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历史学案 > 内容

关于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7 06:12:20     阅读:


  摘 要: 考试是检验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考试不能如实地反映教学质量,即失去其意义。所以只有分析作弊的危害及其原因,才能严把考试关,从根本上杜绝作弊行为。
  关键词: 偷菜 考试作弊 危害 原因 对策
  
  高职学院的生源较差,不同学生在个性兴趣、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特别是高职五年专的生源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大多数是未能进入达标高中的学生,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不够重视,并形成一定惯性。如今,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没有升学压力,往往对自己没有具体要求,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平时不努力,考前抓重点,考试想作弊。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每次一下课,就有几个学生借用电脑,用途都相同——偷菜。
  偷菜是开心网及类似网站所开设的农场游戏中的一项活动,即在好友的农场里偷取好友的虚拟劳动果实。经了解,很多学生对此游戏乐此不疲,以致上课分心,一门心思想着偷菜。为了偷菜,他们一改往日不能早起做操、早读的习惯,早晨可以早起,晚上可以迟睡。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对73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以上调查分析,参与偷菜的人数占绝大多数;而认识到偷菜既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学习,又对人的思想道德存在一定不良影响的却为数很少,我觉得,偷菜对人思想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
  一、偷菜现象的危害分析
  1.贬低了勤劳的美德。
  偷菜会使一部人觉得,很多事情都有捷径可走,“勤能补拙”只是空话,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也许收获更丰厚,不劳而获,特别令人羡慕。
  2.增加了人们的嫉妒心理。
  洒下辛勤汗水的人未必一定能取得好收成,被别人偷去成果时会感到损失很大。
  由偷菜事件联想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真有异曲同工之嫌。现在,有的学生时髦“裸考”,即不加准备就参加考试,一旦考砸了,觉得理所当然;考及格了,那叫赚了,轻轻松松得了个及格,多惬意;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平时考试,学生座位很挤,监考老师应付不暇。类似的现象举不胜举。
  分析作弊的原因,确有与偷菜相似之处,还有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因素。考试作弊问题关乎诚信品德,而不应该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学生或是学校,从根本上讲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二、作弊原因
  1.社会因素。
  作弊源头并非来自学校或学生,因为社会评价体系在无形中“鼓励”作弊,考试分数高能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表扬,某种程度上自我价值就可得到认可。这种只重结果的浅层评价方式从小学开始便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与片面的评价体系会激发一部分人的投机欲望,从而冒作弊之险。
  2.学校与教师因素。
  作弊是社会诚信问题在学校的反映。学校只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舞弊问题,学校与老师应当承担相应责任,毕竟学校是直接的管理机构。
  一个学校的学风,当时学生考试成绩的认定态度,以及对学生管理的宽严程度都对舞弊现象有直接的影响。例如为谋求好的教学“成果”,最后几堂课一般老师都应学生的要求划重点,只要考前复习这些重点,考试通过就没问题。有的同学平时不怎么上课、学习,考前突击也可获取高分。考试内容和形式上不科学。考试的内容尤其是公共课的考试内容,死记硬背题多,灵活运用、联系实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题少,再上多数教师采用同一题型(选择、判断、填空、问答等),这样反而便利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抄袭,特别是选择、判断题,只要瞥一眼就可偷看对方的答案。另外,监考老师对作弊的态度不一,也是造成学生对作弊存在侥幸心理的直接原因。某些不负责任的学校与老师本位主义思想的作怪也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作弊的歪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罚制度,再加之一些监考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或“心慈手软”,对考试中的违纪现象似抓非抓,似管非管,甚至抓住也不处理,使一些作弊学生认为,抓住顶多给个不及格,抓不住,我既可得高分,又免去了平时熬时费神、秉烛夜读的辛苦,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3.家长因素。
  家长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至关重要。来自家长的不恰当的期望使得一些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而不惜冒险作弊。也有家长坦言,孩子管不了,交给学校了,只要不出校门,不做什么坏事就可以了。
  4.学生因素。
  (1)学生是作弊的内因,在并不完备的社会评价体系中,完全让学生一个人来承担这些也不现实。因为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奖学金的发放、综合测评的名次、入党等无不与考试成绩直接挂钩。
  (2)考试成绩往往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而一些学生为寻找捷径铤而走险。
  (3)从众心理作祟,出于义气的协同作弊。
  (4)缺乏上进心,只为轻轻松松混个文凭的心理,也是学生作弊的主要因素。
  (5)人格意识不强。如何对待考试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作弊反映了一个人的人品和思想意识,是自私和不诚实的表现,一个在考试上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的人,很难想象他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是一个诚实的人。有些学生却认为“考试作弊现象与品质无关”,就如偷菜一样,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因作弊而感到羞耻,一旦作弊被抓,又哭又闹,甚至有的同学围着老师帮作弊的同学说情,有的以作弊手段高明和作弊得逞为荣。这不能不使我们意识到,由于缺乏人格教育,部分学生品德修养较差,行为性格发展低下,这是造成作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1]
  三、对策
  考试作弊虽然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危害是巨大的。作弊的学生不仅可获得奖学金,而且可为自己评选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辅平道路。对此,学习好的学生既不服气,又不敢揭发斗争,形成正不压邪的环境,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杜绝作弊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思想教育,深刻认识作弊的危害性。
  以对国家、对教育、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广大教师、学生对考试违纪作弊危害性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是做人之根本,是维系社会基本秩序的基础,也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考试作弊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考生及监考工作人员都要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对高职学生的正面教育,自尊、自爱、自重,遵纪守法,教育学生克服从众心理,摒弃“谁不作弊,谁吃亏”的错误想法。教育学生认识到,考试作弊不仅贻害自己,而且祸国殃民。教育学生从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大局认识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提倡从自我做起,自觉抵制考试作弊这种恶性社会现象。在平时的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要紧密结合当代高职学生的所想、所思、所行、所为,给予积极的引导,及时纠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说假话、做假事等不诚实行为,树立讲诚实、重信用的良好品质;要求高职学生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特别是从考试不作弊等具体的事情做起,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诚实的人格,克服好虚荣、侥幸和自制力弱的心理毛病等,要教育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是可获得好成绩的,这样取得的真实成绩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可以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光明磊落的胸怀,这对做一个诚实的人、正直的人都是很有帮助的。[2]
  2.刹住学校作弊歪风需“严”字当头。
  依“法”施治。要刹住高校作弊歪风,高职学校必须健全考试制度与考试纪律,从严治考,把考场和监考工作人员的管理作为考试管理的重点,凡承担考务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履行考场和评卷的职责,谁出问题谁负责。校教务处要协同有关部门紧密结合,加大对违纪、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考试全过程管理,提供公平竞争环境是预防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本途径。作弊无一例外是违纪现象,必须受到惩罚。
  但对考试作弊,要分清情节轻重,严而有度,处理到位。首先,制定切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特点的考试条例。其次,凡是作弊者,不管是谁都得“对号入座”,从严处罚,不得徇私舞弊,否则整个规定将只停留在纸上,进而导致整个考试管理制度的失败。最后,处理迅速,排除干扰,发现作弊,立即要以公告的形式向全校公布,以防止个别教师、领导为作弊者说情、拉关系。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把握好严惩考试作弊的尺度,对学生处理轻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学生处理重了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3.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滑坡。
  严师出高徒,教师在教学上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更谈不上严格要求学生,加之教案“屡教不改”,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潜力的发挥,其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的下降和人才质量的滑坡,对人才的培养有着极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延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进程。现行的考试制度从形式到内容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给作弊者有可乘之机,使作弊者甘愿冒险。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考试制度,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向以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的考试,由单一的分数认定转向多方位、全方位地考察、衡量学生;真正使考试这一检验学生的手段更具备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良好的学风、考风的形成与教师的教风有着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造诣深厚,治学严谨,既认真教书,又致力育人,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在这样的老师教育熏陶下,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教师要提高认识抓考风,并与教风建设紧密结合,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素质。
  学生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行为方式。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认真预习,集中注意力听讲,及时复习和按时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仔细思考等,就不必在考前临时抱佛脚。同时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对考试充满信心,自觉抵制考试作弊。重视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守信,这是未来参与社会工作的通行证,也是做人的根本。
  
  参考文献:
  [1]马凯,马力辉,王辉.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2):78.
  [2]赵大勇,赵大平.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分析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8)VOL13,(8):79-80.

《关于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关于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