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历史试题 > 内容

对高职院校教科研的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4 06:17:32     阅读:


  摘要:在新技术快速发展,岗位差异加大的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缺少足够的应变来培养对口人才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此,笔者做出了以下思考: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应建立起合理的课程,面向企业实际需求;并建立和完善与用人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平台;且在师资培养方面更注重“应用型”师资能力建设的观点,以满足社会、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全真课程;合作伙伴;应用型师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91-02
  伴随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企业的职业岗位分工和差异性加大,在短时间内也快速变化,传统的大口径、宽泛性的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窄而专的技能要求。同时,鉴于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称结构存在较大问题,并伴随扩招,学生素质普遍下降,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效和专业特色,无法快速响应企业的用人要求。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如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亚的“TAFE”等。但是,当我们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先进理念时,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还必须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文化的特殊性,民族的特殊性进行有机地结合。高职院校应努力走出普通本、专科办学模式,大胆探索高职教育办学的新路子。要在对市场需求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科学设置专业,大胆变革办学方式,强化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所在地域、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突出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和思索,本文从教学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培养,用人企业伙伴关系建立三方面阐述一些对策,以此能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并解决。
  一、直接面向企业的教学,立足需求,建立全真课程
  成立专门的课程研发团队,立足行业热门岗位需求,课程内容贴近岗位实际工作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获得必备的操作技能,积累相当于一到两年的实战工作经验,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职业发展快人一步。在完成高职高专专项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贴合企业实际的全真课程设计,以期达到上述的目的,以下描述了逆向课程设置6步方法,即从实际的企业需求出发,设置合理课程:
  1.企业调研。针对企业用人需要、当今岗位的主流技术、行业经验及人才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调研,包括采用企业访谈、企业面试、招聘职位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手段,分析目前岗位的现状。
  2.岗位素描。根据不同企业用人需求进行素描,作为后期课程设计、人员培养目标的依据。
  3.技能描述。精准描述企业员工在完成岗位职责工作应掌握的所有技能,也就是培养的学生就业能力的整体描述,即达到目标岗位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技能。
  4.课程设计理念。采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质为突破点,以实用技能为核心,以案例为主线,以边讲边练为训练思路,以动手能力为合格目标的理念进行课程的设置。
  5.课程开发过程。采用严谨的课程开发过程,多人共同开发一门课程,进行交叉审核和多人审核的方式,避免技能点描述片面、案例组织不严谨的错误。
  6.主动、持续完善和优化。跟踪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包括优点和缺点,从中总结优秀的课程设计方法、教学方法、技能点的组织以及实施方法,每18个月进行课程的改进和升级,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
  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实践”为核心,采用“以战代练”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实际岗位所要求的职业基本素质和岗位能力要求。
  二、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界的有机结合是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新型战略关系已经越来越被世界各国商业界、工业界和教育界所认可。在英国“三明治”课程里,企业和学校之间从实践场所的设置、岗位的提供、学生的应聘、薪金的支付到学生工作质量的监督、学习效果的考核等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机融合的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使得英国的高职教育更具有灵活性,开放性,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向“接受、交流、开放”的方向发展,在通过专项的教学、实践课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与知名企业建立就业招聘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学生的就业保障机制,并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职业发展整体解决方案。在全真课程设置上,院校和企业合作,深入调研企业用人需求,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企业对院校在设置课程上直接提出需求,院校在学生就业时对企业进行人才的输送,通过输送、反馈来完善课程的设置。通过这样一些举措,逐步建立值得信任的伙伴关系。高职高专院校在完成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渠道,提供完善的就业保障平台。就业不再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更多的有学校参与,在就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断地完善就业平台,建立更多、更好的就业渠道,树立学校在社会、学生中的“口碑”,成为一所享有崇高社会声誉、为公众认可的富有特色的学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考试获取国家认可、企业青睐的认证证书,也为企业伙伴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挖掘的渠道如下:优秀毕业生所在企业;科研项目合作企业;强化专业特色,寻找对口企业。
  三、“应用型”师资的培养
  《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参与全真课程设置的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实施能力和素质;二要有工程技术背景,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针对以上要求,高职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从勤奋型向科研型、实践型发展,要养成不断学习、善于积累、勤于思索、多读书、多收集信息的好习惯,掌握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逐步积累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目录,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兴趣,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高职院校应创造途径,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项目,推动教师更深入地参与到企业日常的运作、管理、实践、调研中,使教师在实践型的科研项目和岗位调研中总结经验,建立和合理完善全真课程,并进行持续优化改进。
  职业教育需要的是深深扎根于社会需求,为社会所有,自身具有生命力,能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的职业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诞生,肩负着保证我国持续高速发展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保障的重要使命。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劳动力市场状况,专业技术方向,企业人才需求,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立足于掌握市场需求和企业最新技术设备应用情况,研究由此对技术人才的素质、技能产生的影响,解决社会、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技术人才的保障问题,等等。
  作为实际就业的主体,学生,未来的职业人,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对人的牵引作用,通过职业发展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来引导学生投入实践课程并认真学习,从而具备真正的岗位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学军,孙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10).
  [2]刘方,何玉宏,赵家华.国外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7).
  [3]段太勇,李佑成,方丽华.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成人教育,2009,(3).
  基金项目: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790075

《对高职院校教科研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对高职院校教科研的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