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化学学案 > 内容

认真学习农业劳动模范吕玉兰事迹心得体会_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1 08:18:14     阅读:

认真学习农业劳动模范吕玉兰事迹心得体会 吕玉兰,女,1940年出生在河北省临西县东留善固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55年高小毕业后回乡务农,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她听党的话,坚持在农村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把一个穷沙窝变成了一个粮丰林茂、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966年,发表介绍自己学习毛主席著作心得体会的文章《十个为什么?》,引起社会轰动。1973年,提出了“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这句传遍中华大地的口号。在党的培养下,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逐步成长为全国著名的女农业劳动模范、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66年起,先后担任下堡寺公社党委书记、中共临西县委第一书记、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中共正定县委副书记、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等职。1993年3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享年53岁。

1 听党的话 回乡务农 战天斗地 绿化沙荒 东留善固村地处冀南平原南部、卫运河西侧,今河北邢台市临西县西北角。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和周围大部分村庄一样,它是一个普通的贫穷、落后的平原村庄。

1940年2月6日,吕玉兰就出生于这个村的一个世代为农的农民家庭。

吕玉兰的母亲,为人厚道,待人和善。父亲则性格耿直,做事爽快,爱说爱笑。两人身上都有着中国农民传统的勤劳节俭、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品质。

玉兰是家中的长女,她自小就像个男孩子一样爱说爱玩、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没有(也不允许)把她当“娇女”养。自小父母就教育玉兰要热爱劳动、助人为乐,把她当男孩子使。父亲对她说:“你上无兄下无弟,玉兰要学花木兰,女孩子家也要长志气。”因此,三四岁的时候,玉兰就经常跟着父亲下地劳动。长到五六岁,开始跟着大人割草、捡麦穗、看西瓜。不到10岁,地里的重活如犁、耙、耘、锄,已经都会了,晚上还学着纺棉花。乡亲们经常啧啧夸赞小玉兰:“这妮儿真能干,哪个闺女能比得上?” 11岁时,村里来了宣传抗美援朝的腰鼓队,斗志昂扬、精神焕发的宣传队伍点燃了玉兰学知识的决心。央求父母同意后,吕玉兰正式进入本村初小学习。

年龄大,基础差,但学习不能落到别人后头,玉兰学习非常刻苦,成绩提升很快。两年后,就出人意料地考上了位于下堡寺的高小。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高小,除了学习,学校经常组织义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清扫厕所、去农田拔草等,每次玉兰都积极参加,干活又好又快,甚至比男同学还强,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一次周末,轮到玉兰班级打扫厕所,考虑到这活儿又脏又累,班主任让女生先回去了,只留下几个男生。想到女厕所没人打扫,玉兰就主动留了下来,一个人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将女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校长检查发现,男厕所的卫生打扫只是应付了事,女厕所清洁如新,并且还只是吕玉兰一个女生搞的。在周一早操结束之后,校长在全体同学面前点名表扬了玉兰。他大声说:“吕玉兰是咱们下堡寺高小的学生劳动模范,大家应该向她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党中央提出号召,鼓励在校知识青年回乡参加生产劳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955年,15岁的吕玉兰高小毕业,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学习徐建春,建设新农村”,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自回村参加劳动那天起,吕玉兰就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当时,正赶上农村农业合作化建设高潮,村党支部开会决定成立合作社。自小在地里干活,有文化、性格又泼辣的吕玉兰经群众推选,小小年纪便脱颖而出,成了全村10个合作社之一的妇女社长(副社长)。小玉兰面对重担,毫不气馁,她以“徐建春”为榜样,按上级党组织部署,带头劳动,积极组织妇女积肥、养猪、养羊、养鸡,发动社员在路旁、村边种树,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当年10月,在县里对合作社干部进行培训期间,表现良好的吕玉兰被上级领导指定为“新立”合作社社长。靠着有文化和勤奋好学、带头劳动、积极工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当时农村形势需求,吕玉兰成了当时新中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

当社长后,吕玉兰抱着一定要为妇女争口气和干好工作的决心,动员本社妇女下地劳动,和男劳力一起翻地、种小麦,一个多月社里深翻土地100多亩,之后带领社员变冬闲为冬忙,一冬积肥300多车,还通过为供销社运送物资挣得了400多元现金,一下子轰动了全村。县区干部下村检查工作,发现这个女社长领导的合作社农业生产和副业生产搞得最好。春节前,县上特意奖励“新立”社10把铁锹。吕玉兰成了全县合作社的典范。

1956年春天,吕玉兰担任了高级合作社(五村一社)副社长,开始思考如何改变人民群众依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的局面。东留善固村北曾经是一片树林,抗日战争中被日本鬼子破坏,变成一片白茫茫的沙荒地,一年四季风沙肆虐。广大干部群众有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的强烈要求。怎么办?吕玉兰去上面开会听到外地“造林治沙”的经验后喜出望外,立即去找村里老贫农、老党员商量,下定了在沙荒地植树造林的决心。

可是,植树造林一缺树苗,二缺钱,三缺经验。

玉兰向党员群众请教,得知可以自己“菜榆钱儿育树苗”后如获至宝,马上发动村里几个小姑娘,带头搬梯子上墙头,爬榆树菜榆钱儿,一筐一筐,一个春天,菜了满满一大囤榆钱儿。

在上级妇联组织的支持下,玉兰她们克服重重困难,没花一分钱,育出了6亩树苗。

冬季造林没经验,玉兰继续请教群众并组织了40多人的“妇女造林队”,每天天不亮就顶着寒风,背着树苗,扛着铁锹,揣着窝窝头来到几里地外的沙滩上植树。她们一干就是一整天:饿了,啃几口窝窝头,渴了,喝口凉水,甚至雪天攥一把雪填进嘴里。寒风刺骨,沙尘漫天,脸和手被吹打得生疼,在玉兰的带领下,她们没一个人叫苦,没一天耽误。

玉兰作为造林队带头人,每天第一个到场布置任务,最后一个检查工效后离场,一连十多天顾不上梳头洗脸,满身尘土,被人笑称“土地奶奶”。她脚上被冻成了疮,磨烂后流出黄水沾了袜子,袜子又和鞋粘在一起,便索性晚上睡觉不脱衣服不脱鞋。当母亲知道后心疼地劝她不要再下地时,玉兰说:“那咋行?脚冻了还可以治,地冻了栽不了树,就得等下一年。” 有人见她一瘸一拐还坚持去植树,背后喊她“傻玉兰”、“傻妮子”。

玉兰听到后说:“傻?什么是傻?白求恩是加拿大人,到中国来革命,他给谁打乾坤?董存瑞、黄继光这些烈士英勇牺牲,他们又是为谁打乾坤?俺植树造林,是为革命打乾坤,是为社会主义打乾坤!” 就这样,她们春天播种育苗一年比一年多,冬季植树造林一年比一年增。至1959年,吕玉兰率领的“妇女造林队”在东留善固村北那片沙荒地里,共植树11万棵。最后育成100多万株树、长达8华里的林带,锁住了肆虐多年的风沙危害,实现了几代人绿化沙荒的梦想。

2 处处带头 关心群众 劳动模范 永葆本色 时代造英雄。吕玉兰一心扑在集体上,处处带头、竭尽全力带领群众抓革命、促生产。1956年3月,在山东省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第一次荣获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65年3月前,东善留固村隶属山东省管辖)。

省劳动模范的称号,给玉兰带来的不只是荣誉,更是带头抓好生产、关心群众的无穷动力。

1957年冬,合作社决定抗旱打井。玉兰身先士卒,带领一伙妇女要下井劳动。当地有封建思想的人们说,妇女不能到井上去,不然井就会打“偏”。玉兰偏不信这个邪,她带头下井,在直径2米左右的井下,站在冷水里猫着腰挖泥装框,累得浑身大汗也照干不误。

劳模带了头,社员有劲头。在玉兰的带动下,女社员们又组成了“妇女打井队”,一连挖成好几眼井,为抗旱减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58年5月,吕玉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担任了公社副社长。

这年秋天,为夺取来年农业大丰收,公社号召各村大搞土地深翻。玉兰把村里的一些妇女骨干召集起来,动员组织本村妇女成立了“四兰五芹深翻队”。她们宣布“立擂”,号召各村的“铁姑娘”、“硬汉子”都来“打擂”,在全社带头发动开展劳动竞赛。

赛出勤、赛干劲、赛进度,五次“擂台”较量下来,“四兰五芹深翻队”成绩遥遥领先,并最终多得了“擂台”竞赛的胜利。

她们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全县,总结经验时,吕玉兰在笔记本上写道:“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干!” 1960年2月,吕玉兰担任了东留善固大队党支部书记,3月荣获全国“三八”妇女红旗手称号。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吕玉兰不仅要抓好本村的农业生产,还要管好群众的吃、喝、拉、撒、睡。当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玉兰带领干部党员群众自力更生,同心同德,科学抓好粮食和棉花生产,在坚决完成国家粮棉征购任务的同时,还利用荒地种瓜、种豆、种菜,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带领全村群众渡过了难关。

1960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半夜玉兰被外面的雷雨惊醒,她马上想到了村里烈军属、五保户的房子,生产队的仓库和饲养棚是不是安全,赶紧穿上衣服、跳下床、披块布片就往街上跑,边跑边喊:“下大雨啦,刮大风啦,快看看后墙!”在组织干部、社员转移了牲口、和仓库里的化肥后,来到八队,发现村民贾大娘家的后墙裂开了,眼看房子有倒塌的危险,急忙喊醒了大娘。

“这可咋办?家里也没个人!”贾大娘急得直跺脚。

“别怕,俺们来帮你修。”说罢,吕玉兰冒着风雨,蹚着泥水,和几个社员扛来了檩条、木板,帮着贾大娘挡好了墙。老人感激地说:“玉兰,多亏了你,要不晚了,俺就没命了!” 20年前,同样是大雨之夜,贾大娘忙着堵墙,5岁的女儿被冲走。如今在新社会,狂风大雨墙没倒,村干部带人帮着摆脱险境。贾大娘怎么能不激动和感激呢? 自1956年首次当上劳模,1958年、1959年、1962年、1963年,吕玉兰连续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1965年,荣获河北省农业劳动模范。1966年10月,赴京参加全国工农兵英雄模范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国庆观礼,第一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接见。1970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团团员,赴朝鲜访问,1973年11月,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赴阿尔及利亚访问。1975年9月,作为河北代表团团长,出席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自走上公社、县的领导岗位,吕玉兰继续参加农业生产,常年劳动在100天以上。从1971年5月担任河北省委副书记,到1977年——1980年担任河北省委书记期间,仍然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参加劳动,在楼前荒地整畦种菜,在住宅空地搞“立体农业实验场地”,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用她自己的话说,“劳动能锻炼身体,劳动是最大的乐趣。” 原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闫达开说:“玉兰是从劳动模范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始终保持着劳动模范的本色。” 3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艰苦朴素 廉洁奉公 吕玉兰担任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时,便常给村队干部讲:“当干部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咱村搞好了,全国都好起来了,咱们再享福,也不晚。”她当村支书时出门开会被称为“赔本干部”;当省委书记时家里没有电视机;当正定县委副书记时,和机关干部一样,到大食堂排队买饭;当农业厅副厅长下乡时,为给单位节省住宿费,带人连夜返回石家庄。

吕玉兰任东留善固村支部书记期间,一年初春,正在地里忙着积肥的她突然听到村北传来一阵“决口了,决口了”的喊声。玉兰急忙拿起铁锹,向村北跑去。

远远的她便看见,原来确实是东风渠决口了,哗哗的渠水,正往麦田里灌,几个社员站在渠堤上不知所措。

“决口堵不上,这一大片麦田就完了!”玉兰飞奔到决口处,顾不上脱衣脱鞋,带头跳进了冰水里。

她一边强堵决口,一边喊“党团员同志们,带头干,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见状,在场的社员纷纷跳进水里,大家齐心协力,将浅水处的决口堵住了。

玉兰又带头去堵深水口,突然她脚底一滑,一头栽倒在冰水里。

身旁的社员吕世周急忙一把拉起她,说;“玉兰姑,快上去吧,这儿有俺们在,你只管放心!” 玉兰挺住身子,抓起铁锹,大声说道;“共产党员战斗时刻哪能离开阵地!都向俺脚底下扔土,快!快快!” 大家一鼓作气,终于堵住了决口。而玉兰在冰水里足足坚持了两个小时!上岸才发现不知啥时候鞋被甩掉了! 等她光脚跑回家,上炕盖上棉被,才觉得浑身酸疼。原来玉兰下冰水堵决口时正带着“例假”。

因此,玉兰受了风寒,一病不起,一连在炕上躺了好几个月。

“玉兰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连命都豁出去了!”社员群众流着眼泪感动地说。

吕玉兰自当干部以来,因公外出从未拿过队里一分钱,不是用自己的日常积蓄,就是让家里变卖鸡蛋。一次,去临清县城参加县委四级干部大会,自己和家里实在拿不出车票和饭钱了,就恳求父母卖掉了家里的羊羔。父母因此送了她个“赔本干部”的雅号。

玉兰说:“干革命是不能讲赔本赚钱的,革命需要的时候,连生命都可以贡献。要不,白求恩到中国来,牺牲了生命这笔账咋算?” 吕玉兰自始至终保持着劳动人民艰苦朴素的本色。她平时老爱穿蓝白相间的粗布方格褂,的卡蓝布裤,的确良衬衣,平底布鞋,头裹一条白毛巾。在村里劳动穿这一身,去县里开会穿这一身,去天津礼堂作报告穿这一身,当上省委副书记、书记后还穿这一身。当时有报刊报道玉兰事迹时,称她为“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

吕玉兰调到省委工作后,户口还在农村,没有正式工资,报酬实行工分加补贴。工分由村里每天记一个工,补贴由省委机关每月发给40元钱。在新华社当记者的丈夫江山工资也很低,后来又有了两个孩子,经济很拮据。家里买不起电视机,想看电视就去同事家。为此她跟人开玩笑说:“这样既省电,又充分利用了电视。”当时石家庄电视机厂刚试产彩电,听说省委书记家没有电视,就给她家送来一台免费“试看”,玉兰坚决不要。后来这台彩电被搬到了省委办公厅秘书处,让秘书和服务员们看。不久,又将这台彩电还给了电视机厂。

1981年9月,吕玉兰被安排到正定县工作,任中共正定县委副书记。她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朴实无华的作风。习近平同志在《深切悼念吕玉兰同志》一文中深情回忆:“玉兰同志总是那么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处处表现出劳动模范的崇高风范,时时记住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从不搞特殊化,住的是一般机关平房,又暗又潮湿,很多同志提出要给她换房子,都被她婉言谢绝。平时吃饭,她总是和机关干部一样,到大食堂排队买饭。有时开会或下乡回来晚了,也不让师傅另做,吃凉饭是常事……” 1985年9月,吕玉兰调任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后,给自己定了“十不准”、“三不要”。她的办公室和其他处室的办公室一样,摆设简单,一个单间,既没有空调,也没有地毯。省农业厅和省农机局三次分配新建宿舍,有关同志几次同她商量,建议她搬到新房子去,不仅房间大,楼层也好,而且离她和丈夫上班的单位都很近,都被她谢绝了。

一次,吕玉兰带领同事去邢台出差,等办完事天色已晚,本想找个招待所住下,但一问住宿费厅级干部住一夜要80多元,一般干部也三四十元,就觉得花这么多公款住一宿不合算。她就对随行的同事说:“俺看都甭‘请假了’,还是家里的被窝舒服,回去!”那晚她们一行人回到石家庄时,已接近半夜。

4 爱惜人才 敢说真话 英年早逝 风范长存 1973年11月,吕玉兰率领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回国后,在北京见到了中共中央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邓颖超嘱咐玉兰,要“多注意培养妇女干部”。回来后,吕玉兰把培养新干部,特别是妇女干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通过“抽出来、放下去、压重担”,使这个县很快汇聚了一大批各种人才。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干部,还有多才多艺的各类知识分子。三年时间,全县300多名优秀女青年被抽调出来,成为新干部培养对象。《人民日报》先后两次在头版头条对临西县大量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报道。报道说;“大批妇女走上领导岗位,在各条战线上不断创造出色的业绩,使全县妇女进一步破除了自卑感,增强了自信心。广大妇女从旧思想、旧传统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在抓革命促生产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吕玉兰走上领导岗位之后,还是高小学历。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她的学习,周恩来总理在70年代初就鼓励她说:“玉兰子,你是中央委员里最年轻的一个,要多读些经济的、文化的、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知识面要宽一些,博一些。”从此,玉兰决心补上文化知识这一课。1982年42岁的她坚持进入河北农业大学学习,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大学本科课程。在正定县工作期间,仍特别爱才、惜才、用才,同干部群众广交朋友。

习近平同志在《深切悼念吕玉兰同志》一文中说;“玉兰同志深知知识的重要,所以她爱惜人才。她看到在发展多种经营、大上工副业,实现正定经济新飞跃的过程中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就提出可以借鉴当时江苏的经验,即充分利用本地的能人,并从外地广纳人才。1983年4月,正定县制定出‘招贤纳士’的9条规定。年内,我们就引进各类技术人员46人。这些人才到正定县,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找资金、上项目、建工厂,使全县经济建设出现蓬勃发展之势。当年就新上项目58个,工业产值增加9000万元,这些都和玉兰同志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 吕玉兰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总是设身处地地为农民着想,敢说实话,敢说真话。作为党和人民的代表,从1969年中央“九大”到1982年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她积极参加了我国最高党和国家决策机构的参政议政活动,积极反映人民群众和基层党员的呼声、愿望和困难,及时发现并建议纠正当时农村中存在的问题,真实地反映所了解到的农村的实际情况。

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发言时,吕玉兰说:“我上来开会,群众让我捎个信,如果政策五年不变,就富起来了。”后来中共中央采纳了她的意见和建议,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了30年不变及林业承包50年不变的政策,让老百姓吃了定心丸,也为富民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吕玉兰敢于为人民鼓与呼,在习近平同志《深切悼念吕玉兰同志》一文中也有详细的记述:
当时,县委分工玉兰同志抓多种经营工作。正定县是我国北方粮食单产最早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县。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只看重粮食生产,而忽视了多种经营,经济并不富裕,是有名的“高产穷县”。全县每年上交粮食征购7100万斤,每亩平均负担200多斤,为了保征购,不得不压缩经济作物,致使经济种植结构单一,林、牧、副、渔不能平衡发展,增产不增收。玉兰同志了解到征购过重的情况后,就主张县委如实向上级反映,经过努力,终于使粮食征购任务核减到5100万斤,给正定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吕玉兰到河北省农业厅任副厅长后第一次下乡,是到邢台、衡水、石家庄等地对农村集体财务进行调研,从中便发现了重点问题。

通过调研和初步统计发现,全省农村集体财产从70年代末的70多亿元,到1985年10月锐减到了50多亿元。而广大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的,也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问题。他们不仅要求尽快予以清理,并且希望要管好用好农业集体资金。

调研回来,吕玉兰及时如实将调研情况提交厅党组。经农业厅党组研究决定,将清理农村财务工作作为下年全省农业农经工作的重点。最后经过两年的努力,初步澄清了全省农村集体财产家底。追回被贪污盗窃、挪用和拖欠承包款以及社员欠款共3.8亿元;建立乡镇农经服务站3000余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84%,开创了河北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下基层、抓调研、外出学习、职工座谈,吕玉兰平时在办公室上班,节假日在家里办公……1990年12月,因积劳成疾,吕玉兰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突患脑血栓病。

1993年3月31日,吕玉兰因患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病复发,经医院抢救无效,在石家庄不幸逝世。享年53岁。

4月9日,中共河北省委为吕玉兰举行隆重遗体告别仪式。这一天,北风呼号,苍天含悲,社会各界干部群众3000余人前往殡仪馆向一代劳模、人民的公仆吕玉兰作最后的告别。由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审阅批准的《吕玉兰同志生平》中,这样评价她:“吕玉兰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4年春,在吕玉兰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福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撰文《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深切悼念吕玉兰同志》。文中最后写道:“‘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痛心伤永逝,挥泪忆深情。’玉兰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品德和风范将激励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

《认真学习农业劳动模范吕玉兰事迹心得体会_.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认真学习农业劳动模范吕玉兰事迹心得体会_.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