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生物学案 > 内容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与优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4 06:19:39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yzx/lyzx201202/lyzx20120247-1-l.jpg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介绍,以青岛大学国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优化。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课程设置
  一、国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介绍
  自从教育部2003年3月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4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迅速而有序地发展起来,各地纷纷设立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引入国外优势教育教学资源,截止到2011年9月,全国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旅游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办学层次见表1:
  中方院校合作学校合作专业层次
  上海师范大学美国犹他大学旅游管理本科教育
  天津商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本科教育
  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硕士学位
  宁波大学法国昂热大学旅游管理本科教育
  浙江农林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旅游管理本科教育
  广州大学法国昂热大学、尼斯大学旅游管理本科教育
  青岛大学奥地利克雷姆斯高等专业学院旅游管理本科教育
  哈尔滨商业大学英国泰晤士河谷大学旅游管理本科教育
  哈尔滨学院加拿大凯波布兰顿大学旅游管理本科教育
  牡丹江师范学院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科教育
  长春师范学院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旅游管理本科教育
  表1 国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截止到2011年9月,根据教育部网站相关资料汇总而得)
  目前来说,以上这些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项目的各个高校采取的主要教学模式为充分保留中外双方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学校的学分互认,互派教师授课,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学生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或)学位证书。目前主要采取的形式为2+2,3+1,甚至为4+0的形式。与国外旅游院校进行嫁接型合作办学,这也是目前我国旅游院校与国外合作时应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以下即以青岛大学国际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合作项目为例,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分析与优化
  二、典型案例——青岛大学国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青岛大学国际学院是在充分吸取青岛大学霍尔姆斯学院——青岛大学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1997年第一年面向全国招生)成功运作经验与启示后成立的。2002年,学院开设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引进了素以商务教育而著称的澳大利亚霍尔姆斯学院4个系列的专业课程,即Business Communication、Principles of Management、Marketing Fundamentals、Service Marketing。2005年学院与奥地利克雷姆斯学校签订正式合作项目,2006级学生为第一级正式参加此项目的学生,经过双方不断沟通调整,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高度重视英语教学
  为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和交际能力,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下,从事现代化旅游及酒店管理工作。青岛大学国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突出英语教学特色。首先,英语教学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转为交际英语教学,分别开设了英语阅读、听说、口语、写作专项课程,加大英语教学课时量,一、二年级英语周课时达到12节;其次,口语、写作课聘请高水平的外籍教师,阅读、听说课程由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任教;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专业课程采取引用原版专业教材、双语讲授或外教直接讲授的方式进行。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大多数同学在二年级时即能通过雅思6.0的考试,凸显了英语的竞争力。
  2.引进外方课程
  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引入奥地利克雷姆斯学院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即Tourism Reservation Systems、Destination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Leisure Markets、Touristic Consumer Behavior,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Introduction to Research、Research Seminar、Personality Training and Mentoring,这些课程由奥地利派教授授课或提供教学大纲、教材等由中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
  3.保留本土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青岛大学国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同时保持本土特色,即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结合国情、省情、市情,进行了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如传统的旅游学原理、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法规等等课程都予以保留,通过这种中外教育的“嫁接”,教学实践上相互交融学习,培养出合格人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优化
  青岛大学国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但在中外合作办学上仍存在着一些重要问题。
  1.专业课程开设相对滞后。
  在学院的整个教学计划中,因为要加大英语的比重和一些公共课的开设,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在前3学期几乎没有涉及,大多数的旅游专业课程都集中安排在了第5、第7学期。除去第六学期实习和第八学期毕业论文,学生在校只有6个学期的学习时间,但旅游专业课程只是在后1/3的时间进行较为集中的传授,学生在前2/3的时间对旅游本专业的接触可以说是“零”,课程的安排显然不甚合理。
  旅游本科的专业教育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断层式的学习,它与通识教育和基础必修课是不为冲突的,对旅游专业的学习应从学生入学时就抓起,熏陶、培养学生强烈的专业意识。学院应在大学一年级就开设少量的旅游入门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整个四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习环节与教学环节有些脱节
  实习是旅游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功课,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工作实习中得以验证,领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尚为欠缺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旅游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以工促学,学以致工”,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目前的课程设置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即专业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整个学期。但是在实习之前,因为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因,一些在实习单位中能够应用到的专业课知识并没有完全涉及,如酒店的一些相关课程只是在旅游学原理中有些涉及,其他并未讲述,学生实习就有些无所适从。而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很长时间转变才能回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中来,不利于专业的系统学习。旅游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尽相同,培养目标也有所差异,在专业实习中,应该尽可能的提前多掌握一些知识,带着已学的理论去实践,而不是简单的“服务员”式实习。
  3.课程体系的优化
  目前,在课程设置上,尽管引进了许多的外方核心课程,本土特色的课程也很多,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即外方课程与中方课程不能在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上很好挂钩,有很多内容存在交叉现象或是前后衔接不当现象,这对学生系统的学习显然是不利的。为克服这种现象,就要对整个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内容进行细致而系统的梳理,经过反复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此外,质量保障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全过程质量监控,对学生进行切实的引导和职业规划,切实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总的来说,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过程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理论上提升,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http:///.
  [2]王鸣慧.高等旅游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研究,硕士论文,2010.
  [3]施小蕾.旅游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1.
  [4]王小爱.山东省旅游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6.
  作者简介:张守艳(1978.7--),女,硕士职称:馆员。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与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与优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