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历史学案 > 内容

南疆特色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3 06:01:36     阅读:


  [摘 要]喀什大学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构建具有南疆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将“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抓手,提出夯实强化理论基础和工程专业基础;根据南疆地区环境现状,优化专业课程凸显工程实用性;利用校内资源实现校企合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依托援疆教师资源,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南疆特色;转型发展;工程意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4-0055-04
  民族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时期民族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明确自身职能,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更好地发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作用[1]。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质量事关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目前工科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方面的制约因素[3-4]:其一,学生方面。由于历史、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南疆或偏远地区、牧区等工业稀缺,再加上当地的教学资源匮乏,导致基础教育质量差,入学新生成绩不理想,许多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不适应高校的工科教育模式。其二,师资方面。高校中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力量不足,主要以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为主,而且绝大部分的教师没有企业从业经历。其三,教学体系。教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能适应当前工科教育的需要。
  一、“内部动力培育”驱动新疆高校工科教育发展
  新疆优势资源转换、对口支援建设计划等战略的实施,为新疆高校工科学生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对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针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偏低的原因,新疆各高校在内部动力的驱动下,如新疆大学的工科学院、新疆工程学院、昌吉学院和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2,5-7]。
  (一)学生方面
  建立并完善汉语教学课程体系,充分利用预科教学阶段,对民族学生进行基础汉语授课。通过规范的汉语教材的选用,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汉语教师的遴选,夯实民族工科大学生的汉语基础,保证其后续学习效果。
  (二)师资方面
  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少数民族教师,鼎力打造一支优秀的、稳定的民汉教师教学团队。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从课程建设、教研活动等多方面入手,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借此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此外,高校通过安排校内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增加教师工程实践经历,培养“双师型”人才;深化校企合作,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校内教师的导师,采用“师徒结对”培养模式提高校内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政策优势,聘请优秀援疆师资作为导师,提升校内师资队伍的水平。
  (三)人才培养
  根据“拓宽基础、强化实践、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构建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契合区域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遵循专业发展规律,探索“校内识岗、学岗,校外顶岗,项目导向”的“应用技术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创新素质。通过校企合作,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等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具地方性、应用型、实用性。
  (四)教学方法
  引进“翻转课堂”、MOOC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新疆幅员广阔,为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新疆高等工科教育也离不开网络远程教育,依托信息化技术采用仿真教学,将多媒体技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引进课程教学,弥补了工程教育的不足,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口援疆”助力新疆高校教育质量提升
  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新疆各高校在课程改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而构建并完善可持续性“造血型”援疆模式,对新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助力作用[8-10]。
  近年来,高校对口援疆工作对新疆高校学生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对口支援单位在教育援疆方面的创新与务实,涌现出如“北京模式[11]”“浙江模式[12]”“温拜模式[13]”“宁波模式[14]”“上海模式[15]”等援疆模式。教育援疆工作增强了对口地区教育发展的后劲,实现了把“输血”功能向自我“造血”能力转变的成功转型,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援疆教师在受援高校从事教学活动、学科建设等工作中带来了援疆高校的教学理念,通过援疆教师与当地教师“互帮结对”,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当地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更新;通过援疆教师与当地教师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当地教师的学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援疆教师的牵头,援疆高校与受援高校签订共同培养研究生的协议,同时当地教师也有了进修深造等机会,学历和能力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成为当地高校独当一面的教学科研骨干。另外援疆教师积极参与了受援高校的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工作。
  三、构建南疆特色的環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战略思考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16],明确提出了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喀什大学从原先师范型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全面转型,需要从专业建设与内涵方面得到提升,还需要向南疆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全面转型发展。喀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是新疆自治区级紧缺专业,在此基础上着手建设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实现应用型转变,其实质是顺应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从“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两方面着手构建,办成具有鲜明的南疆特色,使教学与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培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符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南疆特色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南疆特色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