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政治试题 > 内容

理工科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困境与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29 06:09:59     阅读:


  【摘 要】从理工科高校社团发展现状调查入手,能够找出制约社团发展的管理体制、经费、指导教师等因素,进而提出全面打造理工特色的社团品牌、重视人文社科类社团的发展作用等理工科高校社团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学生社团;社团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是当代大学生对于高层次精神文化追求的生动体现,是广大学生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载体。理工科高校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学生人文素养较为欠缺,大学文化的建设和传承较其他文科综合类高校相比相对落后。学生社团组织的出现很好的拓宽了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也为学生提供了提高自我人文素养的有效平台。近年来,国内理工科高校越来越重视社团文化的育人成效,将社团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理工科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查与困境
  理工科高校学生社团种类大致于其他大学社团相同,通过作者在安徽省5所理工科高校中调查发现,社团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型。一是理论学习型,如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社等;二是科技创新型,如大学生机器人协会等;三是文艺体育型,如大学生曲艺协会、武术协会等;四是志愿公益型,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五是兴趣爱好型,如大学生动漫社等。
  通过问卷调查,五所高校校级学生社团数量平均在60个左右,参与社团人数占学校人数比例34.5% .这一数字和其他文科或师范类高校相比相差20-30个百分点。从学生选择参加社团的类别调查中发现,理工科学生选择参加兴趣爱好类社团的占29.8%,参加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占25.6%,参加志愿公益类社团的占21.8%,参加文艺体育类社团的占16.6%,参加理论学习类社团的占6.2%。通过调查发现,理工科高校社团的规模、参与人数等都与其他类别高校相差较远,而学生选择参与社团的种类也相差较多。
  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与社团自身建设、种类和性质都是影响理工科社团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团的活动形式单一。理工科高校社团因参与人数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活动组织热情不高,在活动过程中不注重品牌建设,一味追风复制、小打小闹,活动品质不高、缺乏新意、参与人数少,组织机构也相对宽松,对成员没有强制的组织约束力,社团活动方式比较开放,造成人员流失率高、缺乏体制建设与管理等问题。第二,社团的社会化运作不够。大学生社团开始走向社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为企业进行宣传和促销获得企业的赞助和经费支持从而解决社团经费来源问题,而理工科学生社团以科技创新与公益服务类社团活动居多,大多商家难以通过这些活动达到预期广告宣传效果,学生社团的经费成为开展活动的最大制约,社会影响力也相对薄弱。
  二、制约理工科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因素
  (一)社团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理工科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起步较晚,社团章程、机构设置多是模仿学生会进行,规章制度较难与社团实际相挂钩。社团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内部分工的不明确,内部管理的不规范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如有些社团没有长远规划,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对自身发展方向和活动目的等缺乏准确定位和清晰认识;有些社团负责人缺乏工作开拓创新精神,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意总结、积累社团工作经验,不注意培养接班人。
  (二)活动经费不足
  社团的自发性决定了社团的“民间” 性质,不像学生会有计划的“官方”组织。由于社团人数没有上限控制,学校团委每年划拨给社团的经费分派到每个社团后基本上解决不了社团的经费需求。学生社团会费的基本额度是每人10-20元,加上难以得到社会化赞助,多数社团还是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指导老师的缺乏
  因社团数量较多,校团委老师虽负责指导社团工作却难以全面深入指导,学院团委及辅导员老师由于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繁忙,也难以抽出时间指导,而部分专业课老师由于教学科研工作繁重,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所有的指导老师对社团的指导都是义务性,学校没有划拨专项经费给予补贴,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间接降低了社团活动的内涵与质量。
  三、拓宽社团发展路径与思考
  (一)全面打造理工特色的社团品牌
  理工科高校社团建设重点在于培育符合高校办学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精髓的社团。应当选择符合高校专业优势、能代表理工科高校文化特色的优秀社团进行优先建设。在这些社团的社团品牌培育过程中,学校可以投入一部分的硬件支持、专项经费支持;可以在特色专业领域加大指导,分类聘请德才兼备的专业知名教师定期指导培训,策划引导社团活动,并积极利用社会影响力扩大活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重视人文社科类社团的发展作用
  理工科高校注重发展与本校特色学科密切结合的科技类社团时,还应帮扶包括文学、语言、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在内的人文社科类社团。在充分调动校内的非理工类学科资源,重视文科学生在校园文化构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促进学校社团整体布局的合理化,使校园文化既彰显科学精神,又不乏人文情怀。
  (三)找准社团品牌定位方向
  定位社团品牌就像定位企业品牌一样,是发展的核心关键和基础。社团在自我定位时,需分析自身优势。如科技类社团应当结合所处的学科领域特点,依托学校的特色专业,将自身定位在专业领域的科研实践、成果转化和科学普及之上,将社团成员将所学专业理论运用到课外专业设计活动中,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风气,不断培养社员的实践创新能力。人文社科类社团则应注重利用高校的人文资源,重点突出人文学科学术的专业所长,围绕高雅艺术鉴赏、社会问题研究、时事政治讲座等多个层面进行活动定位,开展“小而精”的社团活动,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达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作者简介:郑江(1986- ),男,安徽淮南人,安徽理工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艺术教育。

《理工科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困境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理工科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困境与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