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政治试题 > 内容

一蓑烟雨任平生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30 06:12:55     阅读:


  父亲今年八十岁。一晃,来省城定居已经十多年了。
  我读高中的时候,离开了家乡。以后工作在城市,和家人接触得就少了。这十多年间,让父母居住在我、姐姐和两个妹妹身边,也算是对多年分别的补偿。以我们的观察和了解,父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上到国家政治经济,下到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他都关心关注,更别说他钟爱一生的教书事业了。也由于他对生活的热爱,他不服气,不服输,不服老,固执地坚持己见,用母亲的话说:“出马一条枪,十头牛也拉不回。”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在父亲这里,体现得尤为充分。
  一
  父亲一九三七年出生在东北老家桂花坨子村。
  据老一辈的老一辈讲,当时村子的周围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树,因而得名。每到秋季,金黄和乳白的金桂银桂,花香四溢,沁人肺腑。但不知何年何月,不知为何,桂花树遁迹得如此决绝,一直让现在的我们怀念不已。
  父亲出生的时候,东北实际被日本人控制。童年时的世道并不太平,父亲只能跟爷爷在家读“私塾”。直至四七年,解放军兴办官学,父亲才得以进初小读书。
  几年后,毕业于四平师道学校(满洲国兴办)的张玉珊老师见父亲天资聪慧,建议他去读高小,并亲自写了一封推荐信。于是,爷爷领着父亲去找郭家表叔,求他用马车拉上柴米,送父亲去五十里外的连珠堡双辽县第十三完全小学校读书。
  一九五二年,父亲考入郑家屯双辽县中学,初中毕业时,因师资力量不足,学校高中部被取消,父亲遂考入梨树县中学读高中。
  读书本是一个苦差事,何况东奔西跑,何况是一个贫困偏僻乡村的孩子,而父亲的苦似乎远不在此。
  高中时的父亲学习成绩依然优异,除了劳动课,各科成绩都是五分。“除了”哪里是容易除了的,它决定了父亲一生的命运。
  据父亲回忆,一九五八年,全国高中毕业生15万人,全国高校计划招生18万人,“连窝端”尚有缺口,何况还有以各种理由不予录取的呢!
  当年的政治环境也很严峻,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三反”“五反”结束不久,“反右”斗争如火如荼,谁能保证革命的“异己分子”不能混入革命阵营!
  我不知道其他中学怎样,高中毕业前夕,父亲所在的中学政治课突然增加“谈立场”的内容,而且由学校的党委书记亲自授课,高中毕业生被划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唯甲等、乙等可以参加高考并保证录取;丙等只发给高中毕业证,允许参加高考,但明确不予录取;丁等没有高中毕业证,更别说高考了。
  父亲班上48个学生中,竟有8人属于丙等或丁等,比较他们七位,父亲还是幸运的,他获得了高中毕业证。而他高考的思想品行鉴定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该生不宜录取”,理由是“反对勤工俭学”。另外七人中,有父亲一生的知己左霭云,他出身富农;还有文采横溢的王立本,因为他写文章质问天空的“贼星”为什么照亮人间的时间这么短暂,有人说他替右派说话,可想他的命运如何等而下之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父亲始终不渝的信条。用父亲自己的话说,“他一生喜欢读书和耕作”。虽然他系统地读书不幸止步于那个年代,但相比于更早年代的孔乙己,父亲又是幸运的。孔乙己一生到死只是个老“童生”,父亲至少相当于“举人”,因为他有高中毕业证,后来有了工作,有了稳定收入,当然,他最多也只能是“举人”,尽管他有成为“进士”的能力。
  “文革”结束后,父亲把他没有实现的大学梦寄托在了儿女们身上,而他自己也以身作则,较早地参加了函授学习,同样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大学函授文凭。
  现在的父亲依然学习不止,笔耕不辍。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最喜欢看《参考消息》,关注国家大事,努力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参加各种老年班。七十五岁的时候,他开始学电脑,自己打字,自己校对,自己排版、整理他的文章、诗稿。
  父亲一辈子读书学习,至今眼睛不花,也不近视。他科学用眼,始终坚持“三不”原则:从不在暗光下看书,从不躺着看书,从不长时间目不转睛地看书。他一辈子固执己见地相信本本,唯其在保护眼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前,他多次告诫我们要科学用眼,强调“三不”原则,而我们大都不以为然,现在我们没有一个人胜过他的视力。毫不夸张地说,父亲科学用眼的“三不”精神,堪称所有读书人、文化人的楷模。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父亲明亮透彻的“窗户”里,我读出了他一生的善良和无尽的期待。
  二
  一九五八年高中毕业回乡的父亲,显然是“高水平的文化人”,不久,即被安排在乡政府所在地的三好小学教书。半年后,调到双山乡双辽县第三中学任教。教导主任刘星三曾教过父亲,指名父亲教初三年级代数。一九五九年暑期开学,父亲又被调到服先乡新成立的双辽五中,结束一年的试用期后,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月薪30.05元。
  双辽县原有9大区,一九五八年以前,老家桂花乡归服先区管。五八年后,成立人民公社,“区变社,乡变区”,桂花区仍归服先社管。一九六二年,桂花乡升格为人民公社,从服先社独立出来。
  父亲工作的频繁变动是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相联系的,而且联系得如此紧密。邓小平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一百年,现在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完善几乎是永恒的主题。只是父亲的一辈工作频繁变动,东奔西走,完全用脚丈量着两地的距离,太过劳累,太过辛苦。
  我小的时候有过几次这样的记忆:
  天已黑蒙蒙,没有一点儿光亮。母亲已经给父亲做好了热腾腾的早饭,而父亲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我一无所知。当时父亲教书的双辽五中离我家有六十华里之遥。父亲出门的时候,天依然黑蒙蒙,依然没有鱼肚白的光亮。
  直到一九六八年暑期,父亲才调回刚刚成立的、离家十华里的、只有两名教师的桂花公社中学。半年后,学校又因师资力量不足而取消。各小学实行初中带帽,六年制变九年制,父亲才回到“村小”自己的家中。

《一蓑烟雨任平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一蓑烟雨任平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