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政治试题 > 内容

借鉴法制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06:15     阅读:


  [摘要]: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以传统道德教育为主体,法治教育只隶属于其中一小部分,停留在法律知识层面上,导致现代大学生法治精神普遍缺失,难以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需求。着重探讨以法治促德治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与时俱进,达到培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人才,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发展。
  [关键词]:法治德育 法治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主体
  一、当前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冲击
  1.互联网参差不齐的多元文化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信息化时代各媒体、媒介,借助开放的网络平台不断拓展自己的空间与市场,各种文化相互交织,从先进到落后、从健康到腐朽、从积极到消极,价值观念在这一平台上碰撞激烈,色情暴力、冒险刺激,极具感官性的电影图片,极易影响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而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然通过餐饮、音乐、电影等文化媒介,融入了现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对90后一代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对00后一代的影响更是有增无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
  2.社会上呈现的多种非主流思想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
  大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的人数正成逐年减少之势,幻想一夜暴富、穿越、偶遇的却逐年上升,为了“上位”不惜放弃自己的人格尊严的也不在少数。对物质、金钱、名利的追逐几近饥渴,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渴望几近遗忘,单纯强调以“德”为主体的自律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价值引导与正面教育引领的主导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3.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安排不够合理、内容不够完善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面对信息时代出现的多种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面临诸多不足。一是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传统的课堂知识灌输、单纯的条理讲解、学期成绩的优劣为主,缺乏创造创新。二是教学安排不够合理,从课时上来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般只有24个学时左右,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理论内容,更无法真正固化并用于指导实践。三是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对于法和德,没有理清“法”是“德”之基的关系;对于权与责,只是着重强调应当履行的义务,却难有将应当享有的权利与之并重,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公民权利义务意识。
  二、法治德育的内涵与意义
  1.平等是法治德育的内在要求
  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的对等对待的基本社会关系, 身处不同阶级,来自不同环境成长人对平等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现实社会中,不难发现有因出身贫困而感觉低人一等,有因身兼职位而感觉享有特权,有因感觉良好而歧视他人。不可否认,这些不平等现象在我国社会中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但社会发展的本质我们把他人当作与自己同样的人来认识和对待,这也就需要我们将通过对法治的普及教育,将生而平等的思想融入个体意识,进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正义是法治德育的内在追求
  正义是指公平、公正、惩恶扬善,也是人们历来所推崇的社会现象,但在物欲横流、向“钱”看齐的时代,社会正面临正义感的缺失和正义行为的合法表现。呼唤正义已不仅仅是个体的心声,而是整个社会的呐喊。这就必然需要广泛普及法治德育,通过法治精神的普及来提高个体德行,进而固化个体内在正义感,并懂得用法制手段诉诸正义,使社会正义与社会法治相固连。
  3.有序是法治德育的内在表现
  法治有序不是限制人的自由,也不是限制人对自我意识的实现,而是防止纯粹自由化所导致的无序状态出现,使社会基本秩序与规则混乱。从人类文明社会数千年的进程中不难发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法律条文,通过这些条文与规则,秩序得以在社会中建立并有序运行,而其中的自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4.信仰是法治德育的内在基石
  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最广大公民的法治信仰,而法治德育则是要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对法治具备理性与科学的基本认知,并对法产生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归依感,将坚定的法治信念转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把法治当作一种价值和目标来追求,把自觉主动遵守法律规则、维护法律权威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德行表现,通过对法治的崇敬和追求,一步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
  三、关于高校法治德育的方法
  1.丰富课堂教学,树立起学生法治至上准则
  课堂教育不能再局限于知识理论的灌输讲解和单一的说教。要善于主动引入教学的隐性内容,把法律理论、思想品行通过对校园或社会法治热点事件的讲解进行传授,让学生在可触摸的现实事件改变“讼终凶”的传统心态。要善于引导课堂教学改变主客体位置,变传统说教为学生自教互动,通过让学生共同在课堂上现身讨论讲说自己经历中关于法治的思考认识,主动感受“法”的意义,真正树立起法治至上意识。
  2.营造法治文化,树立起学生法治底线准则
  营造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基础环境法治文化氛围,也要注重建立并完善制度文化氛围。通过校内的灯箱标语、走廊名言、草丛警句等随处可观的基础法治文化,熏陶学生法制情怀;通过明晰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维权,也使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管理事物中做到安规守责、依“法”而执,使校园文化在制度规范中得到进一步提升,使法治思想融入学生为人处事之中,真正树立起学生法治底线意识。
  3.推行法治实践,树立起学生法治道德思维
  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文化熏陶,是至上准则还是底线准则,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学生能立身于行,自觉做到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拓宽教学途径,鼓励学生实践,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通过明确学校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活动安排,在校园内定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相关热点问题辩论赛、评选“懂法之星”等,激发学生学法懂法的内动力;在校园外进行法律知识义务宣讲等学生自主式活动,让学生在切身经历明悟用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将成文的法律作为自己德行的标杆。参考文献:
  [1]代明智.试论法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
  [2]翁连金.依法治校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报,2010,20(6).
  [3]程海波,祥军.创新思想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科教导刊,2013(02).

《借鉴法制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借鉴法制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