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政治学案 > 内容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1-03-03 12:16:52     阅读:

成绩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徐州市某城镇排水管网设计 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 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6年 X月 X日 目 录 绪论 1 1 设计资料及任务 2 1.1 设计原始资料 2 1.1.1 地形地貌 2 1.1.2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2 1.1.3 图纸资料 2 1.1.4 城市建筑规范 2 1.1.5 工业企业规划 2 1.1.6 地面覆盖百分比 3 1.1.7 暴雨强度公式 3 1.2 设计任务及主要内容 3 2 设计说明书 4 2.1 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 4 2.1.1 设计要求 4 2.1.2 设计步骤 4 2.2 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及设计 5 2.3 图纸绘制 5 3 设计计算书 6 3.1 污水管网定线 6 3.1.1 污水管道定线的基本原则 6 3.1.2 污水管道定线考虑的因素 6 3.1.3 排水流域的划分 6 3.1.4 污水主干管定线 6 3.1.5 污水干管定线 7 3.2 污水设计流量 7 3.2.1 管道定线 7 3.2.2 街区编号及街区面积计算:
8 3.2.3 计算设计流量 8 3.2.4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10 3.3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12 3.3.1 设计充满度 12 3.3.2 设计流速 12 3.3.3 最小管径 12 3.3.4 最小设计坡度 12 3.3.5 水力计算 13 4 雨水管网工程设计 14 4.1 雨水管网定线 14 4.1.1 雨水管道定线的基本原则 14 4.1.2 雨水管道定线 14 4.2 雨水设计流量 15 4.2.1 雨水设计流量 15 4.2.2 暴雨强度 15 4.2.3 雨水设计流量 15 4.2.4 集水时间 16 4.2.5 径流系数的计算公式和数值 16 4.3 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17 4.3.1 设计参数 17 4.3.2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成果 18 结语 19 参考文献 20 绪论 本次设计为徐州市某城镇排水管网设计,目的是通过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某城镇排水管网的初步设计,以达到巩固基本理论,提高设计与绘图能力,熟悉查阅和使用技术资料,了解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进一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要求。

设计内容包括:
一、确定污水处理厂位置、污水管网的定线和平面布置与水力计算。

二、雨水管的定线和平面布置与水力计算。

三、城市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总平面图各一张。

四、污水总干管纵剖面图一张、某一雨水干管纵剖面图一张 1 设计资料及任务 1.1 设计原始资料 1.1.1 地形地貌 地势较平坦,地形标高如CAD图。

1.1.2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土壤冰冻深度:30 厘米;

地下水位深度:490 厘米;

土壤性质:表土0.5m,砂质粘土1.8m,大孔型砂质粘土10m ;

河流水位:最高水位:25.10米;

正常水位:23.10米;

最低水位:21.50米。

1.1.3 图纸资料 城镇总平面图一张,具体见CAD图纸。

1.1.4 城市建筑规范 表1-1 人口分布、卫生状况表 总人口密度 (人/公顷) 卫生设备情况 生活卫生量标准 (升/人天) 350 室内有卫生设备 但无淋浴设备 150 1.1.5 工业企业规划:
表1-2 工、企业规划表 工业 企业 名称 生产污水 最大班 职 工 人 数 高温车间人数占全班% 淋浴人数占 % 最大班平均 生产污水量 (米3/班) 时变化系数 (K时) 高温车 间 其 他 车 间 甲厂 400 1.3 600 60 80 40 乙厂 350 1.6 800 40 90 30 丙厂 280 1.5 500 30 80 20 1.1.6 地面覆盖百分比 表1-3 地面覆盖百分比表 地面覆盖 名称 各种屋面 砼沥青路面 碎石路面 非铺砌路面 沥青表面处理碎石路面 公园菜地 所占百分比(%) 42 8 4 20 6 20 1.1.7 暴雨强度公式:
A1=3.0,c=1.38,n=0.65,b=0,t1=10分钟。

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宜选为2~3年。

1.2 设计任务及主要内容 (1)确定污水处理厂位置、污水管网的定线和平面布置与水力计算(计算主干管)。

(2)雨水管的定线和平面布置与水力计算(计算一条干管)。

(3)图纸:
1).城市排水管网总平面布置图,(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的平面布置);

2).选定一条至污水厂最长的污水主干管,绘制该管道的纵剖面图。

3).绘制一条雨水干管的纵剖面图。

2 设计说明书 2.1 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 2.1.1 设计要求 (1)在设计过程中要应用所学有关知识,掌握城镇排水管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在设计过程中要独立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增加独立工作能力;

(3)阅读熟悉有关手册、规范和资料;

(4)逐步增加实际工程概念。

2.1.2 设计步骤 首先要熟悉原始资料,阅读有关规范、规定、参考书籍及资料,然后按如下步骤进行。

(1)管道系统的规划及排水体制的选择 仔细研究所给的城市总平面图及原始资料,弄清该市的地形、地貌、街坊布置及水体的情况。

根据该市的情况确定排水系统的区界及排水系统的体制,污水出路。然后规划管道的布置形式,这两点可形成不同的方案。本设计要求至少要有两个方案,通过方案的技术比较最后确定一个最优的方案。

排水管道的布置形式:确定主干管走向、污水厂、出水口及提升泵站位置;
根据地形及街坊的位置,确定支管的布置方式;
对支管、干管进行编号,布置检查井。

(2)设计水量的计算 1)居民区污水量计算 按街道建筑层次及卫生设备情况,根据规范,采用每人每日排水量,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街坊的每人每日排水量,并计算出该街坊的比流量q0。

根据支管的布置和实际地形的雨水分水线确定对街坊划分排水范围,进行流量计算,平均分配到邻近的排水管道。

2)工厂医院、公用事业作为集中流量,根据所提供的日平均流量及工作班次、变化系数确定这些单位最大秒流量,可列表进行。

3)流量计算可按各支管、干管所接受街坊和集中流量汇总成表,格式见教材——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

4)关于总变化系数K总的确定,只是对沿线流量包括本段流量和转输流量,每一管段分析按该管段的平均流量大小按规范确定。

5)雨水管道流量计算,根据教材所述的有关内容和规范,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重现期P和地面流行时间t1,根据已给的雨量计算公式算出雨水流量。

2.2 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及设计 (1)确定最小覆土厚度和管道的控制点,计算该管段的起始埋深。

(2)进行水力计算。水力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参考教材及设计手册,水力计算表格形式见教材——污水管道水力计算表;
水力计算时,根据管道布置绘成计算草图,在各管段上标明各管段长度、流量、流速、充满度、管径和坡度。

(3)根据水力计算的结果,考虑管道的埋深及沿线地质资料、地震强度等,确定采用管道接口的方法和基础形式。

(4)雨水管道水力计算和流量计算在同一表上进行。

2.3 图纸绘制 城市排水管网总平面布置图,(比例尺:1:10000)两张(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的平面布置);
选定一条至污水厂最长的污水主干管,绘制该管道的纵剖面图。

(1)城镇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总平面图各一张。

(2)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的纵剖面图各一张。

3 设计计算书 3.1 污水管网定线 3.1.1 污水管道定线的基本原则 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质、地貌特点,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布置管线是确定污水管道系统总体布置的重要步骤。在定线时应考虑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地形,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布置污水管道,依次定出主干管、干管、街道支管,并考虑设置泵站的合理位置。一般应将主干管和流域干管放在较平坦的集水线上,让污水尽量以重力流排送,污水干管与主干管应尽量避免和障碍物相交,如遇特殊地形时应考虑特殊措施(如跨越河道的倒虹管等),在图上标明。

3.1.2 污水管道定线考虑的因素 污水管道定线考虑的因素有:地形和用地布局;
排水体制和线路数目;
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
水文地质条件;
道路宽度;
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的位置;
工业企业和产生大量污水的建筑物的分布情况。

① 在一定条件下,地形一般是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利用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使管道的走向符合地形趋势,尽量做到顺坡排水,尽可能不设泵站或少设泵站。

② 污水支管的平面布置取决于地形及街区建筑特征,并应便于用户接管排水。

③ 污水主干管的走向取决于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

④ 采用的排水体制也影响管道定线。

3.1.3 排水流域的划分 定线前首先根据地形划分排水流域。排水流域划分一般根据地形及城镇(地区)的竖向规划进行。

每一个排水流域往往有1个或1个以上的干管,根据流域地势标明水流方向和污水需要抽升的地区。

3.1.4 污水主干管定线 该区域的地形属于平原地带,地势较平坦,布设排水管段的区域具有明显的坡度走向和分界,又因为河流在该区域旁通过,为排水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可能,经分析,本市的排水管道采用分流式的排水体制,各区污水经收集后由主干管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后集中排放。综合考虑该区的地形,地貌,坡度,污水厂的位置与可能的埋设深度等因素。具体布置请参看排水管道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1.5 污水干管定线 由于各区具有明显的坡度走向,故各区污水干管的布置宜充分利用这种地形顺坡铺设,使每个小区的污水能够自流排出。各区污水经支管系统进入污水干管收集并经污水主干管汇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具体布置请参看排水管道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2 污水设计流量 3.2.1 管道定线 正确的定线是合理的、经济的设计污水管道系统的先决条件,是污水管道设计系统的重要环节。

图3-1 污水管网平面图 3.2.2 街区编号及街区面积计算:
将各街区边上号码,并按各街区的平面范围计算他们的面积,用箭头标出个街区污水排除方向。

表3-1 街区编号及街区面积 街区编号 1 2 3 4 5 6 7 8 街区面积(ha) 34.8 43.8 18.3 27.3 22.0 32.0 41.0 67.2 街区编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街区面积(ha) 43.5 38.8 28.3 46.6 41.7 33.6 48.1 61.7 街区编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街区面积(ha) 74.7 44.3 66.3 53.5 51.6 62.4 37.1 55.5 街区编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街区面积(ha) 44.7 26.4 37.8 45.1 25.0 38.5 30.4 12.6 3.2.3 计算设计流量 (1)平均日污水流量 (式3-1)式中 ——居民区生活污污水量标准(L/(cap.d),取150L/(cap.d)。

N——设计人口数(cap),计算设计467110人 则 810.95 (2)居民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式3-2) (式3-3) 式中 ——居民区生活设计流量(L/s) ——居民区生活污污水量标准(L/(cap.d) ——设计人口数(cap)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计算得=1.3 则 1054.24(L/s) (3)工业废水设计流量 (式3-4) 式中 ——最大班平均生产污水量(米3/班);

——各工业最高日生产产值(万元);

——各工业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

T——最高日生产时数,取24;

——总变化系数。

则 则 (4)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式3-5) 式中 ——各工业车间职工生活用水量定额[L/(人·班)],一般车间采用 24L/(人·班),高温车间采用25L/(人·班);

——各工业车间职工淋浴用水量定额[L/(人·班)],一般车间采用 40L/(人·班),高温车间采用60L/(人·班);

——各工业车间最高日职工生活用水总人数;

——各工业车间最高日职工淋浴用水总人数;

——各工业车间最高日每班工作小时数,取8小时;

——各工业车间最高日职工生活污水量班内变化系数,一般车间采用 3.0,高温车间采用2.5。

则 则 (5)城市污水设计总流量 城市污水总的设计流量是居住区生活污水,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设计流量三部分之和。

(式3-6) 式中 ――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

――工业废水设计流量(L/s);

――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设计流量(L/s)。

则 3.2.4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1)比流量:[(L/s)/] (2)污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表3-2 污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管段编号 居民生活污水日平均流量分配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本段 转输流量(L/s) 合计流量(L/s) 总变化系数 沿线流量(L/s) 集中流量 设计流量(L/s) 街坊编号 街坊面积(ha) 比流量[(L/s)/ha] 流量(L/s) 本段(L/s) 转输(L/s) 1~2 1 34.80 0.608 21.16 - 21.16 1.93 40.84 - - 40.84 6~7 5 22.00 0.608 - 13.38 13.38 2.03 27.16 - 24.95 52.11 7~8 5 - 0.608 - 13.38 13.38 2.03 27.16 - 24.95 52.11 8~9 4、5 - 0.608 - 29.98 29.98 1.86 55.69 - 24.95 80.64 9~10 4、5、9 - 0.608 - 56.43 56.43 1.73 97.77 - 24.95 122.72 10~11 3~5、9 - 0.608 - 67.56 67.56 1.70 114.76 - 24.95 139.71 11~12 3~5、8、9 - 0.608 - 108.42 108.42 1.61 174.83 - 24.95 199.78 续表3-2 12~13 2~5、8、9 - 0.608 - 135.05 135.05 1.57 212.57 - 24.95 237.52 13~2 2~5、7~9 - 0.608 - 159.97 159.97 1.54 247.15 - 24.95 272.10 2~3 2~6、7~9 32.00 0.608 19.46 181.13 200.59 1.51 302.29 19.13 24.95 346.37 14~15 14、20 - 0.608 - 52.96 52.96 1.74 92.40 - - 92.40 15~16 13、14、19、20 - 0.608 - 118.62 118.62 1.60 189.39 - - 189.39 16~17 13、14、18~20 - 0.608 - 145.55 145.55 1.56 227.22 - - 227.22 17~18 12~14、18~20 - 0.608 - 173.88 173.88 1.53 266.19 - - 266.19 18~19 11~14、17~20 - 0.608 - 236.50 236.50 1.48 350.00 - - 350.00 19~3 10~14、16~20 - 0.608 - 297.60 297.60 1.44 429.43 - - 429.43 3~4 10~15、16~20 48.10 0.608 29.24 498.19 527.43 1.35 714.65 23.64 44.08 782.37 20~21 25、31、32 - 0.608 - 53.32 53.32 1.74 92.96 - - 92.96 21~22 24、25、30~32 - 0.608 - 110.47 110.47 1.61 177.77 - - 177.77 22~23 23~25、29~32 - 0.608 - 148.23 148.23 1.56 230.94 - - 230.94 23~24 22~25、28~32 - 0.608 - 212.59 212.59 1.50 318.33 - - 318.33 24~4 21~25、27~32 - 0.608 - 266.95 266.95 1.46 389.84 - - 389.84 4~5 1~25、27~32 26.40 0.608 16.05 794.38 810.95 1.30 1054.24 - 67.72 1121.96 3.3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3.3.1 设计充满度 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之间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或水深比)。

图3-2 充满度示意 当=1时成为满流,当<1时,成为非满流、其中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

3.3.2 设计流速 污水在管内流动缓慢时,污水中所含杂质可能下沉,产生淤积;
当污水流速增大时,可能产生冲刷现象,甚至损坏管道。为了防止管道中产生淤积或冲刷,设计流速不宜过小或过大,应在最大和最小设计流速范围之内。

3.3.3 最小管径 一般在污水管道系统的上游部分,设计污水流量很小,若根据流量计算,则管径会很小。

根据养护经验证明,管径过小极易堵塞,比如150mm支管的堵塞次数,有时达到200mm支管堵塞次数的两倍,使养护管道的费用增加。而200mm与150mm管道在同样埋深下,施工费用相差不多。此外,采用较大的管径,可选用较小的坡度,使管道埋深减小。

3.3.4 最小设计坡度 在污水管道系统设计时,通常使管道埋设坡度与设计地区的地面坡度基本一致,但管道坡度造成的流速应等于或大于最小设计流速,以防止管道内产生沉淀。这一点在地势平坦或管道走向与地面坡度相反时尤为重要。具体规定见规范。

3.3.5 水力计算 在确定设计流量后,便可以从上有管段开始依次进行主干管各设计管段的水力计算。主干管水力计算结果见表3-3。

表3-3 污水管网主干管水力计算 管段编号 管段长度L(m) 设计流量q(L/s) 管径(mm) 管段坡度I(‰) 管内流速v(m/s) 充满度 h/D(%) h(m) [1] 542 40.84 350 3.00 0.801 0.55 0.19 [2] 884 327.24 800 2.00 1.201 0.70 0.56 [3] 839 346.37 800 2.00 1.201 0.70 0.56 [4] 1304 758.73 1000 1.50 1.244 0.75 0.75 [5] 1099 782.37 1000 1.50 1.244 0.75 0.75 [6] 1115 1121.96 1200 1.30 1.308 0.75 0.90 降落量I·L(m) 标高(m) 埋设深度 地面 水面 管内底 (m) 上端 下端 上端 下端 上端 下端 上端 下端 1.626 26.50 26.70 25.19 23.57 25.00 23.37 1.50 3.33 1.768 26.70 26.80 25.85 24.08 25.29 23.52 1.41 3.28 1.678 26.80 26.70 25.97 24.29 25.41 23.73 1.39 2.97 1.956 26.70 26.40 26.06 24.10 25.31 23.35 1.39 3.05 1.6485 26.40 26.10 25.21 23.56 24.46 22.81 1.94 3.29 1.4495 26.10 25.70 24.12 22.67 23.22 21.77 2.88 3.93 4 雨水管网工程设计 4.1 雨水管网定线 4.1.1 雨水管道定线的基本原则 雨水管渠的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①充分利用地形,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

②根据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③合理布置雨水口,以保证路面雨水排除通畅。

④雨水管道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

⑤设置排洪沟排除设计地区以外的雨洪径流。

4.1.2 雨水管道定线 该市的雨水采用管道收集后直接排入就近水体的方式处理,因为各区汇水分界明显,坡度走势清晰,部分区域有逆坡现象,故雨水管道布置采用沿街顺坡布置,使雨水能够被很好的收集与排放。

图4-1 雨水排水管道设计平面图 4.2 雨水设计流量 4.2.1 雨水设计流量 (式4-1) 式中 Q —— 雨水设计流量(L/s);

ψ —— 径流系数,其值小于1;

F ——汇水面积(ha);

q ——设计暴雨强度(L/s.ha)。

4.2.2 暴雨强度 (式4-2)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 P――设计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

,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本设计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式4-3) 4.2.3 雨水设计流量 暴雨强度随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

在设计中若重现期选用较大,则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这样偏安全,有利于防止地面积水,但工程造价高。

若重现期选用较低,则暴雨强度小,雨水设计流量小,管渠断面小。这样工程造价低,但可能会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或对城市生活及生产造成危害。

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在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选用0.5~3a,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选用3~5a,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4.2.4 集水时间 对管道的某一设计断面来说,集水时间t由地面集水时间t1和管内流行时间t2两部分组成:
t =t1 + mt2 式中 t ——降雨历时(min);

t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

m——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m=1.2~2;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式4-4) 式中 L——各管段的长度(m);

v ——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

60——单位换算系数,1min=60s。

本设计中选择t1=10min。

4.2.5 径流系数的计算公式和数值 影响径流系数取值的主要因素有 1) 降雨条件:包括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雨峰位置,前期雨量,强度递减情况,全场雨量,年降雨量等。其中前期雨量对ψ值的影响较为突出。

2) 地面条件:包括地面覆盖,地面坡度,地貌,建筑物密度分布,路面铺砌情况,汇水面积及其宽长比,地下水位,管渠疏密等。其中地面覆盖是主要因素。

(式4-5) 式中 Fi——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

ψi ——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 ——全部汇水面积(ha)。

根据市区地面覆盖情况 =0.42*0.9+0.08*0.45+0.04*0.6+0.2*0.3+0.06*0.6+0.2*0.15=0.564 4.3 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4.3.1 设计参数 (1) 设计充满度 ①雨水管道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考虑,即h/D=1。

②明渠则应有等于或大于0.20m的超高。

③街道边沟应有等于或大于0.03m的超高。

(2) 最小设计流速 ①满流时最小流速不得小于0.75m/s。

②起始管段地形平坦,不小于0.6m/s。

③明渠内最小设计流速为0.40m/s。

雨水中往往泥沙含量大于污水,特别是初降雨水,为避免雨水所挟带的泥砂等无机物质在管渠内沉淀下来而堵塞管道,雨水管渠的最小设计流速应大于污水管道。

(3) 最大设计流速 雨水管渠的最大设计流速规定为:金属管最大流速为10m/s;
非金属管最大流速为5m/s;
明渠中水流深度为0.4—1.0m时,最大设计流速宜按规范采用。

管渠设计流速应在最小流速与最大流速范围内。

(4) 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 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见相关规范。

(5) 覆土厚度 覆土厚度要求同污水管。

(7) 采用的管材 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排水,粗糙系数n=0.014。

4.3.2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成果 表4-1 雨水干管水力计算 管段编号 管长(L) 汇水面积 A(104m2) 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单位面积径量 设计流量Q(L/s) 管径D(mm) 水力 流速v(m/s) q0(L/(s·104m2)) 坡度S(‰) t2=ΣL/V L/v 1~2 237 10.62 0.00 2.29 158.73 1685.66 1200 2.50 1.72 2~3 238 17.74 2.92 2.14 134.38 2383.85 1300 2.60 1.85 3~4 289 43.35 5.06 2.13 121.64 5272.89 1800 2.50 2.26 4~5 289 52.20 7.19 2.09 111.61 5826.23 1800 2.60 2.30 5~6 202 64.49 9.28 1.28 103.59 6680.65 1800 3.40 2.63 6~7 202 70.98 10.56 1.39 99.35 7052.08 2000 2.50 2.42 7~8 215 98.02 11.95 1.31 95.22 9333.16 2100 3.00 2.74 8~9 234 104.96 13.26 1.40 91.70 9624.40 2100 3.10 2.79 9~10 232 111.90 14.66 1.34 88.28 9878.27 2100 3.30 2.88 10~11 216 119.77 16.00 1.32 85.29 10215.55 2200 2.80 2.73 11~12 177 169.38 17.32 1.03 82.59 13989.30 2500 2.60 2.87 12~13 185 171.56 18.29 1.08 80.74 13851.63 2500 2.60 2.87 13~14 183 181.74 19.37 1.04 78.80 14320.53 2500 2.70 2.92 14~15 178 191.92 20.41 0.98 77.03 14784.47 2500 2.90 3.03 管段编号 管道输力能力Q´(L/s) 坡降S·L(m) 设计地面标高(m) 设计管内底标高(m) 埋深(m) 起点 终点 起点 终点 起点 终点 1~2 1950 0.59 32.50 32.20 30.60 30.01 1.90 2.19 2~3 2461 0.62 32.20 31.70 29.91 29.29 2.29 2.41 3~4 5748 0.72 31.70 31.40 28.79 28.07 2.91 3.33 4~5 5860 0.75 31.40 30.90 28.07 27.32 3.33 3.58 5~6 6703 0.69 30.90 30.60 27.32 26.63 3.58 3.97 6~7 7612 0.51 30.60 30.30 26.43 25.93 4.17 4.38 7~8 9497 0.65 30.30 29.90 25.83 25.19 4.47 4.72 8~9 9653 0.73 29.90 29.50 25.19 24.46 4.71 5.04 9~10 9961 0.77 29.50 29.10 24.46 23.69 5.04 5.41 10~11 10385 0.60 29.10 28.70 23.59 22.99 5.51 5.71 11~12 14073 0.46 28.70 28.20 22.69 22.23 6.01 5.97 12~13 14073 0.48 28.20 27.70 22.23 21.75 5.97 5.95 13~14 14343 0.49 27.70 27.10 21.75 21.26 5.95 5.84 14~15 14864 0.52 27.10 26.70 21.26 20.74 5.84 5.96 结语 本次课程设计总体来说难度不是很大,但工作量确实较大,主要体现在要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繁琐计算。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更加系统的掌握了本学期所学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这门专业课程,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查找资料、设计规范,不断地发现并改正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对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运用得更熟练。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基本能够熟悉给排水管网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掌握设计的内容和设计方法以及表达手法,做到设计应结合所给条件和布置要求,设计方案合理。

课程设计就是要以实践的方式去巩固课本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并且运用到实际之中,同时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大量的繁琐计算,培养了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在设计过程中也培养独立进行方案创作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不进行实践,那么书本上的知识永远不会被吸收转化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毕竟“纸上得到终觉浅,欲知此事须躬行”。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与欠缺,如管网定线不合理、流量初分配不合理、不知怎样划分雨水汇水区域、由于没见过实物造成理解上的一些误解以及不够细心所造成的种种错误,通过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改正这些错误,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升华,从而得到提高,得到进步,为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水泵机水泵站》(第四版)(1998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姜乃昌主编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5)》(第二版)(2000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2、5)》(第一版)(1996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S2)》(1996年)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5]《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水工业工程设备》(第一版)(2000年)聂梅生主编 [6]《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1999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孙慧修主编 [7]《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2008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严煦世主编 [8]严煦世,刘遂庆主编.《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9]《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第一、五、十一、十二册;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11]《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S5。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