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地理学案 > 内容

定位 适应 发展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2:08     阅读: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种创造性、超越式的系统变革活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校长,更应不断地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素质结构,除了使自己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广博的科技素质、锐意进取的创新素质外,还要有现代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才能真正率领学校不断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这种“一把手”负责的规制管理中,学校校长扮演着学校信息化的管理者、领导者、创造者、服务者等多重角色,对学校的现代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与多位校长的接触采访中,我们已经发现这些离教育教学一线最近的基层管理者们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及其运用的思想与行动已经初现端倪。
  
  江苏无锡蠡园中学校长邱华国
  身先士卒,抓“一把手”工程
  
  信息技术是现代校长致力于提高学校效能的必然选择。由于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教育理念、经费使用、行政管理等密切相关,所以信息化工程客观上就是“一把手”工程。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刚起步,尚未达到自觉发展阶段的学校,校长的重视程度基本上能决定学校信息化程度。校长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所谓的行政手段,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甚至也不是必须的。推动信息化的进程不可能是强加的外力,而是其本身的魅力,“让魅力代替压力”。
  在完成基本硬件投入的基础上,校长的表率作用是第一重要的。校长只有亲身体验校园信息化给教育生活带来的好处,才有可能真心实意地去规划、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才会有意识去思考通过信息化来解决传统管理中不能解决或较难解决的问题。校长在信息化推进方面的另一责任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选用适合的软件。使用合适的教育软件可以提高效率,还反映了相对应的管理方向。学校管理行为分为执行标准行为和创新增值行为,前者主要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实行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快捷化;后者主要通过思想管理的方式,实行管理的个性化、人性化、长效化。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管理的主要问题,一是执行行为与创新行为分不开,甚至产生混淆和颠倒;二是缺乏执行力和创新力。在我校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管理,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比如,我校所有常规管理信息全部实行“实名签读”,从根本上解决了因信息传递不到位而降低管理执行力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已经比较好地实行了“网络行政”,这就大大促进了学校的管理效率,也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校长的领导力。“思想第一,制度第二,校长第三”,这是我们学校管理的核心理念;“有点压力,而不压抑”,“忙碌,而不盲目”,这是我校追求的管理境界。
  
  北京西城区奋斗小学校长见培炎
  高瞻远瞩,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
  
  我抓学校发展的切入点就是信息技术。多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经验告诉我,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发达,课程内容越直观,他们越容易理解和接受。电教设备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因而特别适合小学生。作为一名校长,要领导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首先要知道信息化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如果校长认为可有可无,那么就无法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其次,校长要能为教师创造物质条件,并形成一种机制以促进教师使用,让教师认识到对自身发展的益处,真正实现有效。教师不应该作为教育对象存在,更不能用来改造,而是要滋养,即提供培养机制,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施展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同时采取奖励措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并不是教师的觉悟,而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此外,学校中应该有一两个对软硬件设备掌握得相对比较精通的人。
  我非常重视学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这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效益体现之一。我要办的是一种精致教育,因为只有教育精致了,才能优质。精致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上,关键是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推进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合点,将是我下一阶段主要探索的方向。
  
  上海浦东南路小学校长高剑毓
  规划为先,促进校园信息化文化和谐发展
  
  校长的技术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校长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和校长的信息化系统规划管理能力上。信息化系统规划管理应体现在信息化文化的建设上,包括推动课程建设信息化教育的实践,创设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立长效的信息化环境与制度。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校长应为学校信息化与课程整合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创设多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学生主题文化活动提供大容量、多方位的信息。在实施学校现代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信息化学习环境主要依托学校的人文环境。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环境与工作制度的规划尤其重要,完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规章制度,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在制定规划时体现前瞻性,既有利于教师便捷使用,又要留有设备更新、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扩充。目前,我着手制定了符合学校定位和长远规划的“数字化学校运作体系”,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智能教与学的平台”上,除了有面向教师的“学习型休息室”,面向学生的“知识型教室”,面向全体人员的“信息化专用室”,面向社区和家庭的“亲子园”、“社区文化中心”等,还有提供师生娱乐的“智能乐园”和可供师生交流的“伙伴之家”平台等。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制度作为保障,学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信息道德准则》,既注重发挥制度的长效优势,还注意使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信息道德观和健康心态。
  
  广东鹤山市职业技术高级中学校长伍小平
  具体落实,我的校长行动计划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办学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一是可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使管理更有效、方便、快捷;二是可以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三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使交流更广、更有效。校长是领头羊,是倡导者、行动者和示范者。作为新时期的校长,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知识,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驾驭教育信息化这艘巨轮。实际工作中,我在以下几方面来影响我校教师:一是学校的工作计划、总结、重要会议的发言等,我都用电脑来完成,并通过电子公文系统上交,必要时制成课件;二是每周教师例会,我鼓励教师用Dreamweaver或Frontpage制成网页发言,做到图文、声情并茂,会议效率高,大家愿意听;三是示范课、公开课、讲座等,均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四是在校园网上开通校长电子邮箱,实现校长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解决问题;五是支持教师制作课件和参与课件的评比,共同学习;六是我通过校园网获取有关资料,并及时进行反思。总之,校长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给教师学习、运用教育技术的压力和信心,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技术的水平。
  为了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我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包括对教师教学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作为评优评先、职务职称晋升等的重要参考依据;考核组成员对教师运用教学技术的情况进行测评和指导,并经常组织观摩课、示范课;创造条件培养校本专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教学技术的专题讲座与研讨,形成传帮带和比学赶超的氛围,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构建信息平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定位 适应 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定位 适应 发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