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数学试题 > 内容

三年级下册教案范文8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2-08-04 15:32:26     阅读:

为了让个人的教学效率得到保证,教案的写作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我们一定要养成提前制定教案的好习惯。以下是无忧文档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下册教案范文8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教案范文8篇

三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设想】

1.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知道什么是复述;

2.掌握一定的复述技巧,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故事;

3.培养学生善于表达、流利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复述故事不是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清楚。

二、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的方法有很多,本单元的方法有:

1.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比如学习了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后,我们可以先来填好表格,再根据表格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1)学生填表格。

(2)根据表格练习复述课文。

2.借助示意图,复述课文。

学习了课文《漏》之后,根据以上示意图复述课文。

三、复述课文注意问题

教师指导:复述不是要一字不差的背诵课文,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叙述出来,并适当加上表情和动作;

四、学生再述,互评互学,教师及时认可和鼓励

三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准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使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本课语言表达非常有特色,描写花开的句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使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你们都喜欢什么花?(学生自由说)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花的世界去领略花的美丽与神奇吧。(课件展示花的图片)

2.从大家一声声的惊叹中,老师猜大家一定想到了很多描写花的词语,谁来说说。(学生自由汇报)

3.课件出示词语:“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瞧一瞧吧!

4.咱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篇相关花的文章。板书《花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导航,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并做批注。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什么是“花钟”?用“”画出来。

(2)文中共写了几种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圈出花名并用“”画出每种花开放的时间。

(3)植物开花的时间与什么因素相关?用“===”画出来。

2.什么是花钟?找出文中解释花钟的句子用概括汇报。(课件出示)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3.欣赏花钟图片(课件出示),介绍有名的花钟。

4.(课件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坐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神奇的“花钟”。

5.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课文里总共写了几种花?每种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指名学生汇报,课件展示)

(2)课件出示图片:区分“欣然怒放”和“含苞欲放”。

(3)指导朗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表演读等)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五点左右,蔷薇绽开了笑脸;

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傍晚六点,烟草花从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已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含笑一现……

(4)课件出示巩固练习,连一连并仿写拟人句。

(5)有感情的朗读描写花开的句子。

三、自主朗读整体感悟

1.快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讨论: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它与什么因素相关?

3.在第二自然段中勾画出原因,自已读一读。(课件出示)

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说一说。(学生汇报,师板书)

5.指导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老师上网查了一些资料,了解到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花开花的时间也不相同。(课件出示资料袋)

凌晨三点蛇床花早晨六点蒲公英

上午十点半岛莲下午四点紫茉莉

下午五点香水百合傍晚六点丝瓜花

仿写句子: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2) (时间) (花)。

(怎样开放)

2.学生根据资料袋内容仿写句子。

3.指名学生汇报。

你从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六、课堂小结

花开花谢,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蕴藏着自然界无穷的奥妙,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七、板书设计:

13.花钟

现象: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留心观察

原因: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

三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读准8个生字,会写13个会写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尾、经过,感受故事的奇处环生,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

3.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的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和趣味性。

4.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5.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传说的艺术特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课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2.学生阅读,了解民间故事。

3.说说你都读过或听过那些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4.联系自己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想一想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征?(①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②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③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④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5.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板书课题:漏,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就一起阅读,了解民间故事《漏》,感受其趣味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明确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会认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会认字所在的词语。

婆婆 脊背 盗贼 莫非 颠倒 粘胶 旋风 纵身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

(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会写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喂”字不要多些一撇;“贼”字不要少写一撇;“狼”字要把反犬旁写好;注意“厉”和“历”的区别。)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读拼音,写词语。

lòu shuǐ

( )

wèi lǘ

( )

lì hài

( )

zhān jiāo

( )

jǐ bèi

( )

zòng shēn

( )

2.比一比,组词语。

胖( )伴( )

狼( )浪( )

抱( )饱( )

偏( )遍( )

莫( )漠( )

贼( )贱(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

2.小组交流,根据课后提示理清课文层次。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1-9自然段。)

(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10-11自然段。)

(3)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12-17自然段。)

(4)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18自然段。)

(5)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19-20自然段。)

4.再读课文,继续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

二、走进课文,深入探究。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根据学生情况重新划分学习小组。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交流。

4.交流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1)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时间:从前;地点:山脚下;人物:老爷爷、老婆婆、虎、贼。)

5.交流三: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1)故事发生时的天气情况怎样?(下着蒙蒙小雨。)为什么写当时的天气情况?(为下文写“漏”做了铺垫。)

(2)这部分课文出了描写当时的天气情况,还描写了什么?(老爷爷和老婆婆的语言,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动作等。)

(3)这样的天气虎和贼来这里做什么?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4)老爷爷和老婆婆说了什么?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指导朗读,读出老婆婆的无奈。)

(5)如果当时你就在窗外,你以为“漏”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6)老虎和贼听了老爷爷和老婆婆的对话会怎样想呢?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指导朗读,读出虎和贼的疑惑和胆怯。)

(7)接着发生了什么?虎和贼又是怎么想的?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昏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指导朗读,读出虎和贼的惊慌失措和狼狈。)

(8)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6.交流三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1)谈话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板书: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

(2)老虎跑哇,跑哇。累得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时看到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和贼会想些什么呢?

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他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窜上去,好逃命。”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虎和贼想摆脱“漏”的迫切心情。

7.交流四: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1)谈话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都想尽快地摆脱“漏”,他们都摆脱“漏”了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2)虎蹭贼,贼上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终于”感受虎和贼摆脱“漏”以后如释重负的心情。

(3)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连忙”、“赶紧”感受虎和贼又一次遇到“漏”以后惊慌的心情。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8.交流五: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齐读课文第18自然段,抓住词语“惊慌”感受虎和贼当时的狼狈样子。(板书: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9.交流六: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1)老师范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板书: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2)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

①感受一:闽南语言的艺术效果

课文是根据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改写的,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尤其是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老婆婆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之王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故事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②感受二:不要只听半句

阅读链接《只听半截话的灰灰》

小白兔灰灰是个急性子,听话只听半截,另半截全凭自己胡猜。为此妈妈不知批评了他几次,可他总是不改。

一天早晨,灰灰上幼儿园前,听到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就高高兴兴地背起小背包上幼儿园了。走到路上,灰灰奇怪了:咦,小朋友们怎么都带着小伞?我知道了,他们一定没听今天的天气预报。

谁知,中饭后,风刮起来了,不一会天空就乌云密布,浙淅沥沥下起雨来。该离园了,小朋友都打着伞走了,灰灰因为没带伞,只好等妈妈来接。

路上,灰灰告诉妈妈:“妈妈,今天的天气预报错了!”妈妈说:“天气预报没错,是你只听了半截话。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转阴,午后有小雨。多次跟你说,听话要听完整!”一听妈妈又唠叨开了,灰灰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

又一天,灰灰正在家门口玩,小鹅白白急匆匆地跑过来,说:“灰灰,灰灰,你妈妈出车祸了……”灰灰一听,“哇”的一声哭了,转身就跑去找爸爸。一进爸爸办公室的门,灰灰就哭起来:“爸爸,爸爸,不好了,妈妈被车撞死了。”爸爸一听,拉起灰灰就往医院跑。半路上只看见小鹅白白搀着兔妈妈走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呀,小兔灰灰又只听了半截话,小鹅白白本来要告诉灰灰的是:“你妈妈出车祸了,不过还好,只是擦破点皮,她让你去接她回家。”但小兔只听了前半截话,就拔腿跑了,于是小鹅白白只好自己去接兔妈妈了。

爸爸严肃地对灰灰说:“孩子,你看,只听半截话害得妈妈‘死’了一回。如果再不改,将来不定会出什么更大的错呢!”小兔灰灰低下了头说:“以后我再也不听半截话了。”

10.分角色朗读全文。

1.照样子写词语。

(1)翻山越岭(含有动词)

(2)走南闯北(含有椅子反义词)

(3)安安稳稳(AABB)

三、拓展交流,练习复述。

1.拓展交流。

(1)你想对文中的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文中的虎和贼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练习复述。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哪部分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在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2)举手自荐复述课文,师生评议。

4.学生练习复述全文。

2.按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下面的说法排队。

( )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 )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 )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 )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四、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民间故事,如猫狗结怨、老鼠嫁女等。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1)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3)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4)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5)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教学反思]

《漏》教学反思

《漏》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根据闽南民间故事《虎怕漏》改写的,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故事的趣味性,并有所感悟。

一、质疑引路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而获取知识。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用心倾听

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要从课堂上的点滴入手,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别人在发言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在讲解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从小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乐于表达

中年级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的话,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发言、积极发言。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言、乐于说话、善于表达。

四、主动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识字方法的探究到对课文延伸的探讨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去揣摩朗读时应运用不同的语气。整节课都是师生合作,自主参与的一种学习过程。

总之,通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会质疑、会倾听、会表达、会探究。

三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读诗、背诵。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引入:《惠崇春江晚景》。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三衢道中》,大家跟着老师把题目写好,注意衢字的写法。

解释题,知作者:

大家读了诗题,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诗中会写到什么内容呢?(3名学生)你对作者又了解多少呢?(学生介绍)老师做个补充:(曾几,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这是他写的一首记行诗)

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3遍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读出诗的节奏。

学生汇报读(3名)

纠正读音,“阴yin、减jian”

字形:指导书写:“溪”字。

教师范读节奏,学生标注。

师:古诗要读出韵味,就要注意诗的节奏。下面老师来范读,同学们认真听,并用小闲线标注出节奏。(师范读)

师: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再练习2遍。读完后展示,谁来展示读一读?(2名同学)小组比赛读。

知诗意。

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诗句的意思?说说我们以前学习的方法。

看插图、借注释、互相学、问老师等。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汇报: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却”意思是什么?又、再、“舔”增加。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古诗,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5说景象,悟诗情。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都写了什么(夏季、梅子、小溪、绿阴、黄鹂)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学生汇报:2名。

师:如果是你走在三衢道中,有如上所见所闻,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喜爱、惬意等)

学生汇报:2名。试集体背诵。

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的?(想画面、品美句)以后也可以用。

板书设计:

三衢道中

梅子 小溪 绿阴 黄鹂

三年级下册教案5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1.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大自然,下面大家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发现。

(3)展示日出、日落、动物、植物图片或其他风光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倾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美。)

(4)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或风光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奇妙)今天我们就来从来自英国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解题:你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重要?(奇妙——它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题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齐读,巩固生词读音。

(3)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读通顺、流利。

(4)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分别是哪些段落?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4.小组合作,交流此文主要内容、主题和结构特点。(强调小组成员之间要配合默契,按顺序起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者声音要洪亮,倾听者要神情专注,遇到有见地的看法及时鼓掌,有不同看法全体成员汇报完毕再补充。)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收获可能是以下几点: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4)重点段落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5)抓住事物特点(颜色、形状、形态等)把事物写形象、写具体。

6.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最佳的心态,放松地再把课文阅读一遍。注意啥都不用想,就当自己在家读书玩呢!

(2)交流读后感觉。(舒服、幸福、好玩……)

(3)教师评议:你用心读了,才会有这种感觉。

1.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xiàn

( )

là zhú

( )

yòu huò

( )

shī rùn

( )

pǔ tōng

( )

mó xíng

( )

呈现蜡烛诱惑湿润

普通模型

2.比一比,组词语。

幻( )幼( )

忙( )芒( )

捡( )剑( )

辉( )挥( )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 )

奇妙( )

变幻( )

普通( )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开始( )

普通( )

三、作业:

1.抄写生词,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交流: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二、细读课文,感受奇妙。

(一)感受天空的奇妙。

1.谈话过渡:通过以上的阅读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走进文本,了解世界的奇妙。咱们先看看天空怎么样?

学生自由读课文2―8自然段。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一会儿说说看。

3.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随机理解感悟):

(1)第二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

(2)第三自然段“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抓住颜色(粉红色、蔚蓝色)、形状(大火球)描写初升的太阳,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比作大火球)。

奇妙一:是它带来了新的一天,多么奇妙啊!日出日落循环往复,居然就是我们日日夜夜经历的时间变化。

奇妙二:能想象日出时候天空的变化吗?学生读句子,想象,出示自己看到的日出景象图片。(北戴河日出图片、海上日出图片、云海日出图片、泰山日出图片)再读读文中的段落,用心感受它的奇妙(颜色的变化和形状)。

(3)第四自然段“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哪里让你感觉到它的奇妙了呢?

①“飞行”随风飞行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奇妙的经历呢?(和小鸟、星星、月亮、太阳一起游戏、聊天……)

②“各种奇妙的形状”“各种”说明形状很多,“奇妙”呢?千奇百怪,你能想象出多少种云的形状呢?

天上的云像洁白的羊群,像连绵的山峰,像奔腾的骏马,像威武的雄狮、像翻腾的巨浪,像堆积的棉絮,像泛着光的鱼鳞。

一抹淡淡的云彩,像一片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天空中,飘浮着几朵乳白色的云,像风平浪静的大海上的小白帆。

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如果你一不留神,它就变了,让你找不到它了;它在慢慢移动,有时像奔腾的浪花,有时像轻柔的羽毛,有时象闪亮的鳞片,有时像张着大嘴的鳄鱼……

天空的云十分美丽。有时薄得像一层纱,有时厚得像一床被;有时分散成一块一块的,有时聚集成一座座小山。天空的云又十分可爱。时而像一只小白兔,一蹦一跳,像和谁赛跑似的;时而像一只大黑象,鼻子里都是水,“哗啦,哗啦”地往下洒;时而像一只猫,正在睡懒觉,对外面的事情漠不关心。有时云儿们又会聚到一起,像是在说悄悄话。

③你能说出多少种形状的名字呢?(高云:卷云、卷层云、卷积云;中云:高积云、高层云;低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

④随便在练习本上画两笔呗?你看看像不像你曾经见过的云呢?好个奇妙的云哪?以后咱们创作本《云集》吧!专门收录你们观察到的云的图片和描写的文字,咋样?

⑤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奇妙,注意停顿和重音。找个同学展示一下!

(4)第五自然段“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又黑又重”那是什么样子?“噼里啪啦”又是一种什么声音?那时候的人、动物、植物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就是这又黑又重的云给咱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很奇妙吧?

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5)第六自然段更有趣!还是你们自己读自己想吧?哪里最有趣?“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你想象到了什么?(一群可爱的孩子在雨后冲出屋子,雨中嬉戏,累了就静静地蹲下来,看一个一个的小水洼,比比谁最美!看水洼里和水洼外的好玩的东西,比如……蜗牛。)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把水洼比作镜子。

连起来读读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想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跟你同桌讲讲下雨时的乐趣吧!指名学生讲雨中有趣的经历。

(6)第七自然段“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换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体现奇妙的词语“不时、变换”,表示颜色的词语有:金色、红色、紫色。

日落的时候天空只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吗?(不是,还有很多。)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吗?(学生各抒己见。)

片段欣赏:一轮太阳正在缓缓向西落下,天空中的几朵云彩被染上了数不清的颜色:有橘红、金黄、瓦蓝、绛紫……像披了一件五彩的霞衣,又像仙女挥动仙棒,向云朵问候时送给它的礼物。这时候,太阳已经变成了“残阳”,周围的景物变成得暗淡了下来,可是,叶子和花瓣上的露珠却像钻石一样耀眼夺目。透过水珠看阳光,水珠像三棱镜一样显现出像彩虹般的绚丽,真漂亮!残阳快消失了,天空也变得越来越美:夕阳的余辉映在天空中,染上了血红色,显得分外壮丽;也染上了像成熟的稻田般的金色,显得格外高贵;还染上了大海深处的深蓝色,显得十分神秘……(学生自由朗读。)

(7)第八自然段:夜幕降临还好玩吗?(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群星闪烁”——繁多的星星发出摇晃不定的光芒,天空真有意思!“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这是作者的想象,也是比喻句,把群星比作千千万万支极小的发光的蜡烛。

指导朗读,读出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4.再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在表达顺序上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按时间顺序描绘了天空的美。)板书:天空——早到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2-8自然段。)

(二)感受大地的奇妙。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运用上面的方法独立阅读课文中描写大地的内容,在文中做好批注。然后指名汇报咱们先看看大地怎么样?

学生自由读课文9―16自然段。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一会儿说说看。

3.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随机理解感悟):

(1)第九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下文按照春夏秋冬季节交替的顺序进行叙述。(板书:大地——春夏秋冬)

(2)了解春天的世界。

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为世界增添了色彩,为世界增添了美丽,给世界带来了生机。)

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抓住水果的颜色特点进行描写,读着读着就感受到了水果的诱惑。)

指导朗读,读出春天的美丽、诱人,读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3)了解夏天的世界:“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树叶带来这么多绿荫。”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说说对大树的赞叹。

齐读课文十二自然段。

(4)了解秋天的世界。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从对色彩和蝴蝶的描写表现了世界的美丽。“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表现了作者对蝴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鸟儿为了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振翅飞翔。(感受到鸟儿的勤劳。)

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写出了时间有初秋到深秋的变化,“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对秋天的热爱。

(5)了解冬天的世界: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冬天的什么特点?(寒冷)“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运用了什么写法?(夸张)“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有运用了什么写法?(比喻,把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比作一颗颗珍珠。)

朗读课文第十六自然段,跟随作者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在不同的季节里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9-16自然段。)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最后二个自然段,提出以下问题,要学生分析、理解。

(1)“极普通的事物”指什么?(我们经常见到的事物。)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的?(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就要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要善于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和知识。)

(2)结合课后两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连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2.练习全文及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第一自然段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3.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

(四)课堂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就能发现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奇妙事物。热爱生活吧,做生活的有心人。

2.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先总写了这个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接着又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每一个方面又有一个总起句,两个方面的描写结构又非常相似,最后又写了这个世界非常的奇妙,需要我们去寻找,文章首尾呼应,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奇妙的世界的喜爱之情。)

(2)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3)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形象、生动。

3. 作者是抓住哪些具体事物进行描述的?(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还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们见过,是很普通的事物。)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奇妙的( )

奇妙的( )

其妙的( )

奇妙的( )

奇妙的( )

奇妙的( )

2.照样子写词语。

(1)又黑又重

(2)噼噼啪啪

(3)千千万万

(4)翩翩起舞

3.观察周围的事物,找一找,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照样子写一写。

例如: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三、品读课文,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读出对这个奇妙世界的热爱之情。继续探究,学习第四部分。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3. 通过《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的学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还学习了很多写作方法,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学以致用,去取得最大的收获!

二、读句子,谈体会,写片段。

1.课件出示句子。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大树带来这么多绿荫。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写法。

3.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例文:

大地真是一个魔法师,它能使一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最后变得硕大无比,它还使小草变得翠绿,使樱桃变得鲜红,使桃子变得水嫩,使橘子变的金黄……

春天,百花盛开,那一望无际的平原更是别具一格:绿草衬托着那许多叫不出名的野花,显得是那样的艳丽,迷人,真有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景象。

夏天,我们坐在那绿色的“大伞”下,倾听着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感觉使多么的惬意。

秋天,带着忙碌的身影匆匆来到。树儿赶忙换上了新衣裳;麦子摇曳着那金黄的身子,等着农民伯伯的收割;菊花更是忙的不可开交,它那储蓄一年的能量,即将进行“爆发”。

冬天,大地到处都银装素裹,难怪毛主席写下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空试比高”这样豪放的诗句。

(2)交流感受。(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4.拓展思维,互相交流:说说这个世界还有哪些奇妙之处。

5.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动笔写一写这个世界其他的奇妙之处。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写具体、形象、生动,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6.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7.全班交流,指导修改。

8.评选出优秀片段,由小作者读给大家听。

五、作业。

自由组合小组,用上恰当的过渡段把多人的片段合成一篇小学生习作。

互相合作对合成的习作进行修改,并认真誊抄。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

(早到晚)

大地——

(春、夏、秋、冬)

[教学反思]

《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四季景色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的散文,条理清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便让他们说说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看法,进而引出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创设情境,形象感知“奇妙”一词。通过背诵诗文、欣赏图片,再次感知世界奇妙的自然风光,引出课题。创设情境起到了创设情境的作用,一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就被我调动了起来,在我的图片引导下畅谈了自己眼中的世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看得出孩子们对探索这个世界的渴望,对美的赞许,在此环节学生们还出人意想不到的说了好多的成语。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云彩形状展开想象,描述还有那些形状,学生说的很多,而且气氛很活跃,学生想象也很丰富,有的说像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有的说像羊在低头吃草………在这样的气氛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 呈现 蜡烛 诱惑 湿润 普通 模型

2.幻想 幼小 连忙 光芒 捡起 刀剑 光辉 挥舞

3.呈现(出现) 奇妙(奇特) 变幻(变化) 普通(普遍)

4.开始(结束) 普通(奇特)

第二课时

1. 奇妙的世界 奇妙的形状 奇妙的故事 奇妙的幻想 奇妙的声音 奇妙的问题

2.(1)又黑又重 又高又大 又甜又香 又大又圆 又哭又闹 又惊又喜又长又细

(2)噼噼啪啪 叽叽喳喳 呜呜咽咽 嘀嘀嗒嗒 叮叮咚咚 乒乒乓乓叮叮当当

(3)千千万万 清清楚楚 清清白白 曲曲弯弯 日日夜夜 三三两两 世世代代

(4)翩翩起舞 面面俱到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欣欣向荣 源源不绝沾沾自喜

3.在春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舞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三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和总结,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

2.学习并积累口字旁和言字旁的生字。

3.掌握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大林寺桃花》。

5.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学习。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和总结,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大林寺桃花》。

教学难点

1.掌握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点拨:本单元“交流平台”是教我们复述故事的方法。教材上的三位同学,第一个同学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复述故事。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复述不是把故事背下来,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因此,在复述故事之前,首先要熟读故事,深入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抓住它的主要内容,掌握故事的脉络,列出复述的提纲,确定重点词语或提出重点问题,然后再进行复述。

第二个同学则是从复述故事时可以借助的方法,包括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的方法还有:①按照故事情节来复述,即抓住故事的开端,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故事情节的高潮,明白故事情节的结局;②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构来概括故事内容,明确事件的起因,了解事件的经过,掌握事件的结果,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就可以概括故事的内容;③列提纲复述,主要针对篇幅长和内容较复杂的故事,在复述时,可以先分析故事,理清层次,然后把复述的故事写成提纲,最后再根据提纲进行有序的详细复述;④抓关键词复述,即抓住一段话或一篇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复述。

二、识字加油站

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咳(ké)嗽(sòu);呕(ǒu)吐(tù)

唠(láo)叨(dāo);嘀(dí)咕

谚(yàn)语;谣(yáo)言

告诫(jiè);辩(biàn)论

点拨:我发现这部分内容是关于识字的练习。这两组分别是由“口字旁”(口)、“言字旁”(讠)的字组成的词语。带有“口”的字与口、言语、器皿形状有关;带有“讠”的字多与说话或道德有关。

我还能列举出这样的词语:叫喊、吆喝、呼唤、呼吸、叫嚷;诗词、说话、认识、议论。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顾客噌(cēng)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石头梆(bāng)的一声落在地上。

答案示例:“噌的一下子”形容快速站起来,反映了顾客急性子的特点;“梆的一声”形容石头、木头等掉在地上的声音,说明石头很重。

点拨:加点部分的词语再现了句子的情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仿佛画面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2.你觉得下面故事的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wū)婆

答案示例:笑得欢和哭得急;老马和小牛;真假公主;矮冬瓜和细丝瓜

点拨:这些题目都很有趣,每个题目中都有一组相对的词语,都体现了有趣的故事情节。

3.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答案示例: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点拨:引述句改成转述句的方法:①改标点:将句子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删掉双引号。②改人称:句中第一人称“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

四、日积月累

大林寺①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②四月芳菲③(fēi)尽④,

山寺⑤桃花始⑥盛开。

长恨(hèn)⑦春归⑧无觅⑨处,

不知⑩转入此中?来。

(一)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在文学上白居易与元稹(zhěn)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

(二)背景资料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三)词语解释

①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②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③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④尽:指花凋谢了。⑤山寺:指大林寺。⑥始:才;刚刚。⑦长恨:常常惋惜。⑧春归:春天回去了。⑨觅:寻找。⑩不知:岂料,想不到。?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四)诗句翻译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了。

(五)古诗赏析

这首诗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绝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其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六)拓展积累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三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

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2.明白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3.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教学实际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

2.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们喜欢昆虫吗?你们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学生交流。)

3.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4.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

(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喊出课题)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通过课前的搜集,你们知道了哪些关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见资料袋】

7.简介作者。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以研究昆虫解剖学及行为而著名。自幼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穷尽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10册之巨的《昆虫记》。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呢?想要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然后查字典或与同桌合作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

试验证实阻力几乎(jī) 几个(jǐ)

推测沿途超常尽管(jǐn)尽力(jìn)

陌生准确无误闷热(mēn)纳闷(mèn)

(2)多种形式检查: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3.检查句子:

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三、归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3.教师强调: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4.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做这个试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请学生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了解“过程”。

1.先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试验的过程。

(第2~5自然段。)

2.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4.蜜蜂们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幻灯片出示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1)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2)看到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感三、归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3.教师强调: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4.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做这个试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请学生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了解“过程”。

1.先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试验的过程。

(第2~5自然段。)

2.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4.蜜蜂们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幻灯片出示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1)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2)看到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感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6)从蜜蜂回来时遇到的不同情况,你认为蜜蜂有着很强的辨认方向的能力吗?

(7)指导朗读: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想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1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3)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无法解释的——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4)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你是怎么认为的?

四、再思导疑,感悟课文。

1.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并说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2.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时,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

(1)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2)你从课文中的“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用词准确,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3)看了法布尔的这个试验,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的人。)

(4)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应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学完了课文,同学们一定尝到了探索发现的乐趣。其实,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奥秘在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探究而不怕困难的精神。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教案8

说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读悟,懂得我们要爱护动物。

说难点

★依据中年级阅读要求,我确定的重点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复述课文,续编小故事。

说方法

★依据本文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采取在读中思,读中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说过程

根据中心校提倡的“一境四标”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有一群小动物也像小朋友一样特别喜欢音乐,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板书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学到哪些内容?

2.归纳所学内容,出示所学目标。

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节所要学习哪些内容。接下来依次提出三个问题,通过三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始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自内心的对白鲸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让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四、智能习练,达成目标

在复述的基础上,续编一个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精练回顾,再现目标

这节课你想学到的内容都学会了吗?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

总之,因为我对本册教材不熟悉,准备匆忙,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教学中会出现各种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三年级下册教案范文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三年级下册教案范文8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