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物理试题 > 内容

《爱弥尔》中译本的诞生及卢梭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输入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6 06:04:52     阅读:


  卢梭的教育思想集大成于《爱弥尔》一书,全书以男主角爱弥尔的成长教育为入口,弘扬卢梭对于自然人性及美德教育的态度,这本教育小说也成为晚清中国了解其教育思想、教育哲学的重要媒介。关于《爱弥尔》第一个中译本,中国第一份教育杂志《教育世界》在其1904年出版的53至58期连载了题为《教育小说:爱美耳钞》的译文。此文标明原作者为“法国约翰若克卢骚”,但由“日本山口小太郎,岛崎恒五郎译,日本中岛端重译”。文章开篇有两个前言,一为卢梭自序,另一序言为美国人维廉彼因所撰。由此可知,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样,第一部《爱弥尔》的汉译本也是和日本有着重要的关联。山口小太郎与岛崎恒五郎正是此书的日译者,日语版出版于1899年,而中岛端则将其翻译成中文[1]。和卢梭别的中译作品首次在中国出现的情况不同[2],《教育世界》连载了完整版的《爱弥儿》,从第一篇“幼儿期”直至最后一篇“女子教育”,与卢梭的法语原文一致。
  然而对《爱弥尔》相关的评论却早在这中译本面世之前便在中国学界出现。在1901年出版的《泰西教育学》一书中,作者就第一次呈现了卢梭的生平小传以及《爱弥尔》的主要内容。作者同卢梭原文一样,将爱弥尔的成长历程分为五个时段,对每段都进行详细描述。作者认为卢梭的教育思想太重自然,教育不应该像卢梭所要表达的那样放任自由,应该是一种人为引导。作者比喻说“如果已成熟,仅令其坠于地上,终归腐败而已”,故我们并不能任由儿童恣意发展。为了更好的表达他自己的观点,作者主要对《爱弥尔》小说中的两点进行批判。首先,他并不认为让一个儿童离群索居十五年,在没有亲情友情的环境下,他能发展出所谓的“良善”,而之后又仅仅给予他三年的教学,绝对行不通。
  “哀弥伊尔者,舍父母,离朋友,独自别居者也。则其未受两亲训练,兄弟朋友之赠言忠告。可知设有情感而无修克,有德性而无涵养。则至十五岁时,其性质必自放自肆。而卢索氏于此自放自肆未受庭诲之少年,教之读书写字时,并教以仁慈同情之德性,而急欲以三年为毕课,是国能行之事乎?不可谓非妄想也”[3]。
  第二,作者批评卢梭对于女子教育的态度,认为其早已在西方思想界被诟病已久,其观念的腐朽程度只能在东亚的保守文化中才能找到契合。“氏所言女子教育子宗旨,泰西教育家颇斥其谬,以东洋锢蔽之风俗思想评之,或许有默许其言之合于心我者乎”[4]。
  1903年,在另外一本由日本传入我国的西方教育史著作《教育学史》中,也对卢梭的教育思想,尤其是《爱弥尔》做了大篇幅介绍。有关卢梭的那一章节开头,作者就以三个形容词定义其在《爱弥尔》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感情的、论争的、诗的”。至今看来,这三个形容词仍然尤为贴切卢梭的教育哲学。接着,作者又肯定了卢梭在教育史上的地位,认为《爱弥尔》一书“被教育家永宜珍之”,甚至大哲学家“康德读之嗟叹不置,为之终夕废寝?”。书中,作者将卢梭视为十八世纪教育理论的奠基者,然后一卷一卷按照原文顺序详细为我们介绍了《爱弥尔》的主要内容。通过此书的介绍,普通读者能很快很准确地了解到卢梭在《爱弥尔》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在篇章的最后,作者认为《爱弥尔》是卢梭思想的精华,但却“真伪参半”。“真”,亦即有理之处,在于破除了教条式的经院教育理论,开创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人性的教育模式。书中写到:“古来器械的教育,虚伪冷淡无活动无精神而爱弥儿能一扫空之。直探人心之奥,活泼自在,以陶冶品性”[5]。而“伪”,即谬误所在,指的是卢梭认为“教育全为消极的,而非积极的”,他以人性纯善为基础,坚决摒弃人为的教育,倡导一种绝对自然环境下的成长历程,然而作者却质疑道:“卢梭排斥人为惟取自然,然则人性果本来至善乎?不用人为的掖助而自然能发达于正道乎,是可疑之问题也”[6]。
  这些关于《爱弥尔》的评论充分地介绍了这本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教育小说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将卢梭思想的精髓带到了中国。这些对于教育的全新理念并不强调课本教育的重要性,却强调了个人身体经验和情感经验的重要性,与之相反,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正是着重读经,通过阅读背诵经典文献中的知识来得以走向成功之路。此外,这些评论也并未有过份赞扬卢梭的教育思想,相反,批评和疑虑一直伴随着其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出现。他们赞扬卢梭所提倡的“极纯善者人性”以及《爱弥尔》中所呈现的活泼而自由的精神,而批评和质疑的就是他对于教育的极端理想主义,及其导致的反现代结果。正如《泰西教育史》中指出:“人之身体与心意诸能力,有互连同畅之故也,如不授靴烛,不近医师等事,只令儿童为一野蛮人耳”[7]。
  参考文献:
  [1][日] 实滕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第216页。 中岛端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版了《支那分割之命运》一书,引起争议,李大钊曾于1912年撰文《“支那分割之命运”驳议》,强烈抨击过此书.
  [2]卢梭的大部分中译本在晚清均未以完整版本呈现,如中江兆民所译《民约通译》仅翻译了原著的第一书;又如1903年《江苏》杂志第一期刊登的《注译卢骚氏非开化论》,也仅仅是卢梭《论科学与艺术》一文的前言和第一部分的前三段.
  [3][日] 龙势荣:《泰西教育史》,叶瀚译,上海:金粟斋译书局,1901, 第20-21页.
  [4][日] 龙势荣:《泰西教育史》,叶瀚译,上海:金粟斋译书局,1901, 第20-21页.
  [5][日] 金子马治:《教育学史》,上海:广智书局,1903,第104页.
  [6][日] 金子马治:《教育学史》,上海:广智书局,1903,第104页.
  [7][日] 龙势荣:《泰西教育史》,叶瀚译,上海:金粟斋译书局,1901, 第20-21页.

《《爱弥尔》中译本的诞生及卢梭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输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爱弥尔》中译本的诞生及卢梭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输入.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