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政治学案 > 内容

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根本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8:13     阅读:


  摘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而严峻的问题,而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内容。本文强调农民在中国改革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强调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首要结构,明确提出“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根本”的论点。这一论点突破了以往从生产力角度,以产业结构或投资结构为核心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局限,揭示了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其不在于生产力、资本或资金等物质力的增长,而在于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农民素质技能结构 农村投资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同时就是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一个过程,归根结底要靠中国人的现代化来实现,要靠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整体素质技能水平的提高来实现。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必然要以农民为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内容,农民的素质技能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一、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首要结构
  
  中国的农村经济结构的首要环节就是农民的素质技能结构,这是以劳动为核心的结构,与由此而展开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流通结构等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系统。以农民素质技能结构为首要结构,是农民主体地位的表现,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这样的经济结构系统将社会主义原则贯彻于农村的全部经济生活,突出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在农村经济结构的各层次或环节中都发挥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提高的主导作用,使农村经济发展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以人为本”的思想。
  农民素质技能结构,一方面是抽象意义上的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它又具体化于经济结构的各环节中,经济结构各环节的主体要素都是相应的农民素质技能的体现,是农民素质技能作用的具体形式,同时也为农民素质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条件。因此,农民素质技能外在的表现和界定,就是经济结构的各环节,乃至更为具体的不同产业、行业和企业工种。不存在孤立的、纯粹的农民素质技能结构,但我们仍可以根据分工和产业发展水平将之划分出先进与落后的差别,并据之而确定产业或企业的层次与发展程度。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的结构。解决农民问题当然要基于现有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状况来考虑,但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农民自己,起决定作用的是农民的素质技能水平。
  在我国现阶段,确立农民素质技能结构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首要地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农民的素质技能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性因素。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我们面临着多种选择,有环境决定论、人口数量决定论和投资决定论等多种思路和理论,但要力图找出那些根本性的因素进行调整和改善,以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作为重点发展和优先发展的战略选择,应该是农民的素质技能水平,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它对其他具体结构都具有前导性作用,是牵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导性因素。
  
  二、就业结构是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的实现形式
  
  农民的就业结构是由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直接派生的经济结构,它直接体现着农民的素质技能结构,也是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的实现形式。农民就业结构的转换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伴随着农民就业结构的转变。
  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虽然明显加快,但是就业结构的调整仍不能适应和满足经济结构整体优化的要求,就业问题十分严峻。表现在:1.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有增无减;2.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减弱;3.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偏低;4.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种种制度限制。鉴于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优化农村就业结构的思路,从不同的方向寻找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有效途径;然而,各种途径都不能绕过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民的素质技能,中国农民就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瓶颈”就在于农民素质技能结构偏低。
   目前,大部分转移出农村的劳动力仅仅局限于建筑、餐饮、服装、服务等以手工操作为主、技术含量极低的行业或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从事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难以进入更高层次的行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崛起,较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渠道越来越窄,打工的农民光凭力气找活难了,农民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既没有打工所必需的一技之长,又缺少保护自己的法律知识和城市生活常识,不适应城市就业的要求,导致了一方面用工单位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大批进城农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农民素质技能的状况直接制约着就业结构的转换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只有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才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根本途径。
  
  三、构建与提高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相统一的投资结构
  
  投资结构是社会以货币投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的资金分配结构,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投资结构应该围绕农民素质技能结构进行对物质资源的配置。投资结构与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相适应的程度,反映其合理性,并制约着其他经济结构环节的改造及其运行。
  学者们对于农村投资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大都认识到了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启动性作用,增加对农村的投资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一些学者受西方经济理论的影响,借鉴其“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等理论对农村投资问题进行分析,套用其“人力资本”概念,指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它已严重影响到农民的就业结构、农村的产业结构等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主张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状况。这些借鉴西方理论对中国农民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重视了农民的素质技能、知识结构、意识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西方经济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一定要在对其前提和目标进行根本性批判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通过辨证地认识、分析,才能将其纳入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中来,而不能照搬照用。将人与资本、资源等同,本身就是对劳动者的社会主体性的一种蔑视。经济的目的是发展人,而不是占有物,应使资本成为作为社会主体的劳动者发展自身的手段。
  对于农村投资结构的调整,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通过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良性转移。投资中的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必须依托于农民素质技能的提高——投入于农业科技研究的资金,投入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于农村非农产业等等各方面的资金要想获得充分的有效地利用,就必须以一定农民素质技能的水平作保证。农民素质技能不提高,单纯依靠资金的投入,只能是出现资金浪费、闲置、流失的现象,而不能使其发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投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投资结构的转换上不能急功近利,只重眼前利益,应以长远的眼光来进行农村投资结构的调整。从根本说,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变的动力来源,就是农村素质技能的提高。一定要把加大对教育的投资置于战略高度,把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投资置于农村投资结构调整的首位,构建与提高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相统一的投资结构。农村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未来几年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将逐年增加并向农村倾斜,一场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农村教育改革已然开始,这使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根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根本.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