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生物试题 > 内容

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10:25     阅读:


  【摘 要】 文章概述了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滑坡,文化素养缺失的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我国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借鉴美国和新加坡的成功经验;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把青少年道德教育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创新教育观念、内容和方式;优化教育大环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
  【关键词】 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现状;原因;对策
  在十八大强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身为实践主体的青少年,其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不容乐观,信仰缺失、价值观异化等问题层出不穷,有必要在调研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现状的基础上研讨相应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现状
  1、道德文化主流是积极的
  当代中国,尽管青年的道德滑坡、素养缺失现象纷繁复杂,但所占比例不大,道德文化的主流仍然是积极的,主要呈现为以下三大特点:
  (1)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青少年普遍认为,“作为一个人,当然要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不仅体现在言论中,更展现在实践中。八零后、九零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以实际行动努力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进步。
  (2)崇尚民主、平等、自由。青少年普遍希望社会能给予他们人格的足够尊重,希望父母给予较大的思想自由空间,希望学校给予所有学生以平等尊重的教育态度。不少青少年向往人的全面发展,向往普遍民主和充分自由平等的愿望。
  (3)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多元化。青少年的人生追求多种多样,除了健康、知识、理想、人品等目标外,越来越多的青年已注意到金钱财产和权力地位的影响和作用,但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能够在利己与利他中寻得完美的平衡。
  2、“道德滑坡”现象频发
  典型案例:(1)郭美美案件——极端拜金主义。一个小小的微博炫富事件,一个女孩的偶发个人行为,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慈善信任风暴。郭美美炫富行为的实质无非是极端拜金主义的一种表现。我国青年当前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信仰缺失引致的价值观异化现象屡见不鲜。
  (2)李某某案件——极端个人主义。出生艺术世家、就读名校,擅钢琴、长书法,如此才华横溢的少年却逐渐嚣张跋扈,最终锒铛入狱,观其行为,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在作祟,“天下唯我独尊”的心态令他枉顾法纪、淡忘道德。当代青少年于改革中成长,拥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和优越的教育环境,被家庭、学校、社会宠爱,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处事自私、为人冷漠,利己主义的倾向十分明显。
  3、“素养缺失”前景堪忧
  典型案例:(1)埃及神庙刻字案件——国民素养有待提高。南京某中学在读的初一学生,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用中文刻上“丁某某到此一游”,再次引发了国内外民众对中国游客素质的质疑。或许有人说,14岁还是个孩子,不应对其偶然的行为过分苛责。但笔者认为,这一事件的重点并不在于追责,而是在于青少年正处于形成基本道德素养标准的关键时期,应以此事件为警示,重在教育,并使民众转变有些行为“理所当然、无伤大雅”的观念。
  (2)复旦大学投毒案件——人文教育的缺失。骇人听闻的马加爵事件、中南大学的割喉事件,类似事件并不偶然,足以说明我国人文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对青少年的人文教育。过于注重文化成绩,未深刻意识到人文道德方面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这正是中国教育的最大短板。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问题的产生绝非偶然,究其原因,可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探寻。
  1、家庭教育的失败
  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目标的偏颇。“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成为父母对孩子前途的首要选择,“成为具有良好品格的人”对父母来说并不重要,唯分数论英雄,衡量标准过于单一,成人后,青年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榜样的缺失。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单亲家庭数量的急剧增加,家庭的不完整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性格养成与道德的培育。有些家庭即使完整,但是父母忙于工作或耽于玩乐,未給孩子树立起道德榜样,成人后,此类青年趋于冷漠、缺少温情。
  2、学校教育的失衡
  一方面是知识教育与德行教育的失衡。虽然大中小学都有设一些德育课程,但是所有零星的德育课程的总和甚至还及不上英语的一门词汇课程,如此弱化德行教育,培育出的青年高分低德或是有才无德,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是道德教育本身的失衡。我国长期以来的道德教育以教师传授道德知识体系为主,而德育真正的本体“人”、受众“学生”却被边缘化了。教师机械灌输道德信条,学生被动接受道德条文的填塞,学校依据德育课成绩评估德育效果。如此道德教育,德育效果微乎其微,道德问题的产生成为必然。
  3、社会教育的失范
  一方面是社会组织的职能缺位。某些社会组织的职能缺位和个别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导致某些非道德的行为无法受到合理判定。对本国文化传承的不重视与不确定,使得青少年缺乏道德模范与行为标杆,对文化的尊重程度降低。
  另一方面是网络社会的不利影响。快速便捷的网络在提供海量资讯的同时,还有一些不道德、非主流的行为受到广泛传播,个别事件被过度夸张,青少年缺乏对信息的筛选与判别能力,极易受欺骗或被鼓动,成为不良的“范本”。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须对症下药,在思想道德文化方面,转变家庭教育的目标与方式、发挥学校德育的重要作用、优化外部环境的示范引导都至关重要。
  1、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1)美国经验:通过开设人文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心理咨询、生活指导、道德实践等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人格”,达到教育目的。重视公共环境建设,各式各样的图书馆、博物馆和纪念馆遍布全国,这种“实物教育”往往比直接的理论灌输更生动有效。
  (2)新加坡经验:道德建设法制化,将教育与严格管理、道德要求与法律结合起来,如随地吐痰者罚款200元、乱扔纸屑和烟头罚款1000元等。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大环境,并采取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策略,同时,严格控制新闻机构和大众传媒,保证舆论引导的科学性。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把青少年道德教育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各级学校要抓重点、抓落实,高度重视对学生的道德观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杜绝一切“重智轻德”、“以智代德”的思想观念,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创新教育观念、内容和方式。吸收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不再单向地给学生灌输思想,而是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其主动感悟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增强教育效果。
  (3)优化教育大环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道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同时也是家庭的社会的大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大环境。
  总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至关重要,我们应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德育措施,我国的青少年道德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玲芬.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2] 姜尖.美国和新加坡两国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及启示[J].社群纵横,2004(4).
  [3] 辛慧丽.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
  [4] 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5.

《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