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政治试题 > 内容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构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5 06:27:43     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援助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出发,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源和家庭生活水平较低、社会资源较少、学业基础薄弱、用人单位择才观念上的误区等五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就业援助的必要性,并提出通过三个阶段六个步骤逐步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就业援助体系 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千千万万少数民族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文章所指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指以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大学生。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就业援助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援助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法规,依法就业;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并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就业目标;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提供择业咨询,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求职技能,引导他们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积极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其表现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基础薄弱,就业竞争力处于劣势。第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基础薄弱。相对落后的基础教育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自学能力比较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升学录取分数线远低于同类汉语授课学生最低录取线。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常永才先生在调查中也发现,“学业差是民族学生群体最普遍的心病”,“感到自己学业‘较差’或‘很差’的比例为14.7%,尤其是理工科专业民族学生达28%”,这种在学习上从中学的“优等生”到大学的“后进生”的变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打击是很大的。调查中发现有70%的学生来自民族预科班,对预科教育满意的占17%,进入大学能主动学习的占21.3%。
  第二,少数民族学生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高校专业结构设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也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地方高校拥有少数民族学生数多,少数民族学生的就读专业以长线专业为主,这些专业不能较好地预测大学毕业以后或更长时间的社会人才需求,造成学生学无所用,学不能用的现实,加之就业市场提供的岗位少,用人单位需要的学历层次高,导致其就业困难。学业上的被动,加之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其综合素质不占优势,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显得更为严峻,就业压力更大。
  就业群体庞大,就业渠道单一,就业率低。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呈逐年递增趋势,以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提供的内蒙古高校2010年至2013年蒙语授课学生招生情况为例,2010年至2013年,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数量分别是5500人、6278人、3993人、7220人,呈现上升趋势。
  但是,蒙语授课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情况与同专业汉语授课学生相比,就业率明显偏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以所在省市或回生源地就业为主,一、二线城市就业不是主流,所以学生更关注地方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聘。以2010~2013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蒙汉语授课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比统计为例,四年共有汉语授课毕业生25464人,参加国家项目就业413人,占1.6%;蒙语授课学生2781人,参加国家项目就业231人,占8.3%,明显高于汉语授课毕业生。但是考取研究生继续学习的学生较同年汉语授课学生比例偏低,实际工作中,蒙语授课学生被企业录用或从事第三产业、创业的学生则少之又少。一次性就业率明显低于同专业同院校的汉语授课毕业生。
  就业心理准备滞后,就业信息短缺,就业主动性差。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不准确,表现在就业心理上,即总觉得自己比不上汉语授课学生,自卑感严重、自信心不强,以致就业行为被动。也有的少数民族同学对“大学生”身份客观评价偏执,期望值过高,对未来的工作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工作地点首选自治区首府城市或发达城市,工作性质必须是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其次,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少,多数只能通过学校、学院获得,信息量少、信息面窄,这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顺利择业。
  就业优势体现不明显,很难迎合企业要求。在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优势集中体现为蒙汉兼通,吃苦耐劳。少数民族大学生特有的优势在现有的企业用人单位评价标准中很难体现。主要表现在知识储备不足,特别是岗位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应届大学生在毕业时所掌握的与工作相关的能力远远达不到企业对岗位的最低要求;又因为语言表达的限制,与周围的人沟通欠缺,自尊心强,总是不好意思在工作中求助,给人留下团队协作能力差的印象;许多学生往往是选择默默无闻地苦干,结果事倍功半,反而给人能力欠佳的印象。
  就业过程艰辛,就业成本高,等待就业的时间长。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念相对保守,寄希望于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的学生仍然占很大比重,但实际上应届毕业生考取公职人员的比例较小,有的学生毕业后会专门参加公务员考试培训班。也有一些学生因为生计所迫,会做临时工、钟点工,大部分在等待第二年的公务员考试或地方的招考。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的时间平均长达一年半左右,最长的达三年之久,就业过程十分艰难,而且为了疏通各种关系,就业成本不断上升。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就业援助的必要性分析
  国家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就业援助工作政策性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援助政策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纲领性的政策,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的总体决策,如200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第二层次是具体性的政策,主要由自治区教育厅、政府就业主管部门贯彻中央国务院政策而制定的实施规定,如《内蒙古自治区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实施方案》;第三个层次是高校实施执行的政策,包括具体安排和工作内容,如《内蒙古农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援助项目实施细则》。值得注意的是,自治区政策出台部门、各高校不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来选择较为合理、有效的就业援助方式,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丁型政策,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援助工作融入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长效、系统机制。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构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