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物理学案 > 内容

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2 06:01:10     阅读:


  摘 要:为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与效果,以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中“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这一教学单元为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设计创新点等5个问题。经过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其他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高职;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近年来,信息化教学设计在高职院校逐步开展起来。信息化教学设计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为了实践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文章以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课《隧道施工技术》中“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这一单元为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过程与效果,促进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职院校正在学习专业课的学生,学生有以下特点: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相比于文字性的描述,学生更希望能直观地获得认知;学生正在学习专业核心课,对实际案例很有兴趣;喜欢网络、熟练使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
  (二)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的教学策略为:感性认识——系统化学习——工程实例分析,引导学生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
  课内环境主要为多媒体教室。课外环境有,Inter网、电脑、手机、QQ微信社交平台、邮箱等。课内资源包括课程教学PPT、工程视频、行业标准、CAD工程图纸。课外资源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字图书馆、专业网站等。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营造出直观感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沟通快捷、反馈全面的教学环境。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负责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学中教、学中做、做中教”的模式。教法采用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真实案例引入法,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双对接。对应于老师的教法,学生采取协作探究、直观认识、自主实践的学习方法,实现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同步提升。
  四、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教学内容选自“隧道施工技术”中“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这一单元,共计2学时。主要内容为防排水原则及防排水工程措施。本单元知识目标:掌握防排水原则及防排水工程措施;技能目标:能读懂隧道防排水结构施工图;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本单元教学重点为防排水各项措施;难点为排水管系统构造,图纸识读。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总体流程为:新课导入——小组讨论——感性认识——系统学习——实例分析——课后拓展。如图1,整个过程分为两大部分:1~4环节为基础性学习,5~6环节为实践性学习。
  (一)导入新课
  一是复习。老师首先打开一张复合式衬砌结构图,对照图片复习上一单元内容:隧道复合式衬砌,引出复合式衬砌结构中间的夹层、防水层,从而点出本单元内容——隧道防排水系统。
  二是视频图片演示。教师首先打开隧道涌水短视频,引导学生认识隧道在穿越含水层时可能会碰到丰富的地下水,然后播放几幅隧严重道渗漏水的图片。
  三是提问启发。老师提问“如何做才能防止隧道渗漏水呢?”从而引导大家进入第二个环节即小组讨论环节。
  (二)小组讨论
  一是分组讨论。把学生随机分组,讨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避免隧道渗漏水问题”。讨论完毕后各小组将提出的防排水措施列于黑板上。在讨论问题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是组内互评。老师分发评分条,学生根据组内成员的表现对小组内其他成员打分,结果上交老师。老师提问“实际工程中到底采用什么措施呢?”引出下一个环节即感性认识环节。
  (三)感性认识
  一是视频演示。播放两段实际工程防排水视频。
  二是提问。视频中有哪些防排水措施?与你们提出的措施一样吗?学生对比视频中的防排水措施与自己提出的措施,进一步激发探索欲,从而很自然地进入系统学习环节。
  (四)系统学习
  一是提问。所有的隧道都需要排水吗?引出隧道的防排水类型:防水型隧道、排水型隧道。对这两种类型进行讲解。
  二是防水、排水讲解。PPT结合实际工程图片讲解防水四大屏障及排水管系统。排水管系统为教学难点,要结合图片图纸讲解清楚。
  三是截水、堵水讲解。首先提问“如果地下水量很大,影响施工,或者加在支护结构上的水压很大,怎么解决?”引出截水、堵水措施。PPT结合工程图片讲解截水、堵水措施。
  四是防排水原则。老师对防排水原则进行总结。为了检验学习成果,很自然进入下一环节即实例分析环节。
  (五)案例分析
  一是案例给出。给出包茂高速某隧道防排水施工图纸共11幅(课前打印好),学生当堂独立练习识读其中 6幅。学生须独立完成识图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
  二是自主分析。学生自主识图,完成后上交老师评阅。
  三是讲解。老师逐页讲解图纸,重点讲解排水管系统的构造。
  (六)课后拓展
  一是内容小结。老师提问大家今天都掌握了那些知识和技能?还有什么问题?并提示下一节的内容。
  二是拓展作业。某高速公路防排水构造通用图识读,图纸与问题上传班级QQ群。识读完毕后上交老师评阅;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专业网站、数字图书馆等进行知识巩固与拓展。
  六、教学效果与设计创新点
  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创新点:一是校企深度合作,引用真实案例用于课堂教学,教学容具有先进性。二是针对教学内容合理选取信息化资源,信息化资源针对性强。三是合理的情境设计用来强化教学效果。
  七、结语
  本教学设计将多种信息化技术、信息化资源融于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真实案例引入法等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各教学环节,并在教学环节中设疑启发,吸引学生主动地探索。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不仅较好地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而且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本设计已经应用于教学,学完本节课后,普遍感觉掌握了隧道防排水措施,并学会了识图,对将来从事实际工程比较有信心。此设计是对新形势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所做的探索,希望能和各位同行在交流中共同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EB/OL].教育部网站,2012.
  [2]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EB/OL].陕西省教育厅网站,2015.
  [3]王红,赵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中小学教育,2013,(12).
  [4]宋秀清,刘洁.隧道施工(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5]韩立福.“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和“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6]郭文良,和学新.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

《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