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单元测试 > 内容

青石潜流暗有声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5 06:11:23     阅读:


  摘 要:《音乐史的边角》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边角音乐史的著作,是梁茂春老师多年的资料收集和论证实践后的成果,该书中的大多数内容都是梁茂春老师古稀之后写作并发表的,无论从边角的角度进行研究音乐史,还是梁茂春老师的研究精神,《音乐史的边角》都是值得研读学习。
  关键词:梁茂春;《音乐史的边角》;口述史;“边缘视角”;音乐教育史边角;西方音乐史边角
  知道梁老出新书是在梁雷老师的微博上(2015年10月21日),“我父亲的新书《音乐史的边角》①出版了,我真为他骄傲!内容是中国现代音乐主流以外的人物。他们是被人们遗忘的音乐家。这促使我思考,音乐界中除了被动的边角艺术家,也有少数自己主动选择站在边缘的人。他们不肯被商业或政治主流所左右,在没有掌声的地带,坚持自己‘持不同观点’的艺术理想②。”
  作为中国音乐史研究的专家,梁老在古稀之年于2015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音乐史的边角》,全书共十八章,山东师范大学刘再生教授代序:“从1883年天津出现‘水军学堂军乐队’到1995年猝死于泰国的邓丽君,书的一头一尾,时代跨度长达一个世纪,……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边角’领域难得一见的一副历史缩影”。
  当我拿到《音乐史边角》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唐代李坤的《别泉石》中的一句詩“青石潜流暗有声③”。
  一、何谓“音乐史边角研究”
  “音乐史边角研究”其实就是研究音乐历史发展中不被广泛关注的音乐家、作品、事件,有的像鲜花一样曾经灿烂过,有的却从来未开放。而“音乐史边角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音乐口述”,通过采访对象的口述采访进行整理,进而论证自己的研究观点,并且结论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有新的材料随时进行补充。
  (一)“音乐史边角研究”的释义
  从梁老书中附录可以发现,他从1988年开始就有意识的关注“音乐史边角研究”,是一篇发表于香港《音乐与音响》的杂志,关于介绍福建籍作曲家郭祖荣的文章,虽然中国知网未能搜索到此文,但这应该就是梁老早期进行“音乐史边角研究”的证据。
  什么是“音乐史边角研究”?梁老认为“‘音乐史边角’关注于主流历史看不到的那一部分,注重于历史中心之外的角角落落,探究被传统音乐史学研究忽略了的领域和问题④”。书中还表示,“音乐史边角研究”包括音乐家、作品、音乐团体、音乐现象。这些研究对象,可能从来未能走进音乐史的“主流”研究中;也可能曾经出现在音乐史“主流”研究中,后来被冷落到音乐史的“边角”,所谓“风水轮流转”,不过如此。
  “音乐史边角研究”要有“边缘视角”,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多元化”。对于研究对象而言,“边缘视角”可以丰富、补充音乐史研究,完整的掌握音乐历史。对于研究者而言,“边缘视角”提倡使用多种方法,体现研究者独特个人风格,丰富和改写音乐史。
  2.“细节化”。“边角研究”会留意到音乐史中的真实细节,抚平粗糙的音乐历史研究。“边缘视角”就是提倡关注不被注意到的音乐家和作品、或者著名音乐家的“边缘作品”。
  3.“独特化”。“边缘视角”要有独特的视角、独立的思考,体现以人为本的理想状态。
  4.“原真化”。虽然是“边缘视角”,但是要保证材料的真实,力求恢复历史的原貌。
  (二)“音乐史边角研究”的方法
  研究“音乐史的边角”,首先需要熟知“主流音乐史”,“边角”的研究也要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不能脱离“主流历史”,甚至不能脱离整体的文化、社会背景。“音乐史边角研究”虽然同样需要大的历史学研究方法,但是,“音乐口述史⑤”是“音乐史边角研究”的主要方法。
  梁老在他的文章《“口述音乐史”漫议》中定义⑥:“‘口述史’是音乐史的一种‘口头文本’,它区别于音乐史的‘书面文本’”;“‘即兴性’是口述史的必然特点”;“‘口述史’基本上属于‘个案研究’的范畴”。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赵书峰和单建鑫老师的文章《音乐口述史研究问题的新思考》中定义⑦:“‘音乐口述史’就是运用口述史方法对乐事、乐人的口述访谈而获得的原始资料,这种原始的口述史料还不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史口述文本,还需要研究者结合多种传统文献进行考据与甄别,以研究者自己的表述方式,对有关乐人、乐事历史记忆进行重构,这种经过处理过的文本才能真正成为‘音乐口述史’”。
  (三)小结
  遵循梁老的研究意向,“音乐史边角研究”其实就是研究音乐历史发展中不被广泛关注的音乐家、作品、事件,有的像鲜花一样曾经灿烂过,有的却从来未开放。而“音乐史边角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音乐口述”,通过采访对象的口述采访进行整理,进而论证自己的研究观点,并且结论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有新的材料随时进行补充。
  二、“音乐史边角研究”带来的思考
  (一)为什么会存在“边缘”作曲家和作品?
  读到绪言的时候,脑海里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边缘”作曲家和作品?是研究对象自身的原因?还是研究者的原因?或者是研究环境的原因?
  1. 音乐文化地域的原因
  梁老在第一章就明确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边缘”,主要是因为文化地域的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繁荣、迅速的地域,会更容易吸引优秀的人才。“音乐史学家们习惯性地将目光对准了上海、北京和广州,这三个城市现在被称为‘北上广’,人们对它们的关注百年一理,直到当下。因为上海有聂耳、冼星海、黄自居住过,北京有萧友梅、刘天华、赵元任工作过,广州有马思聪、陈红活跃过⑧。”
  2. 政治、宗教的原因
  从古至今,政治和宗教永远会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发展。随着政治和宗教越来越包容,一些曾经敏感的话题也逐渐可以被关注、讨论、研究,可以让我们“正视”历史。梁老的《音乐史的边角》也是如此:

《青石潜流暗有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青石潜流暗有声.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