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生物试题 > 内容

论高素质教师的培养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5:57     阅读:


  摘要 培养高素质教师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从未来发展的要求看,应加强师范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具体而言,应改革传统教育理论课程,以适应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需要。
  关键词 教师教育 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
  
  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本科层次的中学教师为主。因此,如何使学生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更快地适应教学,适应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教师,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对高素质教师的培养略作探讨,以期对教师教育专业化有所裨益。
  
  一、培养高素质教师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首先是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倾向,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施素质教育。1998年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之后国家在政策措施上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革,即课程教材改革、评价制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其中,课程教材改革制定了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中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允许非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在通过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以后从事教师工作。在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上,由于种种原因,该项进展比较缓慢,还显得比较滞后。中小学进行的素质教育也给高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很多问题,高校培养的学生应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中学的教学改革。
  
  二、从未来发展的要求来看,应加强师范生的素质教育培养
  
  就内涵来看,有学者指出,所谓师范生素质教育,就是以每个师范生已有的素质为基础,以尊重师范生自主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社会需要的教师素质为追求,通过对师范教育内容、途径、方法、手段进行有计划的运用与实施,将未来社会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有效地转化为每一名师范生体现自我发展的追求。在个体潜能得到有效外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师范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师范教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上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实现教师教育上的创新。就要转变教师观念。中小学能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否有现代教育观念至关重要,因此,应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观念,从师范生的培养阶段开始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教育实践能力上,应加强师范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实施,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从师范教育的发展来看,教师教育已经开始朝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重点师范院校已开始探索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道路。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教师教育专业化,除了加强本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以外,还应加强教育学科在整个学科中的比例,尤其应改革教育理论课的教学,使其在培养教师基本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适应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理论课程
  
  目前,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理论课主要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和教材教法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在培养师范生教师素质方面远远不够,学生学完这三门课程基本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因此,应加大教育理论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比例,将教育技术學纳入教育类课程之中,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比例。对传统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则应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进行改革。
  (一)心理学课程的改革
  从目前的心理学教学来看,很多高师院校所使用的心理学教材体系还是沿用过去传统的教材体系,有些教材虽然有所更新,但变化不大,仍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主干,加入一些学习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心理咨询中的少量内容。这种教材体系和目前的教学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调查来看,对心理学教材和教学内容感到满意的学生仅占35%。这表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还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学生对现有教材内容不满意,这其中既有教材体系的问题,也有学生对心理学的认识问题。对学习心理学认识上的偏差,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来完成;而教材体系的问题则必须进行改革。作为公共课必修的心理学,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使师范生获得教书育人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知识技能,成为适应未来中学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对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来说,在一般教学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基础上,还应确立一条基础原则——实效性原则,即在保证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强调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对师范生未来中学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价值。这一教学目标是高师院校心理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心理学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定位于这一目标上。但同时,心理学课程也应成为一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应用技能课。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定位在这两个教学目标上,心理学课堂教学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师范司曾对一些地区的高师院校进行调查,学生对公共课心理学的意见主要是两点:一是学时无趣,二是学后无用。这种调查虽然是在10多年前进行的,但目前的教学内容和当时相比,差别并不大,学后无用是公共课心理学教学的要害问题,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会影响这门课的开设目的和作用,影响到学生对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的认识。调查中发现,认为学习心理学能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比例不是很高,这也表明现有的教学内容对心理健康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体现得不够。很显然,这一基本现状与教学目标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应改革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的教学内容。
  应使教学内容尽可能与学习兴趣联系起来。有学者提出。在公共课心理学教学的内容上,必须打破传统的体系,不以某一心理学科为框架,而应围绕师范生未来中学教育实践中的主要活动——教和育两条主线组织心理学内容,形成双主线结构。这一提法有其科学性。在教的方面,应该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使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把握清楚,学懂弄透,惟其如此,他们才能在教学上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在育的方面,一是应联系教学实际,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所必备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素质,使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和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二是应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理论,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这种双主线结构上,既应把教和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统一起来,互相融合,也应有所侧重。应深入挖掘教学理论中“育”的内涵,联系教学实践,使心理学课变成一门素质培养课和技能提高课,增强其实用性。
  (二)教育学课程的改革
  关于教育学教学,应进行教材内容

《论高素质教师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高素质教师的培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