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数学学案 > 内容

高中地理论文范文大全【初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本原创6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5-25 15:57:33     阅读:

【篇一】

摘要:地理是一门让学生认识世界的学科,地理教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初中地理教学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探究式教学势在必行。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从而构建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谈一谈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
探究式教学
实施策略

地理探究式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以及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展开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好处摆脱了以前地理教学“重教轻学”的模式,也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的配角成为主角,并且也让地理教学课堂更具魅力。地理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探究式教学符合地理这一学科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恩格斯曾说:“创造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只是扮演一个“听众”和“看客”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思维,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能力也严重不足。“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利用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问题一定要与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同时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探究。

例如,在讲授《埃及》这一课时,我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首先,我让学生了解埃及的相关知识,在课下做充分的预习准备。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问学生:“同学们,有一位诗人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学生顿时议论纷纷,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尼罗河两岸的冲击平原让埃及有了大量农田,有的学生说尼罗河为埃及带来丰富的水资源。在学习了埃及的基本的地理概况和人文情况之后,我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埃及是如何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的?”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小组学习,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是一门应用性极高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小组学习,一方面是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发挥大家的智慧,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此外,合作探究的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沟通交流的技巧。

例如,在讲授《世界的人种》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以及三大人种的特点。我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以及风土人情,设计一个教案,每一个组派一个学生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一般一5到8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可以保证小组学习的效率。围绕这个环节,学生开始讨论和思考。有的小组根据人种分布情况制作了表格,有的学生准备了与当地风土人情有关的故事,然后让学生上台讲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

三、结合生活教学,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地理与生活的联系紧密,地理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要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生活中的天气预报与地理教材中学到的气候紧密相连,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道路都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不要只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之内,也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展开实践探究,这样会延伸地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在讲授《交通运输业》这节课时,就可以结合生活让学生展开实践探究。社会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在讲完这节课后,可以给学生留这样一个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地,设计一个交通旅行线路。”有的学生目标是去北京游玩两天,学生选择铁路出行以及地铁出行的主要方案,我让学生有时间按照自己设计的出行计划旅行一次,然后在写一份后续的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意识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更有利于地理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时间探究能力。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利用探究式教学,让地理课堂更具有魅力,也更加有活力。

【篇二】

作者:黄保中

摘要:时代的进步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民众能够掌握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民众富有很高的情商,并且具有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才是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不管专业知识的培养还是人生观念的塑造,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学校的学习来形成的,后者的塑造一般都是都过思想政治课来进行形成的,所以思想政治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而目前我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存在一定的问题,整个课堂的实效性一般般,这样而言就跟不上人才培养的步伐。在本文,笔者就基于乡土课程资源,谈论了如何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
实效性;
方法和途径

1 引言

作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情商,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门课,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而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实效性存在一定的缺乏,整个课堂的效率不高,也有点脱离时间,不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所以迫切的需要对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改革,进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在笔者看来,结合地方的乡土课程,将这些资源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教学中,对思想政治课堂实效性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着非常好的操作意义。在下文,我们来进行细致的探讨。

2 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方法与途径

2.1 提高课堂内容的设计

我国目前在全力推行课程的改革,而目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中心就是要以学生为导向,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实行教学改革,进而提高教学课堂的实效性,一个非常有利的措施就是将乡土课程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堂中,这样才会将课程内容设计得更加的富有趣味和丰满,能够更加容易的为广大学生所接受,进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笔者认为,课堂内容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点着手。

第一,在整堂课程开始的时候就要将乡土资源进行导入,这样就会在整个课堂的开始阶段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往往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更加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整堂课都投入到教学中,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实效性的。乡土资源一般都是与学生周围相关的一些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具有一定的熟悉感,对于这些事物的学习很探索会更加的有兴趣。将这些内容融入到非常枯燥的思想政治课程中,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进行相连接,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不再觉得课堂是枯燥无味的,进而会自然而然的接受教材中所传授的一些东西。

第二,对教学情景进行精心的设计也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率和实效性的一个措施。所谓的教学情景设计,就是以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乡土资源为模本,在课堂上要学生进行探讨,而且这些所选择的探讨内容刚好是与教材上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相关的。或者将一些乡土资源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在进行一定的情景教学之后,学生就会对里面的一些知识和现象产生一定的兴趣,这个时候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到教材的讲解,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兴趣十足,课堂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

2.2 教学方法要非常正确

新课标要求改革中贯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改革也可以如此。思想政治课中融入乡土资源,使得本来实践性很足的课堂更加的富有接近现实,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贯彻以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并且使得课堂具有更多的实践操作的原则。在课堂中老师不要时时刻刻的都是大道理的进行讲解,可以列举结合乡土实际的一些例子,让学生们对这些例子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个人看法的表达,老师在适当的进行一些引导。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会对教学内容非常深刻,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锻炼学生对自己身边一些现象的分析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充分挖掘当地的乡土课程资源,调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必需的创造和创新的机会,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目标,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自然贴切地引入乡土课程资源,这样自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结语

思想政治作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目前存在着实效性不高的现象,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将乡土资源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堂进行教学是非常可行的一个办法,能够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这点我们在上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当然思想政治课实效性问题的解决不单单是这样的一个办法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还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均付出更多的努力,笔者相信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最终会成功的。

参考文献

[1]鹿霞.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方法与途径[J].新课程(中),2016(03).

[2]杨娜.论市场经济基本理念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11).

【篇三】

【摘要】地理是高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初中相比,无论知识深度还是广度都有较大跨越,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交互,反应动作以及分析技能。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避免出现两极化课堂情况。微课即是一种运用网络摄像头录制3分钟内容的教学方法,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该章节重点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则就微课在高中地理新课导入、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等分析其具体应用措施,望给予高中地理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  微课  应用

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在教育领域也逐渐出现互联网协助学习,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极大推动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再加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师快速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潮流,不断优化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微课就是信息教学资源的一种,通过视频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知识,打破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有效扩展传统课堂学习,因此将微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能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1.微课在高中地理新课导入中应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是集PPT、视频、flash等多种教学工具于一体,所以在设计,录制,应用时应发挥多媒体教学工具显著优势。而在课前应用方面则集中于以下方面:

首先,在相关知识点复习运用微课则起到温故知新作用。高中地理很多知识内容和学生初中组学过的地理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涉及较多知识点,难度大,一般学生都没有说牢固掌握,如果在讲解新知识前不能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那么学生就会对新知一知半解。但复习新知识则会花费较多时间,远远超过课堂时间。对此可将旧知识和新知识相连的部分录制成3分钟短视频,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部》一课为例子,该章节涉及地转偏向力和空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等原有知识点,还有纬度划分,地表辐射和太阳辐射有着紧密联系,尤其大部分学生很难理解热力环流与空气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运动情况,如果利用课堂时间复习上述知识必然无法满足学生和教学需求,此时地理教师将空气水平运动和热力环流相结合成一部分录制微课视频,当学生完成课前知识准备后便能很容易接受新知识。其次,梳理脉络。高中地理并非简单课程有一定逻辑思维性让学生简单看教程预习新知识必然不会有较好效果,最重要是无法将知识脉络理清。对此教师可以将复杂知识和浅层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感性或表象认识,就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

在高中地理授课中,在新课导入、知识讲解、习题、知识总结等不同环节都可应用微课。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可以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地理知识录制成视频,或者将全新的教学内容录制成奇特和新鲜的微课,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地理教师在讲解知识中可充分利用微课解读重点和难点。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借助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那么应用微课能节省很多抄题时间,也能避免因提前发放试题而影响习题课效率,而在课堂小结中科学应用微课能结合思维导图方式总结本节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知识体系。以《宇宙中地球》一课时,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十分好奇地球以外的太空环境,但无法满足学生实地观测,此时可以将和宇宙有关的影像和照片制作成视频在导入新知时播放,可以说这种形象而具体的新课导入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到神秘而伟大的大自然,由此帮助学生完成热爱自然教学目标。此外在复习课中应用能促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提炼和总结。以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采用分总形式,但复习课不同于新知,因为学生已经对知识有所掌握,此时高中地理教师可加强学生已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就可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剖析知识点。例如在《宇宙中地球》一课为例,该章节涉及较多知识点且难度较大,因而地理教师在总结时就可将知识点录制成视频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完成知识梳理。

3.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后教学中应用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智力水平,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以及地理基础知识,因而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单纯的在课堂讲解无法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因此应用多元化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对提升学生地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常地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对此可在学生巩固知识后借助微课资源开展扩展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迁移引用,发挥微课的培优作用,而对于地理水平较差的学生需要在当堂课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巩固易错点,反复观看有疑问的知识点视频,必要时通过地理微课资源答疑解惑,发挥微课教学补弱作用。除此以外,地理微课教学还有错题本效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将典型例题、易错题和重要解题方法制作成微课视频,传统错题本都是学生运用纸质记录,甚至一个学期下来能整理厚厚一本,但等到学生去整理时则发现很多错题都是重复性,不易查找相关案例作为参考。如果将其整理成微课,那么就能便于学生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4.结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数学中应用微课效果显著,完全符合学生学习地理心理特征和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通过重放和慢放等操作能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单调生硬的地理知识生动化,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沟通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自我监督能力,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速率和质量,真正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晶晶,刘艳丽.浅谈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4(12).

【2】姜殿波试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0):158-159

【3】杨中意试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电子刊,2015(12)。

【篇四】

摘要: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从逻辑上看似乎顺理成章,但容易走向“一刀切”的尴尬境地,教学针对性大大减弱。如能突破思维定式,使用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将教学评价设计推至教学活动设计之前,可以使课堂教学设计更加合理化,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活动;
逆向设计

传统的地理课堂都是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的教学顺序来展开的。教学活动设计放在教学评价之前,即把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放在对学生是否可以完成教学目标的评价之前,使教学走向“一刀切”的境地,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体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仿佛只是一个彩色的大染坊,课堂失去了活动,教学目标完成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曾仕强教授说过:“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以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为依据,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是由威金斯提出的,其思路是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进行评价方式和标准的预设,最后再上升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由于评价设计位于教学活动设计之前,所以被称为逆向教学设计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是“逆向”的,但又神奇地表现出逻辑上的“正向”特点,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具有合理性。

一、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莉莱说:“赢得好猎手的美名,并非由于他的弓箭,而是由于他的目标。”可以说,无论在何种境地,人所选择的目标是最重要的,把目标作为航标,人们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的确立放在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逐一地实现学习目标,理解教材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清楚地解析所遇到的疑点,一步步地攻破。当然,这不是说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值得去实行,教学目标也有优劣之分。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相割裂的教学目标会将学生引向学习的“迷林”,而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纹理清晰、分门别类概括知识内容、指出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教学目标,则能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那么,如何使教学目标发挥积极效用呢?首先,教师可以从要学习的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中找到关键词,如核心概念词,或用于修饰核心概念词的形容词、副词,或具有规定性的条件语句,或可以引导学生行动的行为动词等。其次,教师要以这些关键词为中心,或采用概念认知的方式,或采用词汇意义展开的方式,或采用师生经验分享的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扩展,还要进行归类,确定这些问题对应的知识点。第三,教师要建立关键词与关键词的联系,将琐碎的知识内容织成一张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大网,使学生能够具体地、系统地了解知识。最后,教师要将这些生成目标,用以明确教师的教学方向及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这一章节为例,教师首先要把握关键词,即核心概念,如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特点,然后再确定行为动词,如说出、列举、总结。其次,教师要以这些关键词为核心,对知识内容进行扩展。例如,围绕“城市化”这一问题,扩展出“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地区的差异及成因”“城市化的意义”等问题。然后,教师再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确定哪种问题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疑点。再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及教材内容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分析,建立知识网,并按照概念核心―概念体系―行为动词―行为程度―学生经验的顺序进行目标框架建设,如城市化―城市化特点―解释―列举解释―没有准备经验。最后,教师再对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确立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二、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能否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能否达成学习目标,并不仅仅是由教学活动来决定的,更重要的是由教学评价设计来决定的。这里的“评价”并不是以“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结果检验及总结评价,而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学生目标达成时的表现进行预设评价,即“证明学生是否实现学习目标的标准及方法”。其特点表现在“预设”二字上,是在教学活动之前实行的一种对目标达成标准的判断行动,教师及学生可以借此了解目标的完成情况、出现的问题等,并以此作为参照,明确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以说,教学评价设计是一架桥梁,横跨在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之间,既证明了师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又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改进方向。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评价设计工作。教学评价设计是为了获得教到何种程度的证据。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情境特点来确定评价方式。所以,教学评价设计是否有效,主要看它是否能对学习目标中反映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为例,在“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一章节中,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对比城市化的不同类型,总结出城市化的本质及成因。以这一目标为依据,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制定评价任务。学生能够列举城市化的类型,并通过对比总结出共同的成因和本质。关于评价形式,教师可以用选择、判断的方法,通过评价标准对学生能否完成学习目标进行验证,进而根据学生的目标达成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改进。

三、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并不在于本领的传授,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无论是教学目标设计,还是教学评价设计,都要为教学这门“艺术”课拿出并摆放“画架”,真正动手进行“艺术”创作的是教学活动。但教学活动又不是独立的,它受教学目标这一“调色盘”和教学评价这一“画架”的牵制,要使其指向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学评价来调整。所以,教师在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下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时,还要综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例如,“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这一章节,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对比城市化的不同类型,总结出城市化的本质及成因。为了验证学生的目标达成度,教师以选择、判断的方法设计了教学评价,但从评价标准上看,一些学生并没有实现目标,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达标的部分进行教学调整。例如,有的学生混淆了知识点,将城市化的几种现象当作城市化的类型来记,如把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逆城市化。为此,教师可以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学生提供的答案入手,进行逆向思维教学,如逆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或小城镇回流,这种现象有悖于城市化的特点,所以就不能总结出城市化的本质和成因。当学生的答案以这样的方式被否定后,学生便会产生寻求正确答案的想法。逆向设计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教学评价置于教学活动之前,这种教学设计方式更加合理。教师通过对评价的设计,可以更好地验证学生的目标达成度,围绕评价的标准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林敏.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实施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林敏.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逆向教学设计――以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4).

[3]宋小冬,钮心毅.以实践为导向的地理信息系统“逆向”教学模式[J].地理信息世界,2008(2).

【篇五】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落实地理实践力,让学生会学地理、爱学地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地理生活课,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地理要素,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增加课堂内外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理实践力;
教学渗透;
学习兴趣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内容之一,是指地理实践活动中所需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而要想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辅手段,结合各种地理教学情境,运用仿真地理教学情境方式,让学生在仿真的社会、自然情景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一、重视地理生活课,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生活课更能有效落实地理实践力,因为很多地理教学内容都是可以有效融入的。诸如地区内发生的大事件,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关注,更体现了学生的一种主人翁学习态度。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选择本地区近些年发生的一些地理事件或者新闻让学生进行思考,再有选择性地介绍一些新闻背景让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例如,在八年级“中国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新闻事件作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龙岩市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新闻事件,教师可将其作为教学情境,设计成厦门市的王先生想来龙岩地质公园参观,让学生有效应用地图软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王先生设计旅游路线。教师先引导学生在课上运用手机导航图呈现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并以上杭梅花山、上杭紫金山这两个重要的景点作为旅游地图,让学生在经纬度中观察这两个景点的位置、景点占地多少面积、有哪些具体游览的项目等,再让学生选择旅游路线,分析哪条路比较经济,哪里道路节省时间……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地图软件推广一些地道的龙岩客家美食、地道的龙岩特产等。这样,能锻炼学生熟练运用地图软件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地图上测算距离的方法,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运用地图软件是一种能力体现,这种能力也体现在如今的外卖、快递、打车等行业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理解这些地理现象与地理息息相关,并根据生活中的地理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

二、深入挖掘地理要素,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同人地协调观学科素养内容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当前的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篇幅提及人地协调观。因此,教师在培养地理实践力中不能忽视人地协调观的有效渗透。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地理知识、地理应用能力服务于现实生活。诸如,当学生看到一条河流,在脑海中就会产生了解河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河流流域内农田灌溉的价值,了解河流污染的来源、河流丰水期产生的洪水等意识,进而培养自己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天气和气候”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入一些与本课有关的人地协调观方面的知识,在分析中体现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有效落实这两方面的学科素养。教师不妨展示一下2019年冬季关于雾霾的新闻,配上亚洲地区中国首都北京、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城市图片,并在课件上呈现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PM2.5?PM2.5数值的增高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雾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雾霾呢?于是很多学生在观看新闻与图片的课件后,开始前后桌进行讨论和思考。由于学生对雾霾有一定的了解,很多学生都能说上一些内容。生1:“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生2:“我看到图片中印度首都新德里PM2.5很严重,空气质量很差。”生3:“PM2.5对北京来说,已经是过去了,我通过查阅得知,近些年北京在大气污染、雾霾治理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生4:“印度雾霾,跟印度这个国家秋冬季烧秸秆、稻草较多有关。”生5:“这种雾霾天气会对我们的呼吸道造成伤害,而且无法我们看到蓝天与白云。”生6:“要多种树,树木能吸收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生7:“印度污染严重和印度政府有关,很大一部分是印度政府的不作为造成的。”生8:“很多工业企业应当满足排污标准,不要向大气大量排放污染物。”生9:“对于我国而言,需要警惕印度雾霾的情况,继续对北京周边地区雾霾的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根治。”生10:“污染问题事关每个人的行为,全体人民都要积极参与环保行动。”……通过新闻导入、图片播放、问题思考与讨论的方式,教师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天气变化会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分析研讨中,学生能真正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了解自然灾害,学会预防自然灾害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地理实践力。

三、增加课堂内外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

地理实践力培养离不开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是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的地理作业或者社会小调查方面的任务,如根据本地区的情况一个学期布置1~2个任务即可。每年的一些小学科的小论文活动中,一些教师考虑到学生没有好的学习素材而没有认真参与,就需要将这些地理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与每学年的地理学科小论文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八年级地理教学涉及地方工业发展情况的内容时,教师可布置一些周末的课外地理实践作业,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调查学校周边的工业布局,梳理工业类型,了解其工业发展历史,分析工业的区位优势。针对部分工业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如工业污染、产业升级情况等,学生可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这样的社会调查作业,学校应事先和这些工业的负责人沟通联系。教师需要进行一些安全教育指导,提醒学生不得进入一些工业危险地区。在社会调查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做一些跟踪指导,倡导小组合作分工完成,让学生逐步学会一些地理分析方法,懂得调查数据整理与归纳。教师还要鼓励各小组用一些图表或者文字报告的形式形成最后的作业,让调查具有真实意义,不走过场,真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这也是地理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借助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篇六】

摘要:乡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文章尝试性地利用乡土资源设计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编制地理试题和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等。

关键词:乡土资源;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

乡土资源是众多地理资源中的一种,是真实的地理情境。乡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地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标理念。

一、乡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越是熟悉的事物,越容易引发人的兴趣。”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学生所熟悉的乡土资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鲜活的地理就在身边。2.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乡土资源是真实的地理情境,是在不同的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各要素相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综合体。选取乡土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素材,这就要求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知地理环境,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目的。3.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加强地理实践,将实践的内涵提升到行动落实的层面,并从提升素养的高度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1]加强地理实践能加深对地理知识体系的理解,能挖掘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在价值,能促使学生切实关注人地关系的发展,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而乡土资源则是学生本乡本土的资源,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便于开展考察、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

二、乡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实际教学的应用尝试

1.利用乡土资源设计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以自然地理知识为主,重点阐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自然地理内容晦涩难懂,涉及的原理和规律较多。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引入乡土资源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识。结合2017年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基于纪录片《地理中国》中的《海域奇象&#8226;崇武古城之谜(下)》,重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教材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式教学案例(见表1)。2.利用乡土资源编制地理试题。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渗透入地理试题中,即把乡土地理知识以试题素材的形式糅合在地理试题中,以试题的背景材料、题干、图表等形式呈现,在考查地理知识的同时学习有关乡土地理知识。[4]选取乡土课程资源应遵循以下原则:乡土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取性原则、精准性原则和具有乡土地理教育功能的原则。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例,选取泉州市洛阳桥的相关素材进行分析。材料一:洛阳桥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在洛江区桥南村与惠安县洛阳镇洛阳街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洛阳江上游的水从西奔流而来,在尚未建桥之时,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常因风高浪大而舟覆人溺,“万安渡头行人悲”,渡桥十分危险。材料二:桥工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开创了现代称为“筏形基础”的新型桥基,即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江面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桥墩全部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见图1)。图1洛阳桥桥墩材料三:北宋时期泉州所建的桥梁多为梁架式石桥,以花岗岩作为建桥材料,而花岗岩质地沉重,难以搬运。老一辈著名桥梁专家罗英,在他所撰写的《中国石桥》中曾经提到,在洛阳桥的建设过程中,建桥工人们将沿岸采集到的石梁预先放在木排上,趁涨潮之时驰入两个石墩之间,等到潮落木排下降,石梁便架在了石墩上面。材料四:“蛎固基法”也可以称为“牡蛎固桥法”或者“种蛎固基法”。牡蛎密集繁生,能够把分散的石块或直条石胶结成很牢固的整体。潘洪萱先生在《中国的古名桥》中提到,洛阳桥的基础是用牡蛎加固的。为了巩固桥基,当时的人们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此外,包裹住石头桥墩的牡蛎,在桥墩表面形成了保护层,既能防止洪水的直接冲击,又能减少水污染对桥墩的腐蚀。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当初建设洛阳桥面临的主要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一中“上游的水从西奔流而来”和“风高浪大”,说明洛阳江水流速度快、入海口处风浪大;
材料三中“但花岗岩质地沉重,难以搬运”,说明当初修建洛阳桥就地取材时所遇到的困难;
材料四中“包裹住石头桥墩的牡蛎,在桥墩表面形成了保护层,能防止洪水的直接冲击”,侧面反映洪水容易把分散的石块或直条石冲毁,而洪水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地势密切相关。以上都是当初建设洛阳桥时面临的主要自然困难。进一步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二中采用“筏形基础”的新型桥基,即桥墩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
材料三中利用涨潮、落潮把花岗岩石梁架在石墩上面;
材料四中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以上都是当初桥工针对修桥所面临的自然困难提出并实施的措施。该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影响桥梁修建的自然地理因素”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从给定的图文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并进行逻辑表达,回答主要自然困难的同时进一步提出解决措施。这要求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人运用人地协调观修建了洛阳桥的智慧。3.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5]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使其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笔者学校东校区与泉州市开元寺后门仅隔着一条小巷子,高一、二年段的学生们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或班级里就能清楚地看到“东西塔”这一泉州市地标性建筑。寺庙等传统建筑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紧密相关,实地考察泉州开元寺能够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也能够理解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上的体现。因此,笔者设计了“从地理视角看泉州开元寺”的实地考察活动(见表2)。

参考文献:

[1][2]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5][6][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舒用建,孙青.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试题中的渗透[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8):4-5.

《高中地理论文范文大全【初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本原创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中地理论文范文大全【初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本原创6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