

建立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进入产业融合当中,保障农民和经营组织公平分享一二三产业融合“红利”,建立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订单农业,严格合同管理,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民签订保护价合同,并按收购量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积极推广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土地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和集体资产确权分股到户,支持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鼓励农商双向合作,强化“农超对接”,引导新业态发展,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建立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创收增收。

专栏5  融合强农发展行动 1、“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继续实施“万户”工程,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县和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
至2022年,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达到200家。

2、**县田园综合体国家级试点 在萱洲河社区、堰江村、里石村、糖铺村以农业为基础造景观,以体验为核心兴旅游,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手段促发展,实现农民多产业分流就业创业并受益,成为具有持续造血功能的自主发展田园综合体,占地7.98平方公里。

3、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 建设店门席草产业园,萱洲、店门油茶产业园,长江竹木产业园,白果黑提产业园,新桥贯塘有机茶产业园,永和小水果产业园,长江、福田铺**黄鸡产业园。

4、培育特色小城镇行动 特色工贸小镇(长江镇)、特色商贸小镇(店门镇)、特色资源小镇(东湖镇)、特色旅游小镇(萱洲镇、福田铺乡)、特色文化小镇(白果镇、福田铺乡)、特色农业小镇(新桥镇、贯塘乡、岭坡乡、江东乡)、特色水果小镇(永和乡)。

第三节 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机遇,依托各乡镇资源特色,打造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全域旅游经济发展格局,凸显“秀美**·康养福地”的旅游主题形象。

打造全域旅游经济发展格局。以“一核两带三区”为主要内容的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一核:开云新区综合服务核;
两带:环南岳**旅游带、沿湘江休闲旅游带;
三区:造福田园体验区、享福城市休闲区、惜福山水度假区)为基础,建设西游洞天、雷钵峰、紫盖峰、仙逸人间、虎山福地、萱洲森林公园、大源渡中洲岛等一批重要旅游景区,形成白果镇、萱洲镇、永和乡、店门镇、岭坡乡、福田铺乡、东湖镇等特色旅游乡镇,做优做强农家乐、民宿等新产业,创建一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休闲农业星级企业、省五星级农庄、特色旅游小镇和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基地。

发展多种旅游业态。依托资源与文化特色,打造以萱洲镇为主,永和乡、店门镇等乡镇协同发展的特色乡村旅游。以萱洲古镇、花海和萱洲国家森林公园、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等为依托,发展特色古镇和生态休闲旅游,建设华夏湘江国际生态农业旅游度假区;
引导雷钵峰、九观湖旅游区发展山地户外休闲运动;
以南岳主峰紫盖峰为龙头,整合禹王碑、白云湖、天子山、朝圣古道、福星梯田等临近乡镇景点,发展观光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重点打造紫盖峰国际旅游度假区;
以东湖镇、岭坡乡等乡镇竹海资源为依托,打造东湖旅游小镇;
以西游洞天、白果古镇、东湖竹海为重点,发展高端竹海生态康养休闲度假区。遵循“中草药养生+美食养生+康体运动”产业模式,重点建设贯塘乡快活岭四级果园、永铭农庄休闲度假基地、幽幽谷度假基地、东湖旅游风情小镇等旅游项目。依托岳北农工会旧址、楚南第一桥、白果古镇、唐群英故居、**农民运动纪念馆、毛泽建烈士墓等资源,打造兼具红色、历史文化体验和农业休闲体验功能的旅游风情小镇。

做大全域旅游市场。对接“锦绣潇湘旅游惠民工程”,加大宣传与惠民力度,鼓励“衡阳人游**”,开拓本地旅游消费市场。依托武广高铁、潭衡西高速公路建设开通,把握开云新区、黄花新区建设契机,开发主题性、高端性、多样性的旅游产品,加快拓展长株潭、珠三角等重点城市客源市场,提高我县旅游业经济收入。至2022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到800万人次。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业监督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突出路网建设,协调加快南岳至白果高速公路、环南岳**景观公路、永和至界牌山等重大旅游交通干线建设。完善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住宿设施,加快开云新区、重点旅游区高星级酒店、精品主题酒店建设,规范发展经济型酒店,支持精品民宿、主题农庄、文化主题客栈、生态野奢酒店、户外营地、自驾营地等住宿业态发展。全面完成**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和网络化布点,建立标准化的旅客咨询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县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网络建设,到2022年,形成以美丽**文化旅游综合城为中心,以其他各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乡镇的信息咨询点为支撑的旅游信息咨询网络体系。推进和完善“旅游+互联网”,建立多语种旅游咨询数据库,形成功能先进、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网上旅游市场体系。对接阿里巴巴、京东、网上供销等知名电商平台,建设本县特色旅游产品,开拓电商消费市场,促进我县旅游产品触网营销。完善景区停车场建设,提升旅游景区、汽车营地、城区、旅游集散中心、乡村旅游点和旅游干线沿线等停车区域停车场,重点加强紫盖峰国际旅游度假区、萱洲休闲度假区、**竹海旅游度假区、九观湖景区、永铭农庄休闲度假区、世外桃园油菜公园等重点旅游区的停车场建设。

专栏6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动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到2022年,全县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西游洞天、虎山福地、唐群英故居),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家(紫盖峰、九观湖-雷钵峰、仙逸人间、萱洲古镇、紫金山),新增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达5家以上(现代皇茶产业园、永铭休闲农庄等),建设特色旅游小镇1个(萱洲镇),建成5个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基地(天娥湖文化休闲度假村、迪高房车营地、现代皇茶产业园、紫盖峰民宿、冬洋沃柑基地)。

第四节 促进质量兴农科技强农 结合我县实际,认真落实《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全县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建特色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涉农企业、园区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培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科技人才。至2022年,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3%。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农业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国家、省科研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支持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建设。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创新,围绕“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目标,大力推广“减肥、减药、减污、减耗”精准高效先进适用技术与机具。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逐年加快经济作物、养殖、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丘陵山区生产机械化进程。加快农村机耕道建设,因地制宜推进适机田土改造,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组织购买使用大型自动育秧设备、水稻栽植机械、遥控飞行植保机、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油菜播种机,加快补齐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推广农机与农艺融合新技术新模式。积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落后农机装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水平。到2022年,实现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

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围绕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开展产地环境治理、耕作制度优化调整、化肥农药减施高产增效、设施农业、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贮藏保鲜、农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和引进利用,为农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优质水稻种植方面,推广良种、农业机械化、密室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稻田养鱼(虾)等农业新技术。在经济作物方面,推广西(香)瓜嫁接技术、果树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畜禽提纯复壮、产品深加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各类新型生产技术。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加销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体系,抓好农业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及身份认证,强化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及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工作,严厉打击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专栏7  质量兴农科技强农行动 1、养殖项目培训工程 结合养殖项目,与相关部门联动,择优选择养殖户进行集中专题农技培训,每年开展2-3次集中培训,面对面现场讲解实用养殖技术,并从选址、布局、引种防疫、政策咨询等方面全程跟踪服务。

2、农业高新企业打造工程 到2022年,力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省级及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个。

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在相关乡镇建设高标准农田。其中,贯塘乡梓塘村、老湾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8.98公顷;
萱洲镇湘江村、永清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26.99公顷;
岭坡乡潮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8.12公顷;
江东乡龙塘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5.04公顷;
店门镇石门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9.92公顷;
岭坡乡洄水湾村、晓烟村、灯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64.74公顷;
萱洲镇白沙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54.46公顷;
福田铺乡白云村、云峰村、金路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01公顷 4、无公害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在相关乡镇重点开展**黄鸡、生猪、肉牛、水产良种场基地建设和无公害产品认证。

第五节 形成产业开放发展格局 面向国内外,打造“**”系列农业品牌。发挥区位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接国内外市场,形成产业开放发展新格局。

打造“**”系列农副产品品牌。积极组织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抓好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加快实施农业知名地理标志公共品牌申请注册。着力打造“**香米”“**皇茶”“**黄鸡”“**红脆桃”等县域公用品牌。努力创建一批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加强品牌推介与保护。挖掘农业品牌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内涵,讲好“**”字号农产品品牌故事。鼓励建立“**香米”等产品展销中心、专卖门店,组织参加茶博会、农博会、绿博会等国内外各类展销活动,通过农业网站等媒介宣传报道,提高品牌影响力、认知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对认证和授权的品牌产品实施动态监管,从严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行为。

加强外向型基地建设。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有效途径,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为关键,全面提升农业开放型发展水平,努力将我县建设成为湘南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以茶油、茶叶、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中药材、农机为重点,建设创汇农业基地。积极融入湘南地区直供粤港澳蔬菜基地、生猪重点县建设工程。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加大特色优势农副产品出口力度。支持农业企业积极参与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香港美食节、湖南东南亚展示展销周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的宣传与推介,提升**农副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利用我县生态、资源、交通等优势,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快农业农村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高科技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开发、田园综合体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

专栏8 品牌强农行动 1、“三品一标”认证工程 到2022年,全县30%以上农业生产基地实现“三品一标”认证,6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实现“三品一标”认证。

2、农产品品牌打造工程 创建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1-2个。

第五章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构建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提升农村生态水平 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深入实施乡村山水林田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高速铁路、城市外环线和国、省道及县乡主要公路两侧沿线通道造林绿化。根据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提高植被覆盖度。在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通过义务植树、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和荒山造林等形式,继续实施“五边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开展裸露山地造林,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到2022年,全县林地保持77.48万亩以上,有林地增长至67.6万亩以上,同比增长2%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54%,增长2%以上;
森林蓄积量达150万立方米以上,增长10%以上。

强化生态系统保护。注重生态保护,深入贯彻“山水林田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旅则旅的方针,打造种养结合、农旅融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乡村田园生态系统。加强天然林资源全面保护和生态公益林有效管护,重点抓好防护林体系建设,发挥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继续推进森林禁伐减伐行动,大力实施油茶、楠竹的低产低效改造,优化现有森林资源质量。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和现代化装备添置,推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确保森林资源不受火灾、虫灾、旱灾、冰灾等侵袭。

加强生态系统治理。加快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稳步推进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建成萱洲湿地广场。有序推进长江镇霞流冲村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项目、冷水井滑坡治理工程,加快东湖矿区、南岳自保区**县境内范围的矿山、岭坡乡原金矿农用土地污染治理。落实县乡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消除重点区域环境隐患,加强农业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使乡村生态保护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营造乡村“绿水长流”的宜人环境。

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对于地质灾害隐患大,土质差、粮食产量低的坡耕地、严重污染耕地、易地扶贫搬迁腾退坡耕地和宅基地等,无论是基本农田还是非基本农田,都要优先调整为廊道建设用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复绿。对建设范围内严重影响生态廊道建设的采石(沙)场、堆积地、废弃厂矿、空心房、等一律退出,进行生态修复和复绿,不得新建住宅、厂房等设施。要统筹水利、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廊道建设预留空间,避免重复建设。通过实施造林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措施,构建起纵横成网、连续完整、景观优美、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推动生态建设向整体化、系统化、生态化融合发展。

专栏9  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 1、城乡绿化工程 深入开展“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全面完成绿化增量提质任务,实施荒山造林2.2万亩、乡村道路绿化200公里,抓好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巩固“千山一碧”的良好生态。

2、河流生态治理工程 扎实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争取龙荫港、桃花港、南河等小流域治理项目,全面落实“河长制”,完善县、乡、村三级河流管护责任体系,深入推进“一河一策”河流治理,大力创建“河清、岸绿、水畅、景美”的省、市、县“样板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
加强对萱洲湿地、九观桥库区、新桥库区、江东白龙河坝和乡镇安全饮水工程水源地保护。推进涓水岸坡治理,争取荆坡河、乌河、桃花港等山洪沟治理工程,开展全县河流水库确权划界工作。

3、矿区废弃物治理工程 对岭坡乡潮水村村民采用土法炼金后遗留的废渣、尾砂10余万吨进行无害化封存处理,修建围堰、排水沟,减少对周边农田的污染;
对原**县望峰乡选矿厂关闭后残留的废渣、尾砂进行无害化处理,修建围堰、排水沟等设施,减少含重金属污水对周边农田的污染;
对原**县铅锌矿二工区遗留的约30万吨尾砂、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抓手,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础。

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以及稳定高效的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加大宣传规劝教化力度,加强保洁员劝导员队伍管理,深化农户卫生评比活动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按照“村组收集,乡镇压缩运输,县转运至衡阳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和就地减量化农村垃圾模式,逐步实现农村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村组道杂物、堆积垃圾和白色垃圾,以及各种散落垃圾。对“垃圾山”“垃圾围坝”等较大规模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和河道水面漂浮垃圾进行清理整治,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到2020年、2022年,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分别达到90%和95%;
村庄、集镇不出现白色垃圾焚烧现象,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并建立有效的日常保洁机制。

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根据农村区位条件、人口数量和聚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切实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大农村污水治理适宜技术推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县域统筹治理,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清理水域漂浮物,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重点任务,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推进开云新城污水厂、农村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全县12个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全县第一批工程处理规模为1.26吨/天(其中开云新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0.5吨/天,按照“一镇(乡)一策”全面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乡镇污水厂规模为0.76吨/天),铺设管网长度74公里。到2020年、2022年,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村比例分别达到50%和60%左右。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农村新建住房、易地扶贫搬迁等农民安居工程同步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
湿地、森林公园和饮用水水源地、风景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的村庄要加快推进户用无害化厕所建设和改造,采用三格(四格)式化粪池或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一体化处理设施。根据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加强人口集中的自然村、村民广场、乡村集市、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等人员密集活动场所卫生公厕建设。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完善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到2020年,全县90%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所;
到2022年,完成47个乡村学校旱厕改造(新建)任务,全县95%的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新建)任务完成。

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开展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工程。针对集镇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占道晒谷等现象,做到及时清理、取缔和整治。坚持“一户一宅”“建新拆旧”政策,对“空心房”进行整治,拆除残垣断壁,复耕复绿,实现农户闲置房屋多元化利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加快推进入户道路建设。实施**县农民新居工程,推动建设具有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农村建筑,改善农村建筑风貌。实施农村美化绿化气化工程,有序推进庭院绿化、环村林带建设、街道绿化,对古树名木挂牌建档,挖掘和发挥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积极引导和推动在村庄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和公共活动空间合理设置路灯。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县域覆盖工作任务;
到2022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55%。

  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强村庄规划工作的精神,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做到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乡村,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提出村庄居民点宅基地控制规模,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法律规定。依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规划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统筹安排村民委员会、综合服务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室、养老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传承保护、突出特色要求,提出村庄景观风貌控制性要求和历史文化景观保护措施。建立健全县和镇(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落实规划管理职责。到2020年,全县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100%。

推动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充分发挥特色城镇和示范村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实现以城带乡、镇村联动发展。深入推进“百城千镇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和全乡镇全域推进试点工作,重点建设好萱洲乡村振兴示范片,开云镇、店门镇、萱洲镇示范乡镇以及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2018年3个,2019年4个,2020年4个),着力提升开云镇双全新村、山竹村、白果镇棠兴村、店门镇九观村、永和乡龙凤村等基础好的示范村,在此基础上,12个乡镇要集中力量建设示范村1个以上,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序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发展格局。到2022年,全县分别建成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20个、30个。

专栏10  **县培育特色小城镇行动 特色工贸小镇(长江镇) 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地域特征突出、专业性强、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木材现代加工业,引导企业走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绿色节约型区域性工业聚集发展区。

特色商贸小镇(店门镇) 发挥当地良好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较大、功能齐全、辐射面广的草席综合市场,配套发展仓储、物流及运输业;
以市场为依托,发展服务型产业,建设区域性商品、物资集散中心和中转站。

特色资源小镇(东湖镇) 培养具有突出区域特色的资源产业,制定因地制宜的城镇产业发展路径与空间布局;
矿产资源从空间形态、城镇规模、产业结构和现状生态保护与更新等不同角度对空间塑造进行积极探索。

特色旅游小镇(萱洲镇、 福田铺乡、 岭坡乡) 注重当地文脉,凸显城镇特色。以建设区域性的旅游村镇为目标,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完善、旅游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内外交通顺畅、环境优美的特色旅游镇,目前正在打造全国4A级景区的华夏湘江项目及萱洲湿地公园正在建设中,萱洲老虎园项目正在筹建中;
加强紫盖峰、永铭农庄、世外桃园油茶公园等自然资源的挖掘,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打造历史与自然资源相互促进的特色文旅小镇。

特色文化小镇(白果镇、 福田铺乡) 加强对湖湘文化,大禹、皮影戏、古建筑等**本土历史传统文化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对及传承红色文化,做好历史保护工作。积极营造保护氛围,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打造出古今辉映、山清水秀的历史文化小镇,使历史文化名镇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特色农业小镇(新桥镇、 贯塘乡、 江东乡) 培养具有突出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抓好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基地、农民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加工、集散。

特色水果小镇(永和乡) 加强小水果产业发展,建设一批小水果产业基地。龙凤村的沃柑、猕猴桃,沙头村的冬枣、百香果,宝米洲村的西瓜、香瓜,文桥村的砂糖桔、香莲等均初具规模,龙凤的沃柑基地和沙头的冬枣基地。

创新治理管护机制。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林业、水利到村项目,统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担,集体补充、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多元筹集原则,合理确定政府、村集体和农户出资责任,并承担相应建设和管护职责。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付费相结合的合理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农村建筑工匠培育工程,建立建房建筑工匠验收制度和公示制度。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培训,把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

专栏11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 1、农村垃圾治理工程 建设**各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转运车;
确定开云镇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试点;
东湖镇规划实施“双修双改”,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到2020年,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并基本建立日常保洁机制。到2022年,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7%以上。

2、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推进白果、萱洲、新桥等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总处理能力1.5万吨/日生活污水处理厂3座,铺设管网30千米;
推进开云新城规模为2.5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
尽快完成白果镇沙河坝渠岳北路—涓水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到2020年,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70%左右,到2022年,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

3、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 推进户用无害化厕所新建(改造)和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建设,到2020年全县90%以上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所;
到2022年,完成全县95%以上的农村卫生厕所新建(改造)任务。

4、村容村貌提升工程 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工程”深入发展,实施“**农民新居工程”“农村美化绿化气化工程”。

5、“百城千镇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和全乡镇全域推进试点工作,重点建设好萱洲乡村振兴示范片,开云镇、店门镇、萱洲镇示范乡镇以及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2018年3个,2019年4个,2020年4个),着力提升开云镇双全新村、山竹村、白果镇棠兴村、店门镇九观村、永和乡龙凤村等基础好的示范村,在此基础上,12个乡镇集中力量建设示范村1个以上,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序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发展格局。到2022年,全县分别建成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20个、30个。

6、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建立完善城乡供水水质和饮用水源地监测体系,保障城乡供水体系经费投入,推进农村人畜饮水提质增效,保障城乡饮水安全。

7、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 全面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新建和拓宽农村公路各50公里(含自然村水泥路40公里)。

第三节 坚持绿色生产方式 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资源节约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污染治理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严格按照“三条红线”管理,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继续推进节水农业发展,普及田间节水设施设备,推广水肥一体化、循环水养殖等节水技术。加大水法水规的贯彻落实力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争取实现用水“节约化、法律化”。到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进一步强化“河长制”责任,落实河流环境的监督工作,扎实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湘江河道采沙规划,广泛开展净水行动和河道保洁行动。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落实节约用地制度,推广高效农机,扩大绿肥种植,恢复耕地地力,减少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和等级评价制度,明确经营者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和动植物种质资源,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强化渔业资源管控与养护,在重要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扩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模。实施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机制,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和物种资源丧失。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继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和“农机三减量”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开展畜禽粪污和厕所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沼气+果蔬茶”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化发展,采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到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加快可降解地膜的应用,培育地膜回收市场主体,鼓励地膜生产企业直接回收利用,继续实施废弃农药包装物押金制度,探索基于市场机制的回收处理机制,对废弃农药包装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成覆盖全县的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减少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到2022年,基本建成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6%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集中治理环境突出问题。贯彻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全面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等防治计划。针对五大污染问题,实施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与循环利用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落实“蓝天计划”,狠抓治气工程,继续加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业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治理等工作,有效整治县城扬尘、餐饮油烟,严格控制大气污染,切实改善县城空气质量,守护“碧空如洗”的美丽天空。控制城镇污染处理达标排放,建立监测体系,强化经常性执法监管,阻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和城镇污水、污染物进入农村农田。

第六章 形成乡村文明风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

第一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宣传宣讲、阵地建设、模范引领等方式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精神风貌。

加强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广泛利用横幅、宣传栏、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借助皮影戏、岳北山歌等一系列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形式,采用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作报告、讲党课、召开座谈会、考试、举行抢答赛等形式,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提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学习宣传覆盖面。宣传文明礼仪和道德规范,普及文学艺术知识,普及法制教育、健康教育,提升干部群众创新发展技能,提升农村文明素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开辟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在各乡(镇)、村(社区)着重打造群众活动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搭建思想文化建设阵地。建立“德治大讲堂”“道德讲堂”“文明讲习所”,推动德治精神融入乡规民约、家规家训。建立新乡贤文化示范传承基地,支持开展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修德养志、研读经典、礼仪民俗等文化活动,形成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新风尚。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形成和谐文明、健康淳朴的乡风民俗。打造一批全国文明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绿色村庄、卫生村庄等特色示范典型。到2022年,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达到50%以上。

倡导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深化乡风民风建设,引导广大农民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推行婚丧嫁娶的简约庄重仪式,推动红白理事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天价彩礼,引导广大农村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倡导厚养薄葬,文明办丧,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到2022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以上。建立健全**县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好人等先进典型嘉许激励机制,制定村民文明行为准则和道德模范标准,广泛开展“优秀家训、家规进万家”“德孝文化五进”“争当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志愿者、最美工匠、最美医生、最美村官、最美家庭等活动。认真总结推介近年来我县广泛开展的“十星级文明户”“科技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诚信户”“五好农家”等活动经验。深入挖掘优秀基层干部、农村党员、乡村教师、复员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员中的先进典型事迹。众募集设立“道德基金”,对先进典型予以嘉许、奖励,并在就医、就学、创业、就业、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营造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社会氛围。

第二节  弘扬地方传统文化 充分发挥**县传统优秀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优势,挖掘、提炼地方文化资源,重塑乡土文化、集聚民风乡情,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乡村传统文化,以现代理念、优秀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地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强化农耕文化自信,发扬长期形成的勤劳质朴、尊老敬贤等宝贵精神“遗产”,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系统挖掘整理我县丰富的革命历史和文化资源,着力讲好有历史积淀、地方底蕴、**特色的红色故事。盘活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系统挖掘整理**影子戏、岳北山歌、**花鼓灯、**拜龙等地域独特文化,重点建设聂云台文化传承项目、“美丽**”文化旅游城项目、禹王碑遗址公园项目,提炼强化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符号,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加强乡村优秀文化保护。加大对全县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以及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等的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健全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名录体系。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歌会、茶会、果会、姓氏节等民俗活动,推进“乡村记忆”工程,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乡、精神家园。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传播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新源渡口、县农运纪念馆、岳北农工会旧址、毛泽建烈士墓、唐群英故居等纪念地为代表的革命红色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推广力度,激发学生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创造力。培育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品牌,支持合理利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创意设计与产品研发,促进乡村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第三节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通过设施建设、队伍建设、产品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标准的文化活动场所,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完善文化活动服务设施。完成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剧院提质改造项目,完成非遗剧场、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文化广场等一批具有龙头作用和基础效应的文化设施建设工程,使之成为全县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基地,为构建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基础。全县集中新建和扩建一批乡镇文化广场和村级文化广场,新建和改建一批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体育健身场所。2022年,全县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全县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达到100%。

培育文体活动群体。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兴办读书社、书画社、乡村文艺俱乐部,组建广场舞、腰鼓队在内的演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健身团队和个体放映队。通过职业教育、专业培训、聘用聘任、定期服务等各种方式培养文化干部、文艺骨干、文化管理员,通过举办文化比赛及竞技等活动,发现和培育文化人才。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培育一支懂文体、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体工作队伍。逐步提高基层文化人员工资、津贴等福利待遇,探索建立以公共文化项目为纽带的其它文化劳动所得收入制度,提升收入水平,维护基层文化队伍稳定。

加强基层文化产品供给。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组织开展**文化艺术节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经典诵读、书画摄影、体育健身等文体活动,办好**文化艺术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子戏”系列活动、**山歌艺术节、**席草文化艺术节、百合节、葡萄旅游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和“演艺惠民、送戏下乡”等活动。支持农民群众参与中国老年合唱节、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中国农民歌会等活动,开展区域性群众文艺团队交流。推介永和沿河各村(社区)、长江永丰村、萱洲镇永清村等端午龙舟竞赛活动经验等。

专栏12 乡村文化繁荣昌盛行动 1、文化遗产展演工程 利用节庆、定期开展**皮影戏、**花鼓灯、**拜龙、岳北山歌等文化遗产表演活动。

2、群众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每年系统轮训乡镇(街道)文化站站长1次,对群众文艺创作、表演骨干人员进行专题培训1次,对乡村文化专业人才、文化能人、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培训辅导1次。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各乡镇统筹建设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中心设有1间多功能文化活动室、1间图书阅览室、1个文化广场、1个宣传栏、1套文化器材、1套广播器材、1套体育设施器材。

第七章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全方位振兴,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打造活力有序、文明和谐的现代乡村。

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能力,按照“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五化”要求,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依托自然村、村民小组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提倡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鼓励非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提高村民委员会中党员比例。持续加强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加大从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农村带头人力度,调整优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实行县级备案管理,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机制。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派出第一书记,并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拓展。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村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加强教育培训,严格监督管理,持续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确保每个村配备1-2名35岁以下后备干部。认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深入推进村干部管理绩效考核,严格村干部管理。

培养发展农村党员队伍。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大从青年农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严肃农村党员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深入开展党员承诺践诺、积分管理、评星定级、谈心谈话等活动,引导党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巩固推进“精写一篇心得体会、打造一堂精品党课、开展一次专题讨论、组织一次专题培训、开展一次政策大宣讲、创新一项本职工作”的“六个一”活动。精心打造**党建网、“**微组工”等党建网络新平台,助力农村党员队伍的发展与建设。

扎实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套取扶贫资金和惠农补贴、侵占集体资产、涉及土地征收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建立举报件查核“销号”管理和典型案例定期通报制度,加大对重要举报件的查核处理力度,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建立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机制,建立健全干部“带病提拔”问责机制。注重内容与形式统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专栏13  基层党建引领行动 1、基层后备干部储备工程 按照“一县一库、一乡一册、一人一档”要求,举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建立县级村(社区)后备干部信息库,每个村配备1-2名35岁以下后备干部。

2、党建+互联网工程 精心打造升级版党建网,大力推介“**微组工”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红星云”组织生活、支部动态等栏目的信息,积极探索建立“讲习所”“微宣讲”“微党课”等新平台。

第二节 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修改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推进乡村治理制度创新,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解和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农村选举、决策、协商、管理、监督等制度,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进一步改善村干部报酬待遇,逐步提高村级运转经费和村干部基本报酬,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推进阳光村务建设。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深化和拓展“亮栏”行动,推动执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推动线上线下村务公开,实现村务公开常态化。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决策权,真正做到村里事集体定、大家办、受监督。进一步巩固“135”治理模式,下发《基层党组织工作一本通》《村务监督委员会记录本》《村民议事会记录本》《村干部值班记录本》《周例会记录本》五个本子,定期进行督查检查。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和便民服务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一核五会”作用,突出加强对扶贫领域民生事项的民主监督,加强村务档案归档、保管和使用管理,健全岗位承诺制度,认真落实村账乡代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

凸显村规民约现代价值。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弘扬公序良俗,促使其更加契合法治精神和现代治理理念。构建村规民约教化与引导、激励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村民自觉遵守的意识。创新公民道德规范,培育规则意识、契约精神、诚信观念,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充分发挥“三调联动”在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独特功能,同时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等协会的作用,尽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到2022年,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达到100%。

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全市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县优势,推广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四加六代”服务模式,充分利用远教网络平台,实行远程教育“+党内生活”“+技能培训”“+文体娱乐”“+便民服务”,全面实施代办、代管、代购、代销、代缴、代诉“六代”服务,统一设置便民服务站、便民超市、快递物流站、警务室、人民调解室、法律援助站、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卫生计生室、日间照管中心、妇女儿童家园、亲情视频小屋、青年之家、村支“两委”办公室、经济合作组织办公室和协会办公室、远程教育室、党员活动室、心理辅导室等功能场所,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办成事。到2022年,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达到100%。

第三节 推动乡村法治建设 引导农民学法用法守法,发挥法律在保障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治理生态环境、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作用,深入开展基层涉黑涉恶腐败专项整治,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依法开展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

增强法治队伍建设。加强法治队伍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法治队伍素养,加大法治干部的培养、使用与交流力度,注重打造法治优秀干部人才培育锻炼平台,强化和政法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保证每年组织至少一期法治人员专题培训,提高法治队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

营造法治氛围。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大力宣传宪法和刑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禁毒法、消防安全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各乡镇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和法律顾问深入到村,为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大力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各单位、各乡镇要利用宣传栏、报纸、电视、广播、微信、短信、手机客户端等各类宣传平台,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依托“**司法”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资源,打造县级新媒体普法联盟,利用“如法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让每一位老百姓成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各乡镇要利用现有公园和广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法治元素丰富的法治公园(广场),提高群众法治意识,推动乡村法治建设。

加强乡村法治保障。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性法律救助,抓好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和志愿点建设,探索建立流动驻村法官工作站,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微法律顾问”作用。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完成县、乡、村三级综合治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实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加强乡镇派出所和交警中队建设,推广“一村一辅警”,加强“两站两员”管理和机制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加快重点场所、重要区域和治安复杂乡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排查预警、多元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消防、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矛盾调解机制。

专栏14  乡村法治建设行动 1、法院审判法庭工程 择址新建机关审判法庭(含师古法庭),完成白果法庭和新桥法庭建设。

2、法治公园或者广场建设工程 全力打造以毛泽建公园、**西站广场为核心的全省最具特色的法治公园或广场,推动全县12个乡镇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法治元素丰富的场所。

第八章 切实改善农村民生 重点关注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补齐农村民生短板,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一节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推进农村交通物流、农田水利、水电通信等提质升级,实现村村通动力电、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有线和人人饮上安全水。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建制村通硬化比例达到100%。新建白果至南岳高速,建设改造G240白果区域公路、东湖至日华公路、南岳高速萱洲互通及连接线。到2022年,新建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四级农村路)160公里以上。对G107国道进行提质改造,使其达到二级公路建设标准。争取湘潭-南岳-衡阳轻轨铁路建设,并在开云新城设站。抓好白果镇、新桥镇、开云镇、店门镇、福田铺乡、萱洲镇6个重点乡镇特色镇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到2020年,基本实现25户以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村内主要道路基本硬化。

推动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大力推进乡村客运路线公交化改造。发展村镇公交,推进“村村通客车”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交通建设,确保实现农村交通“公路加宽,危桥改造,安保到位,公路养护”,加大各村已通客车补贴力度,继续实施“两站一场”客运体系,切实保障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管得好”,完善我县农村客运网络体系。到2022年,全县具备条件的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

构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完成县城防洪堤闭合圈建设,实施湘江**段、涓水等河流治理工程,着力推进“清四乱”河流整治,加强推广新桥镇“党建+河长制”河流治理新模式,推进病险水库、水闸治理。开展水土流失持续监测,加大水土流失动态监控力度,加强水资源地保护、水资源管理。持续完成九观桥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对水库堤防等上型号水利工程运作管理。开展九观桥、新桥、石牌等3处中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天柱、先锋水库灌区和延兴河坝等6处抗旱水源工程。

着力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加快“气化**”步伐,构建我县乡镇燃气管网建设新格局,依次推进我县市区公交、出租车和居民用气由液化石油气向天然气过渡,稳固永和乡等乡镇可再生能源成果,继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等能源化利用及沼气工程供气,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和小型光伏发电,持续推动光电扶贫建设,鼓励使用高效节煤省柴炉灶。到2022年,完成14个村电网改造任务。

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以集中供水为主,结合分散供水,统一规划前、后山两大片区供水网络,启动**县城乡一供化供水PPP模式项目工程建设。新建4座水厂(县城二水厂、白果新水厂、中峰水厂、福田铺水厂)。结合县城水厂、萱洲水厂、店门水厂、东湖水厂、新桥水厂的改扩建及管网铺设,在全县范围内做到能连则连,能覆则覆。到2022年,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80%以上,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

构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物流园、永和水果冷链物流园、青山物流中心和白果物流中心,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完善我县农村集贸市场建设,推进“快递下乡”,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加大农村物流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网点建设,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速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前山片区、后山片区域内村村通有线,推动4G、5G网络布局,实现我县12个乡镇农村移动宽带网络全面覆盖。抓好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到2022年,我县乡镇农村家庭基本具备100兆以上接入能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发展农村电子政务,鼓励乡村政务村务信息化,推广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持续开展我县乡镇居民网络技能培训,实现村级信息服务站全面覆盖。

专栏15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1、公路建设工程 新建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各3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400公里。完善经济开发区园区道路建设,新建九龙大道东延线,从开云镇跃进村至青峰村,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全长6.1公里。新建从工业园工业大道经铁矿(或阳田)至石桥铺二级公路,全长6公里。建设武广**西站至黄花坪一级公路8公里。

2、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扎实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争取龙荫港、桃花港、南河等小流域治理项目,全面落实“河长制”,完善县、乡、村三级河流管护责任体系,深入推进“一河一策”河流治理,大力创建“河清、岸绿、水畅、景美”的省、市、县“样板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
加强对萱洲湿地、九观桥库区、新桥库区、江东白龙河坝和乡镇安全饮水工程水源地保护。推进涓水岸坡治理,争取荆坡河、乌河、桃花港等山洪沟治理工程,开展全县河流水库确权划界工作。

3、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工程 规划建设**综合现代物流园、开云新城现代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成创品国际家居广场、经济开发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县果蔬批发大市场、永和水果物流运输配送中心、长江竹木制品市场和店门席草市场等专业市场。推进福田铺乡、东湖镇、贯塘乡、新桥镇、萱洲镇、永和乡等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全面完成城乡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实施岳北粮食仓储与物流建设、黄花坪粮食仓储扩容工程等。推进**县**物流园区、青山物流中心和白果物流中心的建设。

4、全县“互联网+”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全县“互联网+”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县数据中心、统一业务承载平台、两大电子政务信息工程、四大配套业务应用系统等。建设全县推进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项目,引进及建设品牌电子商务平台8-10个,确保乡镇电子商务建设普及率80%以上。

第二节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城乡公共体系均等化,逐步建立健全乡镇覆盖、全民共惠、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实施乡村教育提质改造。全面化解“大班额”,新建城北小学、黄花小学,完成**二中整体搬迁,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享受有质量的教育。完成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乡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全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基本均衡配置。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积极推进信息化2.0,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改善乡村医疗条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医疗机构提质升级,将白果中心卫生院、新桥中心卫生院、东湖中心卫生院 、萱洲中心卫生院,分别建设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人民医院,将马迹、沙泉卫生院建设为特色专科医院。改扩建江东、岭坡、贯塘、开云、店门卫生院。继续改造提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实现县级医院与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到2022年,全县每千人医院床位数达到6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护士分别达到2.75人、3.14人。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每个乡镇办好1所乡镇卫生院、每个村按标准至少办好1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30%以上的乡村医生学历应达到大专以上水平。到2022年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

落实医疗保障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优生优育,抓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推动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统一覆盖范围、统一保障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确保城乡居民均等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继续保障“三无”人员、五保户、兜底贫困户、低保人员和持有1至2级《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享受减免等政策优惠。到2022年,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整合利用养老资源。推进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安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体系。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整合优化农村公共房区资源,集中在两山片区建立自助式、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从集体经济、土地流转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到2022年,实现城乡基本社会养老一体化,保证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7%,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健全农村应急机制。加强城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大力建设和巩固农村信息获取和共享机制,推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效化、迅捷化,重点解决农村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巨灾保险试点扩面升级,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建立科学规范的灾害风险转移承担机制,完善应对政策支持和灾后重建工作机制。建设农村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力度,开展农民灾害应对措施培训。实施农村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和村民应对演练,加强对农村居民建设楼房的安全知识培训,巩固加强已有的农村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加强水土地质等自然风险防治,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等搬迁避让工程,确保农民群众的广大利益。提高地震、气象、地质、消防等风险灾害防范能力,增强重大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应急处置能力。

专栏16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动 1、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在东湖镇杏溪村和团山村建设300平方米的服务平台。

2、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工程 新建**县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住院门诊综合大楼,改扩建江东、岭坡、贯塘、店门、开云等乡镇卫生院,建设10个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60个村卫生室。

3、妇幼健康保障工程。

建设易地搬迁妇幼保健院。

4、养老无忧工程 建成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微养老设施300个,新增日间照料和护理型养老床位1500张上,建含有150个床位的岳北敬老院。完善开云镇衡西村大培组湖南群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龙虎冲养老中心(目标建设床位300张左右) 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工程 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残疾人康复中心工程 在开云镇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1个。

7、乡镇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新建福田铺乡政务服务中心及乡镇周转房。

第三节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以精准为导向,把握政策落实尺度,协调推进“十大扶贫举措”。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在两山片区打造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和种养专业合作社,抓好“一村一品一企一社”工程,提升产业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统筹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兜底扶贫、生态扶贫等工作,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做好贫困群众实用技能培训与思想教育工作,结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多种帮扶举措,推动贫困村村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到2020年,确保全县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要求,建立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继续做好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落实好“六个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切实增强扶贫工作实效。对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回头看”,对因病因灾等原因返贫的,继续做好帮扶工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研究建立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研究解决边缘贫困户、边缘贫困人口帮扶问题。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整治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查处贪污腐败、优亲厚友等行为。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进一步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扶贫干部的积极性。

专栏17  脱贫攻坚行动 1、脱贫攻坚谈心走访工程 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要与贫困村以及贫困人口在8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开展1次谈心谈话活动。各乡镇党政正职要率先垂范,制定走访计划,在三年内走遍辖区内所有贫困户。

2、突出抓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就业扶贫、党建扶贫、兜底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

第九章 健全农村发展机制 优化农村发展内外部环境,健全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和体系,激发农村内生活力,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促使人才、资本、技术流向农业农村,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第一节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充分发挥好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加强乡村人才培训。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基地。结合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以优势产业带动或以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村扶贫人才队伍开发,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育计划。在培训对象上,拓宽培训范围,明确农村人才队伍培养的类别和数量,实施多方面多层次培养。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培训内容多元化。结合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突出重点,把握实际,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在培训模式上,要注重多渠道培养。充分借用高校等智力资源进行理论专业知识培训,利用“三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开展科普知识培训,利用“基地”“示范点”进行现场培训。继续实行“扎根基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认定一批农业生产服务带动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机器人”。

加大乡村人才引进力度。拓宽引才渠道,通过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和专业人才引进,集聚一批基层急需的“三农”人才。提升技术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基层科技人员提供增值服务获得合理报酬的水平,推动科技专家服务团带动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建立农村基层紧缺专业门类“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高级人才职称晋升制度。依托多种渠道培养农村大学生,实施多种优惠政策吸引中高端人才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到2022年,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达到30%以上。

积极引导乡贤返乡创业。搭建乡贤平台,吸引乡贤返乡参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继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搭建感情联络平台,充分发挥各地商会的作用,吸引在外乡贤、原籍大学生、优秀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役军人和企业分流职工回乡创业兴业,引导科技人员带技术兼职农村创业创新,鼓励回国人员参与农村事业发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从企业招引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担任专家顾问,帮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资金资源带回来。

专栏18 农村人才振兴和创业行动 1、人才培育工程 举办村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远教站点管理员培训班,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并利用远教站点不定期开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电商业务等实用技术培训。在26个贫困村设立农村劳务经纪人,每年组织举办4期农村贫困家庭和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班。

2、人才吸引工程 实施“凝聚乡情”“头雁”工程活动,搭建感情联络平台,引导支持在外乡贤、原籍大学生以及优秀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兴业。

3、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程 打造新型创业孵化器,构建市场化众创空间,充分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库等载体,突出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孵化载体整合。初步培育形成1个以上创业示范园区、1个以上众创空间。

4、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建设以弘山科技工业园、**科学城健康谷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平台。

5、特色加工制造基地和**科学城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风力发电装备制造、汽车与电子联盟、新型家居建材等基地。加快**科学城建设,以促进高端技术、金融创新人才汇聚**。

第二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机制。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施途径,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确保第二轮土地承包终止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加强确权登记颁证数据信息化管理与综合应用,逐步健全土地承包管理信息体系,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依法保障集体、承包农户与经营主体的相关权益。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强化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与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优化土地流转审查监督制度,防止耕地经营“非农化”。

放活土地经营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结合多种有效举措,提倡农民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引导有稳定非农就业收入、长期定居在城市生活的村民自愿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开展村民承包权市场化有偿退出试点。不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和林权抵押贷款政策,优化国有林区道路基础设施,继续引导规范有序流转,大力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

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体系,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方式节约建设用地,着重扶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准许在不突破基本农田红线、不超过规划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完善土地利用布局。统筹推进美丽宜居新村建设和城市发展,大力推动社会资本向农村转移,积极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性用地,用良好的生态资本来获取更多的发展红利。

保障农业农村用地供给。优化耕地保护、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用地布局。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预留一定比例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业农村发展。根据规划确定的用地结构和布局,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分配中可安排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并留足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空间。

复合利用农业农村用地。鼓励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等用地复合利用,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土地使用功能,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类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以及由于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兴建的配套设施,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前提下,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实行县级备案。鼓励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乡村绿化等用地复合利用,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土地使用功能,在不破坏耕作层前提下,鼓励有序利用现有耕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仍按耕地管理。

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新桥镇石仓村、福田铺乡石东村改革试点,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科学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推进集体资源型资产股份合作,健全资产运营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强化村集体“三资”管理,盘活存量,进行资源整合、二次开发,通过村集体资产增值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引导村集体牵头组建生产合作、服务合作、劳务合作等各类生产服务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到2022年,完成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达到10%。

深化农村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服务模式,全面梳理涉及群众办事的政务服务事项,简化手续,对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认共享,切实做到“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增强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促进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社会事务网上办理、公共决策网上互动,切实提高便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代理服务、主动服务等方式,提供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明晰部门职责、划清内部职能边界,压减农业农村领域审批发证,清理规范涉农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为各类涉农主体发展减负。进一步理顺农民权益维护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农民权益维护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优化和净化农村发展环境。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将村级服务场所打造成集党务、政务、村务、商务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培育服务型、公益性、互动性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

统筹推进其他改革。推进农村水利综合改革,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行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动产登记。继续完善农业“三项补贴”发放机制,全面完成贯塘茶场改制工作,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第三节 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重点支持农业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和薄弱环节,采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提高投资效益。允许相关政府性投资基金以资本金方式投入“三农”领域确需支持并符合条件的经营性项目。坚持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区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推进行业内涉农资金整合与行业间涉农资金统筹,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立足发展阶段,科学评估财政承受能力,严禁负债搞建设。要加强资金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改进金融支农组织体系。大力支持农村各类金融组织发展,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主体,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引导各类银行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多种金融机构到乡镇设立分支机构,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保持农村商业银行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扩大村镇银行网点的县域覆盖比例。支持发展农户小额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种养业贷款等产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试点。进一步推广“财银保”“惠农担”等系列产品,鼓励银行、担保、保险等机构围绕品牌打造开发新的支农产品,为农村小微企业、农民、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健全贫困村金融扶贫服务站运转长效机制,拓展金融服务功能。采取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各乡镇建立“共建共享”服务农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农户信用档案,推进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协同机制。

建立现代农业保险体系。引入有资质的保险企业,切实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涉农综合商业保险共同发展。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和对保险事业的认识。创新农业保险类型,构建完整的现代农业保险体系。重点开发满足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农险产品、巨灾保险及特色农产品保险。进一步完善价格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扩大价格保险补贴品种范围,切实减少农业产业风险。

规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运营模式、挖掘商业价值,建立项目合理回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生态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化农业企业投资环境,规范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行为。积极引导农垦(农场)、供销系统和农业龙头企业进村入乡,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加强社会资本监管,明确政策边界,维护好农民群众利益。

第十章 抓好规划组织实施 依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保障,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做好考核与评估,保证规划的组织实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县委、县政府成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专题小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大业。加强智力统筹,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更好地服务我县乡村发展。

压实乡村振兴责任。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建立责任体系。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年度任务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挂图作战,稳步推进,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二节 形成强大合力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民办公助、筹资筹劳、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形式,引导支持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创新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生动实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注重典型示范带动。鼓励人才带头创业,带动全员参与乡村建设。推动条件比较好的乡村、村庄率先发展,并通过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联点示范,总结发展实践和成功经验,探索创新多元模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引领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稳步推进。

第三节 强化考核评估 做好考核评估工作。建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督查调度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构建乡村振兴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建立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镇振兴的实绩考核制度和奖惩办法。建立与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干部问责制的衔接方法,充分发挥目标责任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保证考核评估科学客观、公开透明。要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绩效考核的公开性与透明度,把政府与部门的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情况通过政府网站、政府报告等形式面向全县广大城乡群众公开。充分运用好第三方评估。引导群众有效监督与评价乡村振兴绩效,不断优化考核评估的方式方法,提高考核结果的公信力。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重大项目(行动、工程、计划)基本情况表 序号 湖 南 省 规 划 衡 阳 市 规 划 衡 山 县 规 划 重大项目(行动、工程、计划)名称、主要内容、数量等 重大项目(行动、工程、计划)名称、主要内容、数量等 重大项目(行动、工程、计划)名称、主要内容、数量等 1 推动重点区稳步发展。洞庭湖、湘中南的县市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主战场。立足农业资源丰富、生产基础良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城乡融合发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专栏2】 (1)乡村振兴分区发展行动:
促进平原传统农业种植区提质、发展低山丘陵特色农业区增收、提升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推动文化发展区健康发展、实现旅游度假区与乡村融合发展。

(2)乡村分类建设行动:
示范引领型村庄。到2022年,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数量约占全市村庄数量的20%。

特色发展型村庄。到2030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数量约占全市村庄数量的25%。

改造提升类村庄。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数量约占全市的50%。

搬迁撤并类村庄。到2030年,完成迁建规划任务。合村并点村庄按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3)脱贫攻坚行动:
电商扶贫工程:继续推广祁东县电商扶贫工程经验。到2019年,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到2020年,在贫困村建设电商扶贫站点2000个以上,扶持电商扶贫示范网店500家以上。

(1)分区推进乡村发展:
东部经济区:开云镇、长江镇;

南部经济区:店门镇、萱洲镇、永和乡;

西北经济区:新桥镇、贯塘乡、白果镇、江东乡;

环山经济区:东湖镇、岭坡乡、福田铺乡。

(2)乡村分类建设行动:
城郊融合类村庄 集聚提升类村庄 特色保护类村庄 搬迁撤并类村庄 (3)脱贫攻坚行动:
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要与贫困村以及贫困人口在8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开展1次谈心谈话活动。各乡镇党政正职要率先垂范,制定走访计划,在三年内走遍辖区内所有贫困户。

突出抓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就业扶贫、党建扶贫、兜底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

2 品牌强农行动:【专栏3】 (1)区域公用品牌培育:
每年全国知名品牌2-3个。

(2)农业企业品牌培育:
①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推动3家、5家、12家涉农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

②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完成30家、30家、40家股份制改造;

③2021后、2022年重点扶持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涉农企业。

行业农业产品品牌培育:
每个县3年内至少打造1个特色品牌,每个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1-2个品牌。

强化农产品品牌引领:
依据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求,着力打造“雁城·上乘农品”的优质稻与再生稻农产品。【6-1】 创建培育市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着力塑造“衡阳产”农产品品牌美誉,创建农产品品牌强市,打造县级区域品牌。【10-2】 开设“雁城·上乘农品”农产品专营店,提升衡阳品牌知名度。到2022年,建成品牌专营店20家以上。【10-2】 发展企业自主品牌,确定5-10个企业自主品牌进行重点打造。【10-2】 品牌强农行动 (1)“三品一标”认证工程:
到2022年,全县30%以上农业生产基地实现“三品一标”认证,6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实现“三品一标”认证。

(2)农产品品牌打造工程:
创建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1-2个。

3 特色强农行动:
(1)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创建10个左右国家级、30个左右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领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逐步打造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产业带。【7-1】 (2)特色优势产业:
围绕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

建设10个“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30个左右现代粮油产业省级重点县,3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区。【7-2】 (3)特色产业带创建:
以常宁市、耒阳市、衡南县、邵阳县、祁阳县、醴陵市、桂阳县等县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平江县、浏阳市、攸县、茶陵县、永兴县、衡阳县、祁东县等县市,打造“湖南茶油”区域公用品牌。【专栏4】 (4)特色产业基地:
2个优质粮食产业基地,2个菜油产业基地,9个特色蔬菜产业基地,7个特色水果产业基地,7个绿茶产业基地,2个特色茶叶产业基地,14个畜禽产业基地,2个特色水产产业基地,6个道地药材产业基地。【专栏4】 (5)一县一特项目(产业兴村强县行动):
大力发展营养保健型、加工型、兼具生态和经济功能的水果、茶叶、茶油、中药材、湘莲、黄花菜等特色园林生态农产品。积极开发节粮优质的地方特色畜牧、水产品。【7-3】 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1)“一县一特”战略:
围绕粮食、畜禽、油料、林木、蔬菜、茶叶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和中药材、特色水果、特种水产、休闲农业四大特色产业,结合各县资源禀赋,持续推进“一县一特”战略,形成衡南县湘黄鸡、衡阳县油菜、**县红脆桃、衡东县黄贡椒、祁东县黄花菜、耒阳市红薯粉、常宁市油茶、珠晖区萝卜、南岳区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发展格局。【6-3】 (2)油茶产业:
全力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进一步做大“耒阳—常宁—祁东”“衡东—**”“衡阳—衡南”3个油茶产业集群。【6-3】 (3)油菜产业:
到2020年,全市优质油菜品种率达99%以上。到2022年,全市优质油菜品种率达100%,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以上,产量稳定在35万吨以上。【6-3】 (4)蔬菜产业:
加快祁东县黄花菜、衡东县黄贡椒、珠晖区金甲岭萝卜、常宁无渣生姜、**县旱白薯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一批反季节型、加工型、外销型蔬菜企业和基地,到2022年,全市蔬菜产量稳定在270万吨以上,外销120万吨以上,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专业合作组织40个、家庭农场20户以上。【6-3】 (5)养殖业: 加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小区)等项目实施力度。到2022年,全市出栏生猪900万头,出笼家禽1.2亿羽;
出栏牛20万头、羊85万只,年均增长2.5%以上;
实现放养水面58.15万亩,年均增长0.5%,水产品产量27万吨,年均增长2%,特种水产养殖量占全市水产养殖总量的40%左右。【6-3】 特色强农行动 (1)油茶种植基地项目:
培植5个2000—5000亩的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其中,培植12个300亩以上的油茶种植示范庄园,培植100个50—100亩的油茶家庭农场。

(2)绿茶质量提升工程:
到2020年,无公害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500吨;
在迎龙桥社区、东阳村改制茶从场400亩。

(3)**黄鸡基地建设工程:
在店门、开云、长江、萱洲、永和、白果、福田铺、岭坡等基础较好乡镇发展20个年出笼100万羽以上**黄鸡的重点养殖村;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建成年出笼15万羽商品鸡以上养殖小区10个和年出笼5万羽以上规模养殖示范场20个。

(4)小水果基地建设工程:
推动永和乡、萱州镇的小水果产业发展;
着力推进萱洲镇、永和乡的**红脆桃。

(5)稻鱼共生综合种养工程:
在相关乡镇建设稻鱼综合种养基地5000亩。

(6)生猪发展工程:
发挥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养猪及饲料生产优势在萱洲镇、永和乡、长江镇、店门镇、开云镇、贯塘乡五星村实施生猪基地建设。

(7)中药材基地项目:
完善1003亩中药材种苗繁育、示范种植基地;

扩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基地面积从现在的3173亩扩大到1万亩;
扩建中药材加工基地,加工能力从现在的0.5万吨扩大到1万吨。

(8)席草产业发展工程:
发挥逢源草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席草深加工,加大草席出口量。

(9)高山羊养殖工程:
在福田铺、岭坡、东湖、店门等乡镇做好高山羊养殖。

4 质量强农行动:
(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在全省105个规划县市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专栏5】 实施“两区”建管护行动,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到2020年、2022年,分别建成高标准农田3316万亩、3850万亩及1500万亩油菜籽生产保护区。【8-1】 (2)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 支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基地;

支持20%以上的县市区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实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人员轮训计划。【专栏5】 (3)农药监管示范县建设:
选择30个县市区开展农药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
500个省级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
50家秸秆综合利用实体;
600个农药经营标准化示范门;
培育50-60个农药经营品牌。【专栏5】 (4)农业循环集聚试点示范:
以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试点县、试点园区、试点企业为重点,开展秸秆及粮油薯、果蔬、畜禽、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循环利用。【专栏5】 (1)现代农田水利工程:
到2022年,基本完成224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
完成西渡水闸等15座大型水闸、60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
实施常宁市西水东运、祁东县郭家嘴调水等工程;
完成欧阳海灌区渠系配套及39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新建衡阳县龙口灌区,**县天柱、先锋水库灌区工程及犬木塘灌区祁东配套设施工程;
改造更新栗江泵站,七碗泵站等排灌泵站,将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36。【7-1】 (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
到2022年,建成衡阳所有知名品牌农产品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质量追溯信息平台。抓好常宁市、祁东县、衡南县、衡阳县、衡东县安全示范县建设和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主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10-1】 质量强农行动 (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在相关乡镇建设15万亩高标准农田(其中节水灌溉4万亩)。

贯塘乡梓塘村、老湾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8.98公顷;

萱洲镇湘江村、永清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26.99公顷;

岭坡乡潮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8.12公顷;

江东乡龙塘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5.04公顷;

店门镇石门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9.92公顷;

岭坡乡洄水湾村、晓烟村、灯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64.74公顷;

萱洲镇白沙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54.46公顷;

福田铺乡白云村、云峰村、金路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01公顷。

(2)无公害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在相关乡镇重点开展**黄鸡、生猪、肉牛、水产良种场无公害产品认证。

5 产业融合强农行动:
(1)“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做大做强100家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3500家现代农机合作社,扶持50000户家庭农场。【专栏6】 到2022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000家左右,培育一批在全国领先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
【9-4】 到2022年,国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1500家以上。【9-4】 到2022年,家庭农场达到5万家。【9-4】 (2)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
支持1000个县级及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其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以上;
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择优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期内,创建10个以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专栏6】 (3)农产品初加工惠民工程:
每年建设20个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重点基地。【专栏6】 (4)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档升级工程:
到2022年,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5万个;
休闲农业发展重点县市区40个;
休闲农业示范点(园)400个;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集聚重点村镇200个;
五星级休闲农庄600个;
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达到800亿元。【专栏6】 (5)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每年建设10个试点示范县,5个试点示范园,以点扩面,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栏6】 (6)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支持建设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000户示范家庭农(林)场;
【专栏6】 每年重点扶持20个左右规模大、效益好、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旗舰型合作社;
【专栏6】 培育100个左右样板家庭农场。【专栏6】 (7)电子商务工程:
打造网销“一县一品”品牌,按照“县有中心村有站”的模式,支持利周“湖南省电子商务大会暨电商博览会”“湖南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供销e家”等各类展会、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专栏6】 (8)国家农产品加工业提升项目:
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园区。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培育十大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每个产业重点扶持3—10家全产业链标杆型龙头企业。【9-1】 (9)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
2022年,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和300个乡村旅游园区,乡村旅游消费达到100亿元以上。【9-2】 (10)培育“农字号”特色小镇:
到2022年,培育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100个左右。【9-3】 (11)“三园一体”工程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推进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等试点示范。【9-3】 (12)供销合作社惠农综合服务工程:
到2020年,实现县级惠农服务公司、乡镇惠农服务中心全覆盖,80%的村(农村社区)建立惠农综合服务社。【专栏6】 (1)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衡南银杏节、**萱洲油菜花节、常宁油茶节、祁东黄花菜节等农业节庆活动,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8-1】 (2) 促进产业链“相加”:
培育和发展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到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8-1】 (3) 促进价值链“相乘”: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充分发掘大雁文化、寿岳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湖湘文化等文化内涵,加快传统村落、乡村旅游景点的改造升级,以衡南银杏节、**萱洲油菜花节、常宁油茶节、祁东黄花菜节等农业节庆活动,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8-1】 (4)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争取到2022年,实现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100%,中小农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80%以上,培训农村电商应用人才5万人以上;
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建设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8个;
市级农产品特色馆1个,村级电商服务点3000个,有条件的县(市)培育“淘宝村”,基本形成“一乡镇一产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
实现农产品年网络销售额150亿元以上,创建1-2个省级或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8-2】 (5) 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围绕“一龙头、一中心、两圈、三带、四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衡阳乡村旅游品牌。到2022年,打造20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150个星级乡村旅游服务区(点),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0亿元以上。【8-2】 (6) 促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在十大全产业链各培育1-2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领军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9-1】 每年重点扶持10个领军型龙头企业、20个成长型龙头企业、10个休闲农庄、20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力争到2022年,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225家以上。【9-1】 到2022年,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500个(其中示范性合作社350个);
【9-1】 到2022年,家庭农场发展到7700户(其中示范性家庭农场2200户)。【9-1】 (7) 扶持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发展:
以实施省政府“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为抓手,实施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孵化行动。重点发展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面积在15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着力培育一批示范型家庭农场,力争到2022年,家庭农场发展到7700户(其中示范性家庭农场2200户)【9-1】 (8) 城乡新型空间载体建设行动:【专栏2】 ①新生中小城市、重点示范镇和特色小镇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常宁市、耒阳市成为Ⅰ型小城市,云集镇、西渡镇成为新生小城市,推进茶山坳镇、三塘镇重点示范镇,以及蒸湘区雨母人文生态小镇、珠晖区茶山坳美丽宜居小镇、衡南县宝盖文旅小镇、衡阳县界牌陶瓷小镇、衡阳县曲兰经典文化小镇、**县萱洲文化小镇、衡东县荣桓红色小镇、祁东县归阳古窑小镇、常宁市宜阳牛仔小镇、耒阳市新市古街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

②小城镇规模提升行动:重点将三塘镇,金兰镇,白果镇,大浦镇,白地市镇,新市镇,市松柏镇等7个建制镇培育成为镇区人口超过5万人的小城镇。

③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行动。

产业融合发展行动【专栏5】 (1)“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继续实施“万户”工程,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县和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
2022年,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家庭农场达到200家。

(2)**县田园综合体国家级试点:
在萱洲河社区、堰江村、里石村、糖铺村以农业为基础造景观,以体验为核心兴旅游,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手段促发展,实现农民多产业分流就业创业并受益,成为具有持续造血功能的自主发展田园综合体,占地7.98平方公里。

(3)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
建设店门席草产业园,萱洲、店门油茶产业园,长江竹木产业园,白果黑提产业园,新桥贯塘有机茶产业园,开云辉广皇茶产业园、永和小水果产业园,长江、福田铺黄鸡产业园。

(4)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到2022年,全县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西游洞天、虎山福地、唐群英故居),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家(紫盖峰、九观湖-雷钵峰、仙逸人间、萱洲古镇、紫金山),新增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达5家以上(现代皇茶产业园、永铭休闲农庄等),建设特色旅游小镇1个(萱洲镇),建成5个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基地(天娥湖文化休闲度假村、迪高房车营地、现代皇茶产业园、紫盖峰民宿、冬洋沃柑基地)。

(5)培育特色小城镇行动:
特色工贸小镇(长江镇) 特色商贸小镇(店门镇) 特色资源小镇(东湖镇) 特色旅游小镇(萱洲镇、福田铺乡) 特色文化小镇(白果镇、福田铺乡) 特色农业小镇(新桥镇、贯塘乡、岭坡乡、江东乡) 特色水果小镇(永和乡)。

6 科技强农行动:
(1)“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
建成100个覆盖面大、设施完备、装备水平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片;
【专栏7】 建设1000个主导产业突出、产品特色明显、生产要素聚集、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县级及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
【专栏7】 到2022年,500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50个省级及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0-1】 (2)现代种业推进工程:
建设100个现代种业或特色种苗繁育产业示范园;
【专栏7】 建成一批品种测试站、种子质量检测机构;
品种安全跟踪评价和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种畜禽及水产良种场。【专栏7】 (3) 智能农机装备工程:
农机农艺融合创新、推进“机地互适”工程、实施农机“千社工程”。【10-1】 (4)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应用:
开展10—2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县和30—5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创建3—5个高质高效、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智慧产业样板。【专栏7】 (5)科普惠农兴村计划【10-2】 (1)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到2022年,争取新建省级农业科技园3个,孵化32个农业科技创新公司,培育涉农高新技术企业12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7-2】 (2)推动重大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
在水稻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稻鱼共生高效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有机茶产业化技术创新研究、油茶低效林的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等产业技术领域,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的新突破并推广应用。到2022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7-2】 到2022年,争取每年选育1个农作物突破性品种、筛选2个左右主导品种,建设新品种示范基地7个、示范品种80个以上,力争全市主要农产品优质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7-2】 (3)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00万千瓦左右,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3%。到2022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总量达800家,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00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7-3】 (4) 农业信息化服务:
在粮食高产示范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要生产基地建立100个农业生产数据智能采集点,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发展10万户“农信通”客户,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发展100户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力争到2022年,全市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率提升20个百分点,探索一条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新路子。【7-3】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1) 养殖项目培训工程 结合养殖项目,与相关部门联动,择优选择脱贫意愿强烈的养殖户进行集中专题农技培训,每年开展2-3次集中培训,面对面现场讲解实用养殖技术,并从选址、布局、引种防疫、政策咨询等方面全程跟踪服务。

(2)农业高新企业打造工程 到2022年,力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省级及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个。

(3)无公害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在相关乡镇重点开展**黄鸡、生猪、肉牛、水产良种场基地建设和无公害产品认证。

7 开放强农行动:
(1)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计划:
在境外建立8个湖南农业产业园,打造20个农产品知名品牌,建设3个出口农产品贸易平台,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35亿元以上。

(2)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计划:
(祁东黄花菜;
衡阳、永州、邵阳、怀化百里油茶产业带) 建设出口示范基地50个;
打造俄罗斯、东南亚、美国和香港地区等十大境外展示展销中心;
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农业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

(3)千名优秀农民境外培训计划 (4)构建农业“引进来”机制,农业实际利用外资100亿元以上。【专栏8】 (1) 壮大市场主体:
设立农业“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引导农产品出口企业境外注册商标,支持涉农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在外投资企业。【11-1】 (2) 加强平台建设:
以祁东县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衡阳的油茶、茶叶、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席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基础,支持建设农产品集配中心,加大衡阳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力度,加快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与沿海、沿边、沿江省份电子口岸的互联互通,推动衡阳农产品出湘出境。【11-1】 (3) 优化农业投资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涉农大项目、好项目,提高农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11-1】 (4) 加强农业种植行业国际合作:
建成一批农业科技技术转移、示范服务基地。【11-1】 开放强农行动:
(1) 打造“**”系列农副产品品牌 努力创建一批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2) 加强品牌推介与保护 鼓励建立“**米”等产品展销中心、专卖门店,组织参加茶博会、农博会、绿博会等国内外各类展销活动,通过农业网站等媒介宣传报道,提高品牌影响力、认知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外向型基地建设 支持农业企业积极参与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香港美食节、湖南东南亚展示展销周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的宣传与推介,提升**农副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8 农业绿色发展工程:
(1)水资源高效利用:
大力发展规模化节水灌溉及现代化高效节水工程,以衡邵干旱走廊治理为重点,完成欧阳海灌区渠系配套及39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建衡阳县龙口灌区、祁东县尤木塘灌区、**县天柱和先锋水库灌区工程。到2020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到2022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36。【专栏9】 (1) 耕地资源保护。

(2) 生物资源保护。

(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到2022年,初步建立科学施肥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2%,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完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2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8%和12%,主要农作物肥料、农药的利用率分别达到35%以上和40%以上。基本完成适养区内存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规模养殖场排污许可证核发率100%。【专栏9】 (5)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
建设100个以上万亩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示范片。到2020年,完成50%的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完成3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物理、化学及农艺措施和调整耕作制度治理修复。

(6)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业绿色生产行动:
(1)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到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

(2)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到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基本建成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6%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3) 集中治理环境突出问题: 贯彻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全面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等防治计划。

9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1)“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到2020年,建成20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乡(镇、街道)整域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10个美丽乡村整域推进实试点,到2022年建成30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一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专栏9】 (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到2018年,对垃圾进行处理的村比例达到90%,每个市州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到2019年,基本达到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标准,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垃圾治理任务。【专栏9】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到2019年,具备条件的村基本建成集中或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村比例达到38%。到2020年、2022年,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村比例分别达到50%和60%左右。【专栏9】 (4)实施“厕所革命”:
到2019年,完成摸底数据应改造任务的50%。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新建)任务。【专栏9】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8-2020年),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建设工程。

(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13-1】 建立与垃圾收运体系相配套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加快垃圾处理方式转型。到2020年,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6座,垃圾焚烧处理规模达到5600吨/日,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能力的85%,形成基本覆盖全地区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网络。

到2020年,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6座:衡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衡阳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祁东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常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6个。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到2022年,所有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
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70%,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村占比40%;
完成卫生厕所改造(新建)任务70000户,全市85%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所,农村厕所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专栏11】 (3)建设美丽乡村:
2018年至2020年每年完成3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和1县6乡镇的全域推进试点工作。【13-2】 (4)村容村貌提升工程 到2022年,实现全市25户/100人以上的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农村公路县乡道四级及以上占比达到95%,农村公路通达所有行政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乡镇4G网络覆盖率达100%,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50%,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率提高10%。【专栏11】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
(1)农村垃圾治理工程:
建设**各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转运车;
东湖镇规划实施“双修双改”,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到2020年,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并基本建立日常保洁机制。到2022年,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7%以上。

(2)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推进白果、萱洲、新桥等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工程;

到2020年,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70%左右,到2022年,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

(3)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
推进户用无害化厕所新建(改造)和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建设,到2020年全县90%以上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所;
到2022年,完成全县95%以上的农村卫生厕所新建(改造)任务。

(4)村容村貌提升工程:
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工程”深入发展,实施“**农民新居工程”“农村美化绿化气化工程”。

(5)“百城千镇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和全乡镇全域推进试点工作,重点建设好萱洲乡村振兴示范片,开云镇、店门镇、萱洲镇示范乡镇以及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2018年3个,2019年4个,2020年4个),着力提升开云镇双全新村、山竹村、白果镇棠兴村、店门镇九观村、永和乡龙凤村等基础好的示范村,在此基础上,12个乡镇集中力量建设示范村1个以上,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序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发展格局。到2022年,全县分别建成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20个、30个。

(6)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建立完善城乡供水水质和饮用水源地监测体系,保障城乡供水体系经费投入,推进农村人畜饮水提质增效,保障城乡饮水安全。

(7)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
全面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新建和拓宽农村公路各50公里(含自然村水泥路40公里) 10 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1)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扎实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四水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专栏10】 (2)湘江保护和治理:
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系统推进流域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深入推进重点区域污染集中整治。【专栏10】 (3)国土绿化行动:
完成营造林400万公顷、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30万公顷、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70万公顷。【专栏10】 (4)生物多样性保护:
到2022年,建设3个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0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项目,建立10个珍稀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轵极推动城步国家公园建设试点。【专栏10】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重点推进祁东工矿区等重点矿区生态修复试点。【专栏10】 (6)草地类自然保护区工程:
以武陵一雪峰、南岭、罗霄一幕阜山脉片区以及湘中南丘岗山地区为重点区域,建立草地类自然保护区。【14-1】 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1)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到2020年,提升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1.19万公顷以上,晋级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争创1个以上国家公园试点。【14-1】 (2)河湖湿地生态恢复:
深入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水十条”;
实施“美丽湿地”建设,加强国家、省、市重要湿地和国家、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新建一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省级湿地公园(试点)。【14-1】 (3)国土综合整治:
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衡南、耒阳、常宁、祁东等地石漠化及紫色页岩综合治理。【14-1】 矿区生态恢复:实施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通过现有林管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绿化矿区道路和恢复湿地植被等综合措施,建立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机制,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14-1】 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 (1)河流生态治理工程:
扎实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争取龙荫港、桃花港、南河等小流域治理项目,全面落实“河长制”,完善县、乡、村三级河流管护责任体系,深入推进“一河一策”河流治理,大力创建“河清、岸绿、水畅、景美”的省、市、县“样板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
加强对萱洲湿地、九观桥库区、新桥库区、江东白龙河坝和乡镇安全饮水工程水源地保护。推进涓水岸坡治理,争取荆坡河、乌河、桃花港等山洪沟治理工程,开展全县河流水库确权划界工作。

(2)城乡绿化工程:
深入开展“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全面完成绿化增量提质任务,实施荒山造林2.2万亩、乡村道路绿化200公里,抓好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巩固“千山一碧”的良好生态。

(3)矿区废弃物治理工程:
对岭坡乡潮水村村民采用土法炼金后遗留的废渣、尾砂10余万吨进行无害化封存处理,修建围堰、排水沟,减少对周边农田的污染;
对原**县望峰乡选矿厂关闭后残留的废渣、尾砂进行无害化处理,修建围堰、排水沟等设施,减少含重金属污水对周边农田的污染;
对原**县铅锌矿二工区遗留的约30万吨尾砂、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

11 乡村文体繁荣兴盛计划:【专栏11】 (1)“戏曲进乡村”活动 (2)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特色民居、传统村庄、民族村镇、传统建筑、农业遗迹、水利工程遗产等的保护。

加强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工作和合理开发利用,实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计划。

(3)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广播“村村响”、广播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到2020年,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

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以上。

(4)乡风文明长效机制建设:
到2022年,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达标率达到80%以上,打造一批孝心村、和谐村、生态文明村、移风易俗村、兴业富民村等特色示范典型。

(5)体育健身活动:
到2022年,农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民人均体育健身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6)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全面传承湖湘优秀文化。集中展示村史、文化遗产、人文资源。【103】 雁城文化繁荣兴盛重大工程:【专栏13】 (1)戏曲进乡村活动 每年开展“送戏曲进万村”活动。支持湘剧、花鼓戏、祁剧等非遗剧种的保护与传承。完成“演艺惠民、送戏下乡”1500场演出。

(2)文化遗产保护 建设衡阳市非遗保护中心,加强非遗博物馆、传习馆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耕文化专题研究,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挖掘整理并传承保护好衡阳湘剧、衡州花鼓戏、皮影、祁剧、渔鼓等优秀传统文化。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统筹建设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有1间多功能文化活动室(90平米)、1间图书阅览室(可与农家书屋整合)、1个文化广场、1个宣传栏、1套文化器材(含一套音响和部分乐器)、1套广播器材、1套体育设施器材(含一个篮球场、两张乒乓球台、一套体育健身器材)。

(4) 群众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系统轮训各级文化馆馆长、乡镇(街道)文化站站长,对群众文艺创作、表演骨干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对乡村文化专业人才、文化能人、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开展培训辅导。

乡村文化繁荣昌盛计划 (1)文化遗产展演工程:
利用节庆、定期开展**影子戏、**花鼓灯、**拜龙、福田皮影戏、岳北山歌等文化遗产表演活动。

(2)群众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每年系统轮训乡镇(街道)文化站站长1次,对群众文艺创作、表演骨干人员进行专题培训1次,对乡村文化专业人才、文化能人、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培训辅导1次。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各乡镇统筹建设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中心设有1间多功能文化活动室、1间图书阅览室、1个文化广场、1个宣传栏、1套文化器材、1套广播器材、1套体育设施器材。

12 乡村治理有效固本行动:
(1)“农村幸福社区”建设:
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专栏12】 (2)“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专栏12】 (3)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加快农村地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重点地区治安室与报警点设置。【专栏12】 (1)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到2020年,60%的村开展农村社区试点。

(2)构建社区服务平台:
到2022年,每个建制村都拥有面积达标、功能完备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保证有50%以上的面积用于村民服务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人口较多且居住相对集中的村民小组(自然村)设立村民服务站。

到2022年,建成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微养老设施2000个,新增日间照料和护理型养老床位1万张以上,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0%以上,服务老年人数达到30万人以上。【18-3】 基层党建引领行动 (1)基层后备干部储备工程:
按照“一县一库、一乡一册、一人一档”要求,举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建立县级村(社区)后备干部信息库,每个村配备1-2名35岁以下后备干部。

(2)党建+互联网工程:
精心打造改版升级党建网,大力推荐“**微组工”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红星云”组织生活、支部动态等栏目的信息;
积极探索建立“讲习所”、“微宣讲”、“微党课”等新平台。

乡村法治建设行动 (1)法院审判法庭工程:
择址新建机关审判法庭(含师古法庭),完成白果法庭和新桥法庭建设。

(2)法治公园或广场建设工程:
全力打造以毛泽建公园、**西站广场为核心的全省最具特色的法治公园或广场,推动全县12个乡镇全面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法治元素丰富的法治公园或广场。

1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农村公路建设、管护、运营。【专栏13】 (2)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0年,建制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基本实现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专栏13】 (3)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列入规划的23条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

开展11个县的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
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和小型蓄引调提水工程;
完成20处大型灌区及40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
完成规划内27处大型灌排泵站及59.24万千瓦中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
到2022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0万亩。【专栏13】 (4)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0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2%,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4%,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0千伏安,天然气基础设施覆盖面和通达度显著提高。【专栏13】 (5)乡村电能替代工程。【专栏13】 (6)农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0年、2022年,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40%、50%。【专栏1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农村公路建设、管护、运营:
(2)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3)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5)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 公路建设工程:
新建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各3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400公里。

完善经济开发区园区道路建设,新建九龙大道东延线,从开云镇跃进村至青峰村,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全长6.1公里。

新建从工业园工业大道经铁矿(或阳田)至石桥铺二级公路,全长6公里。

建设武广**西站至黄花坪一级公路8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工程:
建设**物流园、永和水果冷链物流园、青山物流中心和白果物流中心;
建设县果蔬批发大市场、永和水果物流运输配送中心和长江竹木制品市场和店门席草市场等专业市场;
推进福田铺乡、东湖镇、贯塘乡、新桥镇、萱洲镇、永和乡等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全面完成城乡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
实施岳北粮食仓储与物流建设、黄花坪粮食仓储扩容工程等;
推进**县**物流园区、青山物流中心和白果物流中心的建设。

(3)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4座水厂(县城二水厂、白果新水厂、中峰水厂、福田铺水厂);

启动**县城乡一体化供水PPP项目建设;

到2022年,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80%以上,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

(4)着力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
建设**乡镇的天然气场站、输气管网;

完成东湖小水电群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电站改造11座,新建天柱电站、涓水村电站、福星电站、白龙河坝电站、棠兴河坝电站5座电站。

到2022年,完成14个村电网改造任务。

(5)加速农村信息化建设:
实现我县12个乡镇农村移动宽带网络全面覆盖。

到2022年,我县乡镇农村家庭基本具备100兆以上接入能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14 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计划:
(1)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建设;
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加快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专栏15】 (2)健康乡村计划:
到202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4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圏。【专栏15】 (3)农村养老计划:
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50%的乡镇建有一所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医养相结合、服务失能老年人的农村养老机构。【专栏15】 (4)乡村消防安全工程:【专栏15】 (5)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到2022年,长株潭地区新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率达到80%以上。【专栏15】 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计划:
(1)乡村教育基础设施 (2)乡村教育质量 (3)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乡村医疗条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重大疾病防治。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到2020年,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5)农村防灾减灾救灾机制 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计划 (1)养老无忧工程:
建成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微养老设施300个,新增日间照料和护理型养老床位1500张上,建含有150个床位的岳北敬老院。完善开云镇衡西村大培组湖南群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龙虎冲养老中心(目标建设床位300张左右)。

(2)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工程:
新建**县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住院门诊综合大楼,改扩建江东、岭坡、贯塘、店门、开云等乡镇卫生院,建设10个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60个村卫生室。

(3)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在东湖镇建设杏溪村和团山村300平方的服务平台。

15 乡村振兴金融支撑工程:
(1)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 (2)农村贷款产品创新 (3)农村信用平台建设 (4)金融综合服务【专栏17】 乡村振兴金融支撑工程:
(1)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 (2)信贷产品特色化 (3)金融服务专业化 (4)信用建设长期化 16 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 农村人才振兴和创业行动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2018-202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2018-2022)].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