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化学学案 > 内容

试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09:19     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德育实践中,要切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为此,就必须在德育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有史以来,任何一个民族的创造活动都是以既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前提、基础和条件而推展开来的。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法绕行的智慧洪流,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文化借鉴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便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与此相适应,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应有内容,这一研究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质内容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根基和及时的实践诉求,也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了明确的实践指向。
  
  一 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合依据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文化传统结合的依据。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关系上的错误观点的评析
  学术界很早就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展开了讨论,其总的倾向是既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立,也看到可以吸收的地方。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水火不容的对立二元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的。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和改造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诞生的成果。这种吸收和改造的对象自然包括中国文化传统。马克思在1850年曾专门研究过中国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也直接或间接研究过中国传统文化,并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之于欧洲社会主义,也许就像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一样”。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中国文化传统,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其次,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以其文化传统作为基础的。中国文化传统蕴含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是人们接受和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同时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也与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有密切的关系。第三,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仍具有可贵的开放性,它从不简单地将自己与其他思想文化隔离开来、对立起来,而是不断对人类既有的文化成果批判继承,从而使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之中。因此,不论是就马恩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历程而言,还是就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及实现其中国化而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实质上都从来不是简单对立的关系。
  以中国文化传统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更是错误的。持此类观点的首推冯友兰,他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81章“总结”中说,中华文化是和谐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斗争哲学,现在就是要用中华和谐文化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新儒家”就是以所谓“斗争哲学”否定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科学性与真理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中西传统辩证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合理内容自然可以为马克思主义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但是,正如方克立指出的,用儒家的和谐文化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并且把“仁政”、“禅让”、“民本主义”等一顶顶“儒化”的帽子加在党中央领导人的头上,是有意模糊事物本质的胡乱表象联系,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极大歪曲。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人为地对立起来,要么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名,否定对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陷入历史虚无主义;要么以弘扬文化传统为借口,妄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都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整体推进。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知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列宁在批判伯恩斯坦及其追随者时指出,“我们决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列宁的这一思想无疑具有普遍意义。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要实现这种结合,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就中国而言,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使之具有“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自登上历史舞台之时起,就开始探索新文化建设与旧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取得了丰富的认识成果。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的任务,提出了“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对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方针政策。邓小平认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江泽民也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的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发展,胡锦涛阐述了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促进弘扬中华文明与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总之,在科学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者”。
  
  二 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合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文化传统既相互联系,又存在一定差异性,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核。第一,两者具有不同内涵与作用领域。中华文化作为文化传统与历史遗产,是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就其文化发展阶段而言,是与现代文明、先进文化相对;就其文化阶级属性而言,属于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的范畴,与社会主义文化相对;

《试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试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