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政治试题 > 内容

县域法治建设的实践及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11:42     阅读:


  当前,法治建设在引导、规范、调节、保障和服务县域经济转型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用法治建设推动县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强县域法治建设,绘制“法治青州”蓝图,是青州市委、市政府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精神的深入实践。近几年来,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青州市紧扣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工作重点,围绕构建县域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2年度潍坊市对各县市区的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中,青州市公正司法及依法行政工作指标考核项均位列第一名,并且连续第五年被潍坊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潍坊建设先进市”。
  一、加快推进“法治青州”建设的必要性
  县域法治建设,是一个牵涉领域多、覆盖面大的宏大课题,实现与操作的难度、深度、广度都很大,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作为基层的行政执法或司法工作者,个人没有能力去左右法律,甚至制定、修改规则,更没有能力让法治建设一蹴而就。但是,首先每一位执法者都要树立起正确的态度,以对法治建设工作高度的自信心,对人民群众高度的责任感来应对县域法治建设这项课题,在法律之中运用好法律,在规则之内利用好规则,尽最大努力促进社会发展,更好地为公民服务。另外,正所谓“郡县治,则天下安”,基层是构成国家的基础细胞,基层的安定和谐更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的第一道根基。因此,县域法治建设、法治研究应该大有作为。今年以来,青州市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总体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青州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两条主线、加强三项建设、健全四项机制、落实五项保障”的“12345”法治建设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全面开展“法治青州”建设活动,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总体目标就是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公共权力依法规范运行,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如期实现,公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公平正义得到充分彰显,公民法律素质、社会诚信度、群众安全感和法治环境质量都高于全国同类城市平均水平,基本建成“法治环境最佳、法律服务最优、法治文化最浓”的“法治青州”。
  二、当前推进“法治青州”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法治建设方面,青州市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与当前大形势相比,笔者感到主要有四点不适应:
  一是依法执政的理念还相对滞后。当前,虽然公务员开展工作的法律依据都比较完善了,但不论在公务员队伍里,还是在党政干部工作过程中,战争年代军事斗争的影子依然存在,计划经济行政命令习惯作法的市场及比重仍然很大。例如,“工作搞突击”、“不惜代价完成任务”、“只看结果不看過程”等理念,都是军事斗争及行政命令习惯的体现。这些理念的存在,不仅是对哲学规律的违背,也是对我们执政效果的削弱,消极作用非常明显。但说到底,这种执政理念的存在,其实就是没有将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执政手段,没有将“法治”观念摆上执政的重要位置。
  二是依法行政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方面,现在各部门、各单位执法都有法律依据,完全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社会管理,推动工作的开展。但在具体工作开展时,往往并不靠法律法规,而是靠上级抓下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镇、街道这个推动工作主体单位的行政作用,依法推动工作的观念自然也被放到了一边。另一方面,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衔接机制不够健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该是执法留痕,执法留证,不断进行过程积累,如果案件情节上升到刑事违法,可以实现自然交接,将案件从行政执法向刑事司法过渡过去。但在基层部门,大量的行政执法过程却没有规范,没有积累,没有执法留痕的习惯,当接触到一些需要用刑法调整范畴时,二者衔接不起来,形成工作漏洞。
  三是依法办事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当前,就青州而言,公民的法治意识还亟需提升。比如现在许多人都持有机动车驾驶证,但若出一张交通法律知识问卷,可能多数人连20分都答不到,这就反映了当前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匮乏。还比如,在发生的一些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中,部分被曝光的群体性事件的确存在着“公民权力滥用”的因素,但在基层,多数原因还是因为参与群众法律知识的缺乏,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等错误思想作怪,进而导致事件发生。
  四是依法治理的能力还相对不足。首先是人大代表行使执法监督权的能力不足。尤其从地市以下,特别是县一级,因为法律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欠缺,人大的组成人员未必然有能力对下级进行法律监督。另外还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同样因为能力问题,除了行政监督外,法律监督也是一种缺失。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公务员法制意识淡薄,理论和实践水平尚浅,依法治理能力不够,有时在未能完全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情况下就直接参与执法办案,执法过程简单粗暴,造成了较坏影响。
  三、加快推进“法治青州”建设的实践探索
  新环境带来新考验,新形势亟需新探索,在社会逐步走向法治时代的今天,加强基层县域法治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下一步,青州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潍坊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12345”法治建设工作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科学发展。
  (一)树立“一个理念”,明确法治青州建设目标
  牢固树立“依法治市”理念,将法治思维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中全面加强“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的法治理念教育,明确执法主体地位和执法依据,全面纠正“权大于法”、“法不责众”、“只有政法机关才是执法机关”等片面认识,坚决克服“靠行政命令、想当然创侥幸”等陈旧思维方式,严格依法规范工作行为和执法行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县域法治建设的实践及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县域法治建设的实践及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