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数学学案 > 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8:48     阅读: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面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实施方案,信息技术将会对课改,尤其是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估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以应用为导向,促进发挥其对新课改的支撑作用,提高在新课改中的服务水平,将会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新焦点。文章试图提出一种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评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效益。
  [关键词]新课改;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034-6
  
  一 引言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概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九章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而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在教学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很多学者经常提到要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时,教育信息化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量。
  
  (二)新课改及其主要内容
  以往课程改革侧重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目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在关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革的同时,侧重于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内容将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改革后的课程被划分为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学生在模块课程中获得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种在主题统摄下的知识框架,便于建立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某个知识作为知识框架系统中的一个元素进行学习。此外,新课改还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之中。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知识,丰富的课程将会让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得到挖掘。
  
  依据新课改的内容和目标不难发现:信息化设施、资源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都将会在新课改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实施状况、服务教学的水平,信息化资源用于教学的层次都将会对新课改的实施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献研究发现,专业人士已经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价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评价对象和评价的内容,但缺乏对不同类型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地区学校差异和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动态产出性的综合考虑,由于不同学校之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同步和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差异性导致其产生的效益的种类和水平不一致。鉴于此,本文在新课改背景下,借鉴有关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以及企业绩效考核的成果,重点吸收了区域教育信息化评估的思路、平衡记分卡理论以及学校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STaR评估理念,尝试提出一种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以期对科学、合理、全面地进行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价提供思路,并通过评价提升教育信息化对新课改的支撑和服务力度。
  
  二 建立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的理论基础
  
  1 平衡记分卡理论
  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估体系,广泛应用于企业绩效评估,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管理过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视角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估,这四个视角涉及企业的投入与产出、客户对企业的态度、企业的运作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了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从全局出发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2 建立基于平衡记分卡全局视角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既包括建设期产生的规模效益,也包括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所产生的教学效益、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管理将突显出更加作用的作用)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效益。在其某个发展阶段,规模效益既定的情况下,应用效益的发挥将会成为衡量基础教育信息化成败的主要标准。依据教育信息化效益的特性、新课改实施中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综合考虑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的需求,应建立基于平衡记分卡全局视角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首先,这是由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的任务和目标所决定的,专家指出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求和重要推动力量,对于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信息化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教育部基教司学校管理处处长俞伟跃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相适应,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一个结构和资源丰富、功能实用、机制完善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体系。以增强应用实效为导向,为实施数字化教育服务,为构建社会和谐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社会共享,多形式、多渠道向全国中小学生,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并为农民学习实用技术服务,为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服务,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进行普遍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例如的能力,加快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信息水平。”由此可知,基础教育信息化在产生教学、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效益的同时将产生规模效益(促进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设施建设)和社会效益。所以,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的评估要全面考虑其所产生的所有效益,将各种效益同时归入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进行讨论;其次,由于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动态产出性,以及不同评价主体有不同的效益侧重点(财物视角侧重基础教育信息化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即关注与成本效益关注,用户视角侧重从教师、学生的角度评估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否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等),为了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应建立从全局视角出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再次,这是由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使命所决定的,新课改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模块化、选课制、多元化”,其中模块化指教学内容将打破传统以一门门独立课程呈现的局面,将以模块的形式出现,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科目将被划入同一个学习领域,便于在教学探索中寻找同一领域学科的交叉,实现学科融合;选课制是指在新课改实施后的新生课表中,课程将被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Ⅰ、选修课程Ⅱ三部分。选修课程Ⅰ是选择性的必修课程或限定性
  

《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