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历史试题 > 内容

语文教育的史料、史实与史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6 06:06:06     阅读: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历史经验的汲取,离不开学科史的深入研究。只有根植于深厚的学科历史土壤之中,语文课程与教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低水平重复,与对学科史的深入研究不足,对历史经验的承传发扬不够有直接关系。语文教育要更好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深入学习语文教育史,研究语文教育的历史问题并汲取宝贵经验。虽然,建国后业界已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语文教育史研究著作,但总体来说还是不够,还需要更为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新世纪以来,语文教育史方面的著作不断出现,由此可见人们对从语文教育史中汲取前行力量的努力。2014年在语文教育史研究方面又有一些新的进展,出版了一些著作,这些著作涉及到语文教育的史料选编、史实梳理和史论阐发,语文教育史研究呈现出多种样态。下面择要加以评析。
  一、国文国语教育论典
  【评议著作】李杏保、方有林、徐林祥主编:《国文国语教育论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14年9月版。
  【内容提要】《国文国语教育论典》(下简称《论典》)精选了1904—1949年间国文国语教育的经典文献88篇(另有13个作为附录的篇、段),内容涉及学科宗旨和任务、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研究、科学实验探讨、学科发展趋向等方面。每篇文献前有选家所作的“小引”以助读者阅读。
  语文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历史,语文教育史的研究需要大量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史料。然而,对很多人来说,直面大量的史料是困难的,而且也没有必要直面所有的史料,只要能够掌握那些最基本、最重要、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史料就可以了。正因如此,选家、选本的作用就显得重要了。
  选本的编选,看上去是找一些文章集合在一起的事情,其实真正有价值的选本的产生决非易事,选家需具备深厚的学术积累、敏锐的学术眼光、精准的学术判断力。在语文教育史料的整理和编选方面,李杏保先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学术大家。李杏保先生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的开拓者之一,他熟稔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史料,具有深厚的语文教育史研究的功力。由他与顾黄初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和《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在深化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和培养学科研究人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在,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学术研究的需要,由他与方友林、徐林祥主编的《国文国语教育论典》得以问世,可谓是语文教育史料整理、研究方面的又一盛事。
  在选文内容上,这部《论典》所选择的88篇文本(另有13个作为附录的篇、段),是选家从大量的史料中披沙拣金淘炼出来的。相比《二十世纪前期语文教育论集》(下称《论集》),《论典》增加了15位语文教育大家及其论语文教育的代表作17篇,还对《论集》中的14篇论文进行了提炼和精心删减,归并在相关文章后作为附录。可见,这部《论典》不是《论集》的重印,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再版,而是对国文国语教育史料的一次“新编”。
  在编选编排上,《论典》以时间为线索,顺序排列88篇文献,从1904年的《学务纲要》起,至1949年郭绳武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草案中的几个问题》止,时间跨度为45年。这样的编排可以使读者在时间的推进中把握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在编选方法上,《论典》注意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兼收并蓄。比如,《论典》完整收录了穆济波关于学科宗旨任务的文章,也完整收录了宋文翰、朱自清的文章,这些文章包含着对穆济波观点的批评。正反观点兼收并蓄,一方面有利于客观全面地呈现史料;另一方面,为读者独立而全面地思考与判断提供了空间。
  助读系统上,在每篇文本前都设有“小引”。“小引”由“作者生平”和“文章导引”两部分构成。选家对文本作者生平作了简介,同时对文本作了提要钩玄的导引,以帮助读者把握阅读的要害。《论典》对所选论述中的重要文句,采用了黑体加粗排印,意在引起读者阅读时的关注。《论典》中所有文献均注明原始出处,方便读者参考、查阅。
  总之,《论典》呈现了我国语文独立设科之初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母语教育、教学研究的历史成果,是一部具有文献性、学术性和现实针对性的文集。我们要研究今天的语文教育,需要直面这些史料,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阅读这些史料,让我们看到今天语文教育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看清未来前行的方向。
  二、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
  【评议著作】陈黎明、王明建著:《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版。
  【内容提要】本著作聚焦语文课程中语文课程名称问题、语文课程性质问题、语文课程目标问题、语文课程知识问题、语文课程分课问题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在语文课程名称问题部分,探讨了“语文”课程名称的演进、对“语文”课程名称的不同理解,并对“语文”课程名称加以辨正。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部分,梳理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不同认识,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历史考察,并提出“交际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在语文课程目标问题部分,梳理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不同取向,考察了语文课程目标的嬗变,并探讨了语文课程目标的归宿。在语文课程知识问题部分,梳理了对语文课程知识的论争,考察了语文课程知识的演进,并探讨了新语文课程知识与语文课程内容。在语文课程分课问题部分,梳理了对语文课程分课的论争,语文课程分课的发展,并探讨了语文课程分课体系的确立。
  本著作所探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因为它们仍然影响着当今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路向。陈黎明先生的研究长于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史实进行精心梳理,以便澄清思想认识、总结学科发展规律。本著作的研究亦是如此。统观全书可以看到,每一个问题的探讨基本上都涉及到观念梳理、史实演进和作者认识三个部分。
  观念梳理部分主要是对历史上人们对某一课程问题认识的差异进行系统的梳理。由于认识差异,人们对同一课程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分布在众多的史料之中,本著作对这些史料进行系统地扒梳,适当地归类,并条理化地呈现。由此,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上对某一课程问题的认识成果。

《语文教育的史料、史实与史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语文教育的史料、史实与史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