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历史试题 > 内容

义务教育非均等化问题及对策探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1 07:23:51     阅读:


  摘    要: 通过对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得出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的首要任务是缩小校际差距。具体措施是: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加强教育监管制度,建立透明的学校财务制度;统一学校建设标准,推进小学标准化建设;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放低民间资本投资私立学校的门槛。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校际差距    均等化    教育公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公平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专家学者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于义务教育公平性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对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群体间教育现象的研究。校际差距,是指在同一区域内同一类型学校中同一层次的学校之间由于财政投入不均等而出现的学校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等方面的差距。本文以S省为例进行研究,意在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求证,了解S省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并为促进该省教育公平提供政策建议,最终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
  一、存在的问题
  从S省义务教育生源数量与社区附近的学校数量的满足程度看,绝大部分居民表示满意,但是仍有近半数居民希望将自己的子女送往知名小学就学,并且有35%左右的家长顺利将子女送入知名小学。大部分家长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及教学质量满意表示,同时,家长对知名学校的满意度比对普通学校满意度高。通过纵向比较发现,近几年学校的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及其他方面都在显著提高,但是,普通学校和知名学校还存在一定差距。知名学校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两类学校的差距,影响教育资源分配。在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家长对普通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存在意见。从横向比较方面,同一个省内的不同地市间的教育资源、教师素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本次调查和相关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导致校际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点:(1)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2)有关部门对学校的各种收费现象监管力度不够。(3)由于没有制定学校统一的建设标准,不同学校在各方面相距甚大。(4)对教师的准入要求过低,导致师资差距过大。(5)没有建立完善的教职人员人才流动机制,致使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资源流动。(6)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因此民间资本对教育的贡献不足。
  二、对策探讨
  结合S省的调查结果和中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
  1.增加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
  教育投入不足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偏低,2012年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才达到4%,而早在2010年肯尼亚每的年教育经费就已经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7%,远远高于我国。根据2010年的数据,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国家投入比例约为4%①。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
  2.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责任。
  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发布,决定从2006年起,“要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②。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③。相关政策和法规都已提出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责任,但是,地方政府落实这些政策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义务教育经费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中央财政。因此,制定明确的惩罚措施,提高政策法规的强制性和执行力,在当前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教育监管制度,建立透明的学校财务制度。
  义务教育校际差距主要表现在对不同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倾斜上。例如,在教育经费方面,由于其配置的不合理,因此教育水平上的差距不断拉大,直接导致中小学“择校热”、“多收费”、“乱收费”现象的产生。2010年12月24日中国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该决定删除了《小学管理规程》中第十二条中的“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其中,“集资办学”也从《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中删除④。但是一项措施的出台到推广需要一段时间,并且必须立即出台后续政策。因此应加强教育监管机制,取消变相收费,建立透明的学校财务制度。一方面可以防止教育腐败,另一方面监督学校的收费制度,可以杜绝一些学校的乱收费现象,逐步缩小校际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
  (三)统一学校建设标准,推进小学标准化建设。
  1.改造薄弱学校,整合城市教育资源。
  校际教育资源配备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一些学校生源越来越少,教学难以维持,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这些薄弱学校政府要进行整合,这样不但有利于教育改革创新,减轻其他学校的教学负担,节约资源,而且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根据发达国家教育的经验,如美、韩经验,表明政府对教育资金投入的目的并不在于全面承揽教育的开支,而是要解决教育的不均等问题⑤。改造薄弱学校有利于改善教育不均等现象,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首要工作。
  2.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由于各省市经济基础不一致,因此不能要求教育资源分配完全相同,这样既不合理更不现实。但是,应该认识到政府政策在应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社会效果方面的作用不应该被弱化。许多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都以强调资源的均衡化配置为原则,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我国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经济发展水平近似的区域内,努力追求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在扶持城市薄弱学校的同时推进小学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非均等化问题及对策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义务教育非均等化问题及对策探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