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地理试题 > 内容

刍议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9 06:12:36     阅读: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简而言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个人发展打下基础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學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这三方面来探讨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小学生面临着与日增长的困难和挫折,面对更多的社会心理压力。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和社会适应各方面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调适心理冲突,从治疗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而预防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教育,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迎接一个接一个的心理浪潮,成为了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现如今,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重视,问题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1.厌学。有些小学生由于智力或注意力等原因,不能及时消化课堂知识,课后也没有得到及时的辅佐和教导,在学习上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越学越反感,越反感表现越差。具体表现有:上课不听讲,打哈欠,做小动作;作业敷衍,爱抄袭;做事不主动,拖拖拉拉;课间活动活跃,动作张扬,对班级失去兴趣,和班主任顶撞等等。
  2.逆反心理。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家庭长期处于争吵当中,得不到家庭关爱,生理缺陷等原因,心理发生了扭曲,情绪敏感,易波动。与他人交往中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顶撞家长,不听取班主任教导,和同学经常因为小事争吵等等。具体表现有:犯错误后不接受老师批评,不停顶嘴,表达不满;课上课下喜欢引起别人注意,毁坏物品,吓唬别人,甚至有报复行动。
  3.抑郁自卑。自卑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有的学生喜欢自己独处,性情孤僻,不爱和同学们交往。经常表现出悲伤、颓废态度、胆小怕事、敏感,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是错误的,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加深对自己的怀疑,陷入痛苦的自责之中。面对班主任和同学们的援助之手,认为自己不值得被帮助等等。
  4.不良品行。还有的学生看到别人表现得比自己好,比如成绩比自己高,文具比自己的漂亮,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想要的,而是产生了妒忌情绪,有不良品行。具体表现有:诋毁他人,看到好东西就占为已有,有小偷小摸的行为等等。
  二、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剖析
  1.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家教家风等方面都对孩子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有样学样,模范家长的做法作风,久而久之就对三观产生了不良影响。特别是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家庭压力大,父母往往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转交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特别疼爱孩子,注重对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致使孩子的独立能力得不到发展。父母由于不能经常陪伴孩子,对孩子产生愧疚感,往往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这容易导致孩子们互相攀比,认识不到物质来源于辛勤的劳动。想要的东西在家里容易得到满足,在外面却无法得到满足,心理落差没有及时得到纠正,久而久之就偏了。
  2.学生因素。这个时代,学生注重自我感受,能力较强,喜爱表现个性,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表现欲较强。但他们这些心理目标和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要求享受权利却不尽义务,要求别人关注自己,自己却不关心他人。一些学生难以正确评价自己,过于自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常常表现得横蛮无理,希望以此得到他人注意。一些学生因为受到挫折,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没有认识到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而是一味否定自己,害怕与外界接触,企图用封闭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3.教育因素。学校教育方式也影响学生心理发展。一方面,小学教育过分强调成材教育,注重分数,忽视了作为人的成长教育。部分班主任思想品德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容易给小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负担。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被动地位,往往是出现了严重问题之后再补救,只泛泛进行说服教育工作,治理表面症状,没有渗透到根源去治理,就事论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把人力物力放在“知心姐姐信箱”等项目上,虽然针对性强,但效率低,无法满足众多学生心理需求。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和努力。就教育方面来谈,真正的班主任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是一个引导者,育人的艺术家,用科学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1.了解学生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发现学生情绪细微变化时,要及时进行了解,进行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波动、心理活动,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帮助他们把积郁情绪宣泄出来,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关爱学生
  班主任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班主任应当时常反思自己是否尊重学生人格、劳动、成绩、隐私。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常常感觉不到自我价值,只有被尊重,被爱才能够相信自己,打开心扉。特别是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班主任应当谨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蔼对待学生,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创造教育情境,使学生乐学、爱学,不断提高成绩,恢复自信。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心里,做学生的朋友,取得学生的信任,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
  3.多样教育
  心理教育应渗透、贯穿于教育过程中。在班会上,班主任要注重心理健康课的教育,提高学生免疫力。采取情境导入,讨论等方式,系统传授心理知识。针对小学生围绕的热点问题,进行疏导,指导小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要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和家长一起做好学生心理建设。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的氛围,激发学生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展现优点,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卑、焦虑情绪。例如,在文体活动中,可以表扬在画画方面画得很棒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在集体教育中,可以让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在主题班会上,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消除部分学生的虚荣骄傲情绪,等等。
  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需要班主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中,预防为主,确保小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为适应未来需要在能力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徐正娟.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略论[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7).
  [2]韦素琼.谈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11).

《刍议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刍议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