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生物试题 > 内容

[援疆事迹材料六篇汇编]援疆事迹材料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3 19:08:34     阅读:

援疆事迹材料六篇 【篇一】 **同志,男,1962年7月出生于浙江鄞县,1978-1981年就读于鄞县咸祥中学,1981年-1984年就读于宁波师范学院物理系。1984年作为优秀毕业生分配至宁波市镇海中学工作,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镇海中学工作期间,历任教务处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区教育局党委委员。2012年,50岁的**同志主动请缨,成为一名援疆教师,原本计划援疆一年半时间,他却在结束后主动要求再留疆一年半。三年时间里,**同志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经验传授到新疆库车县第二中学,通过名师工作室培养出一批教师,该校高考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数创下库车县记录,为当地留下教育财富。2015年,**同志结束3年援疆工作,返回镇海担任区委党校副校长、党委委员。2017年2月25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同志在30余年的执教生涯中,把对共产主义矢志不渝的理想信仰转化为对学生、对事业、对社会的大爱。他平凡而不平常,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牢记宗旨、坚守初心、忠诚使命的政治本色,彰显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爱岗尽责、潜心执教、立德树人的内涵品格,展现了援疆干部真情援疆、实干援疆、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精神催人奋进。

勤教精育、为师为范,被赞宁波最好物理老师 **同志从教30余年,爱岗敬业,务实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教育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是区首批名教师、区劳动模范。在镇海中学,**教过初中物理、也教过高中物理。在课堂上,他思路清晰,语言风趣幽默,布置作业极少,而班级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担任初中两届毕业班物理教学时,平均分、及格率均列全区第一。担任97届高中物理任课教师,高考平均分列全市第一。1997年所担任班主任的高三(5)班理科平均分达555分,列全校第一。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他先后担任过校航模队辅导员和学科兴趣小组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省、市航模比赛,多人多次获省、市第一、第二、第三名,辅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2人获全国一等奖,多人获省一、二、三等奖。“他可能是全宁波最好的物理老师!”一名镇海中学毕业生追忆说,“怀念他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怀念他朴实至简的低调做派,怀念他从骨子里关爱学生的为人师表,怀念他不标准的普通话。” 2012年,**同志作为宁波援疆教师领队来到库车县第二中学,他结合库车二中学生的特点,推行听课制、导师制、集体备课、分级管理、教师轮岗宿舍管理等一系列“接地气”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在优秀生培养方面,**提出导师制,每位老师联系几名学生,便于学生精细化管理,同时对于学生的成绩进行大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的主张和坚持下,库车二中开始重视学生的弱科补强问题。通过**和众多援疆老师的不懈努力,库车二中驶入了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快车道”。“姚老师巧妙地将镇海中学的好做法和库车二中的实际相结合,让沿海地区的先进教育理念迅速在这里落地生根。”库车县教育局局长、库车二中校长郭志清说。

一段援疆路,更是一生援疆情。关心到家庭不富裕孩子高考失利后的心绪难平,体察到青年教师初执教鞭的窘迫茫然,体会到孩子青春期的懵懂和叛逆,能够发觉学生到更大世界看看的内心渴求**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是至真至纯的“师者”。

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 **同志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港口强区品质之城建设中干在实处、干出实绩、干出口碑,为镇海的教育事业发展、党校教育培训和理论宣讲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教育事业,他有自己的信条和坚持,他执着而负责,总是毫不吝惜地全身心投入。库车二中是阿克苏地区的一所名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地的教育水平。2011年末、2012年初,该校经历了“大规模”的校领导调换,整个学校似在期待更高级别的“蜕变”。**当时援疆支教,恰逢时机。“我相信,我有这个能力(改变这里的教育)。”**曾说。

说到做到。在库车二中援教期间,体重仅45公斤的**同志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心一意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几乎每一天,**都有操不完的心。天未亮,他便匆匆赶到学校,去看学生早读;
巡视一遍后,他会拎着板凳去各个教室听课,课后找老师谈话,分析讲课技巧,查看学生作业,找学生谈心;
晚上,他会到学生宿舍查看学生就寝情况,一切安顿好后才放心回去。风沙、干燥、饮食的不惯、作息的不适所有的这些挑战和困难,**同志提都没提,他总是每天乐呵呵的,将宁波人的务实、勤勉和忠诚负责,一点一滴渗入库车这块贫瘠的土地。2012年,库车二中第一次有学生考入清华。从那年起,库车二中年年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不断刷新库车教育系统历史记录。

傲人的成绩背后,他润物细无声式的育人理念更显珍贵。这名一天工作12小时的副校长,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炽热和细腻,跨越的师生缘分,对他的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共事的老师们来说,**也不仅仅是一名“名师”,更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创新者、实践者。“姚校长不是将宁波的那一套照搬,而是将宁波好的做法和库车二中的实际结合,在教育制度、管理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提供了非常多宝贵的东西,让我们受益匪浅。”现任库车二中副校长姚永刚说,“师傅”**身上是发自内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要在西北边陲完成自己对教育的朝圣之旅。

勇挑重担、甘于奉献,援疆精神永放光芒 **同志讲责任、重担当,服务大局、乐于奉献的使命意识,在推进落实中心工作中勇挑重担、勇于破难、勇创佳绩。**同志在知天命的年纪,主动请缨参加援疆工作。“离开你们我万般不舍,但离开这片美丽的土地,我却心如刀割。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对不起,我没有离开的理由,因为我放不下肩上的这份责任,更忘不了出发前自己许下的誓言。”这是**生前在日记中对家人的留言,他已把库车当作第二故乡。在**援疆的三年时间里,发生过无数动人的故事。他不仅带来了宁波镇海的先进教学理念,更成为推动民族大团结的倡导者。

在宁波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指挥部入口的展示牌上,写着浙江援疆干部“六个特别”精神:“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事,特别能团结。特别能自律,特别能奉献。” 这“六个特别”,成为援疆干部人人遵从的守则。而**,无疑是“六个特别”精神最好的实践者。库车春季多风沙,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吹过来的风带来了大量黄沙。摆放在两道门后的绿植叶片上,满是灰沙。即使四季门户紧闭,风沙依然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钻进来,落到桌上、地面上和文件上。如果晚上开窗通风,白天就会发现室内风沙堆积,一片狼藉,不可收拾。**就在这里,在库车的漫天风沙中,强烈光照下,按照两点一线的路径,从指挥部到库车二中,或者从库车二中到指挥部。2014年,**要回浙江了,离别时库车二中的老师学生和他相拥而泣。此情此景让**割舍不下,来不及跟家人商量,他就对怀里的学生说:“老师不走了,再带你们一年半。” **找到前来送行的库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发源,拉住他的手说:“我要留下,我要看着同学们都考进大学。”**的责任感和爱心深深地打动了库车二中的师生们。2015年,在最后离开新疆时,**又被同学们包围了,大家泣不成声。那一年高考,他带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数字再创库车新纪录。援疆干部们评价,援疆任期到后,又主动延长一期的**相当了不起。没有“六个特别”精神的支撑,他不会如此执着。如今,**的点点滴滴融在南疆的土地上,再也不会消失。

**就像一根蜡烛,默默燃烧生命,为库车教育事业做了许许多多。他带着播种希望的使命而来,收获了满满的真情而去。在库车二中师生们的眼里,他们敬爱的姚老师,从来就不曾离开。

【篇二】 **,女,汉族,1964年出生,1987年入党,现任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英语教师、教科研室主任。**老师2008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四次到和田支教。四次援疆,每一次都是她主动申请。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她顾大局,守纪律,维护民族团结,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她爱生如子,勤奋敬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师德规范,团结同志,深受大家好评。

无尽的牵挂 **老师第一次援疆是2008-2009学年,在和田地区墨玉二中任教。这一年她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援疆任务。回京后,新疆和田的学生们始终牵动着她的心,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眼睛,时常浮现在她的脑海,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再进和田。

2013年、2014年、2015年,她又带着理想和无限的热情,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主动申请来到了和田。

这三次援疆,她一直在和田市五中任教,同时兼任五中教科研副校长。援疆支教之路充满了种种外人难以想象的辛苦,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寂寞,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同的饮食习惯,语言沟通的障碍,落后的教学条件,但薛老师克服了这些困难,全身心投入,把自己所学尽可能多的传授给孩子们,留给和田的学校,给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了新的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给可爱的维吾尔孩子送去温暖与爱。

撒播知识的种子 在和田市第五中学,那些双眼皮、大眼睛的维吾尔族孩子们给她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欢乐。在那里的每一天,她既快乐又充实,她做公开课、带徒弟、编乡土教材、做课题、做讲座,把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心爱的学生们。

和田市五中是民汉合校,三分之一的孩子小学都没学过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为提高入门年级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她一到这里,就及时推出了她的多媒体示范课。课后老师们反响很大,他们说:“薛老师,您讲的太好了!您自始至终充满微笑的教态、您与学生课上的沟通,课件PPT的设计,听力的训练,都让我们耳目一新。特别是德育的渗透,您告诉孩子们:无论你们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我们都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要热爱我们的祖国。您的课、您的语言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从您身上我们看到了北京援疆教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深深的爱国情怀。”在薛老师的影响下,英语教研组的许多老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针对和田五中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兴趣缺失的现状,薛老师把北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当地教学实际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她经常把用手机给学生们拍下的照片,做成PPT教学课件,同时也将平时与孩子们一起活动的照片加进去,再加入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动画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她鼓励每一个学生张嘴去说,将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混编成组,并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予以鼓励,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全体英语教师的一致好评,并在其他年级得到推广。之后她又将这种做法写成《浅谈初中英语入门课的教学技巧》和《浅谈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等几篇论文,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获一等奖。

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她和初一年级的9位英语教师一头扎进课题《如何发挥初一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作用》研究之中。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备课组老师的积极性。大家查资料,找理论,齐心协力,并逐渐形成研究氛围,至今犹盛。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共组织了课题起始和结题研究课共30节,形成教学论文15篇,最后形成课题研究成果《论文集锦》。开题报告会上,和田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郝红梅感慨地说:“非常感谢北京来的**老师,此课题开创了和田市学科科研课题的先河,也打开了五中教学课题研究的新局面。”结题后她整理的论文《如何充分发挥七年级学生听说读写的主体作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为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兴趣和效率,她编写了乡土教材《初中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有效方法》,自己出资给每位学生印了一本。之后,她根据此教材及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写成论文《中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巧妙方法》,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她还将记忆单词的方法制作成PPT,连续几年为即将参加中考的五百多名九年级学生做辅导讲座,广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她的学生高鸿卫在五中与和田市少年宫联合举办的百词竞赛中获二等奖,学生阿丽米热·艾则孜获得英语口语比赛二等奖。

在英语教学传帮带方面,她指导了阿斯古丽、苏正正、王召利、吴玉婷四位青年教师,经常与他们切磋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使他们受益匪浅,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其中吴玉婷老师尤为突出,她在教学上爱钻研,不怕吃苦,经常主动找薛老师进行探讨,现在她已经是和田市五中的英语教师骨干。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薛老师与全体教师就《搞好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学领导力》、《如何书写教学案例》等主题进行了多次交流,会上教师们积极发言,气氛热烈,这些培训交流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爱心点亮梦想 薛老师非常关注班里的维吾尔族学生,把温暖送到每个孩子的心坎上。她非常喜欢这些维族孩子们,与他们有着很多感人的故事,学生古丽米热骨折后,她买了香蕉、巧克力去看望她;
伊克山得脑瘤了,她经常问寒问暖;
寒假从北京回来,她给每个学生都带来了北京特产;
在他们取得成绩时她经常给学生买奖品,送给他们。在协助班主任工作上,她也做了大量工作,接待学生家长无数次。

从2008年第一次援疆开始,薛老师共资助了8个学生,资助费用达两万元,孩子们都管她叫北京妈妈。薛老师的学生肉孜婉·古力因为家庭困难,家长不让她上学了。了解到情况的薛老师数次到肉孜婉·古力的家进行家访,和她父母深入长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薛老师开始资助肉孜婉·古力,帮她缴纳每学期学费,直至她完成学业,考上大学。2014年暑假肉孜婉·古力去上大学时,薛老师又给了她价值一万多元的笔记本电脑及现金一千元。**老师对她的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激励着肉孜婉·古力努力拼搏、奋勇向前,上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她说:“将来大学毕业后我也想当薛老师这样的老师,资助贫困学生,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实现梦想。”现在肉孜婉·古力已经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薛老师在离开新疆前又资助了肉孜婉·古力的妹妹1000元,现在妹妹正在上高中,成绩很好,父母也由此改变了女孩儿读书无用的落后观念。

在墨玉二中时,祖丽皮耶是薛老师班里的英语课代表,父亲在她上小学时遭遇车祸而亡,母亲患有心肌炎常年卧病在床,家中日子非常艰难,她午饭经常是就着凉水啃干馕,以至于得了胃病。细心的**老师发现后,每月给祖丽皮耶生活费,让她顿顿有热饭吃。在薛老师离开新疆的时候,祖丽皮耶抱着薛老师哭得泣不成声:“薛老师,舍不得您走啊,请您留下吧,我什么时候还能再看到您啊。” **老师把更多的爱给予了和田的孩子们,给了支教工作。她把得过两次脑血栓的妈妈留给姐姐、弟弟照看,远在千里之外,她不能常守在妈妈身边。2016年3月20日,她在新疆和田接到妈妈离世的消息,想回去送妈妈最后一程,可当天的航班又取消了,她没能见上妈妈最后一面。

**老师的事迹曾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田地区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和新浪网、新华网、天山网等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还收入到《西望胡杨》、《我们共同走过》、《中国大援疆》等文学作品中。她被评为2009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优秀援疆教师,2014年和田地区优秀援疆教师、优秀援疆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年度先进个人,2015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北京市先进工作者、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感动西城人物。

【篇三】 **,男,汉族,1968年4月出生,浙江德清人,1989年8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德清县林业局、筏头乡政府、德清县委组织部、湖州市林业局工作。2005年12月任市林业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2012年8月任市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2013年7月任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柯坪县委副书记。2015年8月11日晚,正在柯坪工作的**同志突发心脏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以身殉职,年仅47岁。**同志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充分发扬“六个特别”浙江援疆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援疆工作,是新时期我市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湖州好干部的先进典型。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切交给组织的赤胆忠诚 作为一名在组织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党员领导干部,**同志理想信念坚定,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每次工作调整,都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对组织从来不谈困难、不讲要求。在市林业局工作期间,除了管好本职工作,始终能够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参与织里“三合一”整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主动克服时间紧、阻力大等矛盾困难,不推诿、不退缩、不畏险、不避难,不折不扣完成好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同志的爱人是他的大学同学,为了他从龙游嫁到了德清,但夫妻俩总是聚少离多。2005年,他从德清县调到市林业局工作以后,常常忙得一个月都难回一次家。2011年,安排他去国家林业局挂职,当时他儿子正面临高考,组织上征求他意见,他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就走,一去就是半年。2013年,组织安排他去援疆,市领导找他谈话,问有什么需要组织上照顾的,他毅然说,“请组织放心,家里的困难我会克服,去了新疆会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他是这样说的,一直也是这样做的。在新疆两年多时间,面对着艰苦的条件、繁重的任务,他始终无怨无悔,全身心投入。

一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担当 在新疆工作两年多,**同志很快融入当地干部群众,始终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为柯坪县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笔记本上记载着一句话,“来的时候是一粒种子,离别的时候要满园硕果”。2014年以来,援疆指挥部共实施援疆项目27个,总投资3.8亿元,涵盖就业、产业、教育、卫生、智力支持等各个领域。**同志把这些援疆项目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的民心工程,时刻挂在心上、抓在手上。他每周带队到基层调研,走村入户摸清群众所急所盼所需,自己还结对了4户困难家庭,帮忙他们承担上学的学费,还经常送去学习用品。当他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还不富裕,创业就业渠道比较窄的实际困难后,大力引进20万株“南疆红”红枣项目,建成200亩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手工编织来料加工等项目,完成22批次818人创业培训,帮助755人到疆内企业就业,稳定就业率达到92%。针对当地教育、卫生资源稀缺,组织开展“援疆人才基层行”活动,先后带队开展12批次送教送医下乡,受惠群众达1200余名。针对柯坪县农村文化建设比较薄弱的实际,他想办法、动脑筋,在玉尔齐乡玉拉拉村建成了全县首个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当地开展去极端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健康文体活动的重要阵地。**同志爱疆如家,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捧着一颗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一贯唯实求实的优良作风 **同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凡是认准了的事,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一抓到底,不抓出成效绝不松劲。早在10多年前,担任德清县筏头乡党委书记时候,就抓住生态优势,带领班子成员坚定不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培育生态经济。如今,游客趋之若鹜的“裸心谷”等众多“洋家乐”,就坐落在筏头乡,他当年打下的基础,呵护的一方绿水青山已经成为了金山银山。在市林业局工作期间,他牵头负责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立足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机制,圆满完成2.2万亩防治任务,顺利通过了省林业厅的检查验收。柯坪支柱产业是畜牧业,但是当地肉羊繁殖较慢,产业难以壮大。他就积极联系协调有关部门,落实1466万资金,建起湖羊种羊繁育基地、产业化推广中心和标准化养殖小区。期间,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三次往返湖州亲自参与选羊、疫情监测、运输协调等工作,2014年,两批1600只“湖羊”运送到柯坪,创造了万里运输零死亡和安全度过应激期零死亡的奇迹。“湖羊”落户后,他找专家、跑企业,天天泡在“羊圈”,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同志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推动工作,重实际情况、重客观规律、重科学精神,体现了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一天不敢懈怠的忘我精神 “哪怕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这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参加工作30年来,工作岗位在变、职务在变,但每到一个新岗位,他都非常投入、非常忘我,而且能很快成为行家里手,把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刚担任德清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时,正赶上村级组织换届,那阵子他天天往村里跑,深入一线指导听意见做工作,化解矛盾问题,圆满完成换届任务。2014年10月,为联系对接项目,**发着高烧,依然一口气奔波20多个小时,赶到1000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一路吃泡面、啃面包。凌晨出火车站时,同事看他脸色不好,心疼地问到, “要不先找个地方看一下病吧”。他说,“没事,吃颗药、歇一会儿就好”。到了宾馆,仍熬夜开会商量工作,睡了不到2小时就爬起来,又投入第二天工作。有的同志“怕”在**手下工作,因为他要求高、节奏快、加班多,有时近乎苛刻。但是,大家“怕”他、更敬重他。每天最早到办公室的常常是他,最晚走的也是他。一位援疆医生说,“我们上夜班回来,经常能看到黄指挥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窗户上映着他忙碌的身影,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敬业精神”。作为指挥长的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放弃了很多本该休的探亲假。平时他一有空就往项目、工地跑,全过程跟踪管理、严格监督,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安居富民工程,1000余户农户搬入新居,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一生本色做人的质朴情怀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同志处世阳光、为人和善,人前人后都是一个样子,没什么架子,在湖州援疆干部心目中,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大哥”。对援疆干部来说,最难熬的是思乡之情。他总是想尽办法丰富大家业余生活,每个月为大家过集体生日,带着大家包饺子、做锅贴、办趣味运动会,有时候还自己下厨做家乡菜,为大家缓解乡愁,把整个团队像一股绳始终紧紧拧在一起。遇到天气条件不好等情况,他总是主动把指挥部的车让给援疆人才使用。作为湖州援疆干部的“班长”,他不仅关心关爱干部,而且非常重视教育、培养干部,经常找干部谈心谈话,定期举办“援疆论坛”,常常鼓励援疆的同志多读书多学习多提升。他家庭责任感很强,最为放心不下的就是70多岁的老母亲,身在万里边疆,没法照顾老人,他把对亲人的愧疚埋在心底,每次回家第一时间都赶去看望母亲。和同事谈起家人的时候,他的眼眶常常湿润,“母亲是我的牵挂,援疆是我的责任,忠孝难两全,我们把工作做好、作出成绩也是对家人的最大安慰。”他自我要求严格,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低要求,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指挥部援建资金数额大,涉及工程项目多,他牵头修订内部管理、项目运行、党务纪检等16项制度,带头严格执行,切实做到在大事上泾渭分明,小节上从严把握,规章制度面前不搞特殊化,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篇四】 “我们迎着大漠的风沙,走在援疆的道路上;
我们是英雄的海河儿女,义无反顾建设边疆;
我们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教育援疆;
我们是优秀的教坛精英,理念先进业务精良;
我们肩负着组织上的希望,传经送宝文化涵养;
我们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倍感欣慰无比荣光”一首《天津援疆教师之歌》再现了三年前天津市第八批援疆干部身披红花、挥泪辞别亲人的动人场景,也记录了三年来天津援疆教师团队大爱撒和田、万里育英才的感人经历。这首歌的歌词就出自于天津援疆干部**之手。

2014年初至2016年底,受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委派,**带领着前后两期共35位教师“组团式”定点援助新疆和田地区天津高级中学。这支团队的成员分别来自于天津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和各区重点中学,全部具有中高级职称,任教学科达到了高考科目全覆盖,还配备了一名音乐教师和一名专职心理教师。

三年间,**秉承“奉献边疆、造福和田”的援疆精神,恪守“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援疆准则,在天津前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干部教师的大力支持下,率领天津援疆教师团队助推受援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天津援疆、天津教育赢得了荣誉! 为和田教育发展献策出力 **在和田地区天津高级中学(地区二中)任职党委委员、副校长,所分管的工作可以说是班子中最多最重的。三年间,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精神,不计得失,真抓实干,为学校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每周坚持听课、巡课,积极推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带领援疆教师与本地教师一起研究教学设计、探索教学情境,指导学科组开展教研活动,开展德育专题讲座,指导组织班主任系列培训,安排援疆教师担任学科组长狠抓学科组建设,指导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等。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天津援疆教师站在万里之外的讲台上,把天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无私传授给了和田的老师和孩子们。三年间,天津援疆教师团队助力学校高考成绩不断攀升,2015、2016两届高考上线率均达到100%,本科率接近70%,包揽和田地区文、理科和双语状元,还培养出了一名北大和一名清华,创造了和田教育史上新的辉煌。

他经常跟老师们讲:“学校教育决不是简单的比时间、拼题海,而是应该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要劳逸结合、刚柔并济。”为此,他力主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每天开展全校学生晨跑,每天午餐时让学生收看央视新闻类节目,每周让学生在体育馆看一场电影,每周五下午全校进行社团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安全疏散演习,建设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班建起“图书角”,将校内的几亩空地承包给各班学生种植蔬菜,建设温室大棚交由生物小组负责培育花卉,让校园变成劳动实践基地,指导思政科组织全校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以及各种体育比赛,这些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如今,课上是书声朗朗、全神贯注,课下是生龙活虎、欢声笑语。很多家长明确表示把孩子送到这里就是奔着天津援疆教师来的,而且不仅是为了课程而来,更是为了这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而来。

他还积极帮助学校建章立制,指导办公室规范接待流程,统领各部门规范档案管理,协助校长完善中层干部调整,指导信息中心制作宣传片并负责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对外宣传的审核,亲自培训保卫科人员实现规范上岗,组织全校男教工成立“护校队”24小时巡逻值班,不定期抽查食堂、严把食品安全关,带领全校教职工对校园内2000余棵树木进行修剪整形,严格监管两个家属区、规范底商出租管理,作为甲方代表全程参与二期工程(1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楼)建设,积极协调各方,确保工程如期顺利完成。

在学校开展的“教职工幸福感言大调查”活动中,他用一句“学校没把我当外人,我视学校为自己家”的简单话语表达了作为一名援疆干部以校为家、倾情投入的真实情感。三年间,在**校长的直接参与下,受援校相继获得“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自治区示范性普高中、自治区德育示范校、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和田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和田地区学校食堂A级标准”等多项荣誉,迅速成长为南疆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开始步入全疆名校的行列。

为打造优秀团队呕心沥血 天津援疆教师工作队是天津援疆各工作组中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日常工作、生活和安全都由**负责,他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头羊”和“大家长”。打造一支政治坚强、作风过硬、团结奋进、充满正能量的优秀团队,为天津援疆建功立业,是前指党委赋予他的神圣使命。

“管理好、服务好、激励好”是他在进疆之前为自己定下的带队目标。进疆伊始,他便带领大家在校内栽下了一片“援疆林”并立碑留念,寓意大家在这片沙漠戈壁上辛勤耕耘、将来一定会桃李芬芳。他为所有党员制作了“天津援疆教师党员示范岗”桌牌,时刻提醒党员要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积极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到学校各处室挂职,为他们成长提供锻炼的平台。

为了缓解生活单调,他每周末都组织大家进行各种活动,球类运动、棋牌活动、卡拉OK等,大家玩儿得不亦乐乎,渐渐忘却了孤独和寂寞,既调节了情绪又增进了友谊,大家心态好了工作自然有积极性。

“有事找老邢!”这是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听说有人生病不舒服,他会第一时间安排车送医就诊,还曾一夜没合眼地陪护蒋新平老师在医院抢救;
得知有人发生矛盾,他会耐心地了解事情经过,逐一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
赶上有人过生日,他都会召集大家一起包饺子或亲手做上一碗长寿面,让老师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获悉暴恐分子要袭击学校,他立即组织男教师成立护校队24小时巡逻防护 为了不断激励大家奋进,他会经常写首小诗与大家分享。“秋日戈壁满目荒,沙海无边天际茫。惊叹红柳顽强志,喜见胡杨泛金黄。大枣红红枝头挂,石榴圆圆暗飘香。援友齐聚互砥砺,盛赞大美好新疆。”这首《策勒秋游》就是有一次他带着大家去县里与援疆干部学习交流路上所作,诗中每每体现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大家争先创优的热情鼓舞激励着每一个人,团队良好的氛围感染影响着每一个人。三年期间,前后两期共有4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2人被列为积极分子,1人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天津援疆教师工作队连续三年被前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还荣获了自治区级先进集体,先后受到刘延东、孙春兰、张春贤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慰问。

为促进民族团结真情付出 援疆三年,在**的心中,始终牢固树立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他积极与当地的民族同志交朋友、结对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交往交流交融、践行民族团结。他每月拿出200元资助家庭困难的古丽尼尕尔同学,为和田的两次地震捐款2000余元,动员自己的派出单位购买30套礼仪服装并捐书1600余册,分别捐给了和田地区天津高级中学和于田县兰干乡初级中学。

他积极响应“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号召,主动联系一个双语班,每周进班、进宿舍、进食堂,与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真情实意与民族学生交朋友。他还格外关心民族教职工,每逢古尔邦节都会去民族同志家中拜年,积极建议给困难临时工提高伙食标准,亲自去探望生病住院的民族同志,经常去乡下慰问学校派驻的“三民”工作组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校长凭着对党的绝对忠诚,凭着敢于担当的勇气,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干出了成绩、带出了队伍,圆满完成了援疆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及天津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篇五】 **,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2010年底,她积极响应祖国号召,主动请缨,作为河北省第六批援疆医生到新疆若羌县人民医院工作。面对环境的不适和工作上的困难,她始终牢记一名援疆医生的光荣使命,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若羌人民筑起一道健康的屏障。在爱人患病瘫痪后,她携手患病爱人不辞劳苦来到若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援疆干部的高尚情操,用对若羌人民的真情大爱展现了新时代援疆干部的风采。她的感人事迹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誉,大家亲切的称赞她为“最美援疆女医生。” 援疆,携患病丈夫一同前往 2011年3月,**来到了地处沙漠边缘的若羌县,来到了她无私奉献的地方。

邢台距若羌3700公里,坐汽车,乘飞机,再倒长途大巴,单程一趟最快也要3天。这些,**来之前并不知道。若羌地处南疆,地阔人稀,20多万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只有5.6万人,县城常住人口只有1万左右,从县城到州府库尔勒相距440公里,比邢台到北京的路程还要远,这些**也不清楚。若羌与邢台相比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天干气躁,多发沙尘暴,睡觉醒来,擤出来的鼻涕里全带着血,这些**更不知道。**只知道,援疆,是一份神圣的使命。她和爱人双方的老人虽然都年事已高,但身体没有太大的问题,爱人是运动健将,儿子在上大学。援疆前,爱人还专门告诉她:家中有他,放心去吧。所有这些,让她援疆没有后顾之忧。可正当**在若羌全身心投入到援疆工作中时,一场变故突然袭来。4月1日晚,她的爱人在邢台家中突发脑溢血昏迷,住进邢台市第三医院抢救,4月2日晨,**接到电话,爱人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听到这个消息,**的腿软的站都站不住。揣着焦急不安的心,**请了假,踏上返邢路。4月4日凌晨1时,**着急赶到医院在手术通知单上签了字。然而,已经错过了立体定位脑部手术的最佳抢救期。一夜间,**白了头。双方父母都已年迈,儿子正在上学,为了不让他们担忧,**隐瞒了实情,独自忍受煎熬。14天后,她的爱人慢慢的苏醒了,但却落下了右侧肢体偏瘫的后遗症,眼见假期临近,是留下来照顾爱人?还是返回若羌?**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她既不忍心撇下病中的爱人,又不忍心撂下肩上的援疆重任。爱人理解她的心,说:“援疆工作是大事,不能半途而废,家里的事儿可以由姐姐、姐夫照顾”,天天催着她订机票。就这样,**一步一回头的走出了家门,返回若羌。在若羌,她强忍着内心的牵挂,投入到工作中,只有在闲暇时给爱人通个电话,爱人总说恢复越来越好,直到后来爱人的姐姐打来电话说爱人饭吃的很少,一天也不说一句话,病情恢复不理想。**突然明白了一切,心里很内疚、很难过,必须回家看看!她再次踏上返邢之路。时别5个月再见到爱人,她的心里充满着内疚,看着一瘸一拐拖拉着走步,明显消瘦的爱人,她的心都碎了。**强忍眼泪,说“我要和你在一起,我们再也不分离!”为了既能继续完成援疆工作,又能照顾爱人,**在爱人的支持下,两人携手共同踏上了返疆之路。就这样,**一边坚持兢兢业业的工作,一边照顾爱人,她每天早早起床给爱人做康复按摩。晚上做电治疗,按摩推拿 援疆,造福了边城百姓 若羌县地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都相当缺乏,许多人都是到400多公里以外的库尔勒就诊,既费时费钱,又有生命危险。**刚来若羌时,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难过不已。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造福于若羌百姓,为她们解除病痛。为了能够保证随叫随到,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贴在了诊室门上,以方便患者就医。

她积极向医院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医院支持下开设了妇产科门诊,新进胎心监护仪,新购臭氧仪治疗顽固性妇科炎症,新型开展阴道镜检查、leep刀手术,开展宫外孕手术、难产接生、二次剖宫产手术、子宫破裂修补、子宫切除术等,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和患者好评。26岁的维吾尔妇女吐拉罕说:是余医生救了我们母子。原来她当时生产时是臀位、早破水,本来想到库尔勒医院分娩,但胎儿已出现窘迫情况,路上随时有死亡的可能,在**劝说下,患者留了下来,**及时为患者实施剖宫产手术,母婴平安,让她们全家感动不已。副院长茹仙古丽说:“余老师看似文弱,其实很有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疑难病症上,方式方法很得当。”在同事看来,**是“动刀”好手,也是“不动刀”的高手。一天夜里,一位产妇出现产程进展缓慢,要不要做剖宫产?值班医生请来**。经仔细检查情况后,她帮助产妇转动胎位,一会儿婴儿自然分娩了。妇产科主任肖敏说:“自然分娩 ,减少了创伤,还为患者省下2000多元的医疗费。”“跟着余医生,大家得到的启发,来自多个方面。”院长杨振显说。一天早上,一位患者刚进妇产科,就在楼梯口晕倒了,医护人员马上把她抬到病房。**在诊治时发现,患者的双脚冰凉,她马上给患者盖好被子,自己坐在旁边,用双手捂住患者的脚“看余老师这样做,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余老师平静地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护士长李燕飞提起这件事,心情仍很激动。

一位患肾结石的孕妇,在外院检查需终止妊娠后治疗结石,但患者多年不孕,岁数又大,因此迫切希望能保住此胎,就慕名找到了余医生。**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还把有助排石的食品一样一样写下来给患者,最后终于成功排出了石头,保住了胎儿。“维吾尔族农牧民听不懂汉语,余医生就学着说简单的维语,遇到实在听不懂的就请维族同志翻译,无论多少遍,她都耐心听,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好雨润物,细而无声。“余老师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教会我怎样做医术医德兼备的医生。”医生王丽娜说,“自己比较年轻,以前对待患者常常不耐烦,现在有余老师在身边,每当情绪不好时就会想到她,情绪也便控制下来”。医院党支部书记吾斯曼说:“在**的带动下,全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好多本打算去州府库尔勒就医的患者,转而来到县医院”。

为了尽快帮助若羌县培养一批妇产科骨干医生,**带了两名学生,并制定了长期培养计划,结对帮学,将医疗程序、救治过程、风险控制的方法手把手地传授给当地医务工作者。有着29年工龄的医生古丽尼萨说:“余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热情周到,她来后,我们学到了许多新技术,遇到一些疑难病,突发病也会处理了”。年轻医生何洁说:“余老师把先进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下来,这半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我也可以独立做一些手术了”。在**的指导和带动下,若羌县医院妇产科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前来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虽然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但在**的脸上却流露出了欣慰和自豪。

记不清有多少次,半夜她被医院打来的电话惊醒,顶着刺骨的寒风紧急赶到医院去抢救病人;
记不清有多少次,她守候在产妇床前密切观察产程进展,直到婴儿平安落地;
记不清有多少次,她忘记了疲惫和饥饿奋战在手术台上,直到母婴平安;
记不清多少次,当面对经济困难无钱医治的患者时,她解囊相助,伸出援手;
记不清有多少次,她婉言谢绝患者家属因感激送来的礼品,但却收下了若羌百姓的善良的心意 援疆,增进了与边疆儿女的情谊 **携爱人援疆的故事,感动了若羌,感动了巴州,也感动了家乡,她的生活也受到来自若羌,巴州以及家乡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

63岁的农民宋礼知道**的事迹后,一大早,顶着凛冽的寒风,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红枣、水果来到若羌县人民医院看望**,宋礼紧紧握住**的手说:“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为了我们若羌,你付出太多了,我们感激你,敬佩你!”**被这位朴实的老人深深的打动了,她热泪盈眶的说:“照顾爱人是我的本分,援疆是我的责任。我只是做了一点我应该做的事。感谢若羌百姓对我的厚爱!” 在**夫妇到若羌第一天,邢台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张彪和副指挥长谷荫荣就到家中看望,想给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但被**谢绝,她说:“我们过来是援疆的,不是要组织额外照顾的。”在外地出差的若羌县委书记郝建民得知**的事迹后,立即安排人慰问**,并给她调宿舍从三楼调换到了一楼。邢台市委、市政府领导也专门做出批示,委托人员前往若羌慰问**。

时任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聂辰席同志获悉**相关情况后,专门作出批示:**同志的事迹感人,值得学习。他还特别嘱咐河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继续协调有关方面,照顾好**夫妇的生活,安排好康复治疗。

当地农村信用联社还专门购置一台康复治疗仪,新疆河北商行购置按摩椅,新疆自治区组织部副部长刘见明、妇联领导、省前支指挥长王会勇、巴州州长李震国、巴州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林炜、邢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新分别代表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妇联和邢台市委、市政府先后专程到若羌县看望慰问他们,送上鲜花和慰问金,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组织的关爱。另外,新疆、河北各类媒体记者也纷纷赶赴若羌进行采访。

2012年3月22日,**夫妇受到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的亲切接见,2013年9月26日,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的亲切接见,次日受到河北省领导的亲切接见,令他们倍感激动和鼓舞,这一切都令她终生难忘。**充满深情的说:“感谢各级党组织的信任,给了我援疆的机会,使自身价值得到体现。不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还收获了新疆百姓纯朴的情意,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的关爱和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唯有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此来报答各界人士对我们的厚爱!” 【篇六】 **,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2013年10月,山西大同云淡风轻,秋高气爽,在这美丽的季节,**同志肩负着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希望,承载着大同市人民的厚爱,携带着妻儿亲朋的嘱托,依依惜别了80多岁的老父老母, 来到了新疆天山脚下--**市第四中学,开启了他的援疆之旅。

真意展示援疆风采 **市第四中学是一所新建学校,主要承办内初班教育教学任务。学校教师是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不同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乐融融。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到了85%以上。到校后,**同志时刻以民族团结为重,为尽快融入到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他只要一有空就向维吾尔族副校长阿里·吐尔迪请教当地民风民俗,还时常与哈萨克族教师马旦也提、古丽孜燕等在一起畅谈生活趣事,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大家需要帮助时,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的真诚打动了大家,好客的民族兄弟姐妹把他当作亲人一样,每逢节假日争着请他到家里做客,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也总爱找他商量。副校长阿里·吐尔迪对他更是赞不绝口,称他是“亚克西--阿卡--欧克拉”(好兄弟)! 学校领导考虑到他初到新疆,想带他先去看看美丽的新疆风景,他婉言谢绝。因为面对学校人员严重不足、业务水平层次不齐的现状,**同志实在无心游玩,他不等不靠,立即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当中。在他的倡导与引领下,全校积极开展了优秀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赛讲活动以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教师们的积极性迅速提高,基本功也得到了锤炼。从此,校园掀起了一股“比学赶帮超”的教学热潮。面对前来请教的同事们,他总是耐心教导,尽力为他们出谋划策。工作之余,他还主动承担起对民语教师祖力哈亚提的帮扶工作。在他的积极指导和悉心培养下,祖力哈亚提很快成熟起来,成为了学校的业务骨干。

真心浇灌民族希望之花 **市第四中学没有专门的教工宿舍,只能安排**同志住在学生宿舍,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从没有搞特殊,也没给学校提要求。学校考虑他第一次来新疆,吃不了这个苦,就没给他安排具体的教学任务,但他主动请缨到成绩最差的班级代课,看到他诚恳而又执着的态度,学校领导讨论决定让他担任了八年级(4)班的数学老师。

八(4)班这个特殊的群体是由46名来自阿克苏地区农村的维吾尔族孩子组成,底子薄、成绩差,而且换过四任数学老师,成绩与平行班相差甚大,学生们早已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面对这种情形,**同志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将孩子们落下的功课补上。接班第一节课后,学生阿布拉喀日追着问:“老师,您的知识真渊博,讲得太好了,我佩服您!您能教我们多长时间呢?”,“我能教你们到毕业”。他高兴地说:“那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数学。”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都充满了希望,可落下的功课实在是太多,数学又是一门前后衔接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跟上课程步伐呢,这成了摆在**同志面前的难题。通过摸索,他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了学习“小三步走”计划,将课本知识难度与学生的水平有机结合,让学生逐步建立学习的信心。对于他这样的援疆干部,学校没有给他安排晚自习,但是他却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周末、晚自习给孩子们“充电”。耐心细致地讲解,尽心尽责地教学,终于有了可喜的回报。在期末考试中,学生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平行班比较,平均分提高了15.8分,及格率提高24%,优秀率提高18%;
如果与本班比,平均分提高了16.8分,及格率提高了28.8%,优秀率提高了4.3%。看到这样的成绩,李老师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生活中,**同志对学生关心备至,赢得了学生们的信赖。学生经常给他描述美丽的家乡,他经常和学生分享成长的酸甜苦辣。当学生有困难时,他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学生牙克亚衣服上的拉锁坏了,他负责修;
米力古丽衣服破了,他负责缝;
苏比努尔、帕提古丽、开迪尔亚在杂志上看到了喜欢的小饰品,他悄悄买下来送给她们班上的足球小将阿布拉喀日生病了,治疗后期不愿再给经济紧张的父母增加负担,发烧了仍坚持上课,**同志了解情况后果断付了医药费,并嘱咐他一定要去看病;
阿力米兰在训练时扭伤了脚,他出钱并第一时间送阿力米兰去医院拍片子特别是他了解到学生阿比代姆、古丽扎尔克孜和迪力那尔生活在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生活上比较困难时,就和援疆干部一起资助了她们。2015年2月份,他资助的学生阿比代姆肾结石需要到乌鲁木齐检查,听到这个消息,**同志急忙赶过去为孩子送行,千叮咛万嘱咐。孩子妈妈见到了孩子经常提及的李老师,像见到了亲人一样,紧紧地拉住了他的手临别时,他又悄悄塞给孩子一千元,并鼓励她要勇敢面对疾病,祝她早日康复。在**同志眼里,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非常自然的事。在他的办公桌上,经常有孩子们偷偷送给他一些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好吃的”。

援建支教工作中,他不仅关心校内学生的成长,校外的孩子也牵绊着他的心。他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与援疆干部一起加入了**市太阳花爱心联盟组织,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献出自己的一份爱:给甘河子镇贫困学生送去急需的图书;
为滋泥泉子镇林河树窝子村幼儿园、白杨河水磨幼儿园小朋友送去毛毯和文体用品;
为黄山幼儿园小朋友送桌椅板凳;
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包饺子他还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同援疆干部一起赶赴卡拉麦里汇丰农场,参加植树劳动为爱心联盟组织挣资助基金,一天下来浑身酸痛,可他心里却是美美的。

真情勾画援疆之梦 谁家无父母?谁家无妻儿?他有80多岁的老父老母需要尽孝,又有妻儿需要呵护。每次接到家人问候的电话,总是心存歉意。2014年10月25日,**同志的父亲因病去世,他最终也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这成了他心中的遗憾。自治区援疆办甘昶春主任在2014年度昌吉州援疆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会议上以“扎根在学生当中,用大地飞花向逝去的父亲致敬”的评价向**同志表达敬意。可遗憾并不仅仅如此,唯一的儿子结婚他没能提前回家张罗、安排;
孙子的出生他没能第一时间见证;
最遗憾的是2016年10月25日母亲离世,他仍未能见老人家最后一面,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同志最终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投入到他钟爱的援疆工作之中。

**同志工作上勤勤恳恳,加班加点已是常事,他从未休息过一天。由于内初班办学特色,学校没有寒假,也就意味着没有春节假期。学校考虑**同志家有妻儿老小,批准他提前回家过年,但他婉言谢绝,直到上完最后一节课,改完最后一本作业,除夕夜才匆匆踏上回家之路。春节假期,**同志来回往返仅用了7天。因为他知道遥远的新疆有46双企盼的眼睛在等着自己,他不忍心让他们失望正月初八,当他站在讲台上时,同事们都惊叹这位援疆教师的心是真的安在新疆了。也许最初同事们都心存怀疑,担心他能否真的把这届学生教到毕业,但**同志用他的真情真意、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追求,诠释了他伟大的援疆之梦。

2014年4月,经**市委组织部考核,**市政府任命**同志为**市第四中学副校长,任职后学校安排他分管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他深知这份责任的重大。成为学校班子成员的他仍兼任八年级(4)班数学课,各方面工作的推进也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大家都知道他早已把**四中当成了自己的家。同事们都嘱咐他注意身体,他却总是说“两年时间太短,我不能辜负新疆人民对我的厚爱。”其实,在他心里早已把实现**市第四中学“一年规范化、三年特色化、五年品牌化”的总目标编成了他美丽的援疆梦。

辛勤的劳动总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在2015年的中考中,他所带的班级升学率达到87%,位于年级第一;
他帮扶的学生古丽扎尔克孜、阿比代姆、迪力那尔顺利考入内高班,特别是阿比代姆患肾结石做手术的三个月中,曾一度想放弃上学,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又重燃起希望,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武汉市第一中学。与此同时,**四中首战告捷,第一届毕业生取得昌吉州内初班办学第一的好成绩,作为分管教学的他也圆满完成了援建支教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援疆后期留任中,学校中考成绩继2015届后又夺得昌吉州内初班办学第一名,这是对**同志真情真意付出最直接、最有力的肯定和嘉奖!援疆期满后,**同志即将离开,领导、同事、学生们都依依不舍,新疆父老乡亲们更是握着他的手尽力挽留,看着乡亲们、孩子们渴求且激动的眼神,**同志的眼眶也湿润了,他对着大家挥挥手,深情地说:“我会常回来看你们的” 新学期,他援建的学校又开始招生了,还扩大了规模。不仅学生人数增多,新教师也大批入编,看着这大好形势,他甚是欣喜,也深知自己已深深眷恋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2014年,先后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美新疆人”、昌吉“援疆工作先进个人”、“最美昌吉人”等荣誉称号;
2015年,先后荣获**市民族团结“十个好”之“好个人”、昌吉“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援疆期满后,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批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的光荣称号。

《[援疆事迹材料六篇汇编]援疆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援疆事迹材料六篇汇编]援疆事迹材料.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