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地理试题 > 内容

我国“生活与教育”历史及现状探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4 06:11:34     阅读:


  摘要:追述中国教育历史中有关生活教育的历程,比较偏离生活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当前高速发展、变化莫测、竞争激烈的社会里,问题凸显。通过对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进行探讨,从日本生存能力教育以及美国的生活技能教育吸取经验,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密切关系,以及生存能力教育的重要性,应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目标之一,进行基础教育改革。
  关键词:教育史 生活即教育 基础教育 生存能力 教育改革
  
  一、纵观中国教育史,教育严重脱离生活
  远古社会教育的产生,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直接相关,其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尚没有从一般的社会行为中分离出来,一切源于生活,以培养生存能力保证个体的生存为主要目的。中国在长期教育发展的史途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公元前5世纪,中西方差不多同时产生两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代表了中西方文化的源头,影响了中西方教育传统的根本脉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存在的最根本差异在于西方偏重天道自然,即知识,而中国偏重伦理道德教育,但不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教学,这种方式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遗留下来的旧教育严重脱离人民大众和社会生活实际。
  直到近、现代的教育,我国教育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一是发展,从向工农开门到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大众化;二是改革,一类是不停地进行改革、实验,但没有超脱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为代表的欧洲传统派,另一类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派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性发展。但总体而言,新中国成立后的基础教育仍没有跳出传统派,虽然现在一直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并没能很好落到实处,有效的促进。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通过理性构建起来的科学知识大厦,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没有使人们的心灵家园得到更好的安宁和丰富,教育中生活意义严重失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普遍较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在竞争激烈复杂的环境里面健康生存、发展。
  二、生活即教育,生存教育是关键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他认为旧教育形式是脱离民众生活,生活与教育之间是脱节的、隔离的,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他指出“生活教育史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所指的教育本身就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其实质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陶行知认为应当引导人们去过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改造社会的生活;他还提倡课程要注意内容的调整与改造。日本的生活教育运动深受陶行知的思想所影响,由牧泽所倡导并开展的名为“日本的陶行知”的教育,经历了战争的艰难和战后的一系列运动,一直持续到现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08年日本修订颁布的日本最新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写入教育基本目标,这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无论是1992年“中日儿童友好夏令营”,还是2004年中、日韩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虽相隔十几年,相对于日本孩子的独立坚持,都体现了我国孩子一贯的娇生惯养和自主生存能力较低。而孩子是社会的镜子,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应不仅仅关心未成年人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他们的生命、生活,培养孩子热爱生活,提升孩子生存能力。2011年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除了常规的伤亡人数、次生灾害以及灾后重建等问题引人关注之外,日本人民在面对灾难时的镇定,逃生时的有序、高效,以及在危难之际仍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的高水平公民素质令全世界钦佩,事例让我们看到日本生存能力教育的成功。美国的生活技能教育,也说明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的美国校园暴力、校园毒品泛滥、青少年酗酒、抽烟、遭家暴等频频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使一向重视教育的美国甚为焦虑,寻求解决方法,提出的有效方法是“提升生活技能教育”,目的是使青少年不仅要有独立的生存能力,且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发挥个人潜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发展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而生存能力的培养是基本。
  三、基础教育回归生活,以培养学生“生存能力”为基本目标之一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助人更好的生活方面是不可替代。面对变幻莫测的未来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反思中国教育现实,由于对生活世界及其特征的漠视,长期以来存在着知识与生活背离的现象,使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内在关联,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要求。因此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须向生活世界回归,把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统一起来,充分发挥相互作用。生活即教育,人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属于社会里的一员,必然有生存问题。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迅速、职业更替频繁、竞争激烈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能力”教育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相关的教育活动和实践,向受教育者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能力和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生存的必备能力,笔者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身体素质的教育是基本,注重身体素质锻炼,使学生拥有健康健壮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基础教育应注重体育锻炼,营造宽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注重营养卫生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质。
  2.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是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在的学生自理能力很差,说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问题,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一是在家庭打消依赖思想,教会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放手让孩子做;二是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开展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课;三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找到自己能做的事并且相信能做好;最后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生活压力和勇于挑战的意志力。

《我国“生活与教育”历史及现状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生活与教育”历史及现状探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