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语文试题 > 内容

徐州琴书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及其保护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8 06:30:40     阅读:


  [摘要]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徐州琴书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随着新兴媒体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徐州琴书陷入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遇。文章将从徐州琴书的形成与发展和生存现状两个方面分析其今后的保护与发展,从而推动徐州琴书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徐州琴书 形成与发展 生存现状 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050-02
  徐州琴书是在配有扬琴、二胡等声乐的基础上,用徐州方言进行演唱,流行于徐州市区和周边县区的一个曲艺种类。2008年6月7日,江苏省徐州市申报的“徐州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州琴书与苏州评弹、扬州评话并称为“江苏三书”。①徐州琴书兼具南方曲艺的婉转动听和北方曲艺的粗犷豪放,并伴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十分具有观赏性。徐州琴书使用徐州方言演唱,更加贴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其主要唱腔及曲牌大多来源于苏、鲁、豫、皖等地区的歌谣、小调,经过历代艺人加工演变而成。徐州琴书分为三种,包括长篇曲目、中篇曲目和短篇曲目,其中代表曲目有《王天宝下苏州》《张廷秀私访》《十把金扇》《李双喜借年》《马前泼水》《水漫金山》等。1948年徐州解放以来,为了响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徐州的琴书艺人也创作了一些新的曲目,如《悦来饭店》《小两口争灯》和《王二还家》等曲目。
  近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徐州琴书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淡化,被流行音乐和新兴影视取而代之。徐州琴书在传承中出现了“老艺人不能演、中年艺人改行、年轻人少学”的现象,致使其陷入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濒危境遇,抢救和保护这一古老曲种已经迫在眉睫。
  一、徐州琴书的形成与发展
  徐州琴书是由三弦——丝弦——唱扬琴——徐州琴书四个阶段发展而来。②
  (一)形成阶段:三弦
  清朝康熙年间,徐州兴办了育婴堂,收留了许多盲童,教授他们演唱徐州民间小曲。育婴堂的盲人学成后便沿街卖唱,被观众称为“瞎先生”,由于他们在表演时自弹三弦,观众称其表演为“三弦”。
  (二)发展阶段:丝弦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人们改变了原来的演唱模式,由原来的自弹三弦发展成“一人坐唱”的单人档、“双人坐唱”的双人档(其中一人主操琴,另一人打板)等演唱形式。由于坠胡为徐州琴书主要的演奏乐器,坠胡所用的弦是用真丝捻制而成,观众称这种演唱为“丝弦”。
  (三)成熟阶段:唱扬琴、徐州琴书
  1.唱扬琴。徐州在抗日战争沦陷期间,大量的艺人为了谋生离开家乡演出,同时艺人们将扬琴的演奏融入徐州琴书中,创作了一些关于宣扬抗战爱国的曲目,主要有《汉奸下场》《抗日先锋》《劝夫反正》等,听众将这种形式称为“唱扬琴”。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在劳动中总结生产经验,创作了一批批琴书的经典曲目,使徐州琴书的发展进入成熟期。
  2.徐州琴书。1949年后被徐州人改名称徐州琴书。1951年,徐州市曲艺队成立,1953年经江苏省文化厅批准成为民营公助性质的曲艺艺术团。曲艺团以唱扬琴的艺人为主,有杨四喜、崔金兰、崔金霞、邢培生、丁兰英等人。后发展到有十二档琴书可以同时登台,扩大成为有七十余人的曲艺团。③20世纪50年代初,琴书演员崔金兰进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使徐州琴书在全国知名,被艺术界和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并将徐州琴书记载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戏剧曲艺大词典》之中。
  1948年徐州解放后,徐州琴书艺人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形成了一波徐州琴书创作和演绎的高潮,这一时期,创作的新曲目主要有《悦来饭店》《王二还家》《马前泼水》近三百个曲目,这大大推动了徐州琴书的发展,使徐州琴书成为家喻户晓的曲目。徐州市政府于1958年成立了徐州传统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招收徐州琴书学员,同时还聘请徐州琴书艺人孙成才、朱邦霞等为指导老师。
  二、徐州琴书的生存现状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1948年徐州解放以后,徐州琴书凭借徐州特殊的地理优势,广泛流传于徐州周边地区,甚至包括其他省市的部分地区。随着徐州琴书的不断发展,其与扬州评话、苏州评弹并称为“江苏三书”,并成功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曾唱遍徐州大街小巷的曲艺,在多元文化艺术的冲击下,如今却走向衰落,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遇。
  徐州琴书的生存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人才问题
  带徒传艺活动,作为一种千百年沿袭下来的民间艺术传承机制,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技巧的传习方式和民间知识的传授方法,而是悠久的农耕文明时代民间文化特有的传承法则。④传承人带徒传艺是保护民间艺术遗产的核心,是艺术遗产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关键所在。现如今,徐州及周边县市中能够了解并演唱徐州琴书的艺人,除年长者以外,没有学习徐州琴书的青少年。目前从事徐州琴书表演的专业人员不足10人,大部分都是徐州琴书传承人魏云彩的一代、二代徒弟,年龄均在40岁以上。⑤他们大多在民间的婚丧嫁娶活动进行表演以维持团队的日常开销,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徐州市戏马台民俗博物馆演出,收入微薄,致使徐州琴书的发展不景气,大部分艺人转行谋生,导致了众多人才的流失。
  (二)徐州琴书的创新问题
  一种艺术要想在社会变迁中经久不衰,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传统的徐州琴书曲目大多是选自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神话故事中的精彩片段,经过加工创作改编而成,而现如今人们生活方式已经与过去不同,徐州琴书在编排上还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致使徐州琴书落伍。在徐州琴书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将其保护与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体现出时代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地重视其文化内涵,结合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创作出一些反映当今社会风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美丽徐州的新时期徐州琴书曲目。

《徐州琴书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及其保护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徐州琴书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及其保护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