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生物试题 > 内容

生物教案设计试题8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2-09-29 09:26:43     阅读:

想要写出内容具体的教案就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是教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提早整理的文字载体。以下是无忧文档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生物教案设计试题8篇,供大家参考。

生物教案设计试题8篇

生物教案设计试题1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花的结构

1.花托 2.萼片 3.花瓣 4.雄蕊 5.雌蕊

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桃花模型,认识花的结构,分析、交流,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花的结构,对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根据疑惑,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是什么?进行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请学生带着疑惑,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用花的黏贴图引导学生思考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花的结构。由于花粉和胚珠的结构不易看到,在探究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挂图或板图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

方案一:调动经验储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二:根据问题,仔细观看录像(CAI课件),合作交流,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三: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方案一: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方案三: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活动教具,黏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方案四: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生物教案设计试题2

教学目标:

1、能列举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的事例。

2、理解生物栖息地的含义。

3、了解生物间存在着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能够举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观察一棵树上栖息的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园是什么?(地球)还有那些生物的家园是地球?所以说地球是生物的大家园,但每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都有着一定的范围,他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起探索生物的家园是什么样,他们为什么喜欢居住在那里?

二、新课

1、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企鹅、狮子、小鸟和海龟的图片)大家认识这些生物吗?他们都叫什么?

①小组讨论:这些动物分别住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那个小组能简单描述一下它们的生活环境?

(出示幻灯片)那么在这些环境中,除了我们看到的动物以外,还会有哪些生物呢?(南极:海豹、海狗、海狮、磷虾)

②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把企鹅放在其他三种环境下,会怎样?

假如把狮子放在其他三种环境下,会怎样?

假如把小鸟放在其他三种环境下,会怎样?

假如把乌龟放在其他三种环境下,会怎样?

从我们的设想可以看出这几种动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能更改吗?为什么?(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为他们提供了适合他们生存的条件)

2、回答的很好,谁能更具体的说一说生物的家为他们提供了哪些适合他们生存的条件?(提供了食物、适应的环境、庇护所等)

3、我们一起娱乐一下,做个游戏“帮我找家园”。规则:找8名小助手,每人发给一张折叠的卡片(__是小鸟的家,__是牛羊的家,__是鱼虾的家,__是花草的家),让8名小助手动起来,唱歌曲(歌词:找呀找呀,找家园,找到一个好家园,做个窝,安个家,你是我的好家园),最后两人一组,再打开折纸面向大家,问问这样的生物对家园对吗?找2名同学说出不同意见,再找一名同学到前面从新排组,学生在下面边鼓掌边唱歌。

4、大家在想一想,我们身边有那里是那些生物家园的例子,所有生物的家园是什么(地球)。

6、大家喜欢大草原吗?向往那里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步入大草原,这幅《草原之间》美吗?(美)小组讨论写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名称。

7、教师巡视指导,找学生回答。

8、小组探究:我们来看这幅《草原之间》,假如没有阳光生物会怎么样?如果没有水或者温度生物又会怎样?所以说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赖以生存的关系)

9、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一下生物的栖息地(多找几名同学)幻灯片出示生物栖息地的概念,并且让大家齐读。

10、生物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让学生举例子

种间关系: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很好的伙伴,有些却肯能成为敌人。谁能举例子。

这些生物伙伴是怎样相互合作的?

生物为了生存,需要从周围的环境和猎取失误,于是他们之间就形成了敌对关系。(找同学举敌对关系的例子)

五、播放视频《野生动物捕食》

小组讨论,从这个视频中看到了那些敌对关系,找小组回答。

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凶猛的动物,它们是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消灭这些猛兽,而保护那些弱者?(小组讨论回答)

珍爱并善待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六、小结

1.、教师总结:在寻找生物的家园中,大家有什么感触?不难看出,这些都与我们人类的生活与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这也是我们所有生物的共同的家园。介于这些,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什么想说的呢?(引导学生说保护地球环境,和不乱捕杀动物)

七、课外延伸

一棵树可以成为许多动物的栖息地。找一棵树观察一下,把其中动植物栖息情况做个记录。要想看看树上有多少昆虫,可以把撑开的伞倒挂在树枝上,然后摇树。把摇下来的生物仔细辨认一遍,然后放回树上,不要伤害它们。

生物教案设计试题3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⑶能力方面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教学课时2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一课时: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①子一代(F1)表现为高茎(显性性状)。

②子二代(F2)出现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四点假说要点电脑附板)第二课时: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三、分离定律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遗传学的第一章第一节,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并且新的名词解释也较多,所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浅,理解程度不够。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下节新课之前一定要做进一步的巩固与练习。不过,即使初次接触遗传学,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

生物教案设计试题4

教学过程

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改变或不能满足时,生物是不可能很好地生存的。同学们认同这一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生:

同学1:鱼儿离开水就会死亡。

同学2:南方的植物移到北方就容易死亡。

同学3:需要光的植物如果放到阴暗处长势就不好。

师:很好,那同学们能分析出你们举的例子是受环境中的哪一因素的影响吗?

生:水、温度和光

师:不错,同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但注意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分开写,这样便于学生在后面归纳。(多数班级的学生举的都是非生物因素的例子,教师也可参与举生物因素的例子)例如,蜻蜓吃蚊子,蚊子的生存受到影响,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举例分析。

生:

同学1:它们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对!也就是捕食关系。

同学2:农田里的小麦都在争夺阳光和地下水,是竞争关系。同学3:蜜蜂采蜜,是合作关系。

师:教师利用板书和同学们共同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师:上课前我看到各小组同学都收集了很多的鼠妇,你们是在哪里找到这么多鼠妇的?

生:

同学1:在校园外的花盆下面。

同学2:在校园的下水道口处。

同学3:在班级的拖布下面。

同学4:在学校围墙处的石头下面。

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些地方有鼠妇呢?

生:甲:因为开学时班级扫除,我在拖布下面发现了鼠妇。

乙:那天我在班级花盆下也看到鼠妇了。

丙:……

师:不错,由于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了解到鼠妇适于生活的环境,所以同学们很快找到了鼠妇,是吗?(这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及时将这8个字写在黑板上)那你们能说说当时发现鼠妇的情景吗?

生:当我拿起拖布时,鼠妇四处乱窜,马上就跑掉了。

师:同学们知道鼠妇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甲:因为它们受了惊吓。

乙:因为它们怕光……

师:对,我认为你们说的都有可能,这就叫假设。那我们如何来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生:通过实验来证明呀!

师:对呀!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问题,作出假设,但有些有心人就会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他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这样的人后来也就成了发明家或科学家。这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也就成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教师要把这些内容及时写在黑板上)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科学工作者,来验证一下:光对鼠妇的生活是否有影响?我们如何来验证呀?各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

三、制定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生:

A组:我们用一个矿泉水瓶,把一半用深色纸包上,一半透明,然后把鼠妇从口放入,过一会看哪面的鼠妇多,从而可以证明鼠妇是否喜欢光。

B组:我们用一个纸盒,把底弄湿些,然后把一半用不透明的本夹遮住,另一半不遮,让其透明,然后把鼠妇放入,过一会看哪面的鼠妇多,就可以证明。

师:非常好!同学们在无意识中都确定了变量——就是“光”,同时也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即:一部分见光,一部分不见光,而其他条件都相同。同学们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以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明确地比较出光对鼠妇生活究竟有没有影响。

师:说得对,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大家一定要牢记。那大家认为哪个方案比较好呢?

生:(说哪个好的都有。)

师:其实都很好,也都有不足,请同学们打开书15~16页,看一下书上是如何设计的,你们又会有哪些发现呢?

生:阅读,讨论。提出补充意见。

甲:如果在装置中放些潮湿的土则会更好。

乙: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最好画一个表格。

丙:鼠妇最好从中间放入……

师:这样一来同学们的计划可能会更好。但是作为科学探究,来不了半点虚假,所以必须进行周密计划,通过反复实践,可能会有失败,但一定要及时总结经验,最后才能成功。最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计划比较科学呢?

生:书上的计划不但具体而且科学。

师:好!由于是第一次探究实验,我们各小组就按书上的计划来进行,但各小组同学不要盲目从事,一定要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实事求是,注意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讨问题,得出结论。下面就开始你们的科学实验吧!

四、实验探究与结果交流

生:情绪高涨。各组开始分工,并拿出自带物品,整理装置,进行实验。

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注意帮助实验能力较弱的小组。教师留下15分钟左右给各小组学生进行实验。

生: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报告交流,其他同学自由参与。选一名同学记录各组数据,算出平均值。

师: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以外,还有温度、水等,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鼠妇生活的呢?课后各小组可以再设计其他的实验方案来证明。(但一定要想好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最后老师有个问题想问:我们上完课的鼠妇该怎么处理呀!

生:

甲说:弄死,扔掉。

乙说:放回大自然。

师:你们赞同哪个同学的说法呀?

生:乙说得对。

师:对!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爱护我们身边的小生物,因为它们也是我们生物圈中的一份子呀!

生:将鼠妇放回大自然。

五、布置课下内容

师:课后,有兴趣的小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探究影响鼠妇生存的其他因素。

生物教案设计试题5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描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3.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能力目标

通过对椒草生根和马铃薯发芽的图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2.通过对椒草生根和马铃薯发芽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多彩。●教学重点

1.概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难点

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观察、讨论、讲述、练习。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朵桃花的挂图或投影片或植物开花和结果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注:师生共同简要复习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导入新课,教师语速尽可能舒缓)

教师: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是——(学生:地球),那么地球上除了我们自己以外,还有我们生活的环境。哪些同学能跟大家谈一谈环境包括哪些呢?

学生A:包括教室、桌、椅、外面的植物、动物,还有山、水等等。

教师:非常好,像大家刚才所说的环境中,阳光、空气、水都属于没有生命的物体,即——(学生A接述:非生物),而人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则属于有生命的物体——生物。那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学生B:生物体的生活需要营养,在营养物质被消化和吸收以后,生物体又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学生C:生物能进行呼吸,像我现在这样吸入O2,呼出CO2气体。

(注:学生表演深吸气和呼气的动作,若未表演,教师给以提示)

学生D: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中呆得时间较长,当遇到光线照射时,会迷眼。生物体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生长和繁殖,当生物体长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也许一句话可以使一名学生看到希望)教师:通过对生物体生命现象的本质认识,我们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就主要依靠这五条基本特征。从生命本质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生物体而言,寿命都是有限的,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整个生物圈内生命总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演绎出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故事呢?

学生E:每个生物体死亡之前都已经产生出自己的后代了。

教师:对了,非常好。因为生物体能够通过生殖和发育繁衍后代,从而保证本物种的延续。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延续,并不是靠生物个体的长生不死,更不是吃了《西游记》中的唐僧肉,而是通过生殖来实现的。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生活经验,我们了解到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呢?

学生:人的生殖和发育,细菌的分裂生殖、真菌的孢子生殖。

教师:除此之外,生物界还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呢?与人类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寻找答案。首先,我们学习有关植物的生殖。

板书: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注:教师出示挂图或桃花的投影片或播放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演示如下:

教师:我们的放映结束了,一朵小小的桃花光荣地完成了使命向我们告别了。大家想想她的使命是什么?她是如何完成的?

学生E:她的使命是孕育种子,繁殖下一代。她通过受精作用完成。

教师追问:能不能更详细地向大家解说一下呢?

学生F: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粒落于雌蕊的柱头上,在柱头所分泌的粘液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达到胚珠。当花粉粒破裂释放出精子后,精子顺着花粉管进入雌蕊的子房,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使命,因而纷纷凋谢,唯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内部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内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教师:通过对从前知识的回顾,当我们再拿起诱人的桃子时,请不要再浪费,请你珍惜,它是经过艰难的历程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桃树的种子被勤劳的双手播进土壤后,过一段时间,它满载着人们的希望破土而出,形成新一代的植物。还有许多植物像桃树这样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我们称这种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板书:一、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教师:大家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呢?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玉米、向日葵、苹果、杏??

(注:学生的答案很多,教师应注意仔细听他们的回答,出现错误时给予纠正)教师:除了大家所列举的生物之外,其他生物是如何进行生殖呢?比如:马铃薯、洋葱、月季等。它们的生殖方式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请大家翻开书第3页,观察这两幅图,回答投影片上的问题。

(学生阅读、观察、讨论;教师将制作好的投影片内容打出)

投影内容如下:

(注:学生阅读完以后,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教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每个组讨论的情况。每组组长选派一名“形象大使”汇报,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力。好吧,我们现在就开始,第1组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的观察情况吧

学生G:我们组经过观察,发现椒草用叶片浸泡后,叶片下生根,最终长成一个新植株;马铃薯块茎放的时间长了以后也能发芽。虽然这一个是叶片生根,一个是块茎发芽,但最终都有同样的结果,都能长成一个新的植株。而它们二者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自身的一部分器官繁殖的。

学生H:我们组认为通过这样的生殖方式繁殖速度很快,有些植物如银星海棠的茎浸泡在水里,几天就可以生根。还有新长出的植株和母体长得非常相似。

(注:教师在此可以适当向学生提出“性状”二字,并可稍作解释,为遗传和变异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I:我们组要对此进行一些补充。我们发现生物的生殖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各有所长。比如前一组同学所说的由母体器官繁殖的这种方式速度快,时间短,又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异。

学生J:我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植物都属于这种生殖方式,比如:草莓、甘薯、柳树等。

教师:太棒了,大家总结得十分精彩,希望以后继续努力。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类似于椒草、马铃薯这种植物的一些生物,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我们称这种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板书:二、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教师:这种无性生殖在植物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好了,对于刚才所说的一些问题,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自由大论谈]

(通常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来回答,教师主持)

学生K:在马铃薯的块茎发芽后,可不可以直接拔出芽体栽进土壤中,为什么还要连结一部分块茎呢?

学生L:老师,我没有亲自动手做过插柳条的实验,但我想问把一段柳枝剪下后就直接插进土壤中,能成活吗?能不能用水泡一泡再插?这两种方法,哪种成活率更高一些呢?

学生M:甘薯、洋葱、蒜都和马铃薯一样长在地下,它们也是块茎繁殖的吗?

学生N:细菌和真菌都是由母体繁殖,它们也属无性生殖吗?如果是的话,除了分裂生殖、孢子生殖,还有哪些无性生殖方式呢?

生物教案设计试题6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动物、植物以及人类进化的知识过程中,了解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比较法。

2.在了解动物、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基础上,归纳总结、初步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二、重点、难点分析:

动、植物进化的历程是本小节学习的重点。通过了解动物、植物进化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动物学、植物学知识,引导学生比较各类生物的特征,分析归纳,抓往能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同时,教学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生物进化是生物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且是伴随着地球的演变过程进行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提出问题: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问题是这一章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释疑

原始生命是简单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

A、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学生自渎课本资料分析思考:

1、什么是化石,不同地层化石的规律是怎样的?

2、始祖鸟的形态特征说明了什么?细胞色素c的不同差异说明了什么?

3、什么是比较法,比较的意义是什么?

B、生物进化的历程

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

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1.植物进化的历程:

结合课本上的生物进化树并提供各类群植物代表植物的挂图或投影片,组织学生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比较分析,哪类生物结构简单,比较低等,哪类生物比较复杂,较为高等,最后总结植物进化的历程。

提问:植物进化的历程可以反映生物进化的什么趋势?

学生通过植物的进化历程,推测出植物的进化趋势。

从生活环境看,进化的历程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结构分析看,是从简单到复杂;植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向高等发展。

2.动物进化的历程:

科学家适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动物进化的过程。

提供各类群动物代表动物的挂图或投影片,比较各类动物的特点,并归纳动物进化的历程以及进化的趋势。

3.生物进化的趋势:

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四、教学反思

这节内容可算是七年级内容的一个小结,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会遗忘很多,所以课前最好让学生自己预习,搜集植物方面的内容,比如植物的形态结构等,这样的话整堂课的效果就会比较好。生物进化树是这节很重要的,讲解进化历程的时候多结合这个图。所以这节课可以说是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一个结合。

生物教案设计试题7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2)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难点是“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过程和一个模拟探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获得。因此,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部分。课程进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讨论、谈话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媒体

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六、教学策略

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

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然后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

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4.实验时要把自己当成捕食者,选取彩色的小纸片时,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并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通过探究,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七、案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

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学生回答)

学生1: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长的进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这是为什么呢?

注: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板书。

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

先播放对照图片,图下为相关资料及讨论题。

(资料内容)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蠖(huà),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到1848年,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始污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长而树皮裸露,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

生物教案设计试题8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手段:

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言

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

①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

②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

③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

④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

⑤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着名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教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2、叶绿体及其光合色素

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教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1)学生做《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可作为探究实验,也可作为验证实验,但实验过程都应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想要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个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实验难度较大的一个,涉及的药品多,实验原理复杂,实验操作也较烦琐,而且实验现象也不是很明显。如何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实验呢?下面就这个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说明。

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关键是速度。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因为光合色素都是脂溶性的,因此用丙酮这种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液,因为丙酮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因此提取过程要速度要快,同时提取液要用胶塞塞好,以防止其挥发;利用二氧化硅硬度极大的特点,其粉末可增加研磨时磨擦力,加快研磨的速度;又因为叶绿素容易破坏,因此需要保护,而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把绿叶剪碎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快研磨速度。

《生物教案设计试题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生物教案设计试题8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