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语文学案 > 内容

宋徽宗时期绘画教育体系及其成就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5 06:08:34     阅读:


  摘要:宋徽宗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但在绘画史上却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更是一位开创者和推动者。他把绘画并入科举,以画取仕,其当政期间所创建的“画学”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画家。是时的绘画教育体系对当今的艺术教育仍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宋徽宗 绘画 美术教育
  
  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是宋代第八个皇帝,执政二十七年。他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失败者,但在绘画史上,却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更是一位开创者和推动者。徽宗本人常以教授的身份参与画院活动,还把绘画并入科举,以画取仕,要求“益兴画学,教育众工,如进士科,下题取士。复立博士,考其艺能。”(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4页)其当政期间所创建的“画学”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对当今绘画教育乃至艺术教育仍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设立画学
  在中国古代,绘画尽管被视为文人雅事,但从学术界的整体状况来看,其地位是极其低微的,清初编纂《古今图书集成》时,绘画仍与巫术、方伎等并列作为“艺术”的一部分。自西周始,在京都设太学或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同,制度也有所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与此相应,以绘画教育为主的国家级最高学府,称为“画学”,相当于今天的“国立美术学院”。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在原有画院的基础上创立了绘画教育机构——“画学”。及至大观四年(1110年),以书画小艺不能与六艺相等,画生“入流命官”不能与六艺晋身相提并论为由废除了画学。画生并入翰林图画院,画院的创作力量得以加强,后来南宋初年的杭州御前画院人员大体来自宣和画院。
  我国古代史上,依托绘画教育成立最高学府,无疑是极为罕见的特殊现象,仅北宋末年宋徽宗创立过一次。从崇宁三年筹备画学,到大观四年废除,前后共七年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画学是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史上唯一国立且属学校性质的专门的绘画教育机构,是一个完整的,有系统、有目的地培养绘画人才的国立美术教育机构。宋徽宗创建的画学不仅有一套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这在美术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思想
  1.课程设置
  画学的学科授业在学校里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计划,学生要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儒家经典学习。按《宋史·选举志》记载,专业训练“‘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等六个方面。在儒家经典中,“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说文》则令书篆字、著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所解艺观其能通画意与否。”要求画生会书写篆字,掌握字的正确发音,明白、理解诗文的涵义,通过这些课程培养画生的文化修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中选取的章句,领会其中的奥妙与韵味,最后采用适当的绘画形式表达出诗境,达到“诗画一律”。这与文人画“书画相通”有异曲同工之处。
  儒家典籍的学习使画生区别了一般的画工、画匠,使绘画从单纯的技术、技法上升到文化层面,不仅提高了画生的地位,也使绘画跻身于高雅艺术之列。直到今天,文化课的教授依然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方法
  宋徽宗的评画标准有“神、妙、能”三个等级,“神”为最高格,将最好的画作称神品。其“神”具体体现在合乎客观事物、合乎自然与传统法度;其下的“妙”表现为祥瑞象征、含蓄、富有诗意和哲理;再下的“能”呈现为精致、准确、简练,以及诗书画印相结合。而黄休复所推崇的“逸”,在当时官方的价值系统中已经名存实亡了。徽宗对画院画生的要求:一要形象逼真;二要有寓意,构思新颖。
  和历代画家一样,宋徽宗比较重视临摹名画的教法。邓椿《画继》中记载,“乱离后有画院旧史流落于蜀者二三人,尝谓臣言:‘某在院时,每旬日蒙恩出御府图轴两匣,命中贵押送院,以示学人。’”这大大增加了画院学生观摩临习名画的机会。精于绘画的徽宗还常亲自教授学生,提倡对客观事物的描绘达到“形似”。在创作中非常注重起稿构图的过程,要求画必有稿样。朱寿镛在《画法大成》里记载:“宋画院众工,必先呈稿,然后上真。所画山水、人物、花木、鸟禽种种臻妙。”宋徽宗不但追求画面的“形似”,同时注重“神似”。据邓椿《画继》记载,“徽宗建龙德宫成,命待诏图画宫中屏壁,皆极一时之选。上来幸,一无所称,独顾壶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问画者为谁,实少年新进,上喜,赐绯,褒锡甚宠。皆莫测其故,近侍尝请与上。上曰:‘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故厚赏之。’”徽宗观察事物极尽细微,连月季花开的具体时辰都要表现出“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因此,当时许多画生崇尚一种细腻、工整、生动的画风。
  在考核画生技法的同时,宋徽宗更注重画作的构思和寓意,多以“诗眼”的命题创作。“以诗入画”也是徽宗主持的画学所独创。如邓椿《画继》中记载的一则命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第二者下,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蓬背。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为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见舟子之甚闲也。”宋徽宗既要求画生有过人的绘画技巧,又希望生员能体察诗人之意,构思新颖。
  宋徽宗以君主身份,认真教授、提携绘画人才十分难能可贵。在他的经营下,当时的绘画艺术创作非常活跃,培养了不少当世名家,比较著名的画家有:李唐、王希孟、张择端等。
  三、画生管理
  1.生员考核
  “画学”作为教学机构,在生员的选拔上,无论贵族出身的士流,还是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杂流或是有一定艺术成就的画工,只要通过规定的考试,都可以入学。生员在画院的学习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和晋升制度。当时,薛昂制定的方案是将画生分为三舍三等,上舍五人,内舍十人,外舍十五人。区别的目的,在于实行“三舍法”,以其优劣升降。学习成绩优秀的可以任官,“三舍试补升降以及推恩”,与算学一样,“公私试三舍法,略如太学,上舍三等推恩,以通仕、登试、将仕郎为次”。 (张同标《宋徽宗画学考论》,载于《中国书画》2008年第4期)初入学的为外舍画生,每个月私试一次,不属于升级考试;外舍画生在每年举行一次的公试中,成绩为第一、二等的,酌其人品和平时表现可以升入内舍;内舍画生再通过隔年举行的舍试,成绩为优、平二等的,同样酌其人品和才能,方可升入上舍。公试和舍试都由主考官命题,也多是“诗眼”的命题创作。这样规范的晋级制度的建立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建立了一个相对公正的评判准则。
  2.画生待遇
  宋代徽宗以前,画院画家虽然脱离了工匠地位,但为了“区别士类”,在待遇上仍受到种种限制,甚至有被鞭笞的可能。宋太宗时期的画师李雄因不擅画纨扇有违“圣命”,几乎招来杀头之祸。宋徽宗时期对画院生员待遇尤为优厚。据邓椿《画继》记载:“本朝旧制,凡以艺进者,虽服绯紫,不得佩鱼;政、宣间,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鱼,此异数也。又,诸待诏每立班,则画院为首,书院次之,如琴院、棋、玉、百工皆在下。又,画院听诸生习学,凡系籍者,每有过犯,止许罚直;其罪重者,亦听奏裁。又,他局工匠,日支钱谓之食钱,惟两局则谓之俸直,勘旁支给,不以众工待也。睿思殿日命侍诏一人能杂画者宿值,以备不测宣唤,他局皆无之也。”给予画生如此优越的待遇,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宋徽宗因其个人的喜好,非常注重画院的建设和人才的选拔培养,时常提携少年新进,对有才华的画生给予破格赏赐,甚至对不愿在画院学习、供职的画生进行劝说挽留。虽然是出于笼络画生为其服务的目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画生地位的提升,特别是经济待遇的提高,可以使他们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精研绘画,快速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文化修养,从而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
  四、编纂著书
  宋徽宗时期,画院生员数量空前,创作非常活跃,宫廷绘画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徽宗的主持下,画院创作大批富贵、纤巧、细腻、生动的绘画作品,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宣和体”画风。由于徽宗对画院创作的影响和他本人的绘画成就,宣和绘画独徽宗一人名显,他把自己专门描绘的珍异动植作品编成《宣和睿览册》。每十五幅一册,累至“千册”之多。作为帝王,要想亲手完成如此数量众多的画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署名徽宗的绘画作品多为画院画生的代笔。因此《宣和睿览册》,从一个层面可以反映出画院画生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强大的创作实力。
  北宋绘画教育机构——“画学”,是宋徽宗有感于当时的画院创作不尽人意,为培养绘画人才而创建的。他所创建的绘画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绘画人才,为宋代绘画全面繁荣提供了人力和物力基础,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既然是皇家主办的绘画教育机构,其办学思想不免狭隘。以宋徽宗个人的喜好引导绘画艺术终归会将绘画囿于一定的程式化,而不能形成海纳百川、百家争鸣的态势。但“画学”教育所采用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及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今天的美术教育工作仍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画学”教育,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儒家典籍学习,提高了画生的艺术水平和文化素质,使艺术与文化相辅相成,两者的发展相得益彰,对于绘画艺术的发展、普及与发扬,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责任编辑:尹雨

《宋徽宗时期绘画教育体系及其成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宋徽宗时期绘画教育体系及其成就.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