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单元测试 > 内容

艺术的奇葩——复州皮影戏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7 06:23:16     阅读:


   2015年年初,我在大连现代博物馆担任讲解志愿者,当时该馆正在展出“灯影的魅力——馆藏辽南皮影艺术展”,让我有机会走近复州皮影,了解复州皮影。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戏曲形式之一,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以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具体说来,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复州皮影戏属于包括金州、复州、盖州、海城、鞍山等地在内的辽南皮影戏,是辽南皮影戏当之无愧的代表。2006年复州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复州开始有皮影戏活动的时间大约是在明代。据记载,辽南皮影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由陕西来辽东戍边的兵士传入的。由于影班演员少,演出也容易,后来皮影戏就由军营传到了民间,不久也传到了女真族中去。复州皮影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复州皮影戏的舞台一般为3平方米左右,用竹竿做支架,用竹篦子支棚顶,然后用青布盖棚顶,左、右、后三面用青布遮围,前面放一张长条桌子堵住台口。用一条长约2.5米、宽约1米的白布做影窗(影人舞台),两边用木框支起来,放在台子前边的长桌上,稍微向外倾斜,顶端用绳子和棚顶连结。舞台的顶部有个烟囱,烟囱下边吊一盏四个捻的油灯(俗称灯壶子),是影戏的光源。
   一个影班通常由六七个人组成。演出时,演员分前后两排坐在影窗后边。前排左侧第一人是拿影的(导演),中间是贴影的(耍影的人),右为司鼓(锣、鼓、板、钹全由一个人打),后排是乐队,拉主弦的在中间,其他乐手在两侧。影班全体人员都参加演唱,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都由影班人员扮演。
   皮影艺人的表演是通过操纵影人来进行的,影人是由影头(称头楂)和影身(称影楂子)两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影人是由4个部分构成的,即影头、上身、下身和腿。
   复州皮影戏受到普遍欢迎。其演出主要有庙会酬神、唱喜彩、唱愿彩、庆丰收酬谢天地等内容。一般每晚的演出时间都在4个小时以上,有时观众被剧情吸引住了,就给演员增加报酬,演出能持续到早晨鸡叫。其剧目既有《康王走国》《绿牡丹》《封神榜》《万仙镇》《麻姑献寿》等歌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神仙狐鬼的,也有《高君宝下南唐》《天仙配》等反映爱情生活的,更有《岳飞传》《樊梨花征西》《五女兴唐传》《水泊梁山》《闯王造反》等讴歌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忠臣良将和反映农民起义内容的。
   在复州皮影的演出、发展、繁荣过程中,形成了几个比较著名的皮影班,分别是温家班、孙家班、韩家班、德胜班和义和班。
   复州皮影戏具有民间认同性。复州皮影戏的内容来自于社会生活,或历史传说,或地方剧种,对其唱腔和道白,人们耳熟能详,容易引起回忆和共鸣,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具有很强的民间认同性。复州皮影戏唱腔具有独特性。其唱腔用大四弦伴奏,这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是没有的,因此它在唱腔上的要求也是其他剧种所没有的。复州皮影戏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直接性。其表现在影人制作方面好人形象端庄,坏人则形象丑陋。复州皮影戏具有多种艺术形态的综合性。其在演出过程中,往往将多种艺术形态混融于一体,如制作影人需要进行服装设计,需要绘画艺术,需要乐队伴奏,需要设计唱腔和表演动作等,因此,复州皮影戏是多种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复州皮影戏对于传播和传承文化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相当一部分没有读过书的人的知识、能力和道德观念是通过看皮影戏得到和形成的。复州皮影戏在传播文化知识,保留、传承民间有价值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人物掌故等方面,起到了学校和教师的作用。
   复州皮影戏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复州皮影戏是按照一种合乎逻辑的程序来进行表演的。因此,复州皮影戏对中国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在其基础上形成的辽南影调戏深受人们的喜爱,并更名为辽剧,她的形成和发展诠释了复州皮影戏对中国戏剧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复州皮影戏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从复州皮影戏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它基本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受人们喜爱,使人们的心情得到愉悦和升华。此外,其浓郁的生活气息,至今仍存在于后人的追忆和品评之中。
   以复州皮影戏为代表的辽南皮影戏是中国戏剧的一枝奇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在复县(今瓦房店市)复州城举办了皮影艺人学习班。据统计,当时复州有皮影班43个,包括皮影爱好者共有约500皮影艺人。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皮影戏再次焕发青春。2006年春节期间,复州皮影戏德胜班在大连市和平广场接连上演了3天20余场皮影戏,市民们大饱眼福。大连市群众艺术馆成立了皮影剧团,走入社区、学校进行公益演出,其推出的《鹤与龟》、《三只猴子》等6部作品题材新颖,且蕴含哲理,大大激发了中小学生对皮影艺术的关注热情,成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品牌项目。
   我家乡的大连现代博物馆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集、研究和宣传。自2009年起即开始征集以复州皮影为代表的辽南皮影,进而扩大到陕西、安徽等地,目前,以复州皮影为代表的辽南皮影已成为大连现代博物馆藏品一大特色。大连现代博物馆从馆藏皮影中遴选350件,制作出《灯影的魅力——馆藏辽南皮影艺术展》,向人们展示以复州皮影为代表的辽南皮影艺术特色,并到广东深圳、福建德化等地巡回展出,宣传大连本土文化。年底还将走出国门,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世界。
   复州皮影,中国艺术的一枝奇葩,必将在辽南这篇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艺术的奇葩——复州皮影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艺术的奇葩——复州皮影戏.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