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物理试题 > 内容

黄埔女兵与抗战岁月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8 06:06:07     阅读: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迅速传播。其中,被誉为“古有花木兰,今有女生队”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更是为人津津乐道。2016年3月12日,女生队最后一位学员黄静汶在北京逝世,至此,女生队群体全部作古成为历史。她们在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时刻前仆后继救亡图存,她们是中国妇女参与军事之先驱者。她们在国民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军事、政治、外交、社会诸多方面留存各自不同的轨迹。随着历史学术研究的展开,由革命狂飚衍生出的黄埔女兵群体,亦被纳入拓宽后的历史学研究范畴。笔者拟以结稿交付出版的《巾帼英华:黄埔军校女生队研究》涉及黄埔女兵与抗战岁月之历史资料,作些粗浅的铺陈与考释。
  抗战时期黄埔军校中女兵概要
  中国现代军校招收女生始于武汉分校。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各个分校,有过仿效早年女生队设置,陆续有个别分校招收女生队,是为当年军校的独特风景与亮点,受到当时舆论与传媒的关注,有关各校举办女生队之状况,宥于史料披露与原始档案有限,目前所知仍较贫乏缺漏,亦期待后续关注研究者追溯。
  一、第七分校女生队概况
  1936年底全面抗战爆发前,设置于陕西西安王曲镇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曾经招收过一期女生队,据当年女生队学员马绍兰回忆记述:1938年1月,陆军第17军团(前为陆军第1军,参加淞沪会战后迁移苏北时扩编)在徐州,以学兵大队名义招收部分女生,经曾在国民政府南京市交通局工作的叔父马方俊介绍,送她到徐州参加第17军团学兵大队女生队受训。当时徐州城区民众草堂招生现场,聚集有很多从各城市流亡来的青年男女学生,他们都是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志愿踊跃报名,其中徐州启秀女子中学一批女生,也是来报名参加学生队的。据不完全统计,女生队共招收了191人。当时女生队驻凤翔县文庙内。编队后,首先要求女生将长辫子一律剪成短发。女生每人配发黄绿色军衣一套、白布衬衣两件、短军裤一套,麻草鞋一双、布袜两双、灰军毯一条,背包一个,水壶一个,冬天还配发缴获的旧呢子军服一套。女兵们头着军帽,腰系小皮带,脚穿麻草鞋、下打绑腿,加上每人发步枪一支,感觉特别精神。到凤翔县后,她被编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第15期第2总队特科大队女生队受训。当时分了3个区队,一个区队3个班。她和女生队学员高冠群、朱映雪、张协铭等分配在第2区队第2班。在第二区队的还有张钟麟、仲秀珍、朱素良、李慕兰、李随堂等女生队学员。当时第2总队总队长是李正先(黄埔军校第2期生),女生队队长是徐康民。各级区队长调动频繁,时常换人。女生队分别学习军事、通讯、卫生、外语、教育等科。毕业后,女生队大部分分配在战时干部第4团工作,有在战干第4团或第七分校管理学员的,有在民运机构、卫生所、电台、三民主义青年团工作的,有分配小学教书的,还有在部队当翻译的。女生队毕业工作后发准尉薪金,见习期满发少尉薪金。大家奔赴各自的岗位,参加抗日救国工作。她和张钟麟分配在战干第4团的战干第一小学任教,朱素良在战干第4团带学生,仲秀珍分配在战干第4团医务所,朱映雪到三民主义青年团。后来她调战干第二小学工作,直到抗战胜利。据记载,该期女生队学员,1949年到台湾的有杨白虹、陈栩、江秀贞、杨春秀、刘剑英、于鲁媛、鲍惠英等7人。
  二、第三分校广东籍黄埔女生
  依据资料显示,抗战时在江西宁都、瑞金设置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在招收第16期学员时,同时招收了3个中队的女兵,约近400人,其中以广东人最多,共有108名,占同期女兵总数三分之一。1938年秋,广东省政府教育厅与广东省军管区司令部为适应抗战需要,决定成立广东学生集训总队,训练在校的高中二、三年级及高等以上专科学校学生。其中就有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侄孙女、年仅17岁的邓婉红。邓婉红从小就听过祖母讲述叔公的故事,邓世昌敢于牺牲、精忠报国的精神时常激励着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从军的道路。当时,广东女子师范学校、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广州女子中学等共有108名女生报名参加了军事委员会战时干部训练团第3团。当年,十七八岁的她们正是花一般的美丽年华,但是,她们却做好准备去接受战斗洗礼,迎接生与死的挑战。面对侵略者,上了战场都是军人,每个人都会向侵略者射出复仇的子弹。那时的粤北偏远山区星子镇,流传着对这些女兵的赞誉:“梁山泊有108条好汉,星子镇有108个花木兰。”队伍抵达江西后,在广州应征的女生都编入了女生大队第2中队,受训时间为期9个月。临近毕业的前两个月,接到上级命令,战时干部训练团第3团所有学生并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第16期政治训练总队,这些女生骤然成为黄埔军校正式学生。
  军校纪律严明,生活艰苦,这些女学员褪下红妆,完成了从女生到女兵的蜕变。从新加坡应征回国的归侨林逸冰,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平时开会沉默不语、若有所思,在梦里多少次被孩子的呼唤惊醒,白天则依然若无其事地坚持训练,摔倒了爬起,再摔倒再爬起,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她终于坚持下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女兵。当年领操的区队长吴仙竹,时隔55年后在20世纪90年代回忆记述:“广东女兵容易哭又容易笑,既调皮又聪明,好吃好玩却吃得苦,爬得起也睡得下。”广东女兵确实是好样的,第三分校第16期学员毕业考试成绩揭晓,女生大队300多名学员中名列前三名者全都是广东籍女兵,而且都是前广东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第一名王新娥,第二名黎福華,第三名邓婉红。1939年12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第16期女生大队毕业了,被分发各个战区或南方省份参加战时工作,她们从事战地采访,宣传抗日救亡,帮扶困难群众,战地救治伤病员,辅导妇女儿童,担负学校军训、战地或后方疏散等工作,服务事项遍及所有战时后方勤务。邓婉红等14位女兵和8名男生,留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从事训育工作,还有一些女兵分配到第三战区第19集团军总司令部妇女战地服务团工作,该团团长就是前武汉分校政治大队女生队胡兰畦,“第一代女兵”与“新一代女兵”战地相遇,显得格外亲近。邓婉红后与女兵王瑞华调到前敌总指挥部直属青年军事训练班女生队当区队长。这批广东黄埔女兵,为了坚持抗战付出了青春年华,倾尽她们的心血和力量。

《黄埔女兵与抗战岁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黄埔女兵与抗战岁月.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