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物理学案 > 内容

先秦时期中国儒墨教育事业思想比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5:45     阅读:


  摘 要: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解放、文化研究气象最为蓬勃的时代,儒家和墨家是当时影响非常广泛的学术流派。二者的教育事业思想是教育事业思想的两维:儒家是布衣卿相的养成者;墨家是科技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儒家的教育思想偏重于民众德行的塑造和政治能力的培育,墨家的教育思想偏重于国防科技和生产技能的研究推广,开创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分支。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儒家; 墨家; 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 D6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3-0027-04
  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战乱不断、政治动荡黑暗、民生困苦不堪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哲学派别最众、学术研究气象最为繁荣的时代。关于社会教育事业的思想在那个时期同样异彩纷呈。先秦时期,“教育事业”这一名词尚未出现,然教育之于治国的重要意义,已为儒墨两家所深深体悟,发展社会教育事业的思想,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成分。
  一、儒家教育事业思想——布衣卿相的养成者
  儒家的哲学是“人本哲学”,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 儒家的政治思想是希望有圣君贤相在上以为表率,“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子欲善,而民善矣。”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悖。” [1] 同时亦强调积极的教育对于提高平民的修养和德艺进而治国安民的重要意义。儒家的治国宗旨是“仁治主义”或称“德治主义”,其政治主张是在人民中选举“贤能”,而非贵族世袭,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 因此,其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使人民具备统一之“仁”的人格,其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布衣卿相的能力,儒家之所以能够在百家被罢黜之后独领风骚,其教育思想的作用非常可观。
  (一)孔子——民办教育事业的开创者
  孔子的思想,记录在《论语》、《易传》、《春秋传》等书中。孔子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家,是因为他可能不是民间以官办大学的教学内容育人之第一人,但是如此大规模在民间开展有教无类的没有围墙之教育活动的,实始于孔子。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将过去仅仅是贵族才能拥有的受教育特权平民化,以六艺教习平民,使学生有机会步入仕途,实现学生个人乃至家族的政治抱负。也正因为如此,孔子也受到了他的学生的热情拥戴。
  先秦时期,贵族子弟实行的是义务制教育,13岁入小学,20岁入大学。国家鼓励并指导平民学习,但是并不设置平民学堂,平民只有通过学习,并在每三年举行的大比中表现优异,才有机会进入大学和贵族子弟一起学习,进入大学后,平民和贵族子弟之间不再论贵贱,而仅以年龄排序,从此脱离平民阶层,进入预备官僚阶层。孔子独具慧眼地看到这种国君家族化教育体制的局限性以及教育事业供给的不足,开创了一所没有围墙的民办流动学院。这所学院,满足了无法进入体制内大学的一般平民或落魄贵族学子求学进而入仕之需求。他四方游历历尽艰辛,在“陈粮绝,从者病,莫能兴”时,仍能说 “君子固穷”,[1] 恐怕其精神支柱,并不仅仅是为推行学术,更重要的是一片拳拳爱护学生之心,并努力为其学生开创入仕之途径。在贵族世卿阶层逐渐没落而布衣卿相官僚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孔子圆了无数学子的“入仕梦”,也因此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守孝三年,期满后依依不舍洒泪而别,而子贡在孔子墓前重新筑庐,又守孝三年。这种深厚的感情并不仅仅是建立在师生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孔子以其一生的努力帮助了他的学生实现了学习进而入仕之梦。先秦时期,诸子争鸣,一时各家学派风起云涌,然唯有孔子成为万世师表和至圣先师。究其原因,孔子的教育事业思想功不可没。
  1.开创民办教育事业作为官办教育的重要补充。先秦时期,国君仅仅对于贵族子弟实行义务制教育,为数众多的平民及落魄贵族游离于这种国君家族式的官办教育体制之外。虽然国家设立官员对于平民的教育进行方向性的导引,并在每三年举行一次选拔,优异者有机会进入官办大学,但是国家并不设立平民初等学堂,可以想见,进入官办大学的机会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讲,小之又小且带有太多的偶然性因素,因而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孔子恰当其时极富创新精神地创办了一所没有围墙的流动式民办学院,并以自己的努力为学生开创入仕的途径,虽然没有国家承认的文凭,但是在各个实质性方面,完全地具有“大学”的功能,部分地满足了民间对社会教育事业的需求,因而成为官办教育机构的有益补充。孔子终生没有批评过国家对于教育投入的不足或者国家教育事业供给的不足,而仅仅以毕生的精力去弥补这种缺憾,并开创了流传万世的教育之风,称其为万世师表实在是实至名归。孔子自称“信而好古”,[1] 但其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是前无古人而来者难追的。
  2. 有教无类——不设身份、能力等的入学限制。孔子所设学堂,其宗旨是弥补官办教育机构的不足,因此与官办教育根据出身或其他条件作为门槛不同,孔子对于学生所持的态度是“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1] 这在目前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教育是贵族特权的时代,这一理念是划时代的,他看到官办教育机构无法满足人民对于教育事业的需求这一问题,勇于实践通过民办教育来提供教育服务供给是一种先知先觉的壮举,并使教师自此成为一种职业。不仅如此,孔子对于平民出身的弟子,更加关注和推崇:“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1]
  3. 以官办学堂的课程为主要教育内容。先秦时期,各家学派都以自家学术教其弟子,唯有孔子是按照官办大学课程的内容教习平民子弟。这是和孔子的办学理念相适应的。孔子开办学堂的目的,是为使弟子成为布衣卿相进入官僚阶层做准备,故采用官办教育机构课程——“六艺”,即“诗”、“书”、“礼”、“乐”、“易”和“春秋”,作为教学内容是顺理成章的。经学今文家认为六艺为孔子所作,古文家认为六艺为孔子所述。无论如何,六艺的确是孔子教育学生的主要内容,并且,孔子教育学生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六艺,还包括四种德行,《论语·述而》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

《先秦时期中国儒墨教育事业思想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先秦时期中国儒墨教育事业思想比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