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生物试题 > 内容

和谐社会与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关系探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1 06:07:15     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在数量上以及教学质量上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已经被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职院校;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1)03-001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1.03.005[本刊网址]http://
  
  二十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学生面临的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高职院校肩负的德育教育任务就跟更加艰巨。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只有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进程,才能够散发出生机和活力。
  一、高职院校和谐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基点上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前进的重大的战略抉择。高职院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及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也应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人才,而高职院校就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和谐德育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出有着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设人才。就高职院校的数量来说,目前我国独立高职院校已经达到了1200多所,在校生达到900万。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数量和规模足以见出它是我国社会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地。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的实用性人才,是我国重要的生力军。合格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不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从高职院校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于四面八方,家长的关心和社会的关注都要求高职院校的建设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综上所述,没有高职院校的和谐就不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学生的和谐德育建设,就无法完成高职院校和谐建设的目标。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德育建设的冲击
  (一)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德育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道德观念,这为个人独立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道德价值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简单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经济进程的机会,锻炼了他们的身心,也提高了他们道德心理的承受能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市场经济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方面的负面影响。因为过于重视德育的经济价值而忽略其中的人生价值意义,这就导致一部分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唯钱是图”的心理。在这种道德观念下,他们只追求眼前的享受和利益而将理想和道德抛诸脑后,只计较个人整体利益以及自己应对社会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学生们普遍都失去了艰苦朴素的节约作风,生活上追求奢侈和开放,不良的社会风气充斥于本该洁净的校园,甚至有些学生发展为违法犯罪。还有就是一些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只重视经济效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加关注,学校的德育环境不断恶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职院校内娱乐场所的涌现,学习氛围淡化而商业氛围浓厚,黄、赌、毒在慢慢向高职院校渗透,对学校的学术氛围是严重的打击。可见,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带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造成了高职德育工作的困境。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德育的强烈冲击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交流能够跨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受到高职院校学生们的热爱,互联网的发展也形成了所谓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不仅内容庞杂,且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这是传统传播模式所不具备的特性。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网络也为高职院校学生知识量的积累、性情的陶冶以及身心的娱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广阔平台。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文化不仅包含了正面的信息,还有很多涉及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可能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败坏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认同容易导致他们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我们可以说,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校加诸于学生身上的正面的道德教育走向负面的消极的方向。因此,面对网络时代对高职德育带来的便利和对高职院校德育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网络这一阵地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拓展领域,将正面的思想道德观念传播给学生。
  (三)高职教育的转型给德育教育带来的困难
  我国的高职教育开展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且大都是由中职学院转型而来,所以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多,我国的国情导致了对国外高职院校发展经验和规律中可借鉴的部分不多,因此要摸索出我国高职院校建设的规律,形成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具备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教师非常缺乏,高职学院的教学课程设置也因此受到限制,教学经费以及教学场地也非常匮乏,这一系列不足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发展。而高职院校整体发展受限,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也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就业。在基本的教学工作都难为维持的情况下,德育教育的开展就更加困难了。
  三、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建立坚实的德育阵地
  转变德育教育的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是完成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任务和目标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在理论实践的指导下,建立起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多渠道的德育教育基地。
  (一)德育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就是负责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师日益淡漠自己的工作职责,缺乏教学热情,无意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另外,高职院校内部也出现了轻视德育工作,歧视德育工作者的情况,德育教育在学生的生活和课堂的开展中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学生对德育工作也有着严重的抵触情绪。德育工作者由于无法为学校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科研成果,因此职业自豪感很低,对工作的热情也不高,很难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德育工作,一旦学生感受到德育教师的这种消极态度,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就更加难以开展。这种双向影响的负面效应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们知道,人只有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才能够将这项工作认真开展。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们要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感,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受到重视,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要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去,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师要树立起爱岗敬业的态度,用自己的教学人情感化学生,让学生能够自愿地接受德育教育。另外,德育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认真遵守社会规则,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并且要做的更好,为学生树立起好的榜样。我们并非苛求德育教师成为道德典范,但是至少要做到“身正为师,行为示范”的道德底线,做到课上课下言行一致,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的,生活中自己要做到。
  (二)构建功能齐全的德育教育网站
  高职院校德育网站的建设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思想道德理论融入其中,不断推进网络作为德育教育新阵地的作用,巩固和扩大德育教育已经取得的成果。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将授课内容放置于互联网上,并且推进其在网络中的传播和延伸。同时,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德育教育课由平面化转变为立体化,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推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网络化的时候,要将网络化与党团建设融合在一起。因为德育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党团建设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的组织保障,二者的结合是非常必要且有着重要意义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们都是有着应用性技能的人才,对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因此高职院校的党组织应当将德育教育的重担扛于肩上,主动参与到党建网站的建设中去,争取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党组织中。可以通过建设网上党校的形式开展党支部的工作,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紧扣时代的要求将科技的进步与党建工作的开展充分结合起来。德育教育的网络化不仅能增强影响力,也能扩大德育教育的覆盖面,能够满足更多学生追求进步和拓展知识的愿望。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
  中国的现代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也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不能强硬地约束学生和禁锢学生,而是要理解学生,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的人格,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观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就是,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体现在德育教学内容上就是课程的安排不仅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还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点;体现在德育教育开展的途径和方法上,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教师发挥的是辅助作用,是德育教育开展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而真正参与其中的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学习并且投入到德育的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师帮助、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以实现从“要我成才”到“我要成才”的转变。由于社会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接受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手段发生了变化。德育必须紧贴实际、紧贴学生特点,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准确把握高职学步的思想脉搏,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廖鸿冰.试论高职院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9,(2):266~267.
  [2]王占锋,柳国强,程相娟,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德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08,(3):108~109.
  [3]吴刚,吴秋菊.高职教育德育工作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19~2l.
  [4]朱占文.高职德育载体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70~71.

《和谐社会与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关系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和谐社会与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关系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