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数学试题 > 内容

我国外语教育的转型升级与政策重构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4:46     阅读:


  摘 要外语教育政策具有鲜明的“价值负载”属性。近年来,“立德树人”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分别引领了我国外语教育性质观和目的观的转型升级,“外语降温论”被逐渐化解,培养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的着力方向。随着语言理性的发展,以外语高考改革为突破口,我国开启了全方位的外语教育政策重构,推动了语言治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外语教育政策 外语高考改革 “立德树人” “一带一路” 核心素养
  外语教育政策是语言政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与研究均具有复合性。一方面,它与政治关系密切。语言政策规划作为一个学科,其诞生主要源于战后新兴“第三世界”国家的需要;然而很快被认识到的是,“发达世界”也面临类似问题,尤其是少数族群语言作为潜在民族主义的起点常常被看作民族国家面临的威胁。自1990年以来,西方国家对相关问题的处理促进了语言政策规划与政治理论学科的“联姻”,以寻求语言方面的国家权威与公民权利的联结[1]。另一方面,它与教育关系密切。就基础教育而言,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可能“扭曲”学生在课程、深造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对少数族群学生更是如此[2];就高等教育而言,语言除了作为教学媒介、知识存储方式、理论研究对象外,更是随全球化、知识经济等“语言密集型现象”的出现而具备了“高等教育政策描述者”功能[3]。
  近年来,外语教育政策的“价值负载”属性受到重视,强调把外语教育政策放到具体、生动的社会背景中去考察。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新近背景来说,“立德树人”和“一带一路”是最为核心的内容。“立德树人”理念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渊源,作为人生价值被后世推崇,其内在逻辑可以概括为“立德为上,树人为本”。2012年,“立德树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世界各国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对我国外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社会背景的不断变化,我国外语教育性质观、目的观开启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外语教育政策也在进行相应的重构。
  一、“立德树人”与我国外语教育性质观的转型升级
  外语教育性质观即人们对外语教育根本属性的看法,是外语教育的出发点。在20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元论的“工具性”主宰了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及实践。世纪交替之际,受到“人文性”外语教育性质观的质疑和批评,强调外语教育不是工具性训练,而是对人的素质的教育,两观的交锋和妥协催生了的二元论“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外语教育性质观。自“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外语教育理念产生了相应变革,外语教育性质观出现了新的突破。
  2014年,龚亚夫提出“立德树人的英语教育”理念,认为“我们须改变对于英语教育价值的认识……这种理念的转变,会对人们理解英语教育的目标产生重大变化……也为思考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和确定英语教学的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将可能为英语教育开辟一条新途径”[5]。基于这一理念,其著作《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详细阐述了包括社会文化目标、认知思维目标、语言交流目标等维度的多元目标英语教育价值体系与课程框架。“立德树人的英语教育”理念在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等地的实践证明,教师在专业发展、学生在学业及人生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还有利于缩小东西部英语教育资源差距。
  同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纳入“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部分”,表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在该政策文件的推动下,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外语教育界热议的主题,外语是什么、外语课程是什么等涉及外语教育根本属性的问题得到进一步探索。
  近年来,外语教育界提炼出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结构图,并初步建构了基于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外语教学理论框架,包括“‘学得’教学本质观、‘以人为本’教学主体观、‘工具素养合一’教学目的观和‘知行结合’教学过程观”[6]。在实践方面,部分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了重构内容、重塑路径、重审标准等方面的探索,以求建构培养外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教学模式[7]。
  二、“一带一路”与我国外语教育目的观的转型升级
  外语教育目的观即人们对外语教育在实现社会及个体需要方面的看法,是外语教育的总目标。改革开放前,我国外语教育大多片面强调突出政治。改革开放后,淡化外语教育意识形态色彩的观点逐渐得到认可,转为强调外语教育目的主要是进行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国际交往,同时逐渐正视对学习者个性和特长发展的意义。但是,尽管外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有关“外语热”的争议却一度热烈,化解社会争议并明确发展方向成为我国外语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被视为我国中长期外语教育的战略性目标。在我国因“外语热”争议而摇摆之际,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重大国家战略问世;2014年,中央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2015年,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6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语言互通”作为不同国家和民族间交流、合作与竞争前提条件的作用得以彰显,我国中长期外语教育的战略性目标被重新聚焦,加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目的转型升级的方向。

《我国外语教育的转型升级与政策重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外语教育的转型升级与政策重构.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