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历史学案 > 内容

教案模板高中历史最新5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2-07-15 15:46:18     阅读:

我们都知道教案的重要性,对于它的制定一定要保持专注,每个人在进行教案的写作过程中都是需要认真进行的。下面是无忧文档小编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高中历史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案模板高中历史最新5篇

教案模板高中历史1

(一)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目标:

二战的美军事、经济实力的加强和霸主地位的确立、“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及其影响、北约的成立、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及其失败、美侵略越南战争及其失败、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苏占领阿富汗、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对外政策的调整。

二、思想认识目标

1、“二战”后,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美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则公然对朝、越进行侵略战争。

2、侵_争的.失败,美霸权地位削弱。

3、美苏几十年的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列举美“冷战”政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全面考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2、认识侵朝和侵_争对美国造成的后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难点:美“冷战”政策的性质

教具:《世界地图》和《北约和华约对峙图》、《亚洲政区图》(自制)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出示世界地图,学生结合当今时事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事、朝核问题、西班牙爆炸案等,与美霸权政策密切相关。

2、讲授新课:

出示思考题:美为什么能霸权?表现在哪里?

指导学生看《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图示表》,学生得出结论:①美经济实力的强大,军事实力增强,霸权地位确立,这是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基础。

②主要表现在“冷战”和“热战”两个方面。

提问:“冷战”的定义和“冷战”的表现是什么?

冷战

一、美国的霸权政策 (板书)

热战

在学生大致了解之后,我与学生逐条分析杜鲁门主义和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实质(结合欧洲地图),点出冷战的定义: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采取了除直接武装侵略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1、杜鲁门主义(1947年)——冷战开始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完成对抗布署(让学生指《北约和化约对峙图》,了解双方界限)

讨论:“冷战”的性质?

指导学生分析得出:既有美苏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矛盾的因素,战后初期占突出地位的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随苏联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美苏争霸的斗争占突出地位。

提问:美在欧洲以“冷战”体现,在欧洲以“热战”体现,“热战”表现在哪里?

侵朝战争(1950—1953年)——第一次失败

(板书)

侵_争(1961—1973年)——霸权地位的衰弱

侵朝战争学生了解很多,由学生介绍,侵_争主要从战争的时间长度及它的参考文来看。

除了美国之外,称霸的国家还有吗?——苏联

二、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板书)

威胁

世界和平

(板书)

由学生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

(1)美苏争霸开始(发展核武器)(50年代中期)

(2)古巴导弹危机(60年代)

(3)苏出兵阿富汗(70年代)

(4)美“星球大战计划”(80年代初)

(5)苏改变争霸计划(80年代中期以后)

拓展思维:美俄关系的现状,由学生结合时事介绍

3、小结:美霸权的基础是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表现在欧洲的“冷战”和亚洲的“热战”,目的是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随着苏联的强大,两国争霸,危及世界和平,80年代中期以后关系缓和。

4、布置作业:课后习题,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4课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杜鲁门主义(1947年)——“冷战”开始

“冷战”政策

北约成立(1949年)——完成对抗布署

一、美国的霸权政策

侵朝战争(1950—1953)——第一次失败

“热战”

侵_争(1961—1973)——霸权地位的衰弱

二、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1、争霸开始(50年代中期)

2、古巴导弹危机(60年代)

3、苏出兵阿富汗(70年代)

4、美“星球大战计划”(80年代

5、苏改变争霸计划(80年代中期以后)

课后反思:

这节课准备较充分,学生能在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有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利用世界地图和北约和华约对峙图,导入时用时事政治,联系实际,把政治、地理有机结合,体现学科渗透。特别是自制世界地图,拓宽学生视野,方式较好。但对概念的描述太模糊,特别是对”冷战’’.’’热战’’的异同点的分析不够,应加强。其次,由于时间关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打断学生的不妥作法,挫伤学生发言积极性,今后应改正。再次,学生在课堂内无法交流的材料,课后及时张贴,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教案模板高中历史2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西晋短期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联系。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②通过对淝水之战双方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

教学难点:内迁的各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①我国三国鼎立时期有哪三个国家?各在什么时间建立?都城在哪儿?开国皇帝是谁?

②在魏、蜀、吴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为什么?

2.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后指出:由于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日益强大,这就为三国历史的最终结束枣西晋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3.讲授新课 (板书)第23课西晋和东晋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

一、西晋的短期统一(280—316年) (板书)

1.统一过程:(板书)

是分三步完成,可按图示讲解。(见板书设计)。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趁诸葛亮死,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灭蜀。

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经过周密的准备,派兵灭吴,280年吴亡,三国鼎立的局面便告结束。

向学生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统一是在280年。

让学生看《西晋的疆域》图。

那么西晋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呢?可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司马氏控制的魏国实力日益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客观原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并没有出现长期统一的富强的局面,由于统治阶段内部的混战和他们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迅速地激化。

2.社会矛盾:(板书)

①八王之乱(板书)

根本原因:西晋统治者昏庸腐朽。

性质: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混战。

危害:混战长达16年,给人民带来灾难;经济遭到破坏,西晋衰落。

②内迁各族(板书)

内迁各族,东汉、魏晋时期,边疆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称他们为“五胡”。

让学生看142页《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图,找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以加深印象,但不要记忆此图。

这些内迁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同汉族杂居相处,互相学习,逐渐融合,对祖国北方的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西晋政权却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为奴婢。

八王之战使西晋衰落,西晋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剥削压迫,又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这就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3.西晋结束:316年被刘聪所灭。(板书)

西晋末年,匈奴首领刘渊起兵称帝,进攻西晋,匈奴兵占领洛阳,俘虏晋怀帝,316年,刘渊之子刘聪又率兵攻入长安,西晋灭亡。

(强调)腐败的西晋王朝是刘渊的儿子刘聪灭亡的,而不是刘渊,时间是316年。

思考: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引导学生从西晋灭亡原因和存在时间上分析:

①西晋统治集团腐朽,造成“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衰落;对各族人民残酷剥削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各族人民纷纷掀起反晋斗争,导致西晋灭亡。

②西晋从建立至灭亡(265年—316年)共51年,从统一至灭亡(280年—316年)共36年,所以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

西晋灭亡后中国的情况怎样呢?

二、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 (板书)

1.十六国:(板书)

从四世纪初到五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国家,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让学生看143页表,了解有哪些国家,各是由哪一族建立的,但不要求记忆。

十六国的多数政权都是少数民族首领建立起来的;二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但是,各民族通过长期交往和互相影响,也加速了民族融合。

2.东晋建立:(板书)

东晋最大的特点是软弱。

造成软弱的原因,一是政权的基础是建立在北方南下的贵族地主(王导为首)与江南大地主支持上,皇室受其左右,当时流传的“王与马共天下”这几句话,就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二是东晋政权时刻受到来自北方十六国的威胁,偏安江南。

东晋统治者软弱,而南迁的北方人民却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恢复中原,祖逖就是当时恢复中原的杰出代表。

3.祖逖北伐(板书)

313年,祖逖渡江北上,经过几年艰苦战斗,收复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教师指出)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勤奋练武,随时准备报效国家,在北伐中又有“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的坚强决心,这是他成为恢复中原的杰出人物的重要原因。

教育学生学习祖逖“闻鸡起舞”的精神,从小刻苦学习,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祖逖北伐最终没有获得成功,其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东晋建立后,统治者腐朽软弱,偏安江南,阻挠和牵制祖逖北伐,所以祖逖忧愤而死。

东晋实力弱,但在淝水之战中却一举战胜了兵力十倍于己的前秦。

三、淝水之战 (板书)

1.战前形势:(板书)

(指《前秦东晋形势》图讲)经过五六十年,东晋在江南统治逐渐巩固。北方经过长期混战,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国家强盛。

让学生看144页引文“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认识王猛和谢安这一南一北两位地主阶级的贤相,都有丰富的历史经验。

2.战争经过:(板书)

383年,苻坚看到国势日强的情况,就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率领大军进攻东晋。东晋宰相谢安主张坚决抵抗,派弟弟谢石、侄儿谢玄带兵还击,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

让学生看《淝水之战形势图》,对比讲述交战双方的情况:

前秦(80) 东晋(8万)

苻坚 谢石·谢玄

骄傲(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破秦军前哨

胆怯(草木皆兵) 请秦军稍退

失误(后撤) 渡河决战

溃败(风声鹤唳) 收复失地

(以上图示可事先在小黑板上写好,并和挂图同时挂出,边看图边讲解。)

3.战争结果:(板书)

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乘机收复黄河以南的许多失地。

思考:淝水之战中前秦为什么会失败?

(教师首先指出)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引导学生从双方统治阶级内部对战争的态度和军队战斗力两方面进行分析)前秦方面:a.内部民族矛盾严重,一些少数民族贵族反对打仗,因此决策者意见不统一。强征各族人民当兵,军心离散(如朱序反秦)。兵虽多,战斗力不强。b.苻坚骄傲自满,指挥失误。东晋方面:统治阶级内部意见比较一致,以宰相谢安为首的大臣都主张坚决抵抗,军队数量虽少,但战斗力强。

4.小结巩固:

按板书小结并勾划重点;采取多种方式掌握重点。如:识图,编顺口溜,黑板演示,填表。

书面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三道练习题。

(三)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较多,一般可不讲小字部分,(如八王之乱,祖逖北伐的内容),集中力量讲好西晋统一,内迁各族十六国、东晋建立和淝水之战即行。其他部分可根据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决定取舍。

教案模板高中历史3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第一届大陆会议。来克星顿之战。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思想认识:

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特别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能力培养: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通过作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它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内有如此迅速的发展。要找到答案,就需要从美国的起点入手。而独立战争正是美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重点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而是受到外来势力英国的压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区别于英国和法国的重要特点。了解它就可以理解美国独立战争为什么具有双重性质。对于把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亦有很大帮助。

难点分析:

种植园经济的性质。种植园虽然是用黑人奴隶劳动但种植园进行的是商品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面向市场,它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不明确这一条就无法理解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为什么在这一时期的反英斗争中能够达成一致。当然这两种经济形式的巨大差异又为日后的美国内战打下伏笔。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在敌强我弱,战争形势极端险恶的情况下,美国能够反败为胜绝对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明确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不可以简单化。

重点突破方案: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他们自己阅读教材并提炼知识点的能力。然后提出问题:

美国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相同的地方有哪些?

明确一点,即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是资产阶级革命出现的共性。学生由此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的差异有哪些。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教师进行总结。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候北美地区并未形成统一国家;美利坚民族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民族意识加强;在独立战争爆发前,北美人民的反英斗争已经出现高潮;北美人民的斗争是反对外来压迫而非本国封建势力。

难点突破方案:

a种植园经济的性质涉及历史概念,和后面的内容有必然的联系。宜以教师讲述为主。

b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对初中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设问的时候不宜过于直白,要引导学生通过美国相对弱小但最终获胜而英国强大却最终失败的原因的探讨,明确“孤证不利”的观点。即分析战争胜负要从史实出发,从战争对立双方的具体情况去寻找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

难点:种植园经济的性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让学生回忆前课《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罪恶》情况。引出新课。

教师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课前提示,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同时教师应当指出,美国的独立战争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一次必然的事件,这是为什么呢?

(1).战争的起因

边演示课件边讲述

1.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从欧洲来的大批移民共同开发,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各地经济往来与交流,北美十二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造船工业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南部种植园经济,主要种植烟草、蓝靛、甘蔗等以商品为主的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这里教师应当提出:种植园经济性质是什么呢?教师接着指明,它进行的是商品生产,它又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种植园主既是地主、奴隶主,又是农业资本家。这就是它的性质。

2.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的频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作为统一的语言,这样就由来自欧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形成了。

3.英国殖民压迫、掠夺

英国政府面对着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了什么政策呢?疑问性的提出问题后,教师指出:是严厉地采取了掠夺、压迫的高压政策,对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派军队武力镇压。北美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准备武装斗争。

4.北美人民积极要求摆脱英国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和永远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表示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日益高涨。让学生看课本84页《波士顿倾茶事件》插图。教师指出:北美人民的反英怒火,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了。这样,波士顿的倾条事件就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综合上述因素,美国的独立战争这一事件的爆发不是偶然的。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教师可以将美国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进行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2)、独立战争的经过

1.爆发-一来克星顿的枪声

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战,在来克星顿打败了偷袭康科德的英军,这一战役就是独立战争的爆发。让学生记住1775年4月这个战役的时间。它也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时间。教师结合自制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明确来克星顿的位置。

2.建军-一大陆军、华盛顿

教师讲述,独立战争爆发后,1775年5月在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教师疑问性的提出:华盛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设计让学生讲述,然后教师补充。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

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发布了《独立宣言》。利用课件讲述。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这次战役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战争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抗英战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胜利--约克镇战役

6.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联邦政府的成立

教师结合以文简要讲述这两个问题,向学生交待清楚即可,不必过多的展开。教师只说明:美国独立后。在1787年制定了一部宪法,历史上称1787年宪法。现在的美国宪法,就是1787年制定的。根据宪法的规定成立了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让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加以理解。

(4)、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性质及其意义

1.胜利原因

教师讲述胜利原因时,首先启发学生分析战争初期美英双方力量的对比,美方处于不利地位,教师利用教学课件中的柱状示意图分析英美双方的力量对比,通过数字加深学生的印象。明?quot;孤证不利的观点。即分析战争胜负要从史实出发,从战争对立双方的具体情况去寻找原因。对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的探讨可采取历史情境设置的办法。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分别代表美英双方。站在本方立场上总结得失。为活跃气氛可以选出两方的统帅整理本方观点。

2.意义

教师启发性提问,大家分析思考独立战争的意义影响是什幻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间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如下;(1)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2)有利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3)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明确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突出特点。

【巩固小结】

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它为什么能够在短短300多年的时间内有如此迅速的发展。要找到答案,就需要从美国的起点入手。而独立战争正是美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拦?懒⒄秸?窃缙谧什?准陡锩?闹匾?槌刹糠郑?谑澜缃??飞险加兄匾?匚弧?

探究活动

北美独立战争时开国元勋故事会

步骤:

1.教师选出有一定水平的同学几名。

2.分配任务:查找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汉密尔顿等开国元勋的资料。

3.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口语化形成故事稿件。

4.选择时间和教室。

5.开展故事会。

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

采取历史情境设置的办法对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进行探讨。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分别代表美英双方。站在本方立场上总结得失。为活跃气氛可以选出两方的统帅整理本方观点。

教案模板高中历史4

教学目标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英国对殖民地的压制和盘剥;北美独立战争;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成立。

2.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而且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美国联邦宪法,使学生认识到:1781年宪法虽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经过几次修改,至今仍在使用。

3.通过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立在奴役基础上的殖民统治迟滞了北美社会的进步,违背了北美人民追求民族自立的愿望;美国的建立,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落后地区、民族的人民也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只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民族和国家的新生;自强不息是一个民族、国家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

教学建议

关于导入的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对现代美国的了解较多的现实,教学可从当今美国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地位入手,从而引导学生走进200多年前的独立前后的美国。也可从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华盛顿、美国的国旗入手。还可从本节的阶段特征与知识归纳入手。

教材地位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的第一次革命”。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从这场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它给欧洲中等阶级敲响了警钟。

重点分析

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把握战争性质、历史意义,了解战争进程的关键;而1787年宪法则是了解美国政体、政治的突破口。所以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是本节的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通过教材阅读、图片、文字资料的提供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因素之间的关系,探寻共同规律。通过图片(如:早期殖民扩张图、英国在北美的拓殖图、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等)、文字资料(教材中《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潘恩的《常识》)和教学课件(见媒体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性质、意义,分析、评价1787年宪法。在分析、评价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资产阶级的作用时,要注意从时代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避免把其保守性简单归结为阶级的局限性(因为,当时北美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作为正在上升的革命阶级领导了独立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其阶级局限性,表现出更多的革命精神,因而获得更多的革命成果)。

难点分析

对宪法的评价。1787年宪法体现独立革命的重大成就,使联邦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基础上,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此宪法,使学生懂得一定的历史现象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难点突破方案

《1787年宪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字、《1787年宪法》的文字性材料(即参、众两院的选举办法),了解美国政治的民主性、阶级性、种族性;重点通过图示法介绍美国行政、司法、立法机构的建设、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1787年宪法》的精髓是“三权分立” (图示详见课件):即“制约与平衡”(它是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体现)。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

难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美国国旗导入本节的教学,“请同学介绍一下美国国旗的含义”。美国国旗记载着美国由13个州扩张演变为50个州的历史,也纪念着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3个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做出的贡献。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2.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按教材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内容请学生归纳,也可换一种方法,例如给出几段原始材料,通过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出独立战争爆发的深刻根源。

材料一 北部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殖民地,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南部殖民地,盛行资本主义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主要作物是烟草、蓝靛,有一批“蓝靛百万富翁”

材料二 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同学们能否从中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激化致使战争一触即发。

3.独立战争的经过。建议教师给学生一段时间阅读教材关于战争进程的有关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总结独立战争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最好制作一张大事年表。其中包括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和第二届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约克镇大捷,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等几个要点。

4.1787年宪法。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建议教师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加深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理解。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摘录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设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规划共同国防,增进一般福利,使我们自己和我们后代得到自由和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第1条

第1节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第2节第1款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第3款 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应按照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分配。这种人口

的决定,除全部自由人外,应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这种自由人中

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级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

第3节 第1款 联邦参议院应由每州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由州议会选出,其任期为六年……

第2条

第1节 第1款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四年……

第2节 第1款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服阶段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第3条

第1节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两者的法官,只要能忠于职守,即应继续在职……

教师可就以上这些材料,提问学生,该宪法中规定的建国目的是什么?政府的组成形式是什么?有哪些权力?国家职权由哪三个部门分掌?如何评价这部宪法?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完成教学。

5.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对美国本身的发展和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重大影响两方面分析。

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现实社会生活中美国的影响入手,结合大量的图片、文字、网上资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知识的识记、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流露。

教案模板高中历史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霉素味厚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作为开篇第一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又是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冷战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机会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的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国家利益的争夺。

"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3.重点和难点

本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辨证思维能力,能较为全面地看待问题,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2.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整合课本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3.学法指导

利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分层训练、巩固提高。

首先——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提前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做好预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其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11年3月19日作为急先锋的法国率先轰炸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事隔5个月后,战事依旧。法国为何成为北约军事轰炸的急先锋?1949年法国成为北约成员国,1969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2009年法国又通过投票重返北约,法国为什么对北约朝三暮四,北约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今天我们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就可以解开这其中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次——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我将教材整合为四部分: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主要对抗形式和两极格局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来突破重难点。设计意图: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一、两级格局的形成的背景

利用多媒体显示五则材料,分别是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的状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理解美苏两国国际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世界形成的根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提升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显示: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框架——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标志——两极世界的瓦解的标志,让学生在教材中快速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熟悉教材,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

三、两极格局主要对抗形式:冷战

1.冷战的含义:教师介绍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概念,有助于理解本课重点。

2.冷战的过程

多媒体显示三幅图片:1946年"铁幕演说" ;1947年杜鲁门国会咨文;1991年苏联解体。利用图说历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冷战的过程:冷战序幕(1946年铁幕演说)——冷战形成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冷战的瓦解(苏联解体)。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图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心灵又受到强烈的震憾。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冷战的表现

利用多媒体演示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冷战的表现,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

设计意图: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了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突破本课难点:把学生分成五组人,分别扮演民主德国人、朝鲜人、古巴人、中国人、和越南人,一名学生扮演小记者,分别采访五国人,让他们分别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发表言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四、两极格局的影响

辩论:正方: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反方:两极格局不利于世界和平。

设计意图: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处及时升华了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但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正确认识,落实了本课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最后——分层训练、巩固提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生分组讨论学案上的高考真题和课时训练题,发现并提出问题,小组间互相讲解,教师适时对易错题或难题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设计意图:高考真题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把握高考方向;分层训练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小组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愉悦,更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四、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的板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轻松掌握本课知识。(略)

《教案模板高中历史最新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教案模板高中历史最新5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