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化学试题 > 内容

李叔同与南京高师关系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5 06:06:26     阅读:


  内容摘要: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诸多领域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为中国艺术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自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人格教育是李叔同艺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以“器识”作为文艺准则,并将其作为考察学生是否可塑的标准。李叔同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主要运用“不言之教”的感化方式来实现,其“不言之教”的感化力量既来自于他本人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以及精湛的技艺又来自于于他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真诚教导。
  关键词:李叔同 南京高师 人格教育 器识 不言之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如画的文字写满了别绪!一曲《送别》唱到今天,它舒缓优美的旋律、苍凉悠远的意境,激起人们多少往日情怀!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美国音乐家福斯特,而词作者便是我国近代艺坛上一位杰出的先驱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
  李叔同,原名文涛,字惜霜,号叔同。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他父亲为李鸿章同年进士,曾官吏部主事。致仕后经营盐业,兴办银行,为津门富豪。李叔同小时候就极为聪颖好学,加之受教于当时天津的名士赵幼梅和唐静岩先生,因而小小年纪就积累了深厚的国学根底。少年时已擅长吟诗作画、写字刻印,以才名闻世。用他在词作《金缕曲》中的话来说,“二十文章惊海内”。李家是天津的富商大贾,精通琴棋书画的李叔同也沾染了清末世家子弟的生活作风,他出入梨园,广交名角,楚馆流连,吟风弄月。他是天津、上海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才华横溢,备受瞩目。说他“寄情声色”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然而,“寄情声色”也自有其社会与个人的背景。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千疮百孔的中国已沦为列强刀俎之上的鱼肉。李叔同本人亦经受了科举考试的失利。他看不到国家和个人前途的希望,不免追求声色刺激,以获得暂时的解脱。所谓“奔走天涯无一事。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然而,1998年的一场社会改良运动将他从浑浑噩噩中唤醒,这就是康梁倡导的维新变法。维新变法运动中变法图强的思想给李叔同以极大的震撼,使李叔同认识到衰弱落后的中国只有变法革新才能谋求国富民强,而要变法革新必要积极地向西方学习。
  1901年,22岁的他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读书,与邵力子、黄炎培、谢无量等人同学。上海公学是当时上海最先进的学校。有趣的是,这个特班中举人、秀才居多,普通资格的教师根本镇不住,结果,总办(即校长)何梅笙只好专程请来翰林学士蔡元培做国文教授,用意自然是一物降一物,名师出高徒了。(雅妮《读史·人物·传奇李叔同》)1905年李叔同决意东渡扶桑进入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和绘画的进步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学习西洋音乐的人。1911年32岁的李叔同学成回国,同年,他的家业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败,李叔同对此不以为意,倒是辛亥革命的成功让他倍感精神振奋。
  归国后,李叔同以教师为职业。然而,成为一名艺术教员并非李叔同的职业理想,更不是李叔同远赴东洋学习绘画的初衷。李叔同的学生吴梦非曾在《一代名师》中提到李叔同的一句话:“我在日本研究艺术时,自己万万没有料到回国后会当一名艺术教员的……”言语中多少带有一丝怀才不遇的无奈惆怅。(朱安谧《李叔同:一轮明月耀天心》)但最终李叔同确实做起了教师,而且一做就是六年。1912年,他应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的邀请出任该校的音乐和美术教师。他是我国最早留洋归来教授西画的教师之一。1914年江苏省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南硕儒、原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校长,后韩国钧调任安徽,待新巡按使齐耀琳到职后方经教育部批准再度任命江谦为南高师校长,并于1915年1月17日到任。同年,李叔同应江谦之聘,兼任南高师国画音乐教师。自此,李叔同兼任南高师和浙一师教习,承担两校的绘画及音乐课程。每周乘汽车往返宁杭两地“千二百里”,颇为辛苦。当时南高师图画手工科方面,西画教师有李叔同,国画教师有萧俊贤、吕凤子、汪采白等,手工教师有吴溉亭等。(范扬《百年回眸 世纪展望——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百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说到南高师不能不提到“三江师范学堂”。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具有现代意义的师范学堂替代了传统的私塾授受。从此,中国的近现代教育诞生,中国近代的美术教育及新美术运动亦肇始于此。光绪二十八年,张之洞奏请在南京建立“三江师范学堂”,其是仿照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模式建立的一所新式高等师范学堂。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改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它是我国最早开办的培养各种师资的高等院校,由晚清著名学者、书画家、教育家李瑞清任监督。李瑞清办学目光远大,提倡科学、提倡国学、提倡美术。李瑞清主政期间,“两江师范”正式设立图画手工科,成为首创艺术科系的中国高校,中国的近现代美术教育由此起步。“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培养的两届69名毕业生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拓荒与奠基的作用,他们是我国艺术教育第一辈师资,这些人中的著名美术教育家和画家吕凤子、汪采白、姜丹书和吴溉亭都是李叔同在南高师做教习时的同事。1911年辛亥革命,“两江师范”停办,1914年复校,改称“南京高等师范”。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亦即今天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图画手工科则为现今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前身。
  即便李叔同没有想到将来会以教书作为安身立命的途径,但他教起学生来严谨认真,学生也对这位博学多才、“温而厉”的先生敬佩尊重。
  人格教育是李叔同艺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尤其体现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上。他很赞成《世典》中的话“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这句话李叔同常常用来教育学生,即要成为一名有高远抱负的文艺家,艺术技艺不仅要精专,最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器量和见识即个人内在的品德内涵、精神境界。倘若没有“器识”,即使技艺再高超,也不足称道。据他的嫡传弟子丰子恺在《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中说:“他的案头却总放着一册明代刘宗周所著关于古来贤人嘉言懿行的《人谱》,并且还在封面上写着‘身体力行’四个字,每个字旁又加上一个红圈。”因此,李叔同常告诫弟子:“应使文艺使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李叔同与南京高师关系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李叔同与南京高师关系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