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数学学案 > 内容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对策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3 06:17:38     阅读:


  [摘 要]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位居全国后1/3的经济欠发迭地区,在高等教育实行全面收费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出现了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压力剧增、个人成本负担偏高、生均教育经费偏少、高校负债办学等问题。为此,需要中央政府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根据“能力原则”合理确定个人成本分担比例,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同时通过以外汇储备支付给商业银行的方式消除高校债务,以保证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 高等教育 成本分担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1--0017--04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界定
  
  欠发达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其基本涵义就是发展程度低或发展不充分。然而,在欠发达地区的具体界定上,学术界并无一致看法。世界银行以收入水平高低划分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我国一般也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为便于研究,我们仍按传统的方法,以经济发展水平界定欠发达地区,并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作为测定发展程度和水平的核心指标。如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就是指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财政收入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般具有消费水平低、产业发展水平差、城乡间收入差距大、资本积累能力弱等特征。就我国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般是指西部地区和中部的部分地区,他们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位次居全国的后1/3,这些省份包括湖南、宁夏、青海、江西、四川、西藏、广西、安徽、云南、甘肃、贵州等11个省区,这些省区人均GDP都在1.2万元以下。最低为贵州,人均GDP仅5787元,为全国人均GDP的36%、上海人均GDP的1/10。同时,财政收入作为反映地区政府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尽管湖南、四川、安徽的财政收入总量较大,但由于他们的人口多,人均的财政收入分别位居23位、24位、28位,显示他们的公共财政能力还是较弱的。可见,作为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人均GDP(宏观经济指标)和人均财政收入(政府分配份额)的11个省区的位次是一致的。鉴于此,我们将经济欠发达地区界定在这11个省区。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分析
  
  199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全面实行收费制度,学生需要按年生均日常教学运行成本的25%缴费上学。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维持高等教育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剧增。这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和居民家庭的经济负担。
  
  (一)地方政府教育财政压力大
  我国目前实行的部属院校由国家、部委拨付教育经费,地方高校由地方政府拨付教育经费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在大扩招中,主力军是地方高校,而经济欠发达的11个省区部属院校少、地方院校占绝对大多数,因而地方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需要大幅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财政能力也就弱,在扩招的背景下,它们的教育财政压力会比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大许多。据统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多超过2%,其中云南、贵州、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超过同年全国3.01%。从地方教育事业支出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看,经济欠发达的11个省区都大大超过全国2.45%的平均数,甘肃、青海的教育支出甚至于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另据研究,各地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与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成负相关。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相对较低。。这说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教育事业是重视的,对教育的投入也很努力,但负担偏重了。
  
  (二)居民家庭支付比例偏高
  不可否认,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政策对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扩大高等教育供给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较多的考虑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和经费投入的不足,以及受教育者的成本分担,较少兼顾到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家庭收入承受能力,从而影响到了区域高等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和教育公平。
  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据统计,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表现得更为突出,如贵州仅为1984.62元、甘肃仅为2134.05元、青海仅为2358.37元,不足全国农村人均的60%。显然,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相对而言弱很多。
  居民高等教育消费主要体现在学杂费上,它直接反映教育的直接成本。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均学杂费大约介于3000—4000元之间,大致相当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农村居民一年的纯收入或一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3。在国际上,人们常按学费占人均GDP的比重来比较,据2003年统计数据,欧盟27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资金来源分布情况是,79.9%来自政府投入和公共资金。也就是说,包括学费在内的其他经费来源仅占20.1%。美国作为世界上实行高等教育高收费的国家,2006年人均GDP为4.2万美元,而在2006—2007学年,美国公立院校的各种收费(包括学费和食宿费等)尽管上升到了12796美元,但其大学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也仅为30.46%。考虑到美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上世纪80年代就低于20%,而2006年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为35.5%,农村为43%。据测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杂费占人均GDP,最低为江西,为23.07%,最高为贵州,达到72.23%,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显然,当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费负担偏重,大大超出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三)生均教育经费偏低
  生均教育经费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经费投入高低的主要指标,生均教育经费高则表明教育教学资源或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有保障。在经济欠发达的11个省区中,除云南、西藏(享受国家特殊的财政政策)外,在生均教育经费总量、事业性经费支出、基建支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生均教育经费达28127.18元,是江西8824.51元的3倍多。也就是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不能与发达地区的学生享用到同样优质的高等教育,尽管他们付出的个人成本不低。
  
  (四)高校举债办学
  我国高等教育近十年来的规模扩张主要集中在地方高校。据统计,2000—2005年间在校生数增加约1006万,其中743万在地方高校。由此,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对策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