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化学学案 > 内容

千年帝都杏林春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8 06:17:37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dzw/sdzw201610/sdzw2016101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dzw/sdzw201610/sdzw20161012-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dzw/sdzw201610/sdzw20161012-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dzw/sdzw201610/sdzw20161012-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dzw/sdzw201610/sdzw20161012-5-l.jpg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大医院,它究竟来自哪里?它为什么会选择在古老城市西安南面的一隅开始建设?首台手术是如何成功的?犹如一个新生的婴儿,在1956年9月的一天,它用第一声独特的啼哭,带来第一步接着一串串踉踉跄跄的脚印,就有了第一次令人畅快开怀的欢呼与欢笑,以及60年来医学事业的发展、壮大与巨大飞跃性的变化。
  1、风云变幻中的迁徙和命名
  追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起源,它曾命运多舛,几易其地,几易其名,像个爹娘离去、收养更迭的孩子,从少年、青年、中年人、壮年人、老年人、耄耋之人、太岁成精……百年历史,分合离散,起伏不定,直至60个岁月沧桑,它的名字还在改变。
  从1956年建院后的60年,它伴随着新中国的心跳茁壮成长。它自身坚定的脚步从来都不曾犹豫。它扎扎实实地立足本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有为,向着太阳,向着光明,向着世界医疗技术高端冲击,前进、前进、前进进。它始终遵循“研究高深学术、培养医学专门人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院初心,紧紧围绕着大众的疾病痛苦和精神解脱不断再学习、再探索、再研究,努力创造奇迹。
  黎锦熙在《国立西北大学校史》中写道,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医学实业馆。1912年改设北京医学专科学校。1924年改为北京医科大学。1928年并为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这是当时中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医科学校之一,被公认为“汇集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他们代表了当时我国医药卫生各学科的最高水平”,对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影响深远。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相继沦陷,日军迅速对我国文化教育机构进行疯狂破坏,妄图在精神文化上毁灭中国。一时间风雨如晦,人心惶惶。当此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保护和抢救中华文化之根基以及近现代科教文卫事业发展之成果,已成燃眉之急。时任国立北平大学校长的徐诵明(中国高等教育先驱、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奠基人之一,中国病理学科开山鼻祖)按国民政府教育部9月10日令,号召全校西迁,与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合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以保留高教火种,培养抗战力量,收抗战复兴之效。时任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内科专家的吴祥凤,召集王同观、蹇先器、颜守民等教授在自己家中开会,传达教育部训令,并当场签名表示“要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为日伪服务,即日内迁西安办学。”1937年10月18日,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正式成立,设文、理、法商、教育、工、农、医6院23系。北平大学医学院改称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依当时体制,医学院与附属教学医院为一体,同时迁陕。这一天,即为该医院的创立之时。
  1938年3月,日军攻占山西临汾之后,轰炸西安。4月3日,该医学院师生们徒步半月,翻越秦岭,迁往汉中。到了汉中,也只能借汉中联立中学校舍和交通银行房屋进行教学,借南郑县卫生院32间房屋开办附属诊所,作为群众看病和学生实习基地。当时,汉中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办学条件极其简陋,临时校舍多次被日机炸毁,人员、财产损失惨重。但广大师生不屈不挠,愈挫愈强。西安临时大学南迁汉中后,教育部令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5月2日,西北联大正式开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与南郑卫生院、洛阳军分校医院挂钩成立附属诊所,作为学生实习基地。抗战迁陕后的医学院虽仓促建校,设施简陋,但师资力量堪称当时国内一流,教授多为海归博士。师生们忍辱负重,不忘教学为抗战服务。当年12月,医学院组织抗日宣传队赴宝鸡、汉中等地,行程千里,宣讲抗日救亡运动,讲解防空防毒知识,为群众看病解难,受到沿途民众和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和鼎力支持。
  1939年5月29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附属诊所从汉中南郑县迁至东郊文家庙,附属诊所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即国立西北医学院。8月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改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独立设置,称“国立西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到1942年,医学院学生达到近300人,附属医院设各类病床80张,日门诊量300余人次。学校遵“研究高深学术、培养医学专门人才”之宗旨,建立多个基础学科研究室及多个临床专科诊察室,还举办战时救护、公共卫生训练班,指导当地医院诊所工作,组织乡村巡回医疗,研究开发国药,治疗了大批从前线下来的伤员,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四大医学院之一。教师们自编自印教材,秉烛备课研读,教辅学生一丝不苟,诊治疾患兢兢业业;学生认真读书学习,心系民族危亡,立志服务社会、服务抗战。汉中办学期间,数位国内外知名的医界名流在医学院工作,如儿科教授颜守民、眼科教授刘新民、皮肤科教授蹇先器,还有在日军轰炸中牺牲的耳鼻喉科教授杨其昌、内科教授李宝田、外科教授万福恩等,他们儒雅的学者风范、高超精湛的学术造诣,诲人不倦的师德,为这所医学院留下了优良宝贵的学术传统。
  1946年8月1日,该院由汉中迁至西安崇礼路(后改称西五路)157号。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附设大学医院简称为“西北大学医院”。
  1950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改称为国立西北医学院附设医院,行政管理归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领导。
  1950年12月8日,奉西北军政委员会令,该院改名为西北医学院附设医院。
  1953年4月1日起,又归中央卫生部直接领导,根据中央卫生部8月3日批复精神,从当年9月1日更名为西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6年5月28日,经卫生部批准,新建于南郊的附属医院定名为第一附属医院,原附属医院改名为第二附属医院。9月1日,接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通知,改名为西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958年6月,行政关系变更为陕西省高教局。
  1978年1月,确定实行国家卫生部、陕西省政府双重领导,以卫生部为主的领导体制。1985年,又改为西安医学院、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千年帝都杏林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千年帝都杏林春.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