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数学学案 > 内容

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学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3 06:14:47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nsj/hnsj201303/hnsj2013032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nsj/hnsj201303/hnsj20130322-2-l.jpg
  摘 要: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招生人数,“211”、“985”工程学校数,政府财政教育投入等方面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此研究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并提出缩小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3-0111-04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降低,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高等教育获得的支持也因地而异,最终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和谐发展 [1-5 ]。
  一、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依赖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东、中、西部3个区域,由于各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不平衡。
  1. 高校数量和师生数量的不平衡
  高校数量和师生数量是反映高等教育概况最直观、最基础的因素,高校数量和师生数量的多少是考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最基本的因子(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6个变量在全国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普通高校数占全国总数的44.36%,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3.46%、44.40%、45%,教职工人数和专任教师数所占比例为:46.87%和45.65%,均高于中部、西部地区,说明在高校数量和高校的师生数量上,东部地区都占有绝对的高比例,相较之下,中部地区的数量相对少一些,高校数只占全国的31.72%,其余5个变量的比例分别为33.37%、33.08%、33.55%、30.74%、31.62%,均只占到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西部地区所占比例更少,6个变量所占比例都只有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分别为23.92%、23.17%、22.52%、21.45%、22.39%、22.73%。西部地区地域面积比中、东部地区更广阔,但高校数量和高校师生人数却最少,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地域差距在量上十分明显。
  2. 教育投入的不平衡
  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亦不是纯公共物品,但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家的高等教育投入不仅与国民经济总体水平有关,也与一国的教育政策和人口数量有关。此外,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以及大学生的学费亦是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2010年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总投入为12 550.0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720.96亿元,地方财政总投入为11 829.06亿元(见表2)。
  从表2可以得出,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均衡,东部GDP占全国GDP总额的57.3%,而中部和西部分别占24.1%和18.6%。由于各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基于其基本经济发展水平,因而东部地区地方财政对教育事业投资的额度要大于中、西部地区。虽然中、西部地区人口总数少于东部地区,但是由于其财政投入总额较东部地区少,故每万人获得的教育财政投入额比东部地区少,这更制约了中、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总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均教育财政投入亦高于中、西部地区,使得中、西部地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均落后于东部地区。
  3. 教育质量的不平衡
  通过统计我国东、中、西部“211”工程高校数、“985”工程高校数、排名前百高校数量、正高级教师数量、每10万人中大学生在校生数以及普通高校师生比,分析各地区高等教育质量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沪3地,高校发展拥有丰厚的资源和充分的机遇,与世界发达国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东部地区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要显著多于中、西部地区,且综合排名前百的大学东部地区亦占到60%,证明东部地区高校的综合办学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东部地区高校中,正高级专任教师数占全国总数的51%,在教师质量和数量上也体现出东部的优势,更证实了东、中、西部高等教育的不平衡。普通高校师生比反映的是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的稀缺程度,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国师生比平均值相差无几,且相对较高,说明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校师生比相对协调,西部地区的普通高校师生比则相对较低,这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不利、教师人数偏少的现实密切相关,也反映了西部大开发和大力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
  二、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学分析
  1. 教育供求
  教育供求是影响教育发展最根本的因素。高等教育是需要参与高等教育各方付出成本的准公共产品 [6 ]。国家支持是保障高等教育平稳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教育需求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动力。社会发展需要各类高级人才,形成了人才的市场需求,而人才的供给来源于高校,这是高校与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因为市场对人才有需求,人为了提高自身价值,就有必要进入高校学习深造,便产生了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类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促使高校培养大量的优质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高校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的实力又引发了个人进入高校学习的需求,在此供求链中,高校处于中间环节,在提供人才和提供教育双向供给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从而形成了我国东部地区优质高校层出不穷,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良好景象。相反,中、西部地区由于受限于经济发展条件,缺少强有力的人才市场需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时常面临就业难的困境,自身价值得不到实现,从而引起个人对高等教育需求的疲软,受教育者认为其投资高等教育的收益不尽如人意,投资回报率不高,便会产生投资转移,从而减少了对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投资,使得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放缓,进而引起我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

《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学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学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