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历史学案 > 内容

高温高湿环境畜禽养殖技术汇编(生猪、肉牛、肉羊、家禽)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12-16 15:36:23     阅读:

高温高湿环境畜禽养殖技术 汇编 2020年X月 目 录 高温高湿环境生猪养殖技术 3 高温高湿环境肉牛养殖技术 18 高温高湿环境肉羊养殖技术 22 高温高湿环境家禽养殖技术 26 高温高湿环境生猪养殖技术 XX 编制 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较厚,汗腺不发达,对高温高湿十分敏感,在环境温度超过32℃、相对湿度超过85%且持续时间72h以上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热应激反应。同时,高温高湿也易导致各种细菌病毒滋生,加之猪采食量受高温影响,明显下降,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导致机体抵抗力较差,易受细菌、病毒的侵袭,进而引发猪“高热 病”。因此,为保证在夏季取得良好的生产成绩,生猪养猪企业和养殖户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高温高湿对生猪的侵袭,保障生猪健康和养殖效益。

一、高温高湿对猪的危害与影响 高温高湿下猪的总体表现特征:活动减少、靠墙周边趴卧、猪舍不清洁、腹部贴地趴卧、采食量减少、消瘦、毛色差、呼吸急促。

高温高湿下哺乳母猪表现特征:正常每分钟呼吸35-40次;
热应激时达到45-100次;
日采食量下降0.5-2千克, 母猪体重严重下降;
母猪奶水差,断奶仔猪体重轻,严重地影响到仔猪的健康;
断奶至发情间隔延长;
产程延长,死胎增多;
产后母猪易患子宫炎、阴道炎,发情不明显,受胎率降低;
母猪转栏应激大,易造成死亡,特别是后备猪。

高温高湿下妊娠母猪表现特征:采食量下降;
体质下降、产程延长、死胎数增加、产仔数减少、初生重降低、产弱仔数增多;
抗病能力降低,流产、产死胎现象增加等。热应激干扰了妊娠母猪正常的内分泌机能,高温下母猪子宫内分泌功能失调,干扰孕酮和雌二醇分泌平衡,导致排卵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同时外周血液循环加强,使身体内部的血液供应量减少,影响蛋白质合成,使胚胎营养不足,可能是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的原因。

高温高湿下公猪的表现特征:公猪在32℃、72小时,15-20 天后精子活力下降、活精减少、畸形率增加,精液品质下降,泻精量减少。

热应激2-7周后,繁殖性能下降、公猪性欲下降,精子品质不良,配种受胎率将明显下降并影响达三个月之久。体重越大,单位体重表皮蒸发热量的面积越小,热应激的危害越大。

高温高湿下生产育肥猪的表现特征:高温高湿季节时生长育肥猪产生保护性反应,猪的代谢降低,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加强,脂肪合成减少,血糖升高,机体出现 负氮平衡,生长停止。研究表明:每高于最舒适温度2.8C,采食量下降10%-15%,日增重下降10%-15%。

高温高湿下整个猪群的的表现特征:猪体表面的水蒸汽分压力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力之差减少,使蒸发散热量降低,猪体散热更为 困难,从而加剧了猪的热应激。同时,利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的繁殖,使猪发病率增加、病情加重;
猪易患疥鲜、湿疹等皮肤病,易造成仔猪副伤寒、仔猪下痢、猪瘟、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病、猪丹毒等传染病的流行。

高温高湿下有害气体对猪群影响特征: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这些气体的超标会引起猪群采食量下降;
生长速度下降;
产仔数下降、出生体重轻;
产死胎数增多, 妊 娠晚期流产;
引起猪群呼吸道及其他方面疾病。

高温高湿下尘埃与微生物对猪群影响特征:灰尘主要来自飞扬的饲料粉末和清扫圈舍时扬起的尘土及猪体脱落的皮屑等有机物。灰尘主要对猪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直径>10 微米的灰尘颗粒,多停留在猪的鼻腔内;
直径在 5-10 微米的颗粒可进入猪的支气管;
直径<5 微米的颗粒可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灰尘对鼻黏膜、气管和支气管产生刺激,使猪患呼吸道疾病,而且由于灰尘中含有有机物使微生物附着在上面繁殖,增加猪患病的机率。

二、高温高湿下猪的热应激控制技术 (一)猪的最适温湿度范围 种公猪:温度16-21℃,湿度60%-75%;

妊娠母猪:温度18-21℃,湿度60%-75%;

哺乳母猪:温度19-22℃,湿度60%-75%;

哺乳仔猪:温度29-33℃,湿度50%-70%;

保育仔猪:温度22-26℃,湿度50%-70%;

生长猪:温度18-22℃,湿度60%-85%;

育肥猪:温度15-20℃,湿度60%-85%。

(二)防暑降温技术措施 1. 建场选址布局合理 选择地势高燥、开敞、通风良好、水源充足、供电方便、交通便利但略显偏僻的地方建造猪场。要求有较宽的占地面积。若非建造设备精良、全封闭式、自动恒温控制式的现代化猪场,则要注意栏舍栋与栋之间的距离要有一定宽度,不能过近,要求栋与栋之间的距离是舍高的3倍以上,通风窗占墙体面积的1/3。

2. 搞好猪场植被绿化,改善猪场小环境 猪舍周围种植高大乔木遮阳以降低环境及猪舍温度。场区种植牧草,减少水泥地面所占比例,净化猪场空气,改善场区小气候,绿化面积应点猪场场区面积的30%以上。

3. 配备有效的通风降温设施 半封闭式猪舍可搭临时凉棚、遮阳网遮阴,也可在猪舍周围种藤蔓植物,形成凉棚,防止太阳辐射,降低猪舍地面温度和环境温度。

封闭式猪舍可以在圈舍上方加装排风扇,或采取开窗的方式进行降温,条件允许的可以在屋顶加装隔热层和安装喷水装备,也可人工喷洒圈舍。

完全封闭式猪舍进行负压通风,从室内向室外抽风,不但可将猪舍内污浊的空气向外排出,还可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带走舍内热量。可选择湿帘—风机通风降温系统、冷风机降温系统、滴水降温系统、喷雾降温系统实现降温。

4. 洗澡、喷雾降温 使用清洁水,但注意不能太凉,防止猪只发生应激反应。可采取喷雾或淋浴的方式,每日2-4次,既可散热降温,又可清洁猪只。时间最好安排在饲喂前,在喂食后半小时内不能冲洗。不能突然冲洗猪只头部,防止头部血管突然强烈收缩导致休克。可同时冲洗圈舍地面、墙面降温。

(三)饲养管理控制技术 1. 改变饲喂方法 一是改干料为湿拌料;
二是改变喂料时间和次数。特别是哺乳母猪和保育仔猪以早晚喂料为主,白天高温时段少喂料,建议早上6点,上午9-10点,下午5:30-6:30分;
晚上9-10点日喂4次,有条件的可补充投喂青绿多汁饲料。其他猪群均采用二次喂料,建议上午9-10点,下午6:00-6:30分,有条件的可补充投喂青绿多汁饲料。

2. 减小饲养密度 高温高湿环境下生猪的饲养密度应减小,特别是在防暑降温设施配置不全、措施落实不力的情况下,更要注意避免高密度饲养。公、母猪实行单栏饲养,育肥猪的占地面积应达到1.2-1.5 m2/头,生长猪应达到0.6-0.8 m2/头,幼猪应达到 0.4~0.6 m2/头。

3. 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品质 高温高湿导致采食量下降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保证饲料无污染无霉变等,优化饲料配方:提高消化能值5%-8%,可增加添加 2%-5%的油脂解决;
提高可消化氨基酸10%-15%,尤其应提高赖氨酸含量(从 0.5%提高到0.9%),使用缓解热应激的添加剂如碳酸氢钠、复合电解多维、维生素 C 等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具有良好的缓解热应激功效;
也可用中草药制剂如传统的祛暑剂“六一散”及青蒿、柴胡合剂等,均有较好的防暑降温作用。

4. 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 猪场管理人员每天要检查供水系统运行是否正常,饲养人员每天要仔细检查饮水器是否畅通、流量是否达标,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换饮水器或解决相关问题。

5. 调整猪群饲养管理程序,避开高温时段操作 一是仔猪转群,母猪上、下床或出栏的育肥猪应尽可能安排在早、晚较凉快的时段进行;

二是夏季要调整好母猪的产仔时间,尽可能使母猪在夜间凉快时集中产仔,在产下3-4 头仔猪后,可肌肉注射催产素或缩宫素,缩短分娩时间;

三是要加强母猪产仔监护,对难产的母猪要及时处置;

四是对产仔舍、培育舍的干清粪,应尽可能不用大量水冲圈,防止湿度过大,猪舍潮湿闷热,影响猪体的散热;

五是夏季对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要格外重视,种公猪必须每天上、下午各运动30min,并且用凉水冲洗睾丸,高温季节每头公猪每天加喂鸡蛋2个,鱼肝油25mL-50mL,公、母猪应分开饲养,并在夜间凉快时增加饲喂次数,种公猪在非配种日或配种前每日淋浴1-2 次,特别是对睾丸、包皮通过冲洗以达到降温的作用,以利于精子的产生,种公猪配种时间应安排在早(6 时-8 时)晚(19 时-21时)进行。

6. 加强消毒灭源,减少蚊虫滋生 高温高湿的季节,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无论是散养户或是规模养殖场都要切实做好养殖场内卫生条件、日常消毒和定期消毒,减少蚊虫滋生,避免蚊虫引起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迅速传播。在消毒药品的选择上要选用高效低毒的产品,且应尽可能地选择不同消毒类型的产品,轮换使用,防止耐药性的产生以提高消毒效果。常用的消毒剂有碘制剂、季胺盐类、氯制剂等。卫生上主要环节:排粪沟、污水沟、圈舍内部粪便的及时清除,料槽内剩料残渣的及时清除。

(四)做好高温高湿下的生猪的保健工作 1. 减少饲料中能量饲料,增加营养浓度如脂肪含量 高温高湿下提高饲粮营养浓度,尽管采食量有所下降,但净能 和蛋白质摄入量显著增加,母猪和仔猪的性能都得到改善。

2. 调节饲粮蛋白质水平,补充氨基酸 高温高湿下将饲粮粗蛋白水平适当降低并补充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提高泌乳母猪的采食量、减少体重损失,而且对仔猪的生长性能无影响。

3. 添加维生素 热应激条件下给动物添加大量的维生素 A、E、C 等有助于动物抵御机体的热应激损伤,从而减少热应激带来的危害,缓解猪的热应激反应。

4. 添加电解质 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可以提高血液的缓冲能力,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状态,提高猪抗热应激能力。

5. 严格执行免疫制度 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免疫预防,保持猪群高水平的免疫状态。对于一些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有效药物, 预防疾病的发生。夏季猪群易发生寄生虫病 (如疥螨、 弓形体等),空气流通不好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仔猪腹泻、母猪产后无乳症等在夏季也经常发生。因此,要做好这类疾病的预防工作。

(五)高温高湿下的生猪疫病防控方案 三、高温高湿天气易发猪疫病的防控方案 (一)猪丹毒 1. 临床症状 该病是猪丹毒杆菌诱发的,高温高湿易于引发该病,人畜共患。该病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通常3-5d,也有潜伏期较短,1-2 d即可出现发病情况,猪丹毒分为最急性型猪丹毒、急性败血症型猪丹毒、亚急性疹块型猪丹毒以及慢性型猪丹毒疾病4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在我国生猪养殖中以急性败血症型和亚急性疹块型的比例最大。

最急性型猪丹毒疾病:通常被称为无色型或者闪电型猪丹毒,这种类型的猪丹毒疾病通常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表现,大多会出现突发性死亡,整个患病时间过程短。研究表明,最急性型猪丹毒疾病通常在疾病爆发的初期出现。

急性败血症型猪丹毒疾病:通常出现在疾病流行的初期阶段,通常患病猪只会出现体温显著升高的情况,通常可以达到42℃以上,同时患病猪只采食量明显下降,严重的病例出现呕吐,生猪机体发生寒颤的情况,患病猪只偏向于卧倒、趴腹,对其进行强行驱赶也不能让其走动,走动时步态僵硬。患病猪只的眼结膜出现充血的情况,但是眼部很少有分泌物流出。患病猪只在发病初期出现粪便干硬的情况,同时伴有部分黏液排出;
患病后期,猪只粪便呈现稀软的状态,多为腹泻,患病猪只的心跳及呼吸均显著高于正常的猪只。对患病猪只外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发病前1-2d或者生猪死亡前,猪只胸腹部出现大小形状不等的红色斑点,在股内皮肤较薄的地方也会出现这种红斑,初期呈现淡红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为深红色,手指按压后会迅速恢复原状。急性败血症型猪丹毒通常患病时间为2-4d,部分患病猪只在3-4 d后体温出现下降随后死亡。急性败血症型猪丹毒疾病的发病率为55%左右,死亡率通常达到80%-90%。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感染猪丹毒后会出现神经疾病的状况,通常1d内死亡。

亚急性疹块型猪丹毒疾病:最明显的临床症状是生猪的皮肤上出现许多疹块,患病初期的猪只通常表现为采食量下降,精神状态萎靡不振,伴随着体温升高的情况,可达到41-42℃,生猪背部、胸部、颈部及四肢外侧体表皮肤都会出现许多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疹块,疹块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晰,通常为菱形或者方形的疹块,圆形的疹块出现较少。疹块的颜色通常在初期呈现为淡红色,后变成深红色、紫色甚至紫黑色。疹块部位的皮肤坚硬,大多为扁平,微微隆起,也有部分疹块结合成片的情况出现。随着疹块的出现,患病生猪的体温也开始逐渐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疹块的颜色逐渐消退、下陷、出现结痂,症状较轻的病猪随着结痂脱落后慢慢自愈,症状较重的患病猪只通常会在疹块部位出现浆液浸润性疱疹,疱疹内液体干涸后形成结痂,随后脱落在生猪的皮肤上出现伤疤。患病情况严重的亚急性疹块型猪丹毒通常会转变为慢性型疾病,部分转变为败血症型疾病,整个患病过程持续7-14d。

慢性型猪丹毒疾病:通常是由急性型猪丹毒疾病和亚急性疹块猪丹毒疾病转变而来。慢性型猪丹毒疾病的主要患病症状是出现慢性疣状心肌内膜炎症,生猪体表皮肤坏死及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症。通常仅出现以上症状中一种情况比较少见,多数会出现多种症状并发的情况。出现慢性疣状心肌内膜炎症的生猪会出现采食量下降,生猪体型消瘦,部分猪只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同时患病猪只精神状态不佳,不愿意走动,出现轻度咳嗽,生猪的呼吸比较急促。对生猪的心跳进行听诊发现有较强的心杂音,出现节律不齐的情况,心跳速度过快,心脏可视化粘膜出现紫色的症状,同时猪只四肢和胸部出现浮肿,猪只被毛杂乱,伴随吹按消瘦、贫血的情况,通常难以治愈,最终导致生猪死亡。猪只皮肤坏死的症状多是由于猪丹毒致病菌的繁殖导致生猪皮肤的皮下毛细血管出现堵塞,导致皮肤的血液循环系统出现障碍,导致生猪的背部、肩部、耳部及尾部最先出现皮肤坏死的情况。这种皮肤坏死的情况同样难以进行治疗,且治疗难度和费用较高。

2. 防治措施 (1)做好通风、降湿、消毒和卫生管理,养殖场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若要进猪,需要做好防疫防控管理、引种技术方案措施。隔离病猪。

(2)对养殖场没有发病的猪,紧急免疫接种猪丹毒弱毒疫苗,2月龄接种1次,6月龄再强化免疫接种,每头接种1mL。

(3)对急性型初期采用达倍宁+瘟克舒+小苏打进行伴料,同时采用达倍宁+新迪安+民生福康进行饮水;
病重者采用15 000单位的普鲁卡因青霉素G和15 000单位的氨苄青霉素G混合注射,注射剂量为5 000 IU/0.5 kg体重,每天2次,持续 3d。也可采用头孢噻呋(CEF)、头孢曲松(CRO)和氟苯尼考(FFC)进行肌注。

(4)对猪丹毒常与猪肺疫、传胸混合感染的猪采用恩博来+强力美拌料,同时采用达倍宁+民生福康饮水。

(二)猪附红细胞体病 1. 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所引起,病原属于立克次氏体目,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吸血性的昆虫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也能经胎盘进行垂直传播;仔猪感染主要表现贫血、黄疸、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率高,母猪感染后表现繁殖障碍;
育肥猪感染表现生产性能下降。

急性期:仔猪患病以急性期发作为主,具有较高死亡率。患猪症状表现为精神不佳、进食减少、呻吟、颤抖、抽搐等;
死猪的口鼻、肛门出血,皮肤呈红紫色。这是因为患猪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形成大量血栓,造成机体出血。

亚急性期:患猪亚急性期发作,典型症状是体温增高,达到40~42 ℃;
其他症状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患者大便性状改变,前期是便秘,粪便中有肠粘膜组织;
后期是腹泻,多见于黄色、灰褐色。此外,尿液呈黄色,全身皮肤发红,按压不会褪色甚至出现紫斑。病情严重的患猪,无法站立,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感染征象。

慢性期:患猪处于慢性期,症状表现为黄疸和贫血。其中,黄疸严重程度不一,皮肤呈现为黄色、深黄色、浅黄色,黏膜发白。如果是母猪患病,会出现不发情、不孕、流产、死胎、产仔量减少等情况,产后泌乳减少;
如果是育肥猪患病,可见皮肤苍白有皱褶;
如果是仔猪患病,会出现贫血、体重降低、生长速度减缓等情况。

2. 防治措施 (1)预防本病必须紧抓血液传播途径的防控,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传播,提升猪场的管理水平,搞好卫生,建立生物安全防控制度。隔离病猪。

(2)药物防治:强力美+阿散酸,连用 5 d;

(3)药物控制:肌肉注射爱乐强,连用 3 d;
也可用三氮脒、咪唑苯脲、新砷凡纳明、咪唑苯脲、血虫净等药物防治本病。同时,药物处理后,加强消毒和环境卫生控制。

(三)猪链球菌病 1. 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畜禽所引起一些疾病的总称,人畜共患。病猪的鼻液、尿、唾液、血液、肌肉、内脏、肿胀的关节内可检出病原体。本病多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及皮肤粘膜感染。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多发,各年龄猪都易感,其中架子猪和育肥猪最易感,而仔猪以败血症型和脑膜脑炎型为主。

败血症型:最急性病例发生于流行初期,往往未见任何症状,次日早晨已死亡;
急性病例,常见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3℃,呈稽留热,食欲减退或不食,眼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状鼻液,呼吸浅表而快,少数病猪在病后期于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呈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有跛行,病程2-4d。

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后的小猪,病初体温升高,不食,便秘,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转圈,磨牙,直至后躯麻痹倒地,四肢作游泳状运动,甚至昏迷不醒。急性型多在30-36h死亡,病程1-2d。亚急性或慢性型病程稍长,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康复。

关节炎型:由前两型转来或从发病起即呈关节炎症状,通常先出现于l-3日龄的幼猪,仔猪也可发生,表现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有跛行,甚至不能站立病程2-3周。

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该型是由猪链球菌经口、鼻及皮肤损伤感染而引起。断奶仔猪和出栏育肥猪多见,传播缓慢,发病率低,但猪群一旦发生,很难清除。主要表现为在颌下、咽部、颈部等处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脓肿成熟后,表皮坏死,破溃流出脓汁。脓汁排净后,全身症状显著减轻,肉芽组织生长结疤愈合。病程3-5周。

2. 防治措施 (1)隔离病畜:疫病发生后,通过严格测量体温等方法,区分病畜和假定健康畜,分栏饲养,严格隔离病猪,淘汰带菌母猪。

(2)彻底消毒:用新洁尔灭1:1000溶液消毒用具、饲槽,复合酚1:100溶液消毒圈舍和环境,3 次/d。

(3)免疫预防:免疫链球菌灭活疫苗。小猪4-5周免疫1头份,母猪产前4-5周免疫1次1头份, 种公猪每半年免疫1头份。

(4)药物控制:新迪安或达倍宁+新泰定或恩博来,连用 5 d。。也可选用青霉素类药物、恩诺沙星或氧氟沙星等药物控制。

(5)药物治疗:严重的肌肉注射赛氟欣或利迈先。

(四)猪肺疫 1. 临床症状 猪肺疫是由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猪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任何日龄的猪都易感。该病极易与猪瘟和猪丹毒混淆,需要养殖人员仔细甄别。

最急性型:病猪症状不明显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表现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废绝,咽喉红肿,呼吸困难,犬坐姿势,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液体,有时带有血色,似中毒症状。病程1-2d,很快死亡。

急性型:病猪症状与最急性相似,只是病程较长5-8d。体温升高,有咳嗽症状,初期为痉挛性干咳,后变为湿咳。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有时混有血液,胸部触诊有痛感。精神不振,食欲废绝,皮肤有红斑,衰弱无力,多窒息死亡。

慢性型:由急性转变而来。有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鼻流少许粘液或脓性鼻液。关节肿胀,食欲不振,腹泻,有痂样 湿疹,极度消瘦,病程 14d 以上,多以死亡告终。

2. 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在保证生猪具有一定抗病力的同时,还需加强对生猪日常的饲养管理。给猪提供卫生干净、空气新鲜、适宜生长的养殖环境。要注意猪舍的清洁卫生、适当的通风,尽可能使室内温度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养殖人员还需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戊迪-25消毒,每周2-3次。给生猪提供营养全价、搭配均衡且充足的日粮。养殖场最好采取封闭式饲养管理模式,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原则。

(2)药物治疗:每吨饲料添加福宁精品+强力美,连用5-7 d。

(3)个案处理:严重的可肌肉注射利迈先/爱福兴,连用 3 d。也可使用青霉素、四环素及链霉素等药物配合血清治疗,疗程 3-4d。

(4)免疫接种: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注射后14d发挥作用,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也可以使用口服的弱毒菌苗。

高温高湿环境肉牛养殖技术 XXX 编制 肉牛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在5℃-20℃,夏季的高温高湿天气会对肉牛产生热应激,机体的体热平衡被打破,产热高于散热,体内热量难以散发,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加快等生理变化,同时还会造成肉牛养殖圈舍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增加疾病风险,给肉牛养殖带来危害,湿度越大危害越严重。

一、高温高湿对肉牛的影响 1. 高温高湿对肉牛繁殖能力的影响 夏季炎热,温度较高,高温对肉牛的繁殖能力影响较大,温度过高,一是降低公畜的精液品质;
二是引发母畜发情期滞后或发情期时间减少受胎率下降。此外,高温环境也对牛舍内的相对湿度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过高且室内湿度较大时,会阻碍肉牛自身机体的新陈代谢,机体自身通过体表散热是肉牛维持机体体温恒定的有利措施,而在高温度以及高湿度的情况下,肉牛自身机体释放热量的通路受影响,导致机体内的热量无法排除,进而体内能量过度沉积,无法排除,肉牛体温会持续增加,随着自身温度的增加,可能导致肉牛无法正常呼吸,严重时可能导致肉牛死亡。因此在夏季要给肉牛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来促进肉牛的快速繁殖。

2. 热应激对肉牛生产性能方面的影响 夏季高温会刺激肉牛的外周温度感受器,从而抑制神经冲动传递至下丘脑的饥饿中枢,导致食欲不振,采食量下降;
与此同时,热应激状态下肉牛的饮水量大大增加,其采食量也就相对减少。研究发现,肉牛在持续热应激下(温度超过25 ℃)即可引起采食量下降;
当环境温度达到32 ℃时,采食量可以减少20%。同时夏季热应激时,肉牛对养分的消化率显著下降。由于采食量减少、饲料消化下降及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时,动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受阻,造成了肉牛生长速度减慢影响肉牛育肥和养殖效益。

3. 热应激对肉牛免疫抗病性能的影响 在炎热的夏季,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受到抑制,动物的抗病能力下降。热应激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可能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通过增加血浆儿茶酚胺(特别是肾上腺素)的浓度,最终抑制机体免疫机能,降低机体抗病能力,引发肉牛机体代谢和生理机能异常,并可能导致病理性反应。

4.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增加肉牛疾病风险 高温高湿能促进细菌、寄生虫的发育,使家畜易患癣、疥、湿疹、腐蹄病等皮肤病。同时夏季炎热也是蝇、蚊、虻等吸血虫类大量繁殖的季节,可通过吸血引起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另外,高温高湿使饲料、垫草霉变。

二、防治措施 1. 在肉牛养殖场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圈舍的隔热散热及主导风向 选择在地下水位高、干燥及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建造半开放型牛舍,在牛舍的顶棚设置隔热层,牛舍周围适量种植高大乔木,隔离带局部种植牧草,通过改善场区小气候来促进牛舍降温。

2. 物理防治 养牛场可通过加强牛舍通风换气、适当用冷水冲淋圈舍和牛体等物理降温措施进行降温。研究表明在牛舍距离地面3 m处安装吊扇吹风,能帮助肉牛夏季散热,并提高其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
在南方牛舍中安装风机喷雾系统,能有效降低肉牛的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皮温,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另外,适当降低夏季肉牛的饲养密度,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温度相对较低时给料,保证充足清洁饮水供给,都能 够较好的预防肉牛出现热应激。

3. 做好营养调控 动物处于热应激时,体内激素水平和代谢状况的变化会导致维持能量的支出增多;
而另一方面,肉牛热应激后采食量减少、养分利用率降低又会导致营养的摄入量下降,这些都是影响肉牛生长速度与生产性能的重要原因。因此,调整日粮配方或改变饲料原料,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尤其是能量水平,可有效缓解肉牛热应激,提高夏季肉牛的生产性能。

补充电解质,夏季高温情况下,肉牛呼吸加快,同时排汗增加,可能造成血液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主要表现在钾、钠、氯的失量增加,其中尤以钾最为明显。可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碳酸氢钠是最常见的电解质添加剂与酸碱调节剂,高温高湿条件下适量补充些NaHCO3,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渗透压,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并改善热应激下肉牛的生产性能牛的免疫功能。

添加抗热应激中草药,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增强抗氧化能力的效果,且中草药中富含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能提高动物的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有助于促进机体生长和增加耐热应激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在夏季湿热环境下以藿香、黄柏、苍术和石膏入药,发现复方制剂可降低肉牛的体温和呼吸频率,还可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肉牛的育肥性能,并能降低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肉牛的体温与腹泻率,并能调节蛋白质与脂质代谢,提高养分消化率,有效缓解肉牛的热应激。

4. 做好牛场圈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保持运动场地及牛舍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污物,加强日常消毒与蚊蝇消灭工作,也可提高肉牛抗热应激的能力,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高温高湿环境肉羊养殖技术 XXX 编制 一、高温高湿条件对养羊业影响 (一)高温环境影响 1. 导致羊的采食量下降,出现掉膘情况;

2. 导致羊的体质下降, 降低羊对疾病的抵抗力;

3. 导致羊群经常出现扎群喘息的现象, 体温升高, 心率加快, 呼吸频率增加, 继而发生中暑甚至死亡;

4. 会造成繁殖母羊热应激,影响母羊的性行为,降低排出卵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胚胎的生存、胎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后的发育;

5. 降低公羊的精液品质和性欲。

(二)高湿环境影响 1. 会使羔羊散热困难,易产生热应激,免疫性能受到抑制,导致羔羊的体质下降,降低羊对疾病的抵抗力;

2. 增加舍内有害气体积存,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气管炎、肺炎、肺水肿等;

3. 有害气体过度吸人, 导致血液浓度过高, 还引起羊发生中毒, 心率衰竭等全身性疾病;

4.容易引起饲料、垫料受潮发霉, 霉菌旺盛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 羊采食发霉贬值的饲料后, 轻者会引起腹泻下痢, 重者会导致曲霉菌病、霉菌毒素中毒;

5. 不利于羊生长发育, 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如易导致羊精神萎靡,低头聋耳,采食量下降,生长减慢,严重影响羊的增膘保膘;

6. 公羊会导致性欲下降,精子的活力和密度降低,严重影响其繁殖性能;
母羊发情无规律、症状不明显, 甚至不发情,以致延误母羊的配种而出现空怀。

二、防范措施 (一)羊舍环境调控措施 1. 羊舍应建造于地势高燥、四周排水性能良好的地方,羊舍方向座北朝南,地面铺有水泥或沙石,运动场内配备有专用的饮水池,其场地还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防潮。

2. 加强场区种树绿化,改善场区气候环境:在羊舍周围可以多栽树木,场区种植牧草,减少水泥地面所占比例,净化空气,改善场区气候环境。

3. 加强隔热设计:羊舍屋顶部分应设有天棚等隔热材料,加强隔热和通风效果,并选择屋顶涂料,防止太阳辐射。

4. 搭设遮荫棚,防止阳光直射:采取遮阳措施来防止阳光照射(如防晒网等),降低羊舍地面温度和环境温度。

5. 水管内置或深埋:避免爆晒成高温水。

6. 实行高床饲养,降低饲养密度。

7. 羊舍南北墙底部设置空气对流窗,加强通风,进行负压通风,从室内向室外抽风,可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带走舍内热量。

8. 可适当安装水雾喷淋设施:可采用冷水雾喷淋羊的头部和胸部,用来降低羊体温度。但应注意喷水一般要在中午炎热时进行,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频,否则会导致舍内湿度过大,造成散热困难。通常羊舍应保持干燥,不积水,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下。

(二)饲养管理 1. 改善饲喂方法:早晚饲喂或放牧调整饲喂时间,在清晨和傍晚凉爽时喂料,尽量避开正午时间饲喂。或者实行早放晚归放牧,上午9点钟以前,羊只必须归圈休息,下午5点钟以后再外出放牧,尽量避开正午时间放牧。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夜间补料,建议夏季夜间喂料量应占日粮的60%以上,可弥补羊高温高湿厌食而导致采食不足。

2. 增加饮水,保证充足清凉饮水,自由饮用,抑制体温上升。

3. 可采取剪毛措施,以利于羊体表散热。

4. 设置料槽,无论是平养法还是高架法养羊,为最大程度满足羊只对饲草的采食,以及防止饲草的浪费。

5. 卫生消毒,保持圈舍卫生,每天至少清理粪便2~3 次, 每月消毒3次,并做好消灭蚊蝇工作卫生消毒;
每周用5%的来苏儿或2%的苛性钠溶液消毒1次,也可经常在羊舍撒石灰粉消毒,可以去臭、去潮、减少夏季疾病的发生。

6. 防饲料霉变:应尽量保证饲料的新鲜与好的适口性,建议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以减轻霉菌毒素的危害。

7. 减少其他应激:避免突然改变饲料、饲养人员和羊舍内外的环境,疫苗注射应安排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羊的热应激。

8. 适当调整种羊活动时间:将运动时间控制在比较凉爽的时间段,如清晨7点以前。或者在阴凉天气里延长运动时间,炎热天气缩短运动时间。调整配种时间应在凉爽时间。

(三)疫病防治 加强防疫工作,按照规定做好免疫计划。定期驱虫,注射阿维菌素,每公斤体重0.02ml,以驱除体内外寄生虫。防治腹泻,羊只拉稀时,可采用早上空腹口服2支8万单位的庆大霉素, 连服2天即可。

(四)营养调控 1. 提高能量、氨基酸水平,降低蛋白以降低产热,降低纤维;

2. 大原料:增加油、脂肪粉2-3%;
降低麦麸等采用优质蛋白 3. 添加剂:Vc有助于维持较高的采食量,从而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抵抗热应激的不利影响。VE在抗热应激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添加VE能刺激免疫器官,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提高抗应激能力。饲料中添加0.5%碳酸氢钠是克服热应激造成的酸碱平衡和生产性能受阻的最成功的方法。

4. 饮水:水溶性多维、电解质,0.5%米醋,霍香正气水等。

5. 由于采食量降低,建议微量元素、维生素额外增15-20%,补喂食盐,每公斤体重添加0.2g,以维持机体内酸碱平衡。

6. 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酸化剂,可使血液PH值下降,调节酸碱平衡(如安息香酸、乳酸、柠檬酸、延胡索酸等)。

7. 在饲料中添加具有开胃健脾、清热消暑功能的中草药添加剂,如山楂、苍术、陈皮、黄芩等,缓解炎热环境对猪的影响,改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高温高湿环境家禽养殖技术 XXX 编制 一、高温高湿对家禽的危害 (一)高温抑制家禽采食, 甚至拒食,而饮水量成倍增加, 使家禽排出较湿的粪便, 甚至水样粪便。由于采食量不足,引起营养摄入不足,生产性能降低,如雏鸡生长速度减慢、蛋鸡产蛋性能下降。

(二)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增加家禽患病的机率。如球虫病、腺肌胃炎综合征、肠炎、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

(三)高温高湿的环境,会引起家禽羽毛污浊,易引起啄癖。

(四)长期高温高湿环境会造成设备腐蚀,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意外风险。

(五)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引起禽舍内粪便发酵,有害气体增多,同时滋生蚊蝇,对鸡舍内外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六)长期高温会使蓄水池内的病原微生物快速繁殖,产生毒素造成水质变坏。家禽长时间饮用不健康的水,容易引起腹泻,影响经济效益。高温会破坏饲料中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高温高湿的环境还会引起饲料霉变。

(七)高温高湿的环境使禽群感染皮肤性疾病的机率增加。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在家禽破溃的伤口处生长繁殖,增加了禽群感染的机率。

二、技术处理措施 (一)减小禽舍的辐射热和反射热 在禽舍周围植树(尤其是遮荫效果好的大树, 如桐树), 搭置遮荫凉棚, 或种植藤蔓植物。增加禽舍房顶厚度, 或内设顶棚。

(二)加大通风量 采取自然通风的开放性鸡舍应将门窗及通风孔全部打开。有条件的养殖户在禽舍内安装风机和水帘设备,加大通风量,缓解热应激对家禽的危害。

(三)减少饲养密度 禽群密度过大,加上高湿,影响散热, 从而使热应激更加恶化。可以适当降低饲养密度10-20%,缓解湿热应激。

(四)调整日粮营养水平 适当调整日龄的营养水平。可用3-5%的油脂来替代部分能量饲料,有利于促进蛋禽的产蛋性能。

(五)检修饮水设备 及时检修好饮水器具,确保不漏水;
适当控制饮食量,防止家禽戏水,造成圈舍潮湿。

(六)及时清理舍内粪便 增加清理舍内粪便的次数,杜绝粪便堆积,防止地面潮湿。平养鸡舍应经常更换或翻刨垫料,保持垫料松软。

(七)改变饲喂方式 为了提高家禽的采食量, 应避开高温时间喂食, 可在早晚凉爽时喂料, 早晨应提早饲喂, 晚上延长饲喂时间, 中午炎热时可不饲喂或少喂, 也可只喂青绿饲料。

(八)喂给家禽清洁凉水 保证家禽每天能饮到充足洁净的凉水,水温以10 ℃ 左右为宜, 最好是流动水。

(九)添加抗热应激物质 饲料或饮水中多种维生素的添加量加倍;
或在饲料中添加1%氯化铵,0.5%碳酸氢钠,可有效缓解湿热应激。

此外,饲料中添加具有清热解暑、败毒杀菌、健脾化湿作用的藿香、金银花、板蓝根、苍术、龙胆草等组成“清暑散”,添加量不超过饲料总量的2%。

(十)加强日常管理 1. 注意观察禽群 饲料饮水检查:每天检查家禽的采食,饮水位置是否够用,采食量和饮水量的变化等,以了解禽群的健康状况。如出现饲料明显减少或饮水量明显增加的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精神状态检查:要经常观察家禽的精神状况,及时剔除群体中的病、弱个体。病、弱禽常表现出离群闭目呆立、羽毛蓬松不洁、翅膀下垂,呼吸带声等。

粪便观察检查:每天早晨,注意观察鸡只家禽粪便的颜色和形状是否正常,有无出现拉绿色、黄色稀便,血便的现象。如有此类情况,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其他:经常观察禽群中有无啄癖及异食现象,检查有无瘫痪、软脚的个体等,以便了解日粮营养情况。此外,夜静时听家禽的呼吸声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2. 减少应激 注射、免疫、更换饲料、停水、停光、异常声响、陌生人进入禽舍都会造成家禽恐慌而发生应激反应,影响家禽的采食量、产蛋量以及健康状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家禽死亡。长时间高温高湿对家禽造成了应激,日常应尽量减少操作,避免双重应激。

3. 加强卫生防疫措施 注意保持禽舍的环境卫生,经常洗刷水槽、饮水器、料槽,每周对禽舍消毒两次,每月对禽舍周围消毒1次。此外,应加强免疫,避免发生烈性传染病。

表1蛋鸡参考免疫程序 日龄 免疫项目 疫苗名称 用法 备注 1 马立克氏病 火鸡疱疹病毒苗 颈部皮下注射 6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 新支二联苗 点眼或滴鼻、饮水 12 禽流感 H5N1+H7N9 颈部皮下注射 18 法氏囊病 弱毒苗 饮水 28 (重复18日龄) 30 鸡痘 鹌鹑化弱毒苗 翼下刺种 35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 新支二联苗 点眼、滴鼻、饮水 40 禽流感 H5N1+H7N9 颈部皮下注射 45 传喉 弱毒苗 点眼、滴鼻 70 新城疫 新支二联苗 肌注 110 禽流感 HH5N1+H7N9 颈部皮下注射 120 产蛋下降综合症 油苗 肌注 130 新城疫 新城疫Ⅳ系疫苗 肌注 注:部分高发禽霍乱的地区可增加禽霍乱免疫程序,采用弱毒菌苗7周龄进行首免,12周龄二疫,常采用饮水途径接种。

表2 优质肉鸡参考免疫程序 日龄 免疫项目 疫苗名称 用法 1 马立克氏病 火鸡疱疹病毒苗 颈部皮下注射 6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 新支(H120)二联苗 点眼或滴鼻、饮水 12 禽流感 H5N1+H7N9二价灭活苗 肌肉注射 18 法氏囊病 法氏囊弱毒苗 饮水 28 法氏囊病 法氏囊弱毒苗 饮水 35 鸡痘 鹌鹑化弱毒苗 翼下刺种 42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 新支(H52)二联苗 点眼、滴鼻、饮水 50 禽流感 H5N1+H7N9二价灭活苗 肌肉注射 65 新城疫 新城疫四系(Lasota) 点眼、滴鼻、饮水 100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 新支(H120)二联苗 饮水 注:部分高发禽霍乱的地区可增加禽霍乱免疫程序,采用弱毒菌苗7周龄进行首免,12周龄二疫,常采用饮水途径接种。

表3 蛋鸭参考免疫程序 日龄 疫苗种类 用法用量 1 雏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皮下注射,按说明使用 8 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苗 肌肉注射,按说明使用 14 禽流感疫苗(H5) 肌肉注射,按说明使用 20 鸭瘟 肌肉注射,按说明使用 42 禽流感疫苗(H5) 肌肉注射,按说明使用 60 鸭瘟疫苗 肌肉注射,按说明使用 90 禽霍乱疫苗 肌肉注射,按说明使用 120-140 禽流感疫苗(H5) 肌肉注射,按说明使用 260-280 禽流感疫苗(H5) 肌肉注射,按说明使用 注:部分高发禽霍乱的地区可增加禽霍乱免疫程序。

表4 肉鸭参考免疫程序 日龄 疫苗种类 用法用量 1 鸭病毒性肝炎疫苗(或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 皮下注射,按说明使用 8 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苗 肌肉注射,按说明使用 14 禽流感疫苗(H5) 肌肉注射,按说明使用 20 鸭瘟 肌肉注射,按说明使用 27 禽霍乱疫苗 皮下注射或饮水免疫 注:部分高发禽霍乱的地区可增加禽霍乱免疫程序。

表5 鹅参考免疫程序 日龄 疫苗种类 用法用量 1d 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 按说明使用 7d 鹅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多价蜂胶苗 按说明使用 14d 重组H5+H7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 按说明使用 21d 小鹅瘟弱毒疫苗 按说明使用 28d 鹅副粘病毒病灭活苗 按说明使用 35d 重组H5+H7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 按说明使用 42d 鹅巴氏杆菌蜂胶灭活苗 按说明使用 三、家禽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疾病的防治 (一)鸡易发的疾病防治 1. 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病,以拉白痢为主,发病率、死亡率很高,主要危害雏鸡。

该病通常在出壳后2周内死亡率最高。特别在舍温忽高忽低的情况下易诱发。病鸡表现怕冷,身体蜷缩,挤堆,失声鸣叫,昏睡,不食,翅下垂,拉白色稀粪,肛门周围有粪便沾污,张口呼吸等。成年鸡无明显症状,母鸡产蛋率下降,甚至停产。

防治措施:①种蛋孵化前,应进行熏蒸消毒。育雏室内温度平稳,防止拥挤,垫料勤换,保持干燥,饲料搭配适当,防止啄癖,防止饲槽、饮水器被粪便污染。

②药物治疗 用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预防和治疗。

球虫病:患病鸡以食欲不振或废绝、下痢、血便等肠道炎症为主要症状,肠道黏膜损伤、充血、水肿、出血等。

防治球虫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保持舍内干燥和适宜密度,同时保持温度适合,通风良好,保证蛋白质及维生素A、K的供给,减少发病率。治疗的药物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地克珠利等,可根据病况有计划地更换药物。

2. 鸡支原体病(鸡慢性呼吸道疾病) 本病是由鸡败血性枝原体引起的鸡接触性传染性慢性呼吸道病。该发病慢、病程长。本病主要发生于1-2月龄雏鸡,在饲养量大、密度高的鸡舍更容易发生流行。

症状:发病后病鸡先流出浆液性或粘性鼻液,打喷涕,炎症继续发展时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可听到呼吸罗音,到后期鼻腔和眶下窦蓄积多量渗出物,并出现眼脸肿胀,眼部突出。剖检时可见鼻腔、气管、支气管和气囊中含有粘液性渗出物,特征性病变是全身气囊特别是胸部气囊有不同程度混浊、增厚、水肿,随着病程发展气囊上有大量大小不等干酪样增生性结节,外观呈念珠状,少数大至鸡蛋,有的出现肺部病变。在慢性病例中可见病鸡眼部有黄色渗出物,结膜内有灰黄色似豆腐渣样物质。

发病时可用泰乐菌素、氟苯尼考等治疗。

3.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病的总称,包括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肉芽肿、输卵管炎、生殖道炎、脐炎、滑膜炎等疾病。大肠杆菌病对养鸡业危害较大。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大肠杆菌病,尤以雏鸡、幼鸡感染后危害较大。当饲养管理不善、应激等因素,造成抵抗力降低,以及感染其他疾病,常继发或并发大肠杆菌病。

症状:大肠杆菌病常见心外膜、肝膜、腹膜和气囊增厚,表面有灰白色的纤维素渗出物覆盖。皮肤、肌肉瘀血,血呈紫黑色、不易凝固,肠粘膜出血,心包积液,心脏扩张,肝肿大呈紫红色。

防治:恩诺沙星、氟哌酸等,但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因此,药物应经常更换使用。

(二)鸭易发的疾病防治 1. 鸭传染性浆膜炎 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性别、龄期的鸭均可感染,但主要侵害2~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5%~75%不等,主要临诊症状为:患鸭精神萎顿,食欲下降甚至废食,眼鼻有浆液分泌物,拉绿色稀粪,并常有共济失调、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防治:(1)应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2)对水域进行经常性消毒。(3)使用当地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菌株制备的二联灭活菌苗进行免疫预防。(4)鸭疫里默氏杆菌也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要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治疗药物。

2. 鸭大肠杆菌病 患病雏鸭主要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废食,拉黄白色稀粪,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主要发生在开产前或正在产蛋的母鸭。  防治:①鸭大肠杆菌血清型多,使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菌苗免疫预防。②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3. 鹅易发的疾病防治 鹅大肠杆菌病(蛋子瘟):鹅的大肠杆菌病俗称“蛋子瘟”,是由几个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产蛋鹅生殖器官疾病。主要发生于成鹅,但近年来育成鹅也时有发生。

本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青饲料不足、维生素A缺乏、鹅群过度拥挤、闷热、长途运输等因素,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雏鹅发病常与种蛋污染有关。成年母鹅群感染发病时,一般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至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产蛋停止后本病也停止发生。流行期间造成多数病鹅死亡。公鹅感染,虽很少出现死亡,可通过配种传播本病。

            防治:①药物治疗:可用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链霉素、等疗效较好。但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非常强,因此,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②免疫接种:当前较有效的办法是用从本场发病鹅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灭活菌苗,对后备种鹅群2月龄、4月龄时各注射一次。

《高温高湿环境畜禽养殖技术汇编(生猪、肉牛、肉羊、家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温高湿环境畜禽养殖技术汇编(生猪、肉牛、肉羊、家禽).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