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历史试题 > 内容

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1 06:17:14     阅读:


  摘要:财政部已经公布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自 2012年4月1日起施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中最基本的、最高层次的法规。正确解读财务规则,把握其导向,对新旧规则的顺利衔接和后续会计制度的修订具有现实的意义。新《通则》明确了财务监督的内容、方式、制度和机构,为未来财务监督指明了方向。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要贯穿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不仅监督其合法、合规性和经济、效益性,而且具有预警的作用,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新《通则》下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通则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新的《事业单位财务通则》于 2012 年 4 月 1 日施行,文章解读了新《通则》的主要变化,分析了新《通则》的特点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导向,对新《规则》的顺利施行具有现实的意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设计的预设性问题。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在不同时期及不同资金来源上,财务风险的来源也不相同。在制度设计时既要遵循国家财务风险控制的统一规定,又要充分考虑单位内部管理特点,对不同的财务风险有所掌控,从而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制度。同时,要顺应财务风险的变迁趋势,保持制度设计的灵活性,同时要考虑单位内部不同主体的行为,将执行主体的博弈空间尽量缩减或透明化,对制度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
  一、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特点
  (一)为会计制度的制定提供支持
  我国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多次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于不同事业单位之间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规模等,因此,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为会计制度的制定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财务管理以事业单位公益性质为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事业单位所潜在的薄弱环节日益突出,其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不合理、事企不分、政企不分以及社会职能受限制等,以至于事业单位难以满足人们群众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国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管理时立足于公益性质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打破事业单位的诸多薄弱环节,明确其社会职能,实现事企分离、政企分离,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事业单位应加强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发挥其公益性职能,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均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体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财政逐渐趋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该管理给予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强化预算执行信息和各项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全面性以及详细性,并运用上述高质量信息完善预算管控和政策。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颁布,有助于确定了大收大支的综合预算管理原则;有助于全面落实经济核算和支出的绩效管理,有助于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遏制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主要变化
  (一)收支管理
  首先,与传统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相比,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打破了原有按内容详细列举的弊端,将事业支出按照其性质和管理划分为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其次,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要求事业单位应全面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策采购制度,不断强化经济核算和支出的绩效管理;最后是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进一步拓展了财政补助收入范围,并将社会保障财政拨款、住房改革财政拨款等纳入其中,同时,为保证财政拨款单独报告,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中增设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
  (二)结转、结余、专用基金的管理
  首先,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打破原有的“结余”管理,将其划分为“结转”和“结余”两部分,同时,并将“结余留用”逐渐向“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转变;其次,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进一步划分“结转”和“结余”,即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非财政拨款结款和结余资金,并且,针对于不同的资金应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模式。最后,专用基金即事业单位用于建设每一项目所需的固定资金,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专用资金的管理,在不得以的情况下,不能够私自动用专用资金。
  (三)预算、决算管理
  首先,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颁布,促使编制单位将各类收支全部都纳入预算中,之后并将各项资产状况与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分别作为确定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以及测算编制收入预算的主要依据;其次是新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大财务预算执行力度,并建立健全的预算约束监督机制,运用该机制确保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三、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事业单位财务通则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不利于推进我国事业单位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从而,制约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财务监督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是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理论指导。与传统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相比,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全面阐述了财务监督目标、财务监督内容、财务监督方式、财务监督机构以及财务监督制度,因此,事业单位依据财务通则有助于将财务监督全面贯彻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以此,通过全面落实财务监督制度,切实将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体系
  对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进行健全与完善,对各种内控行为进行规范。在实践当中,与已经进行颁布了的各项规定,分行业建立起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控制度,促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新的控制体系能够形成,使其以原有的制度作为基础,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与服务的过程当中,在财务方面的管理状况与财务信息进行传递方面能够更加原则性、具体性、规范性的得到体现,保证在我国,社会服务的各项事业能够健康积极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同时也要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在对内部管理方面进行内容、层次以及要素进行设计时,要事业单位更加能够与新形势下的体系相适应。
  (三)增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相比,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呼吁:事业单位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预算方法,增强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严肃性以及科学性,以此,将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事业单位的资金风险,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四)加强成本核算,重视运营绩效
  与传统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相比,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更注重加强经济成本核算,积极实施绩效评价,确保实现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分析我国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可知,该通则提倡事业单位应摆脱传统单纯重视收支管理和核算的局限性,不断加强成本效益管理和核算,以此,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实现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增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控制方面增强意识,强化事业单位单位内部的负责人的控制责任,明确事业单位单位内部的会计岗位方面的职责,同时实现岗位之间互相牵制。同时加强在事业单位财务方面工作的领导,单位领导要对各种相关的制度、法规与法律进行认真学习,进行强化法制方面的意识,在财务管理执行方面的自觉性进行不断的提高,会计岗位人员要相对的保持稳定,在业务与执行的政策方面能够保持其连续性,且保证单位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是用在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工作上。
  参考文献:
  [1]李加兵,赵斌,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 2012,(05)
  [2]李飞霞.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应对的制度依赖[J].现代商业, 2012,(02)
  [3]刘习芳.浅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 2012,(04)
  [4]刘新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 2010,(30)
  [5]刘玉彬.浅议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 2010,(29)
  [6]高均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0,(31)

《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