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政治试题 > 内容

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情意目标变革特点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1 06:04:31     阅读:


  地理课程情意目标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国主义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爱国主义传统世代相袭,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历史始终,成为中华民族一面战斗的旗帜,鼓励着世代炎黄子孙为中华的崛起、繁荣、发展而奋斗不息。爱国主义是中学地理课程情意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从1904年的《奏定中学堂章程》中“养成其爱国心性志气”,到1936年的《初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养成其爱护国土之观念”,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任何一部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无一不出现“爱国主义”目标,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地理教育以育人为核心,爱国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中学地理在爱国教育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地理教师应深入挖掘地理课程资源中蕴涵的丰富的爱国教育要素,通过地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知国、爱国、报国是地理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地理课程情意目标内涵日益丰富
  建国以前,情意目标未给出确定的名称,直到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名称,该大纲的“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中提出“地理的教学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名称“统治”时间最长,达近30年之久。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中首次提出“思想教育”名称,将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改称为“思想教育”;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首次出现“德育”的提法,正式将“思想教育”要求改为“德育”要求;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设置上,以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本,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从而代替了传统的“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传统的思想教育,更具有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意义。
  地理新课程情意目标是继承更是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是众望所归,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没有能够完全涵盖地理学科的人文教育价值,也不能够完全发挥地理基础教育的德育功能。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观意识强,覆盖范围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范畴,而2000年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却包含美育,缺乏科学性;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等同于德育。在内容上,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而《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除了包括上述教育内容以外,还包括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合作意识;全球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因此,初中地理新课程情意目标是结合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在继承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德育等内容的基础上,并汲取国外地理课程情意目标的合理内核而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张卫青,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教育厅项目各1项,校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获内蒙古自治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第三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兼任内蒙古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聘为内蒙古自治区中学地理教师培训专家。

《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情意目标变革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情意目标变革特点.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