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委托书 > 内容

【107辅运顺槽作业规程】 发电车运个规程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19 17:43:43     阅读:

目 录 第一章 巷道布置及其技术特征 4 第一节 巷道布置 4 第二节 巷道技术特征 4 第二章 地质概况 7 第一节 构造 7 第二节 水文地质情况 8 第三节 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性质 9 第四节 掘进工作面预计瓦斯及二氧化碳情况 10 第五节 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然发火情况 10 第六节 其它地质情况 10 第三章 施工方法 10 第四章 掘进施工作业 11 第一节 工艺流程 11 第二节 施工作业 11 第五章 支护作业 16 第一节 临时支护 16 第二节 永久支护 19 第六章 支护施工质量检测及矿压监测 26 第一节 检测及监测内容 26 第二节 检测及监测方法 28 第七章 生产系统 30 第一节 供风量的计算 30 第二节 通风系统 33 第三节 综合防尘系统 34 第四节 供水系统 39 第五节 排水系统 39 第六节 供电系统 40 第七节 运输系统 46 第八节 照明系统 47 第八章 六大安全避险系统 47 第一节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47 第二节 压风自救系统 49 第三节 供水施救系统 50 第四节 紧急避险系统 51 第五节 通讯联络系统 52 第六节 人员定位系统 53 第九章 主要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54 第一节 一般规定 54 第二节 预防顶板事故技术管理措施 56 第三节 预防冒顶堵人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 61 第四节 预防瓦斯事故技术管理措施 63 第五节 预防火灾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 69 第六节 预防辅助运输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 72 第七节 预防透水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 83 第八节 主要掘支设备使用技术管理措施 85 第九节 机电设备完好及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94 第十节 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96 第十一节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106 第十章 提高原煤质量的措施 110 第一节 提高原煤块率的措施 110 第二节 降低原煤灰分的措施 110 第三节 降低原煤水分的措施 111 第四节 提高原煤质量的管理措施 111 第十一章 工程质量标准与文明生产 112 第一节 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112 第二节 工程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值 112 第三节 文明生产相关的管理要求 113 第十二章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114 第十三章 双重预防管理 116 第一节 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 116 第二节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21 第十四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22 第一节 劳动组织 123 第二节 循环作业 124 第三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124 第一章 巷道布置及其技术特征 第一节 巷道布置 一、地面相对位置 1、107辅运顺槽相应地面位置:南为耕地,西为庄头村,北邻矿界,东为耕地,地面上下限标高为+1138m~+1168m。

2、巷道的标高为+1039m-+1060,盖山厚度为85m ~192m。

3、本巷道上方地表为耕地,地势起伏变化较大,无裂隙、塌陷现象,无河流、水库等水体,无高压线杆、铁路、公路、房屋等重要建筑物。

二、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南邻回风大巷,西为村庄下保护煤柱,北为未开采煤层,东邻北翼回风巷。

附图一:107辅运顺槽巷道布置平面示意图 附图二:107辅运顺槽巷道布置剖面示意图 三、巷道用途 107辅运顺槽巷为107工作面的回风巷道。

四、服务期限 8个月。

五、施工期限 2019年3月~8月。

第二节 巷道技术特征 一、巷道设计长度 107辅运顺槽长度为582.6m(中对中),巷道在北翼回风巷西帮距回风大巷15m处开口,开口方位角为270°,巷道随煤层顶底板掘进,巷道开口前安设中线,并严格按照中线掘进。

二、施工断面 107辅运顺槽设计采用矩形断面。

107辅运顺槽巷道技术特征表 项目 数据 名称 断面尺寸 支护 方式 锚杆 排距 (m) 锚杆间距 (m) 锚杆数量(根) 锚索 排距 (m) 锚索 数量 (根) 宽度 (m) 高度 (m) 面积 (m2) 顶 帮 顶 帮 掘进 断面 5 4.5 22.5 锚网索支护 1.5 1.1 1.25 5 4 3 1/2排 三、支护方式及参数 (一)锚杆支护 1、 支护材料及规格 锚 杆:
顶部锚杆:采用MSGLW-400/20×2400mm型左旋无纵肋螺纹钢式树脂锚杆;

靠煤柱侧帮部锚杆:采用MSGLW-335/22×2000mm型左旋无纵肋螺纹钢式树脂锚杆;

靠工作面侧帮部锚杆:采用可切割玻璃钢锚杆;

锚杆托盘:采用拱型高强度托盘,托盘规格为长×宽×厚=150mm×150mm×10mm,配套可调心球垫;

锚 索:采用SKP22-1/1720-4300mm型矿用锚索;

锚索托盘:长×宽×厚=300 mm×300 mm×16mm的高强度蝶形托盘,配套可调心球垫;

锚固剂:MSK2335和MSZ2360;

网 片:
顶部采用JW12/50×(5.2×1.6)菱形金属网,网格50×50mm,网与网中间搭结长度为100mm;

帮部采用高强度抗阻燃性塑料网,网幅4200×1600mm,网格40×40mm,网与网搭接长度为100mm;

绑丝:16#铅丝双股对折后绑扎,每200mm连接一道,每道扭结不少于3圈;

钢带:帮部为SB-14-80-3850-4型钢带;

钻头:Ф28mm、Ф30mm整片复合金刚石钻头;

钻杆:B19×1.0/1.2/1.5m。

2、 锚杆布置方式 顶锚杆每排布置5根,间距为1100mm,排距为1500mm。锚杆采用一根MSK2335型(先 放)和一支MSZ2360型(后放)树脂锚固剂锚固,锚固长度为1208mm,两侧两根锚杆安设角度为15°、中间三根安设角度为90°,设计预紧力矩不小于300N·m,锚固力不小于150KN。

帮锚杆每排布置4根,间距为1250mm,排距为1500mm。锚杆采用一根MSK2335型(先 放)和一支MSZ2360型(后放)树脂锚固剂锚固,锚固长度为1208mm,顶、底两根安设角度为75°、中间两根安设角度为90°。帮部螺纹钢锚杆预紧力矩不小于200N·m,锚固力不小于120KN;
帮部玻璃钢锚杆预紧力矩不小于40N·m,锚固力不小于70KN。

3、 锚索布置方式 锚索采用1-0-1-0方式布置,每排巷道正中布置1根,排距为3000mm。每根锚索配一支MSK2335型(先放)和两支MSZ2360型(后放)树脂锚固剂,锚固长度为1971mm,预紧力不小于250kN。锚索锚固完成后用8#铁丝成“十”字型捆绑于顶网片上。

4、施工过程中,遇巷道顶板不稳定、黄泥岩夹层、溶洞的情况下,须加钢筋梯子梁(SB-14-80-4500-4),加强日常巷道矿压监测,随时观测巷道围岩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遇巷帮煤壁破碎或存在黄泥岩夹层时,巷帮须加钢筋梯子梁(SB-14-80-3850-4)。

附图三:107辅运顺槽施工断面支护示意图 (二)辅运顺槽开口方式及加固方案 1、因为107辅运顺槽是由北翼辅运巷与北翼回风巷贯通后直接在北翼回风巷的右帮开口,北翼辅运巷与107辅运顺槽方向线一致,因此在开口时不需要抹角,但开口处位于十字交岔处,且受北翼回风巷东部空巷影响,顶板承压较大,故需在开口处安设槽钢锚索加强支护,共设计3排锚索梁。锚索梁使用三根3m长的10#槽钢进行补强支护,为保证新支护的锚索梁与北翼回风巷原有支护锚索安设在不同的岩层,锚索梁使用的锚索长度为7.3m,间距为2.5m,第一排距107辅运顺槽开口处≯500mm,每根槽钢间距≯1500mm;
每根锚索配一支MSK2335型(先放)和两支MSZ2360型(后放)树脂锚固剂,锚固长度为1971mm,预紧力不小于200kN。每根锚索使用一个大托盘和小托盘与槽钢相连,锚索锚固完成后用8#铁丝成“十”字型捆绑于网片上。

2、开口后前5m范围内锚杆、索排距均为1.2m,锚索为7.3m,5m后开始执行《107辅运顺槽作业规程》支护方式。

附图四:107辅运顺槽开口支护示意图 第二章 地质概况 第一节 构造 一、巷道沿15#煤层顶、底板掘进,依据原东山煤矿的地质资料、图纸得知整体北高南低,掘进过程中推测局部顶板裂隙发育。107辅运顺槽施工队组按方位角270度施工约137m处预计揭露第一条空巷,掘进至186m处预计揭露第二条空巷,掘进至245.6m处预计揭露第三条空巷,掘进至515.3m处预计揭露第四条空巷,掘进至559.5m处预计揭露第五条空巷。107切眼按方位角180度施工约52m处预计揭露一条空巷。107辅运顺槽按方位角90度反掘至18m处预计揭露第一条空巷,掘进至62.4m处预计揭露第二条空巷,掘进至345m处预计揭露第三条空巷,掘进至404m处预计揭露第四条空巷,掘进至454m处预计揭露第五条空巷。掘进过程中根据地质资料结合水文地质部探放水成果,揭露老空巷道,揭露老空巷道时另行制定揭露老空巷道的专项措施。

二、107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概 况 煤层名称 15号煤 水平名称 +1050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工作面 名称 ①107工作面辅运顺槽 ②107工作面胶带顺槽 ③107工作面切眼 地面标高 (m) +1138~+1168 工作面标高 (m) +1039~+1060 地面位置 南为耕地,西为庄头村,北邻矿界,东为耕地。

井下位置 及四邻 采掘情况 南邻回风大巷,西为村庄下保护煤柱,北为未开采煤层,东邻北翼回风巷。

巷道长 (m) ①578(中—中) ②575(中—中) ③100 (中—中) 巷道宽 (m) ①5 ②5 ③8.5 煤层情况 煤层总厚 (m) 4.10 煤 层 结 构 煤层倾角 (度) 0~6 1.08(0.4)1.86(0.2)0.56 3 呈黑色,金刚光泽,条带状结构,含1-3层夹矸,厚度3.6~4.8m,平均4.1m。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 度(m) 岩 性 特 征 直接顶 K2石灰岩 7.90 深灰色,块状,含燧石团块,具裂隙,充填方解石脉。

直接底 泥 岩 5.91 灰黑色,局部发育碳质泥岩伪顶。上部见黄铁矿结核,有时可富集成硫铁矿体,局部可夹一层细砂岩。

物理力学性质 岩性 容重( kg/m2) 抗压强度(MPa) 抗剪断强度 普氏坚固系数 内聚力(MPa) 内磨擦角(Φ) 顶板石灰岩 2690 59.6 9.8 40°31′ 6.0 底板泥岩 2600~2610 30.8~32.9 4.4~6.8 34°27′~35°20′ 3.1~3.3 第二节 水文地质情况 本巷道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根据地质报告、地面电法勘探报告及水文地质报告资料,107工作面辅运顺槽以北约211m处为Q内-4采空积水区,面积为7991m2,积水量为3736m³,标高为+1054m。积水线外推50m为探水线,探水线外推50m为警戒线。主要充水水源为上覆顶板石灰岩裂隙水,预计最大涌水量为0.5m3/h,正常涌水量为0.25m3/h。队组在掘进前必须将排水系统安装到位并随掘进向里延伸,同时在巷道低洼处备泵排水,从而保证巷道内有水时能及时排出。

第三节 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性质 一、顶板 15号煤直接顶板为K2灰岩,厚度为6.60~9.10m,平均为7.90m,局部发育黑色薄层泥岩、砂质泥岩,厚度为0.00~0.40m。据本矿和邻矿开采情况,K2灰岩顶板连续性好,岩石坚硬,不宜垮落,一般采空后放顶困难,大多需要强行放顶。

二、底板 底板为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厚度为3.20~8.80m,平均为5.91m。15号煤层底板属软质岩,较宜管理。

三、煤层 井田内15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厚度为3.60~4.80m,平均厚度为4.10m,含1~3层泥岩夹矸,为中厚-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小,变化规律明显。

四、影响掘进的其他地质情况 影响 掘 进 的 其它 地质 情况 瓦 斯 根据通风部提供的晋煤集团关于大峪煤业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报告(晋煤集报通字[2018]26号)资料:
绝对瓦斯涌出量0.13m³/min。

煤 尘 根据通风部提供的《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检验报告》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二氧化碳 根据通风部提供的晋煤集团关于大峪煤业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报告(晋煤集报通字[2018]26号)资料:
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0.24m³/min。

煤的自燃 根据通风部门提供的《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检验报告》煤层自燃倾向等级Ⅱ级,为自燃煤层。

地  温 9°~15°C 地  压 1.5~3.15MPa 煤种 贫煤 煤层硬度 1.2~2.1 附图五:107辅运顺槽地质综合柱状示意图 附图六:107辅运顺槽预想地质剖面示意图 第四节 掘进工作面预计瓦斯及二氧化碳情况 根据晋煤集团关于金明公司大峪煤业2017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晋煤集通字〔2018〕32号》:经鉴定大峪煤业为低瓦斯矿井,预计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13m3/min,预计平均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24m3/min。

第五节 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然发火情况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2017年3月对大峪煤业的煤层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得出结论15#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属自燃煤层;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2017年3月对大峪煤业的煤尘爆炸性进行鉴定,得出结论15#煤尘具有爆炸性。

第六节 其它地质情况 据区域资料和本矿开采情况,井下未发现地温地压异常现象, 属地温、地压正常区。

第三章 施工方法 一、采用掘支单行、一次成巷的作业方式。

1、作业方式:
(1)采用EBZ-200机组(以下简称机组)进行破煤、装煤,后配有转载机、皮带运输机、40T溜子组成综合机械化掘进系统;
施工中用一台激光仪控制中线;
采用MQT-130/3.2气腿式顶锚机支护顶锚杆和锚索,帮部由ZQS-50/1.7S手持式帮锚机支护;
采用MS24-300/60型涨拉仪完成锚索的紧固、检测,扳手(风动扳手、力矩扳手)完成锚杆预紧力矩的紧固及检测工作,锚杆拉拔仪完成锚杆锚固力的检测工作,以确保施工质量。

(2)采用的先进施工技术:综合机械化作业施工、激光仪指向仪控制巷道掘进方向。

2、施工组织形式:
采用“三·八”制作业形式,中班、夜班生产,早班检修,组织专业与综合工种相结合的圆班综合工作队进行施工,检修班负责设备的检修维护及备料工作。

每班指定一名施工负责人和一名安全负责人,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3、掘进方式:
巷道沿15#煤层顶、底板布置,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

4、循环方式:
采用正规多循环形式作业。

5、循环进度:
当顶板完整,煤体完好,采取多排多循环作业方式:一次截割够2排支护距离,即每个生产班2个循环,每循环进度2.8m,班进度5.6m,一昼夜4个循环,日进度11.2m。

若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如顶板破碎、片帮严重、底鼓、淋水严重等,采取单排多循环作业方式,一次截割、支护一排,根据条件变化程度施工不同循环,适当降低循环进度为1.2m或1m。

若围岩地质构造发育,影响范围较大时,另行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6、采用的先进施工技术:综合机械化作业施工、激光仪指向施工。

第四章 掘进施工作业 第一节 工艺流程 交接班准备(检查设备、中线及工作面质量安全情况)—→延接皮带运输机(40T溜子)—→割、装、运煤(备料)—→敲帮问顶—→退机组—→敲帮问顶—→临时支护—→敲帮问顶—→永久支护—→清理浮煤—→验收。

安全检查贯穿整个工艺流程。

第二节 施工作业 巷道掘进施工采用机掘作业,不涉及炮掘作业。

一、掘、装、支、运设备的主要技术特征 表:掘、装、运主要设备技术特征表 名称 型号 规格(m) 功率(KW) 数量 能力 备注 长 宽 高 掘进机 EBZ-200 10.4 3.2 1.7 321 1台 最大截割宽度6.5m,最大截割高度5.2m 工作坡度≤±18° 转载机 EZQ-300 16.9 1.2 11 1部 395t/h 1.6m/s 皮带机 SJ-80型 800 1.4 1.72 45 1部 600t/h 带速 2m/s 潜水泵 BQS30-32-7.5/NK 7.5 2台 流量30m3/h,扬程32m 刮板机 40T 40 1部 风泵 BQG350-/0.2 2 流量350L/min 气腿式顶钻 MQT-130/3.2 2台 手持式帮钻 ZQS-50/1.7S 2台 二、工程质量检测所需机具表 表:工程质量检测表 名称 型号 数量 锚索涨拉仪 MS24-300/60 2 锚杆拉拔仪 LDZ200KN 2 风动扳手 BK20型矿用气扳机 2 力矩扳手 TG型100-500N.M 2 卷尺 5m 每班配备一把 三、截割方式:
巷道掘进施工采用机掘作业,不涉及炮掘作业。

一、进刀方式、截割方式、截割工艺流程、截割质量要求以及提高截割质量的措施 (一)进刀方式:
截割头由巷道顶部进刀,进刀深度根据煤体的软硬程度为0.3~0.8m。

(二)截割方式:
1、横轴式连续摆动截割。

2、将机组开进工作面附近永久支护下,停在巷道中部,启动截割头按照截割运行曲线割煤,割煤和装运可同步进行。

3、掌面存在斜茬煤时,应从垂直斜茬的上方吃刀,逐步向下割除斜茬。掌面存在夹矸或下部矸石上部煤层时,应先割上部煤层、再割矸石。

(三)截割工艺流程:
进刀→截割→修边→成形。

(四)截割质量要求:
1、割完煤后,必须将工作面迎头施工呈斜面,确保掌面、顶帮均无伞檐、活煤(矸)存在。

2、巷道成型符合设计要求,不能出现超挖欠挖现象,保证顶底板截割平整,两帮齐整。

(五)提高截割质量的措施:
1、若帮部易片帮时,必须坚持先割中部后修两边的原则进行施工,并从上往下截割。

2、加强岗位人员培训,提高司机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

3、司机在割煤时要专心操作,严格按照截割方法和工艺进行截割。

4、司机必须牢记巷道的断面尺寸及误差标准。

5、熟悉巷道的地质情况,严禁巷道超高、超宽,控制巷道成型。

6、在截割期间必须开启喷雾,加强通风、防尘管理,提高工作面能见度。

7、根据煤层起伏变化,随时调整截割高度,做到平缓过渡。

8、保证激光指向仪指向正确。

四、装、运煤的作业方式及与截割煤的配合方式 利用机组截割头截割煤(岩),落至铲板上方或前方,机组向前推进的同时启动耙爪机构,将煤(岩)耙至一运小溜,一运小溜将煤(岩)输送到二运转载皮带上。

五、各种设备的控制方式、信号规定及各种设备启动、停止的相关规定:
设备的控制方式及信号规定 名称 控制方式 信号规定 备注 掘进机 近控 启动时发出预警铃声 转载机 近控 启动时发出预警铃声 皮带运输机 远控 启动时发出信号:一停、二开 40T刮板运输机 远控 启动时发出信号:一停、二开 水泵 近控 无 1、掘进机操作规定及注意事项 (1)开机前的检查 a、首先检查周围安全情况,并且注意巷道温度,有害气体等是否符合规定。

b、检查各注油点油位是否合适,油质是否清洁。

c、检查各电缆是否吊挂不良或绷的太紧,是否有外部损伤及漏电现象。

d、所有机械,电器系统裸露部分是否都有护罩。

(2)正式运行时注意事项 a、开机前发出警报信号,合上隔离开关,按掘进机操作顺序启动。

b、截割时,根据煤的软硬程度掌握好机器的推进速度,避免发生截割电机过载和压死刮板输送机等现象。

c、特别注意的是,在截割过程中,一定要将铲板、后支撑机构落地撑紧,并在截割过程中随时观察机组的震动情况,如遇震动较大时,可以通过减少吃刀量增加截割次数的方法来降低机组震动。截割头在最低工作位置截割时,严禁抬起铲板。

d、当进行顶板支护或更换截齿时,必须断开掘进机电器控制回路开关,打开隔离开关,切断掘进机供电电源,并在开关上挂停电牌后再进行作业。

(3)其他注意事项:
a、掘进机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b、掘进机必须装有只准以专用工具开闭的电气控制回路开关,专用工具必须由专职司机保管,司机离开操作台时,必须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源开关, c、掘进机非操作台侧,必须装有紧急停止运转的按钮, d、掘进机必须装有前照明灯和尾照明灯。

e、开动掘进机前,必须发出警报,确认铲板前方和截割臂附近无人后,方可启动掘进机,掘进机运转时,掘进机两侧严禁站人。

f、掘进机作业时,必须使用内外喷雾和其他降尘装置。

g、掘进机停止工作、检修或交接班时,必须将掘进机铲板落地、截割头落地并上护罩。

h、检修掘进机时,严禁其他人员在截割臂和转载机下方停留或作业。

i、断开液压油管接头时,必须先停机释放压力。安装截齿时,必须按下截割急停按钮。

j、检修设备或处理几点故障时,必须将机组本身隔离开关打至“0位” ,并停上一级电源,挂停电牌,设专人看护,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的原则。

2、转载机启动、停止的相关规定:
(1)启动前:转载两侧严禁站人,转载胶带机应确保完好,托辊齐全,转载机的胶带和接口无破裂,胶带松紧程度适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启动后:要先进行空转试运转,确保转载机不存在跑偏、磨带等现象。

(3)停止:将转载开空后按顺序进行停机并闭锁。

3、皮带运输机启动、停止的相关规定:
(1)启动前:听清信号后(一停、二开),先点动皮带,再开启皮带。司机站位正确,做到眼不离机头、手不离开关。

(2)启动后:观察运转情况,注意皮带运行状况,发现跑偏、憋煤等要及时停机处理。发现杂物、铁器以及块径为300mm的矸块时,立即停机闭锁并捡出处理。根据煤的湿润情况开机开水(喷雾),停机必须停水(喷雾)。

(3)停机:皮带开空后,将开关停电并闭锁。皮带机头、固定架以及上一部设备的机尾浮煤、杂物要及时清理干净,达文明生产标准。

4、刮板运输机启动、停止的相关规定:
(1)启动前:检查设备完好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无弯刮板,溜子链松等问题,发现问题先进行处理。听清信号后(一停、二开),先点动刮板运输机,再开启刮板运输机。司机站位正确,做到眼不离机头、手不离开关。

(2)启动后:观察运转情况,注意刮板运输机运行状况,发现卡链、漂链等问题要及时停机处理。发现杂物、铁器以及块径为300mm的矸块时,停机捡出处理。根据煤的湿润情况开机开水(喷雾),停机必须停水(喷雾)。

(3)停机:将刮板运输机开空后,将开关停电并闭锁。刮板运输机机头、固定架以及上一部设备机尾浮煤、杂物要及时清理干净,达文明生产标准。

四、各工序安全操作要求:
1、割煤、装煤、运煤操作要求:
正常开启掘进机组喷雾及冷却水,严格按规程规定的巷道断面、循环进度以及截割运行曲线进行割煤。

装煤时先对耙爪机构进行试转,检查耙爪机构的运行状态是否良好。运煤时要先开启二运,然后开启一运。

2、延长皮带操作要求:
(1)延长皮带前确定延长距离,准备好皮带架和上下托辊。

(2)将皮带机尾用40T大链或钢丝绳(直径不小于15.5mm)与提前施工的地锚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延长距离将皮带机进行松带,并由班长进行确认松带长度满足要求。

(4)开动掘进机组将皮带机尾向前拖动,拖动时要保证机尾与皮带成直线,保证到位后皮带不跑偏。

(5)机尾拖到位后涨紧皮带,上全皮带架、托辊,垫平皮带机尾缓冲架,保证不磨带,不跑偏。

第五章 支护作业 第一节 临时支护 一、临时支护形式 采用钢管式前探梁支护形式。

二、临时支护所用器材、机具(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1、钢管式前探梁采用直径不小于76mm、厚不小于6mm、长度不小于4.6m的无缝钢管制作,用高强度金属吊环固定在永久支护好的顶锚杆上,每根前探梁使用3个吊环,吊环使用配套的锚杆螺母固定。

2、前探梁个数不少于3个(用二备一)。

3、巷道断面宽度>5m时,使用3根前探梁;
巷道宽度≤5m时,使用2根前探梁。

三、临时支护的架设方法 1、人员站在永久支护下并确保安全的地点,将钢管用吊环固定在距工作面两至三排的2#、5#顶锚杆上(巷道顶板锚杆共5根,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为1#~5#锚杆)。

2、在前探梁上方放置永久支护的网或钢筋托梁,使网与顶板间留有合适的间隙,用长度合适的背板垫于前探梁与网之间;
然后将前探梁推至合适位置;
在前探梁尾部用板梁、背板、道木、木楔背实,使前探梁前端网与顶板接实。

四、临时支护技术质量要求 1、钢筋托梁或网放置于背板上时应有利于锚杆(索)的施工。

2、巷道临时支护应平行巷道中心线设置,每根前探梁使用3个吊环,并固定牢靠。前探梁后端固定处外露长度不小于200mm。

3、倾斜巷道前探梁应安设防滑装置,并连接牢固可靠。前探梁、吊环变形、螺帽滑丝或存在其他影响安全使用的情形,应及时更换。

4、前探梁前移到位后,应用背板将前探梁背紧固牢。

5、工作面应备有一定数量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吊环、背板等。

6、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要经常观察前探梁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使用前探梁临时支护时,永久支护一排后,及时将前探梁前移一排,进行下一排的永久支护作业。

五、安全技术措施 1、巷道成型后进行临时支护前应敲帮问顶,找掉活矸、活煤,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2、所有临时支护所需材料应安全、可靠,材质、规格、数量、固定及使用方法符合规程要求。

3、临时支护支设前应将支护材料如网、钢带等按规定连接好,与临时支护一起接顶。

4、当施工巷道使用前探梁临时支护遇到下列情况时应采用π型梁(槽钢式前探梁)加单体液压支柱或点柱联合加强支护措施:巷道顶板破碎、裂隙发育、围岩自稳性差时;
前探梁不能及时推进或无法推进时;
当有悬岩、悬顶或伞檐,经敲帮问顶不能找掉时;
当施工巷道超宽时。

5、永久支护好的锚杆锚固力不小于150KN/根,控制锚杆外漏长度不小于40mm,以便安装吊环。

6、吊环间距以锚杆间距为准,确保安设吊环的2#、5#锚杆位置误差在50mm以内。

7、前探梁要直、无破损弯曲,均匀布置在巷道中部并垂直于掘进工作面。

8、临时支护前工作面必须备齐敲帮问顶所需工具:穿枪、长钎、洋镐、撬棍等,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1)敲帮问顶工作由班长统一指挥,敲帮问顶人员及观山人员必须为两名有经验的老工人,一人敲帮问顶,一人观察顶板和保证退路畅通。敲帮问顶时,除操作人员外,工作面严禁有人,且操作人员必须站在永久支护下进行。

(2)敲帮问顶应从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后帮依次进行,敲帮问顶范围内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3)用长度不小于3.5m的长把工具敲帮问顶时,应防止煤矸掉落伤人。

(4)顶帮遇到大块断裂煤矸或煤矸离层时;
应首先设置临时支护,保证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敲帮问顶,不得强挖硬刨。

9、吊环螺母与锚杆连接必须上满丝扣,人工上前探梁时必须手托前探梁,稳抬稳放,不得将手伸入吊环内,前探梁放稳后及时用木楔紧固,防止前探梁滚动。

10、在上前探梁时,严禁人员站在梁下。

11、上前探梁后,前探梁上方进行铺网封闭顶板,并用木板接实顶板,木板尽可能与巷道宽度相当,横放在前探梁上方。

12、顶板永久支护后,撤除临时支护,放置在指定地点,码放整齐。

13、巷道随煤层掘进发生坡度变化较大时前探梁必须焊防滑链进行固定,防止下滑。

14、遇顶板起伏不定时,应用多孔吊环,保证前探梁垂直于工作面。

15、安装前探梁位置的第2#和4#锚杆在前探梁移动前无法安设,因此先打设第1、3、5根锚杆,在前探梁移走或拆除后安设第2#、4#锚杆。

16、锚索的间排距为2.2m,与前探梁的位置冲突,为保证前探梁顺利安设,锚索可以在前探梁移动后补打,或者调整锚索间距,在规定误差范围内将锚索间距调整为2m。

17、两根前探梁间距2.2m,前探梁后端外露长度不小于200mm,上铺2根50×300×2700mm木板,木板安设位置要避开锚杆安装位置。

18、检查前探梁不晃动确定临时支护安全可靠后方可进行支护作业,在永久支护完成后,慢慢回松前探梁后端连接装置上的木楔,前探梁向下回松后,撤下木板。前探梁支护只有在锚杆支护好后,才能拆除,严禁提前拆除。

19、在安装前探梁和拆下前探梁的过程中,人员必须注意力集中,相互配合好,做好自保和互保工作,做到三不伤害。

20、每次临时支护后,都必须经班组长、验收员检查验收合格,确保安全和质量,否则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严禁空顶、空帮、超空顶作业。

六、临时支护分别到永久支护、工作面迎头的距离 支护第一排时,临时支护距永久支护距离为1.5m,距工作面迎头距离不大于1.9m;

支护第二排时,临时支护距永久支护距离为1.5m,距工作面迎头距离不大于0.4m。

附图六:107辅运顺槽临时支护示意图 第二节 永久支护 一、永久支护方式 采用MQT-130/3.2气腿式顶锚机支护顶锚杆和锚索, ZQS-50/1.7S手持式帮锚机支护帮部锚杆。

二、施工工艺流程 1、锚杆施工工艺:
敲帮问顶→用锚杆钻机打眼→清孔→用套管将锚固剂放入钻孔内→用锚杆头部顶住锚固剂送入钻孔内→用快速安装器联接锚杆钻机和锚杆尾部,升起钻机,锚固剂送入孔底→转动钻机搅拌锚固剂15~30秒→停止搅拌等待1分钟卸下搅拌器→采用扳手紧固锚杆,力矩扳手检测→安装其它锚杆。

2、锚索施工工序 确定锚索眼位→钻孔并清孔→往钻孔内放入锚固剂用锚索头顶住锚固剂并送至孔底→升起钻机用搅拌器联接钻机和锚索尾部→转动钻机搅拌树脂药卷15~30秒→停止搅拌带推力等待1分钟收缩钻机→卸下搅拌器等待15分钟→套上托板锚具用张拉仪器张拉顶锚索至预紧力为200KN。

三、施工技术要求、质量要求 1、安装锚杆要求:
(1)打锚杆眼,首先按照中、腰线严格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时必须先进行处理;
打眼前要先敲帮问顶,仔细检查顶帮围岩情况,用专用的敲帮问顶工具挑掉活矸、危岩,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始工作,锚杆眼的位置要准确,眼位误差不得超过100mm;
眼向尽量与岩层层理或裂隙面垂直,层理不明显时,与巷道轮廓线的切线夹角为准,角度均应不小于75°。锚杆眼深度应与锚杆长度相匹配,打眼时应在钎子上做好标志,严格按锚杆长度打眼,保证锚杆眼的深度和角度;
锚杆眼打好后,应将眼内的煤岩渣、积水清理干净。打眼时,必须在前探支架的掩护下操作。打眼的顺序应由外向里、按先顶后帮得顺序依次进行。

(2)安装锚杆时必须在前探梁临时支护的保护下进行。在作业前必须进行“敲帮问顶”的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根据巷道中心线和锚杆排间距在顶板上准确定位,锚杆孔垂直顶板,孔深2350mm,打眼必须采用湿式钻眼,由二人扶钻,一人操作,三人配合好,安装锚杆时,应将眼孔内的积水、岩粉用压风吹扫干净。吹扫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孔口一侧,眼孔方向不得有人,用锚杆将两卷树脂药送至眼底,使锚杆顶住树脂锚固剂,外端头套上螺帽,然后采用风动钻配底座向眼内边推进、边搅拌,使树脂药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5~30秒,凝固时间1分钟,待锚杆的树脂药凝固后,用力矩扳手将螺母拧紧,使每根锚杆的扭矩力不小于300N·m。

(3)三径配比:锚杆直径φ22mm、树脂锚固剂直径:φ23mm、钻孔直径:φ28mm。

2、安装锚索要求:
(1)打锚索使用MQT-130/3.2型气动锚杆钻机配合中空六方接长式和φ30mm钻头湿式打眼。打眼前先送水后开钻,严禁无水开钻,推力要适当,严禁猛升造成钻杆折断。

(2)锚索眼深:使用5.3m锚索时,眼深为5.1m,每孔使用MSK2335药卷1卷、MSZ2360药卷2卷,药卷搅拌时间为15~30秒,严禁随意截短药卷或钢绞线。

(3)锚索采用风动锚索张拉器给锚索施加预紧力,千斤顶必须安装压力表,使预应力达到200KN。

(4)锚索应与岩层层面垂直布置,外露长度控制在150~250mm之间。

(5)如遇顶板节理发育、松软、压力大地段要紧跟工作面支护,严重时缩小锚索支护间距。

(6)严格按照中线和排间距布置锚索,锚索排间距误差为±100㎜。

(7)垂直顶板支护的锚索孔方向与煤、岩层、层理、裂隙面夹角不得小于87°。

(8)出现不合格锚索,当班必须重新补打。

(9)顶板有淋水时的支护,顶板出现淋水,岩性整体变化时,必须保证支护工程质量。顶板有含水层时,根据距煤层顶板距离,调整锚索锚固位置。如含水层厚、顶板岩性整体好的情况下,使用斜拉锚索支护,但锚固末端距煤层顶板不得低于1.5米;
如含水层薄,增加锚索线长度,锚固在含水层以上稳定岩层中。淋水大,不能使用树脂药时,在需要支护锚索的位置附近先打放水孔,以减少施工锚索孔内的水压,便于锚索的施工。

(10)三径配比:锚索直径φ22mm、锚固剂直径:φ23mm、钻孔直径:φ30mm。

四、安全技术措施 1、整个永久支护过程中,必须派有经验的老工人随时进行一次敲帮问顶工作,且必须由专人进行观山,并确保安全退路必须畅通。严禁超控顶和空顶帮作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严禁出现不合格工程。

2、在工作面施工过程中,观山人员必须密切观察工作面顶帮的变化情况,如发现异常,立即发出警报,工作面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至安全地点。

3、进行锚网支护时必须先进行顶部施工,顶部施工完毕后再施工帮部,施工帮部锚杆时,必须从上而下进行,整个支护过程均必须严格遵循由外向里、从上而下的支护原则。

4、钻孔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保证顶板与煤帮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作业。

5、打眼时,领钎工要按标定或限定眼位着眼,与打眼工密切配合,并注意顶板及两帮变化情况,防止蹬空、断钎、顶帮掉煤(矸)事故发生。钻眼时,领钎工必须观山望顶,严禁背对掌面,必须扎紧袖口,严禁带手套换钻杆,并系好安全带。任何人不得用手脚触摸旋转的钻杆或钻机的旋转部位,执行“手指口述”,确保安全。

6、严格执行“钻开水开、钻停水停”的原则,加强工作面及巷道内低洼处积水排除工作。

7、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支护材料及配套设施。严禁擅自减少锚固剂数量。严禁使用过期、硬结、破裂等变质失效的锚固剂。

8、锚索、锚杆的托盘必须紧贴煤(岩)面,严禁托盘后的煤(岩)体后空,并且严禁支垫活矸活炭,必须使得锚杆(索)锚固力及预紧力矩必须达到规程要求,如达不到规程要求时,必须进行补打, 9、对于煤体松软的巷帮,为了有利于控制锚杆外露,可以使用大托盘或垫一个高强度材料柱帽进行调节,但要保证巷道的有效宽度和支护强度、锚杆预紧力矩、锚固力等符合设计要求,并加强预紧力矩检查工作,使预紧力符合设计要求。

10、涨拉锚索应两人协作进行,涨拉油缸应与钢绞线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加压后工具锚卡住钢绞线方能松手,并用小链将千斤顶绑在顶网上,操作人员应避开张拉油缸轴线方向,以保证安全。

13、因地质原因,司机割煤造成巷道超宽、超高时,必须保证顶角锚杆距帮不大于400mm,帮角锚杆距顶不大于450mm,帮部最下一根锚杆起锚高度不大于400mm。巷道任意侧超宽0.5~1.5m时,必须补打一根单体锚杆;
巷道超宽大于1.5m时,必须补打2根单体锚杆和1根锚索,并及时通知生产调度部,由生产调度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
巷道高度超过设计值不大于0.7m时,在煤帮下部补打1根单体锚杆,巷道高度超过设计值大于0.7m小于1.5m时,在煤帮下部补打2根锚杆,并加装钢带;
巷道超高1.5m以上时除现场及时采取补强方式外,及时通知生产调度部,由生产调度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计。补打锚杆、锚索型号与原巷道支护锚杆、锚索相同,其间距均不得大于相应设计值。

14、使用大锤和镐等工具,应注意前后左右施工人员,谨防伤人。

15、打注锚杆、锚索后,验收员必须现场编号,上井后必须填写记录,以便抽检发现问题后责任落实到人。

16、施工时,工作面人员较多,各工序之间一定要密切配合,禁止无序混乱作业,班长要组织指挥得当,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17、为保证锚杆、锚索预紧力达标,打注锚杆、锚索后必须等待足够的锚固时间(15~30分钟),在等待锚固期间,可以打注其它锚杆、锚索(顶锚索必须带上托盘、锁具,并使托盘紧贴顶板)。

18、验收员每班必须按要求进行锚杆、锚索质量检查验收,检查范围覆盖当班所有打注的锚杆、锚索。检查项目包括锚杆、锚索施工质量;
铺网质量;
锚杆、锚索预紧力(矩);
锚杆、锚索间排距,眼孔深度、角度及外露长度等并认真填写相关记录。验收员严格按工程质量标准进行验收,严把工程质量关,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19、检修器具时工作地点必须支护完好有效,否则不得检修。

20、如发现顶板破碎、局部冒落或其它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缩小循环进度(当循环进度为2排时缩小为1排)进行施工,一次只能割一排支护距离。直至顶板条件有所好转,无塌顶现象,帮部较稳定时,按正常支护形式施工。若上述方法仍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生产时,必须及时停止施工,撤出所有人员,在距永久支护5m外设好警戒,禁止所有人员进入,待另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贯彻学习后方可恢复生产。

21、发现失效锚杆、锚索时:锚杆必须在其附近200 mm范围内进行补打;
锚索必须在其附近300mm范围内进行补打,补打时可适当调整钻孔角度,但不得低于75°。

22、如帮部煤体破碎时,可先施工破碎部位的锚杆,或将破碎部位的锚杆更换为5.3m锚索进行支护,锚杆、锚索的锚固力必须达到规程要求,如达不到规程要求时,必须进行补打。

23、若帮部煤体松软,易片帮时,应及时加联钢筋梯(φ14mm)支护,锚杆预紧力矩必须符合规定。

24、特殊情况下,确需人员进入煤帮作业的,必须对底板1.5m以上范围内进行封迎头,应搭设高度能满足架设临时支护的作业平台,人员在作业平台上架设好临时支护再进入煤帮作业。无临时支护掩护时,严禁任何人员进入裸露的掘进工作面煤帮作业。

五、最大、最小空顶距及永久支护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 1、正常条件下,顶板完整、稳定,执行正规循环作业程序,一次施工2排,最大空顶距不大于3.4m,最小空顶距不大于0.4m。

2、非正常条件时,根据顶板稳定程度确定锚杆排距及循环进度,具体如下:
排距为1.5m时,一次施工1排,最大空顶距不大于1.9m,最小空顶距不大于0.4m;

排距为1.2m时,一次施工1排,最大空顶距不大于1.6m,最小空顶距不大于0.4m;

排距为1m时,一次施工1排,最大空顶距不大于1.4m,最小空顶距不大于0.4m。

3、巷道掘进时顶部支护的最后一排有效锚索距工作面迎头最大距离不超过5.3m;
进行巷道临时支护后,及时打注顶部锚杆、锚索,对巷道顶板进行有效支护和控制。

六、帮部锚杆滞后距离 1、掘进支护过程中,工作面顶部锚杆、锚索严禁滞后;
两帮上部三根锚杆可以滞后工作面迎头一排,下面一根锚杆允许滞后工作面迎头四排(≤6m)。

2、超高锚杆可滞后工作面30m施工;
若巷道起底出现超高时,则超高部分可滞后起底点15m进行支护。

七、工序施工要求及工作面停工管理规定 1、工作面内永久支护的各道工序应连续作业,不得出现空、停、等现象。当天截割循环内空顶、空帮必须于当天夜班下班前全部支护完整,且工程质量合格。不准出现空顶、空帮未支护而提前下班或去做与支护无关的事情,出现一次按班集体严重三违处理,且由安全监察部根据现场情况分析事故。

2、掘进工作面因故导致停工,停工时间在8h以内的,工作面永久支护必须按照支护设计支护到位;
停工时间在8h以上的,工作面迎头还应采取封迎头措施,在迎头外5m处拉设警戒线,并悬挂“禁止入内”牌板,方可具备停工条件。

八、特殊条件支护调整 1、如发现顶板破碎、局部冒落或其它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导致顶板易垮塌,及时采取缩小排距(视顶板围岩稳固程度及时缩小排距为1.2m、1m或更小的排距)的方法加强支护,一次只能割一排支护距离。同时采取打超前锚杆(或超前锚索)进行超前支护,超前锚杆(或超前锚索)与顶板夹角不超10°,锚索(杆)布置根据顶板情况调整。直至顶板条件有所好转,无塌顶现象,帮部较稳定时,按正常支护形式施工。

2、因局部地质条件变化,顶板锚索预紧力不能达标的,使用7.3m或更长的锚索替代5.3m锚索支护,必要时采用槽钢连锁锚索进行加强支护。

3、顶帮破碎易形成网包时,可使用钢筋网外再铺设一层金属菱形网或双层金属菱形网护顶帮,易片帮位置锚杆可使用W钢带或钢筋梯梁进行调节连锁,或者通过补打单体锚杆或使用锚索替代锚杆进行加强支护。

4、帮部媒体松软时,锚杆孔易堵的情况下可不接水打眼,在钻孔附近加设喷雾进行降尘。

5、若上述方法仍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生产时,必须及时停止施工,撤出所有人员,在距永久支护5m外设好警戒,禁止所有人员进入,待另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贯彻学习后方可恢复生产。

6、一般情况下,禁止人员进入迎头;
特殊情况下,确需人员进入煤帮作业的,严格执行进入煤帮(迎头)作业安全确认制度,应搭设高度能满足架设临时支护的作业平台,人员在作业平台上架设好临时支护再进入煤帮作业。无临时支护掩护时,严禁任何人员进入裸露的掘进工作面煤帮(迎头)作业。

附图九:107辅运顺槽工作面最大、最小空顶距示意图 第六章 支护施工质量检测及矿压监测 第一节 检测及监测内容 一、支护要求:
顶锚杆锚固力不小于150KN,预紧力矩为300N·m;
靠煤柱侧帮锚杆锚固力不小于120KN,预紧力矩为200N·m;
靠工作面侧帮锚杆锚固力不小于70KN,预紧力矩为40N·m;
锚索预紧力为250KN,网片与巷道表面贴紧,网片搭接均不小于100mm。

二、支护质量检测及矿压监测仪器:
名称 型号 名称 型号 锚杆拉力计 LDZ200KN 锚索(杆)测力计 MSC-400 顶板离层仪 LBY—3 力矩扳手 TG型100-500N.M 锚索涨拉仪 MS24-300/60 钢卷尺 普通钢卷尺 (5m、7.5m) 测绳 4m 皮卷尺 50m 木桩 400mm 三、顶板离层仪的监测方法:
专人每班对掘进工作面50m内的顶板离层仪进行观测和记录,在50m以外,离层未有明显增长的趋势,顶板离层仪观测频度可减少为每周1次(有淋水的地点顶板离层仪每班观测一次,在水流完后恢复正常监测),其他人员也应随时注意观察离层仪刻度坠颜色(离层指示仪以红、黄、绿三种颜色表示离层松动的严重程度,绿色表示顶部松动离层值较小,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黄色表示离层松动已达到警戒值(每天观测一次);
红色表示顶板离层松动值较大,已进入危险的状态,每班观测一次),以便及早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四、巷道表面位移 (一)采用十字布点法安设表面位移监测断面(图1)。在顶底板中部垂直方向和两帮水平方向钻f30mm、深400mm的孔,将φ29mm、长400mm的木桩打入孔中。顶板和上帮木桩端部安设弯形测钉,底板和下帮木桩端部安设平头测钉。两监测断面沿巷道轴向间隔1.4m。观测方法为:在C、D之间拉紧测绳,A、B之间拉紧钢卷尺,测读AO、AB值;
在A、B之间拉紧测绳,C、D之间拉紧钢卷尺,测读CO、CD值;
测量精度要求达到1mm,并估计出0.5mm;
采用皮卷尺测量监测断面距掘进工作面的距离。

(二)测量频度为:距掘进工作面50m之内,每天观测1次,其它时间每周观1次。

A 400mm 400mm C O D B 图1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断面布置 五、综合测站:
巷道掘出180 m后设置一个测站,测站包括两个巷道表面位移监测断面,一个顶板离层监测断面,一个锚索受力监测断面。

巷道综合监测内容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巷道表面位移 巷道顶底板、两帮相对移近量,顶板下沉量。

2 顶板离层 锚固区内外顶板岩层位移。

3 锚索受力 顶板锚索受力 第二节 检测及监测方法 一、锚杆预紧力矩、锚索预紧力、锚杆锚固力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一)采用示值力矩扳手对锚杆预紧力矩进行抽检。采用LDS-200型锚杆拉拨计对锚杆进行锚固力抽检,抽检时只做非破坏性拉拔。

(二)要求锚固力:顶、帮部锚杆分别为为150KN、120KN、70KN。

预紧力矩:顶、帮部锚杆分别为为300N·m、200N·m、40N·m。

(三)对锚杆预紧力矩检查,要符合以下规定 1.采用力矩扳手进行锚杆预紧力矩抽检。

2.锚杆预紧力矩监测抽样率为5%,每300根顶、帮锚杆各抽样一组(共15根)进行检测,不足300根时,视300根为一个抽样组。

3.每组中有一根锚杆螺母扭矩不合格,就要再抽查一组(3根),若仍发现有不合格的,应将本班安装的所有螺母重新拧紧一遍。锚固力抽检由专人每小班顶帮各抽样一组(3根)对永久支护锚杆的锚固力进行抽检,一旦发现有不合格锚杆,在其周围200mm范围内补打合格锚杆。

(四)锚杆锚固力日常抽检要符合以下规定:
1、采用锚杆拉拔计进行井下锚杆锚固力抽检。

2、锚杆锚固力检测抽样率为3%,并按每300根顶、帮锚杆各抽样一组(共9根)进行检查,不足300根时,视作300根作为一个抽样组。

3、抽检中发现不合格锚杆,应在其附近200mm范围内补打合格锚杆,并加倍抽检,如仍发现不合格锚杆,应报告生产调度部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4、抽检时位移量不应超过20mm,超过视为失效锚杆。

5、抽检结束后应及时重新拧紧螺母。

6、拉拔注意事项:
1)均匀选点,应选择锚杆外露合格的锚杆作为试验锚杆,经安全检查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进行拉拔;
锚杆拉拔计在试验前应固定牢靠;

2)拉拔锚杆前,将千斤顶必须用10#铅丝与金属网或钢筋梯子梁固定在一起,加载时一人观山,一人加载;

3)锚杆拉拔时拉拔力方向必须与锚杆杆体方向一致,拉拔装置下方5m范围内不得站人,出现卸载时,应停止加压;

4)拉拔试验过程需搭设平台时,必须牢固可靠,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5)拉拔试验后要将及时卸压并安全拆下,回收到指定存放点,并保管好设备。

二、顶板离层仪的安装方法及要求 (一)为保证巷道施工安全,安装顶板离层仪测试顶板岩层的位移值。

(二)离层仪的安装方法和步骤:
钻孔:离层仪安装位置距迎头不大于1.5m,在巷道顶板中部,采用φ19mm中空六方接长式钻杆,φ28mm钻头用锚杆钻车在巷道中间位置打垂直钻孔,深度不小于7m(顶板离层仪眼深按大于该区段施工锚索的眼深1.5m施工)。

深部基点:用安装杆将深部基点锚固器推入孔中,直到孔底,抽出安装杆后,用手拉一下测绳,确认锚固器已固定住。

浅部测点:用安装杆推入浅部基点锚固器至2.4m处,抽出安装杆后,用手拉一下测绳,确认锚固器已固定住。

孔口套管:安装孔口套管,对准刻度,要求浅部基点刻度坠与孔套管下边缘对齐,深部基点刻度坠与浅部基点刻度下边缘对齐,然后将其绳卡卡死并截去多余钢绳。

(三)初始读数:记录初始读数一般设定为10mm。

(四)安装注意事项 1.顶板离层仪安装位置距迎头不大于1.5m,否则无法捕捉顶板离层的全过程。

2.钢绳应事先盘好,推入锚固器要逐卷展开,以防纠缠打结。

3.推入锚固器时,安装杆不能回拉,否则锚固器双爪会从安装杆上端的槽中脱出。

4.浅部基点锚固器一定要准确到位,为此可提前在安装杆上做好标记。

5.安装后,两个刻度坠均应处于自由悬垂状态,不得有任何卡阻现象。

6.顶板离层仪安装时,初始读数不得超过10mm,外套管安装浅部基点,内套管安装深部基点。

(五)顶板离层仪的使用和管理 1.安设距离: 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和锚索压力表,间距不大于50米,顶板离层仪和锚杆锚索压力表安设要紧跟工作面,每处在巷道顶板中部安装一个LBY—3型顶板离层指示仪、一块锚索压力表、一块锚杆压力表。

2. 在用巷道在开口、交叉点、断层及围岩破碎带、陷落柱区域、应力集中区、顶板淋水区、裂隙发育区、巷道穿层地段、瓦斯异常区、大跨度、大断面巷道等复杂地段必须安设顶板离层仪和锚索压力表,间距不大于50m。

(七)管理制度:
1.顶板离层仪安装在巷道顶板中部两排锚杆中间,距离工作面迎头不超过1.5m,安装时初始读数不超过10mm。

2.每个顶板离层仪都必须挂监测牌板,挂在巷道行人侧,距底板高度不低于1.4m。

3.每次监测后监测人员要将顶板离层的读数记录在牌板上,上井后及时将监测数据记录在离层仪记录表上,报生产调度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所有存在缺陷、表面模糊不清的离层指示仪应立即更换,原指示仪更换后,要记录其读数,并标明其已被更换。

第七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供风量的计算 根据晋煤集团企业标准(Q/JM1.0001-2013)《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严格进行风量计算,并进行通风能力验算。

1、实际需用风量计算(根据瓦斯涌出量或二氧化碳涌出量、人员、胶轮车运输及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最大值):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根据《晋煤集团关于大峪煤业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报告》显示,预计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13m³/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24m³/min。

107辅运顺槽:
Q掘=100×qCH4×K掘通=100×0.13×1.5=19.5m³/min Q掘=67×qco2×Kco2=67×0.24×1.5=24.12m³/min 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³/min qCH4—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瓦斯绝对涌出量,取0.13m³/min qco2—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取0.24m³/min K掘通—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取1.5。

K co2—掘进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取1.5。

2)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按每人供风≮4 m³/min) 式中:
按每人供风≮4m³/min计算 4N=4×30=120m³/min 式中: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交接班的人数并考虑一定余量,取30人。

经过以上计算,107辅运顺槽工作面需风量(Q)为120m³/min。

2、按掘进工作面最终需风量确定局部通风机入口需要风量 按掘进工作面最终需风量来确定局部通风机入口需风量(需根据局部通风设计最长通风距离、风筒百米漏风率规定进行计算),根据局部通风机入口需风量及局部通风机特性曲线对局部通风机进行选型,同时确定配套的风筒直径、交叉风筒接头的规格和安设标准。

Q 出=120m³/min Q 入=100 Q 出/(100-PL)=100×120/(100-0.03×900)≈164.38m³/min。

式中:
Q 入 ——局部通风机入口需风量,m³/min。

Q 出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出口)最终需风量,m³/min。

P ——局部通风机百米漏风率,取3%。

L ——局部通风设计最长通风距离,取900m。

局部通风机选型:经计算107辅运顺槽工作面需风量为164.38m³/min,考虑到北翼采区空巷较多,有漏风影响,局部通风机采用FBDNO7.1/2×55KW型对旋式双风机,电机功率2×55kw,额定风量为540-850m³/min ,540m³/min>164.7m³/min,故该风机满足配风要求。

3、按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计算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巷道需要风量 有瓦斯涌出的岩巷、半煤岩巷和煤巷掘进 Q配=Q扇×Ii+60×0.25S配=540×1+60×0.25×21.6=864m³/min 式中:
Q配——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巷道需要风量,m³/min;

Q扇——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m³/min,取540;

0.25——有瓦斯涌出岩巷、半煤岩巷和煤巷的允许最低风速;

Ii——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Ii≤2),取1;

S配——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最大断面积,m2,取21.6。

4、按掘进工作面风速验算 Q最小=60×0.25×S掘 =60×0.25×22.5=337.5m³/min Q最大=60×4.0×S掘=60×4×22.5=5400m³/min 式中:
S掘——掘进工作面的净断面面积,22.5m2,3#联络巷巷取21.6。

验算掘进工作面需风量是否符合要求,须达到下列条件:
Q最小<Q掘<Q最大 (m³/min) 107辅运顺槽:337.5<367.3<5400 经验算,工作面需风量符合要求。

5、局部通风机安设巷道风速验算 Q配最小=60×0.25×S配=60×0.25×21.6=324m³/min Q配最大=60×4.0×S配=60×4×21.6=5184m³/min S配——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最大断面积,m2,取21.6。

验算局部通风机安设处巷道需风量是否符合要求,须达到下列条件:
Q最小<Q配<Q最大 (m³/min) 东辅运大巷:324<904<5184 经验算风机安设处巷道需风量符合要求。

计算结果比较,107辅运顺槽掘进时使用2×55kw风机能够满足工作面风量要求。

第二节 通风系统 一、描述通风方式、通风系统、风流风向,进风和回风的风流路线 (一)通风方式:压入式局部通风机供风。

(二)通风系统:全风压巷道内安设局部通风机供风系统 (三)风流方向:
1.进风风流 地面→副斜井→东辅运巷→3#联络巷→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北翼辅运巷→工作面 2.回风风流 107辅运顺槽工作面→北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二、描述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功率、额定风量、供风方式以及安装地点。

(一)107辅运顺槽局部通风机为FBDNO7.1/2×55KW型对旋式双风机,电机功率为2×55kW,额定风量540-850m³/min。

供风方式为压入式通风。

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安装在 的新鲜风流中。

三、描述风筒的材质、规格,风筒的吊挂位置、吊挂方法、吊挂要求以及风筒的连接方法,风筒出风口与迎头的距离等。

(一)风筒材质、规格:
风筒材质:塑料涂覆布,具有抗静电、阻燃性;

风筒规格:压风筒为φ800×10000mm胶质软风筒,采用双反压边法。

(二)风筒吊挂位置 107辅运顺槽风筒悬挂在巷道的北帮。

(三)风筒吊挂方法、吊挂要求:
1.用双股8#铁丝吊挂,距顶不小于300mm,距帮不小于250mm,平直成线,拉紧挂稳;
风筒吊挂要平、直、紧、稳,避免扯挂,做到逢环必挂。

2.风筒间接口严密(手距接头处0.1m感觉不到漏风),无破口(末端20m除外),无反接头,要采用反压边。

3.风筒在拐弯处要设硬质风筒,不准拐死弯。

4.风筒在通过可能受到破坏的地点要用旧皮带加以保护,风筒在穿过通风设施时,必须采用硬质风筒通过。

5.风筒距锚索不得小于200mm,若小于200mm时必须安装带盖锚索套对风筒加以保护。

6.局部通风机指定人员负责管理,安装时必须使用专用风机架,离地高度不小于0.3m。

(四)连接方法:
采用双反压边法进行连接;

(五)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距离:
根据地方《一通三防》相关规定,确定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不大于8m。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压风机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当工作面瓦斯浓度小于0.8%,且压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米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小于0.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如果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1.0%,按有关排放瓦斯措施进行排放。

附图十:107辅运顺槽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 第三节 综合防尘系统 一、说明防尘系统供水水源、管路管径、水量、水压。

1、防尘系统供水水源来自地面水源井,水压为1.5MPa,防尘管路管径为Ø108mm,防尘管路吊挂于巷道北帮。

2、供水路线:地面→主斜井→井底车场→胶带大巷→3#联络巷→北翼辅运巷→107辅运顺槽工作面及各转载点。

二、说明巷道内净化水幕及其他降尘设施的个数及位置;
综掘机内、外喷雾装置及其压力。

1、107辅运顺槽工作面距迎头50m内安设2道净化水幕,2道净化水幕间距不少于10m,距回风口(北翼回风巷)30-50m设置1道净化水幕,净化水幕安装满足以下要求:
1)水幕要封闭全断面;

2)水幕雾化效果好、耗水量小、降尘效率高;

3)所有净化水幕装置的供水压力不得低于0.7MPa;

4)净化水幕喷嘴间距300mm~500mm;

5)净化水幕应安设在支护完好、壁面平整的巷道内,避开电气设备;

6)净化水幕水管喷嘴45°角朝向工作面;

7)净化水幕要封闭巷道全断面,水幕管路吊挂平直,多余管路需盘圈挂好,喷雾阀门开关要完好、灵活、不冒水,并设在行人易开启地点,距巷道底板1.5m。

2、107辅运顺槽内要设防尘管路,距工作面50m范围内防尘管路必须安设压力表,防尘管路三通间距不得超过50m,三通要编号管理,所有转载点必须安设转载喷雾和防尘护罩,转载点喷雾必须固定正确位置,雾化良好且能罩住落煤点,并在生产过程中正常使用。

3、107辅运顺槽综掘机外喷雾压力不小于2MPa,内喷雾压力不小于1MPa,作业时,应当使用内外喷雾及通风除尘等综合措施。综掘机无水或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停机。

4、各转载点喷雾及防尘护罩 各转载点要安装一个降尘喷雾和防尘护罩。

转载点的喷雾固定位置正确,雾化良好,喷嘴朝向要对准落煤点,防尘护罩要罩住落煤点,喷雾控制开关必须设置在人行侧,便于操作。出煤时开启喷雾洒水,若出湿煤水煤时,可以不洒水。

三、描述隔爆水袋型号、规格、布置方式、间排距,隔爆水棚的长度以及每个隔爆水袋的水容量及总水量(涉及时)。

1、隔爆水袋的型号和规格:
隔爆水袋采用GD80,长、宽、高分别为800mm、500mm、300mm。

2、隔爆水袋的布置方式、间排距:
第一组在距107辅运顺槽掘进60~200m的范围内安设。

隔爆水袋间排距为1.2~3.0m,水槽袋之间的间隙与水袋同支架或巷道壁之间的间隙之和不大于1.5m,特殊情况下不超过1.8m,两个水袋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1.2m。水袋边与巷道、支架、顶板、构物架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1m,水袋底部到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1.6m;
若大于1.6m,应在该水袋上方增设一个水袋。

3、隔爆水袋的长度、每个隔爆水袋的水容量及总水量:
棚区长度不小于20m。

107辅运顺槽棚区用水量按巷道断面(净断面22.5㎡)每平方米不少于200L计算,棚区用水量不少于4500L,每个水袋量80L,所需水袋数量不少于56.25个;
通过计算107辅运顺槽隔爆水袋架应安装吊挂11个架(多吊挂2个),每架5个水袋,共计不少于57个水袋,棚区水量为4560L。

四、详细描述供水管路、净化水幕、喷雾装置、隔爆水棚的安装方式、要求及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1、供水管路 供水管路敷设在巷道北帮,距底板高度不大于1.8m,悬挂点间距3m,并成一直线,供水管路敷设要求及安全措施:
1)安装前关闭总阀门;

2)安装前皮带闭锁;

3)管路连接要加垫皮垫,连接处密封牢固,先泄压后拆管;

4)每隔50米设一个三通安设阀门,进行编号、挂牌管理;

2、净化水幕 距工作面迎头50m内安设2组净化水幕,距回风口30-50m内安设1组净化水幕,净化水幕安装要求及安全措施:
1)水幕安装高空作业系安全带;

2)水幕安装需专人扶楼梯;

3)所有净化水幕装置的供水压力不得低于0.7MPa。

4)净化水幕喷嘴间距300~500mm。

5)净化水幕应安设在支护完好、壁面平整的巷道内,避开电气设备。

6)净化水幕水管喷嘴45°角朝向工作面;

7)净化水幕要封闭巷道全断面,水幕管路吊挂平直,多余管路需盘圈挂好,喷雾阀门开关要完好、灵活、不冒水,并设在行人易使用地点,距巷道底板1.5m。

3、喷雾装置 转载点喷雾必须固定在正确位置,喷嘴雾化良好,能罩住落煤点,并在生产过程中正常使用,转载点喷雾安装要求及安全措施:
1)转载点喷雾安装前皮带闭锁;

2)转载点喷雾安装需覆盖落煤点;

3)转载点喷雾安装压力不小于2.5MPa;

4)转载点喷雾雾化效果良好;

4、隔爆水袋的安装方式、要求及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1)安装方式:在巷道顶板锚杆上固定好水袋吊挂架,将水袋吊环自由吊挂在水袋架支撑挂钩上,不得用铁丝把吊环捆死。

2)安装要求及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1)长度不小于20m;

(2)前后10m的巷道断面与安设隔爆水袋处巷道断面大小一致;

(3)水袋应设置在直线巷道内与巷道交叉口、转弯处的距离应保持50m~75m,与风门的距离大于25m;

(4)水袋排间距为1.2~3.0m,水袋边与巷壁、支柱、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0厘米,水袋距顶板距离不大于1m,同排水袋间隙不小于10cm,不大于1m。

(5)日常使用中,要实行挂牌管理,并加强对水袋管理和维护,保证水袋的正常完好;
水袋前要悬挂管理牌板。

(6)至少每周对隔爆设施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描述巷道积尘的清除方式、方法、频次及有关规定要求。

1、清除方式:
1)铁锹清除煤泥、粉尘、积尘等;

2)防尘管路冲洗巷道;

3)棉纱擦拭机电设备及各类管理牌板;

2、清除方法及频次:
1)井下巷道中的机电设备、电缆及巷道内设置的各类管理牌板上附着的粉尘,不可用水冲洗,每日检修班安排人员对所属区域内各类机电设备及牌板清理一次,清理时应使用扫帚、棉纱等工具将积尘扫落后将落于地面的粉尘用水冲洗干净。

2)定期对本单位管理辖区的巷道用水冲洗。综掘工作面50m内、皮带、溜子、风机等岗位前后各50m,1次/每班;
工作面所属巷道长度在300m以内,1次/每天;
工作面所属巷道长度超过300m,必须保证当班安排至少两人对分段同时对责任区域进行覆盖冲洗,每周至少冲洗三次,并负责将沿途的防尘设施(喷雾、水幕等)做日常维护。

3)井下巷道中出现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的煤尘或岩尘堆积,必须在当日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对积尘过厚区域,用水冲洗已不能有效冲刷掉的情况,安排专人将积尘铲到编织袋里集中处理,胶带机巷内积尘可铲在皮带上处理掉。

4)在进行巷道清洗工作时,重点针对顶板及两帮的积尘进行覆盖冲洗,并将巷道沿途的净化水幕打开降尘。要求冲洗后巷道沿途的风水管路、抽放管路等设施易辨识颜色,无残留粉尘覆盖管体表面等现象(管路上粘贴或悬挂的标识牌不得有蒙尘现象);
巷顶在冲洗后颜色灰暗仍有挂尘现象视为未冲洗;
巷道两帮冲洗过后挂尘厚度仍在1mm以上的,视次次洗巷工作不达标。

5)在距工作面不大于50m处加设捕尘网,捕尘网必须紧靠净化水幕,间距为300~500mm。

六、描述粉尘检测相关内容。

1、总粉尘浓度每半月测定一次,呼吸性粉尘每月测定一次。

2、由矿粉尘实验室进行粉尘测定,粉尘检测仪器必须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七、描述综合防尘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1、机掘巷道的转载点、溜煤眼上下口处必须安装喷雾等防尘装置。隔爆设施安装地点、数量、水量、质量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2、队组应至少每周检查一次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机掘巷道在距工作面50m以内安装两道净化风流水幕,距回风联络巷口30~50m安装一道,要求净化水幕必须覆盖全断面,并确保正常使用。

4、机掘巷道须定期清扫或冲洗煤尘,并清除堆积的浮煤。

5、综掘机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作业时,应当使用内外喷雾及通风除尘等综合措施。综掘机无水或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停机。

6、加强喷雾系统的管理和维修,检修班必须对喷雾系统进行全面维修。

附图十一:107辅运顺槽工作面防尘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 供水系统 一、供水方式:静压式供水。

二、供水压力:107辅运顺槽供水水压为1.5~2.5Mpa。

三、需用水压:不小于1.2Mpa。

四、管路敷设:供水管路(规格DN108mm,钢管), 107辅运顺槽管路敷设在巷道北帮,距底板不大于1.8m;
悬挂点间距3m,距迎头不超过50m,并成一直线,吊挂管路所用锚杆为帮部或者顶部永久支护锚杆,每隔50米设一个三通,将管路引至行人侧,并安设阀门,进行编号、挂牌管理,阀门要完好、可靠、灵活、不漏水。管路连接要加垫金属垫,连接处密封牢固,先泄压后拆管。

五、管路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管路上的阀门是否连接合格,阀门开关是否灵活,出水是否顺畅。对于转动不灵活的阀门要及时进行更换,对于管路接口处检查是否漏水,皮垫密封是否完好,不完好的要及时进行更换。

第五节 排水系统 一、水仓的布置方式、布置地点和容量以及排水路线,水泵的型号、功率、排水能力、数量、使用地点及其动力来源 (一)107辅运顺槽排水方式通过排水管路(规格φ108mm)汇入采区水仓。

(二)排水路线:
107辅运顺槽:工作面水泵→107辅运顺槽→北翼辅运巷→3#联络巷→采区水仓。

名称 型号 长 宽 高 功率 数量 能力 备注 电泵 BQS20-50-7.5/B 7.5 2 流量20(m³/h) 扬程50m 风泵 BQG350-/0.2 438 390 644 2 流量350L/min (三) 采用直接或接力排水,安装两台满足工作面涌水量排水能力的电泵或风泵(一 台使用、一台备用)采用变径接头接软管并经巷道内铺设的φ108mm排水管路直接排至采区水仓(其中工作面配备风泵、接力点配备电泵);
开关、电缆配套使用。电泵供电以本队动力电为动力来源,风泵以本队供风为动力来源。

二、排水管路敷设:
排水管路(规格:DN108mm,钢管)107辅运顺槽管路敷设在巷道左帮,悬挂点间距5-6m,距底板高度不大于1.3m,距工作面迎头不超30米,且每隔100米安设1个排水三通。管路连接要加垫皮垫,连接处密封牢固,采用管路泄压后逐根续接钢管的方法延长水管,安装、拆除过程中先泄压后拆管并执行好闭锁作业相关规定。

三、排水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管路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管路上的阀门是否连接合格,阀门开关是否灵活,出水是否顺畅。对于转动不灵活的阀门要及时进行更换,对于管路接口处检查是否漏水,皮垫密封是否完好,不完好的要及时进行更换。加强设备的日常检修,包括水泵和排水管,以防排水管因煤泥而堵塞。

附图十二:107辅运顺槽工作面排水系统示意图 第六节 供电系统 一、供配电系统 (1)107辅运顺槽工作面局部通风机(2×55kw)主回路电源来自采区变电所专用2#变压器,备用回路电源来自井下采区变电所专用变压器,电压等1140V,电源电缆为2根MYP-(3×35+1×1)mm2,详见附图。

(2)工作面机组动力电源来自采区变电所5#高开KBSGZY-1250KVA/10/1.2型矿用隔爆移动变压站低压侧,由KBZ-630A/1140总馈电开关控制,电压等级1140V,电源电缆为1根MYPTJ-(3×70+1×35+4×2.5)mm2,详见附图。

(3)照明、信号电源来自ZBZ-4/1140信号综保,电压等级127V。

附图十三:107辅运顺槽工作面供电系统示意图 (二)主要设备及负荷统计 工作面主要设备见下表:
名称 型号 功率 电压 台数 掘进机 EBZ-200 321 KW 1140V 1 转载机 EZQ-300 11kW 1140V 1 刮板机 40T 40kW 1140V 1 潜水排砂泵 BQS20-50-7.5/B 7.5kW 1140V 2 电磁滚筒皮带 2×7.5KW 1140V 3 80皮带 SJ80 40kW 1140V 1 电力负荷见下表:
序号 负荷名称 电压(kV) 设备功率(kW) 设备数量 设备容量(kW) 全部 工作 全部 工作 1 综掘工作面(1个) 1.1 掘进机 1.14 321 KW 1 1 321 KW 321 KW 1.3 转载机 1.14 11kW 1 1 11kW 11kW 1.4 刮板机 1.14 40kW 1 1 40kW 40kW 1.5 潜水排砂泵 1.14 7.5kW 2 1 15kW 7.5kW 1.6 电磁滚筒皮带 1.14 2×7.5KW 3 3 45kW 45kW 80皮带 1.14 40kW 1 1 40kW 40kW 1.7 小计 464.5kW (三)设备布置形式 详见107辅运顺槽掘进工作面机电设备布置示意图。

附图十四:107辅运顺槽工作面机电设备布置示意图 二、电缆的吊挂位置,吊挂点间距,接线盒安装要求 (一)电缆吊挂通用标准 1.动力电缆和通讯信号电缆分类吊挂在巷道南帮,通讯信号电缆挂在动力电缆上方,间距大于100mm;
信号电缆之间、动力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电缆钩间距1.0m,吊挂高度距底板不少于2.5m;

2.巷道交岔点处电缆要顺巷帮垂直上行,在巷道肩窝处弯成圆弧,不拐死弯,然后贴顶吊挂到对帮指定位置。

3.单根通讯信号电缆过帮过顶采用塑料扎头,每0.5m捆扎一扣。

4.多根电缆从巷道的一帮过渡到另一帮时,电缆沿巷顶板贴顶敷设且电缆走向与巷道走向垂直,电缆固定用专用的电缆卡箍,间距为不大于0.6m。

5.电缆出开关、接线盒后先向下弯曲,比喇叭口低50mm以上,两侧电缆弯曲弧度自然一致。

6.四小电器出线必须保证四小电器中心线高于两侧电缆50mm 以上。

7.高压接线盒,两头的电缆余量必须大于500mm,接线盒应与巷道方向一致,用电缆钩或固定架固定在帮上,离巷道底板1.5m,并按标准做好接地。

8.低压接线盒,两头的电缆余量必须大于300mm,四通必须盖向外,小喇叭口朝下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巷道帮上。

9.接线盒两端电缆弯曲部分随电缆自由走向而固定,高度离巷道底板不低于1.5m,严禁强行弯曲。遇到风水管时,必须相距300mm以上。

10.电缆标志牌的悬挂:电缆标志牌必须规格统一,标志牌上的内容包括电缆的管理单位、规格型号、长度和用途等;
悬挂地点:在改变电缆直径、接线盒出线端、电缆的拐弯处、分岔处均应黏贴电缆标志牌。在采掘巷道内,原则上沿电缆走向每100m黏贴一块电缆指向牌,在运输大巷内,每100m悬挂一块“电缆指向牌标识处”的标识牌,指向牌集中在此牌相应位置进行标识。

11.严禁电缆吊挂时的盘圈现象,禁止盘圈的电缆(包括盘成“∽”字型)带电运行,但采掘综掘机组等履带式移动的设备上的电缆除外。

12.碹头、三叉口、拐弯处的电缆、电缆悬挂间距可适当减少,平滑过度,以求达到整齐美观。

13.电缆吊挂的高度不得低于1.8m,如因巷道高度不够,吊挂电缆受限时最低不得低于1.5m,如同一侧电缆超过8趟以上(含8趟,包括四小线)时,最低吊挂高度不能保证时,可采用“双层”吊挂方式。

14.井下所有的电缆钩必须“贴帮固定”,如敷设电缆钩时帮上无“固定钩腿”的情况下,谁敷设电缆谁打眼固定,各队组回收大巷、工作面的电缆后必须将空余的电缆钩、高压接地极、扁铁回收,并恢复大巷电缆吊挂标准化。

15. 电缆穿过墙壁部分应当用套管保护,并严密封堵管口。

16.溜放煤、矸、材料的溜道中严禁敷设电缆。

17.电缆不应悬挂在管道上,不得遭受淋水。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必须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m 以上的距离。在有瓦斯抽采管路的巷道内,电缆 (包括通信电缆)必须与瓦斯抽采管路分挂在巷道两侧。盘圈或者盘 “8” 字 形 的 电 缆 不 得 带 电,但给采、掘等移动设备供电电缆及通信、信号电缆不受此限。

18.巷道内的通信和信号电缆应当与电力电缆分挂在井巷的两侧,如果受条件所限:在巷道内,应当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0.1m 以上的地方。

19.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高、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应当大于0.1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

20.井下巷道内的电缆,沿线每隔一定距离、拐弯或者分支点以及连接不同直径电缆的接线盒两端、穿墙电缆的墙的两边都应当 设置注有编号、用途、电压和截面的标志牌。

21.电缆穿过墙壁部分应当用套管保护,并严密封堵管口。

22.不同型电缆之间严禁直接连接,必须经过符合要求的接线盒连接器或者母线盒进行连接。

(二)巷道口的电缆吊挂:
1.由于施工巷道为矩形巷道,采掘巷口的开口位置最顶端与大巷的高度切平的情况下,路过巷道口两帮的电缆在巷口两侧提前15m随坡过度而上至顶板处,随坡时边坡点处要设置一处电缆定位卡箍,防止电缆上漂脱钩,过巷口时要制作专用的电缆卡箍沿大巷紧靠巷口侧顶端平行贴顶固定,固定电缆的卡箍间距不得大于600mm;
进巷道的电缆要在巷道口处设置一处电缆固定卡箍进行固定后随入巷道。

2.顺槽巷道内的高低压电缆超过5趟(含5趟)以上时,每间隔50m,电缆钩要用钢丝绳进行加固一次。

三、井下各种设备、设施、电缆的安装、吊挂、移动的相关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综掘机运行的相关要求安全技术措施 1.各部位联接螺丝齐全、紧固、有效、可靠;

2.油质合格、油量适中,定期检查化验;

3.各转动部位定时检查注油,转动灵活自如,销轴齐全、合格,不得用其它材料代替,不漏油、不漏水,轴承合格,无异响;

4.电机、电缆、电控电器、移变定期摇测、检查;

5.移动电缆要有专人看护,避免脱出挂坏、挤伤电缆;

6.行走部件无损伤、截齿齐全、有效合格;

综掘机组内、外喷雾装置齐全、有效、合格;

7.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机电、通风、安检等业务部门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单位;

8.各使用单位要坚持使用并对其及时维护或更换,喷雾效果要达到要求;

9.各种附属装置及保护设施齐全、有效,符合规定;

10.机身堆积浮煤、存放杂物及时清理;

11.设备发生故障,要及时停机处理、更换,不得带病运转;

12.严格执行定期检修制度,不得挤占检修时间;

13.各部位检修要有记录,注明时间、负责人及检修内容。

(二)刮板输送机(包括工作面转载机、40T溜子等)相关要求安全技术措施 1.严格按设备技术要求进行使用,弯曲度不得超过规定;

2.电机定期检查、摇测;
减速器、机头、机尾轴、要定期检查、加油;

大链的连接螺丝齐全、紧固;

刮板齐全合格,发现有弯、断现象及时更换;

3.40T溜子机头机尾要固定,同时机尾轴加护罩(两个溜子相搭接角度在160度~180度时前一部溜子机尾轴不需要加护罩)并符合规程要求,小架、护轴板、分链器、紧固、合格;

4.挡煤板、螺丝齐全紧固、不变形。

5.溜子运转无异响,无卡拌现象,不得带病运转。

6.因塌矸等原因,溜子负荷增大,出现压溜时,必须停机处理,清理,严禁强行、反复起动,以免造成机件损坏及断链事故。

7.皮带运输机相关要求安全技术措施。

8.皮带机各种保护、护栏、过桥,设施齐全、有效,符合规程要求;

皮带不准跑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上、下托辊、缓冲托辊及滚筒齐全、完好、转动灵活,轴承无异响。

10.浮煤要定时清理,不得堆积;

减速器油质合格,油量适中,定期化验或更换,电机定时摇测,检查。

11.皮带接头完好,定期检查,皮带扣完好数量达到皮带扣宽度的90%。

12.皮带不得撕裂。

四、描述供电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电压释放保护;
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

(一)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
电压在36V以上和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包括电缆的铠装、铅皮、接地芯线)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连接成一个总接地网。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种各埋1块,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 、厚度不得小于5mm。在钻孔中敷设的电缆不能与主接地极连接时,应单独形成一分区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接地 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板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设置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

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

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除用作监测接地回路外,不得兼作他用。

(二)电气设备检查试验规范 1.在探测高压电缆接合器表面温度时应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测接合器连接部分的温度和接合器两端头的温度进行对比,温差超过2度为不正常。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前首先检查环境瓦斯浓度,瓦斯浓度低于1.0%方可检测。

2.摇测线路系统绝缘时,要求新安装的电气设备,高压不低于200MΩ,低压不低于50 MΩ;
运行中的电气设备,高压不低于50 MΩ,低压不低于20MΩ;
阻值达不到要求或出现三相阻值严重不平衡时,要查明原因,处理合格后,经机电部批准方可送电。

3.动力电供电电压:1140V;
局部通风机供电电压:1140V 第七节 运输系统 一、运煤系统:煤石经转载机至胶带输送机直接运输至地面生产系统筒仓 运煤路线:107辅运顺槽工作面→一运→二运→皮带运输机→北翼辅运巷→3#联络巷→胶带大巷→主斜井→地面生产系统筒仓。

二、运料系统:采用无轨胶轮车经副斜井、东辅运大巷、3#大巷联络巷、北翼辅运巷至工作面材料转运场(材料转运场随掘进工作面前移而前移,确保人工运料不超过300m)。

运料路线:地面→副斜井→东辅运大巷→3#大巷联络巷→北翼辅运巷→工作面 三、运输作业方式:
运 煤:综掘机组装煤、转载机、皮带运煤连续作业。

运 料:人工装卸、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

第八节 照明系统 一、对于所施工巷道内的巷口、各皮带机头50米及大样图版处范围内需安设照明灯,照明灯的供电来源由配电点处照明综保进行供电。照明灯的安设必须保证灯管的完好,照明灯的水线要横平竖直,贴顶贴帮进行吊挂。

二、照明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 (一)井下有照明装置区域应将照明灯吊挂整齐、合理。

(二)照明灯应进行定期擦试,防止因外部有灰尘而造成照明灯内部温度升高或照明灯达不到照明效果。

(三)由于照明系统在高处,防止人员检修照明系统登高作业而不慎跌落或人员携带工具扛在肩上而将照明灯打破等事故的发生。

(四)井下照明灯具必须证件齐全。

(五)定期对照明的额定电压、保护装置、试验要求等规定进行检查。

第八章 六大安全避险系统 第一节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一、监测监控设备或传感器的名称、型号、功能、安装数量:
1台KGJ16B-1型监测分站、2台KGJ16A型甲烷传感器、4台KGT15型开停传感器、1台KDG15A远程控制开关、4台KGA5型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KG5009风筒传感器、1台KGU5B型粉尘传感器。

二、安装位置及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 (一)工作面甲烷传感器:
1、工作面紧跟永久支护距迎头不大于5米处安设一台甲烷传感器,吊挂在非风筒侧;
甲烷报警浓度≥0.8%,断电浓度≥1.2%,复电浓度<0.8%,断电范围为107辅运顺槽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2、回风口甲烷传感器:距工作面回风巷口10~15米处安设一台甲烷传感器;
甲烷报警浓度为≥0.8%,断电浓度为≥0.8%,复电浓度<0.8 %,断电范围为107辅运顺槽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2)一氧化碳传感器 1、工作面一氧化碳传感器:距工作面迎头10-15m处安设一台一氧化碳传感器,吊挂在非风筒侧;

2、皮带机头一氧化碳传感器:分别在距各皮带输送机驱动滚筒下风侧10-15m处安设一台一氧化碳传感器,供需安装4个;
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0.0024%;

(3)粉尘浓度传感器 1、工作面粉尘浓度传感器:在距工作面回风侧10-15m范围内安设一台粉尘浓度传感器;
粉尘浓度传感器报警浓度≥10mg/m³,断电范围:107辅运顺槽综掘机的电源;

2、在距回风口(北翼回风巷)10-15m范围内安设一台粉尘浓度传感器,;
粉尘浓度传感器报警浓度≥10mg/m³。

(四)风筒传感器: 风筒传感器卡在末节风筒正上方,距风筒接头大于3m;风筒传感器报警值:微风或无风,断电范围为107辅运顺槽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要求:甲烷传感器及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巷帮不小于200mm,悬挂处必须确保支护完好、干燥、无淋水。

(五)工作面温度传感器:
在距工作面回风侧10-15m范围内安设一台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0℃。

三、安全监测监控断电范围:107辅运顺槽回风巷巷内所有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四、瓦斯电闭锁通过断电仪控制被控开关来实现,开停传感器分别监测1#、2#压风机的开停状况,馈电传感器监测被控开关的馈电状况。

五、日常使用及维护制度:
(一)掘进头面的监测线必须使用“闭合环”进行吊挂,吊挂间距0.5m,并保证监测线吊挂平直,弧垂不超5cm。

(二)所有跟随传感器的冗余监测线应统一盘圈整齐后吊挂、绑扎于巷帮或缠于专用线盘上,且距工作面迎头不小于20米。

(三)监测线路或接线盒上方周围有淋水时,队组应用风筒布或其他防水材料对传感器上方2米范围内进行遮挡,并形成水流通道疏导水流,严禁将水淋在线缆、设备上。

(四)掘进队组在进退综掘机组、钻车时,必须将切割头、临时支护下落至最低位,距顶板和巷帮距离均大于1m,才能进退综掘机组、钻车,并安排专人进行观山,综掘机组司机综掘机组时应密切注意工作面监测线及甲烷传感器,以免旋转的切割头伤及甲烷传感器及监测线。

(五)所有的监测电缆严禁放在地上,必须采取措施(上帮或上顶),严禁被锚杆、锚索、铁梁、铁腿、单体柱等杂物压住,有挤伤、损伤监测线缆、设备风险的特殊地点要对设备、缆线进行防护。

(六)巷道贯通、系统变化时应提前通知监测中心。

附图十五:107辅运顺槽工作面监测监控系统示意图 附图十六:107辅运顺槽工作面断电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 压风自救系统 一、说明压风风源,压风管路的材质、型号、管径,供风线路,风压等 1、压风自救风源来自107辅运顺槽供风管,供风管型号为:DNØ108,管路直径为:Ø108mm铁管。

2、供风线路:
地面压风机房→主斜井→胶带大巷→3#大巷联络巷→北翼辅运巷→107辅运顺槽→压风自救装置 3、供风压力0.5~1 MPa;
需用风压:不小于1MPa。

二、说明供风线路时要说明风管的吊挂位置,吊挂点间距,风管上三通(带截止阀)的安设距离,以及连接风管的技术要求 107辅运顺槽压风管路敷设在巷道北帮,管路距底板不大于1.3m,悬挂点间距5-6m,并成一直线。每隔50米设一个三通,将管路引至行人侧,并安设阀门,进行编号、挂牌管理,阀门要完好、可靠、灵活、不漏风。管路连接要加垫皮垫,连接处密封牢固,采用管路泄压后逐根续接钢管的方法延长管路,安装、拆除过程中先泄压后拆管并执行好相关规定。

三、说明掘进工作面迎头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设地点、数量。

1、压风自救系统安设在工作面压缩空气管路上。

2、工作面各安设3组压风自救系统(型号ZYJ(G)型),回风巷口作业地点各安设1组压风自救系统。

3、每组压风自救系统的三通控制阀门要不少于8个供风口。

4、工作面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在距工作面25~40m处。

5、压风自救系统由施工队负责安装、日常维护和管理,安设高度在1.6m左右,安装压风自救系统的场所前后0.5m、左右1m的范围内严禁放置工具箱、材料和设备,确保人员到达压风自救场所路线畅通,保障人员能有效地使用。

6、每班开工前跟班干部必须对压风自救系统进行完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并填写“压风自救系统管理牌板”,否则不得进行掘进。

7、压风自救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1)每天必须对压风自救系统的供风系统完好进行检查,出现无风或风量不足的情况时必须及时找出原因并进行处理。

2)检查送气口是否有气送出,气动阀把手是否灵活可靠,清洗积水杯或更换过滤器。

3)清洗、更换滤网,取出滤网,用空气由内向外吹,即可继续使用。

第三节 供水施救系统 一、说明供水方式,供水管路的材质、型号、管径,供水线路,水压等 1、供水施救水源来自107辅运顺槽水管,水管型号为:DNØ108,管路直径为:Ø108mm铁管。

2、供水线路:
地面→主斜井→胶带大巷→3#联络巷→北翼辅运巷→107辅运顺槽→供水施救装置 3、供水压力1.5~2.5 MPa;
需用水压:不小于1.2MPa。

二、说明供水线路时要说明水管的吊挂位置,吊挂点间距,水管上三通(带截止阀)的安设距离,以及连接水管的技术要求 107辅运顺槽供水管路敷设在巷道北帮,管路距底板不大于1.3m,悬挂点间距5~6m,并成一直线。每隔50米设一个三通,将管路引至行人侧,并安设阀门,进行编号、挂牌管理,阀门要完好、可靠、灵活、不漏水。管路连接要加垫皮垫,连接处密封牢固,采用管路泄压后逐根续接钢管的方法延长管路,安装、拆除过程中先泄压后拆管并执行好相关规定。

三、说明掘进工作面迎头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设地点、数量。

1、供水施救系统安设在工作面压缩空气管路上。

2、工作面各安设3组供水施救系统(型号ZYJ(G)型),回风巷口作业地点各安设1组供水施救系统。

3、每组供水施救系统的三通控制阀门要不少于8个供水口。

4、工作面供水施救系统安装在距工作面25~40m处。

5、供水施救系统由施工队负责安装、日常维护和管理,安设高度在1.6m左右,安装供水施救系统的场所前后0.5m、左右1m的范围内严禁放置工具箱、材料和设备,确保人员到达供水施救场所路线畅通,保障人员能有效地使用。

6、每班开工前跟班干部必须对供水施救系统进行完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并填写“供水施救系统管理牌板”,否则不得进行掘进。

7、供水施救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1)每天必须对供水施救系统的供水系统完好进行检查,出现无水或水量不足的情况时必须及时找出原因并进行处理。

2)检查送水口是否有水送出,气动阀把手是否灵活可靠,清洗积水杯或更换过滤器。

3)清洗、更换滤网,取出滤网,用空气由内向外吹,即可继续使用。

附图十七:107辅运顺槽工作面压风、供水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 紧急避险系统 在胶带大巷与辅运大巷煤柱内内设1座永久避难硐室。硐室设计额定容纳人数为80人,主要服务于井下采区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及井底附近工作人员避险需要。硐室形状采用矩形,不燃性材料支护。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主要包括防爆密闭门、防爆密闭墙、供压风系统、供水系统、供电通讯系统及其附属设施。

第五节 通讯联络系统 一、电话机的型号DHH-33,电话机数量三台。井下通讯在距迎头外不超过30m处,安设一部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话,掘进巷道皮带机头及值班室安设一部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话。

二、各皮带机设声光信号装置,信号、按钮要灵敏,声音要清晰。设备运行期间岗位工严禁脱岗。

三、一名队干部24小时井上值班,及时处理协调当天发生的各种问题,全面指挥协调本队当天的工作。

四、每班都至少配备一名跟班干部,井下正常时,由跟班干部按时向井上值班室汇报生产情况,如遇到突发情况,及时向值班室及调度室汇报。

五、井下电话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围煤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安设位置必须用鲜明颜色标示,挂牌管理。牌板中要注明本机号码、调度电话、值班室号码等。

六、日常管理:
(一)定时对电话机进行擦拭,保证电话机干净、整洁。

(二)电话机要放在专用的电话机架上不能随意将电话挂在巷道内。

(三)电话机上不能有淋水,会出现故障或影响电话机的使用寿命。

(四)严禁私自改动线路,串接电话。确实需要串接电话时,应写出申请,盖本单位公章,经机电管理科同意,监测中心确定串接的电话号码后方可进行串接。

(五)更换话机或使用过程中损坏通信设施,出现失爆、不完好等问题时,应及时处理,无 法处理时应及时通知监测中心。

七、维护措施:
(一)每班对电话机进行擦拭,保证电话机干净、整洁。不在电话机上随意刻字或对电话机的外观进行破坏。

(二)在冲洗巷道时要对电话机进行保护,避免直接将水喷到电话机上。

(三)每天对巷道内通讯线路进行巡检,发现有脱钩或与动力电缆搭接的及时进行整改。

附图十八:107辅运顺槽工作面通讯联络系统示意图 第六节 人员定位系统 1、人员定位系统采用山西巨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KJ694系统,对井下作业人员分布情况进行动态跟踪。

2、在107辅运顺槽出入口设KJ694-F型矿用读卡分站1台,实时监测作业人员的分布情况和活动轨迹。

3、使用方法:人员通过时自动打卡并上传自井上系统内,矿调度室可通过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查询井下实时人数及人员的具体位置。

4、标识卡安装位置:矿灯灯绳上 5、安装数量:每人一个 6、使用方法:当井下人员遇险时可按动标识卡上的求救按键进行呼救。

7、日常管理:
(1)定时对读卡器进行擦拭,保证读卡器干净、整洁。

(2)读卡器上不能有淋水,会出现故障或影响读卡器的使用寿命。

(3)人员上下井时必须配备标识卡打卡,要求一人一卡。严禁私自拆卸标识卡,严禁代替他人打卡。

(4)不能随意按动标识卡上的求救按键。

5、维护措施:
(1)每班对读卡器进行擦拭,保证读卡器干净、整洁。

(2)在冲洗巷道时要对读卡器进行保护,避免直接将水喷到电话机上。

(3)每天对巷道内通讯线路进行巡检,发现有脱钩或与动力电缆(4)职工要对各自的标识卡管理好,保证标识卡的完好,严禁私自拆卸标识卡。

附图十九:107辅运顺槽工作面人员定位系统示意图 第九章 主要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一、工作面安全制度 所有上岗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107辅运顺槽作业规程》以及企业标准、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等相关安全技术措施规定。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施工前,必须人人学习本作业规程,进行签字、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下井作业,并持证上岗。

二、安全技术措施 (一)认真开好班前会,对工作面情况及本班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搞好现场交接班工作。

(二)各类岗位技术人员(包括检修班全体人员)持证上岗,按章作业,不得擅自离岗,严格遵守本工种《操作规程》和《岗位作业标准》。

(三)严格执行停送电、停送风有关规定和程序,严禁无计划停风停电。

(四)严禁坐皮带、溜子。

(五)严禁带电或在停风期间搬迁、安装、检修电气设备和其它设备。

(六)加强设备维护,保证完好,杜绝失爆,要求各类保护装置齐全有效。

(七)综掘机组司机操作综掘机组时,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19条规定执行,严防机器误动作伤人或其它事故发生。

(八)工作面必须配备穿枪、洋镐等敲帮问顶的专用工具,并配备施工使用的梯子、凳子。

(九)工作面各种移动式机械的橡套电源,必须严加保护,避免水淋、掉出、挤压,每班必须进行检查,发现损伤及时处理。工作面的移动式机器,每班工作结束后,和司机离开机器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并打开离合器。

(十)检修期间在启动综掘机组后,除检修人员4人(1人综掘机司机,1人观察综掘机组部件动作情况、声音情况,2人看护风水管路)外,其他人员严禁进入综掘机组(钻车)两侧及前方。在检修综掘机组的切割头和铲板时,人员必须与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必要时,在铲板和切割头下进行支垫,以防铲板和切割头在检修时坠落发生伤人事故。

(十一)综掘机组司机在综掘机组停止作业时必须把综掘机组退到永久支护下,切割头落到底板,并上护罩,将控制开关打到“零”位,闭锁、挂牌、上锁或设专人进行看护。

(十二)在检修设备时,必须先将设备的控制开关打到“零”位,并闭锁后,挂牌、上锁或设专人进行看护方可开始检修设备。

(十三)安装顶板离层仪以及观测、抽检顶部、上部锚杆锚固力、预紧力时,人员要站立于稳固的凳子上或停电闭锁的综掘机组上或者操作台上锁的锚杆钻车上,并进行严格的敲帮问顶,避免人员坠落及炭块伤人。

(十四)抽检锚杆时,拉力计拉杆与锚杆应戴满扣,条丝或小链捆绑好,以防千斤顶滑落伤人,同时人员要偏离锚杆拉拔千斤轴线方向,以防锚杆拉出伤人。

(十五)班长在分工时,必须向工人说明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及操作要领,以确保作业过程安全。

(十六)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或拆、接火时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程序,停电、验电、放电,并挂停电牌、上锁或设专人进行看护,作业人员要佩带相应的劳保用品。

(十七)综掘机组割煤前尽可能将巷道贯通点巷道锚杆托盘卸下,如现场煤体酥软时可不卸托盘,割煤过程中必须开启综掘机组喷雾,防止切割产生火花。

(十八)巷道开口及贯通前水文地质部及时将开口及贯通位置进行准确标注。

(十九)在施工锚杆、锚索时遇使用规定数量锚固剂不能对锚杆、锚索进行有效锚固时,可将锚杆、锚索拔出后根据现场情况增加不同数量的锚固剂,然后再次进行锚固(主动告知安检员),保证锚杆锚固力、预紧力合格。

(二十)遇割煤后需延伸皮带、溜子时可在综掘机组成型后确认顶板正常时可先拖皮带、溜子,再进行临时支护,施工人员利用临时支护或永久支护时间支垫皮带、溜子,工作面支护与支垫皮带、溜子平行作业。

(二十一)遇工作面激光突然损坏时采用穿线法测量中线,穿线方法:
1.中线距工作面不超过30m时采用拉线的方法,即利用4根中线确定一条直线并拉至工作面,然后测量巷道中线大小。

2.中线距工作面超过30m时采用穿线的方法,即一个人在工作面拿一根贴有反光膜的铁管,另一人站在第一根中线后方1m处,眼睛通过四根中线确定工作面。

(二十二)在巷道内皮带非行人侧清煤时,皮带开关必须停电、闭锁、挂牌、上锁或设专人看护;
行人侧清煤时距皮带不小于300mm的安全距离;
皮带运行时禁止清煤作业。

(二十三)工作面煤体破碎,锚杆预紧力不足,造成锚杆失效的情况时,可在锚杆周边打或直接施工锚索进行支护,锚索预紧力达到200KN,锚索预紧超长(不超过800mm)后,可在安检员监督下将预紧力达到要求的锚索剪短至不超过250mm,不再进行补打。

(二十四)对于锚杆间排距测量,帮锚杆间距以垂直距离为准,排距以水平距离为准。

(二十五)割煤、支护过程中,迎头片帮造成顶板满足支护一排条件时,可先行支护这一排顶板,然后进行下一循环作业(仅支护顶板,且此情况不视为探放水、检测超距)。

(二十六)当工作面遇到构造、瓦斯异常增大等特殊情况时必须另行制定措施。

三、交接班管理 (一)各类司机必须同生产班同下同上,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

(二)交接班时,交班人员应说明设备当班的运转情况,把问题交待清楚,接班人员认真听取,积极处理遗留问题。

(三)接班后,接班人员立即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交接班时,必须将各种配件和工具,同时交待清楚。

(五)当班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配合当班机电工处理,处理不了的问题,要对接班人员和接班机电工交待清楚,并向值班室汇报。各班机电工也应执行此规定。

(六)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

第二节 预防顶板事故技术管理措施 一、敲帮问顶的方式方法 必须严格执行开工前和工作中的敲帮问顶制度。使用专用敲帮问顶工具(一根不低于1.5m、一根不低于3.5m的穿枪),先顶后帮,工作必须由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两人进行,一人观山(综掘机组司机可以负责),一人敲帮问顶,并且由外向里逐段进行,敲帮问顶人员必须站在永久支护下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敲帮问顶,并事先清理好安全退路,应将工作面迎头、顶板及两帮的活矸活炭全部处理掉,确认无隐患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割完煤进行敲帮问顶过程中,如发现顶板局部离层但人工又无法将其处理掉时,首先人员应全部退至工作面外,综掘机组开至工作面采用综掘机组截割的方式将其彻底处理后,确认安全后方可组织正常生产。

二、施工过程中顶板管理措施 (一)井下所有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工作面顶板变化情况,特别是跟班干部、班长、安检员要重点检查工作面的顶板状况,发现不安全隐患时,及时处理;

(二)工作面掘进过程中若顶板有裂隙或顶板不稳定必须打超前锚杆控制顶板;

(三)工作面掘进过程中若顶板破碎,顶板留不住,在割煤过程中将破碎顶板割掉;

(四)锚网支护时使用锚杆钻车临时支护。

(五)掘进工作面后方所有巷道必须畅通无阻,支护完好。

(六)把好工程质量关,严禁任何人空顶作业及冒险作业。

(七)锚杆托盘必须紧贴岩面,对于煤体酥软的巷帮,为了有利于控制锚杆外露,可以使用大托盘或垫一个高强度材料柱帽进行调节,但要保证巷道的有效宽度和支护强度、锚杆预紧力矩、锚固力等符合设计要求,并加强预紧力矩检查工作,使预紧力符合设计要求。

(八)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发现顶板压力较大、煤体破碎等异常情况时,现场跟班干部、验收员、安检员根据条件变化情况要及时缩小排距及最大空顶距。

(九)进入迎头作业前,跟班干部(或班长)、安检工必须到现场,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确认迎头顶、帮支护和隐患情况,如有隐患必须采取可靠措施加固,机电设备按规定闭锁,跟班干部(或班长)、安检工在准许进入迎头作业卡上签字,且作业人员熟知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的情况下方可进入迎头作业,作业期间派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山和不定时的敲帮问顶,每次敲帮问顶前必须撤出敲帮问顶区域及周边全部作业人员,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撤出迎头作业的全部人员。

三、支护质量的检查及空顶面积的安全技术要求 (一)每班底所打锚杆进行非破坏性拉力试验,对达不到要求的继续抽查该排邻近锚杆,并补打锚杆。做拉拔试验时,千斤顶轴线方向2m范围内严禁站人。

(二)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对锚杆、锚索锚固力进行抽检。发现不合格锚杆、锚索时,应在其周围200mm、300mm的范围内补打合格锚杆、锚索。

(三)巷道任意侧超宽0.5~1.5m时,必须补打一根单体锚杆,巷道超宽大于1.5m时,必须补打1根单体锚索,并及时通知生产调度部,由生产调度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
巷道高度超过设计值不大于0.7m时,在煤帮下部补打1根单体锚杆,巷道高度超过设计值大于0.7m小于1.5m时,在煤帮下部补打2根锚杆,巷道超高1.5m以上时除现场及时采取补强方式外,及时通知生产调度部,由生产调度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计。补打锚杆、锚索型号与原巷道支护锚杆、锚索相同,其间距均不得大于相应设计值。

(四)巷道掘进过程中,每隔30~50m安装1个顶板离层指示仪。观察围岩移动情况,一旦发生异常时,立即停止掘进采取相应措施。

(五)坚持矿压观测与顶板监控、分析,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六)顶板正常的条件下,最小空顶距不超过600mm。

(七)生产班割完煤后或支护作业过程中由于片帮造成巷道最小空顶距大于600mm,且小于1000mm时,顶板不进行超前锚杆支护;
当巷道局部最小空顶距大于600mm,迎头片帮最深部位超出永久支护1400mm,片帮宽度不大于1m时,采用补打一根单体锚杆进行临时支护;
片帮宽度1m<X<2m时采用补打两个根单体锚杆进行临时支护,片帮宽度每增加1m多施工1根锚杆。

四、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
(一)遇有地质变化时,必须加强支护,及时改变支护方式。

(二)掘进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变化情况及可锚性试验结果,分别采用以下支护方案:当煤质坚硬,顶帮稳定,整体性好,煤体可锚时,按正常支护方式进行施工;
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如出现煤层变软、变酥、顶板淋水加大、瓦斯涌出增大、煤层节理、裂隙发育、片帮严重、底鼓、顶板破碎等情况,煤体可锚时,按缩小锚杆排距为1200mm、锚索排距1200mm进行施工,同时进一步观测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及巷道的支护效果,若巷道支护效果仍然较差,立即与生产调度部联系,进一步确定合理的支护方式,到时另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五、顶板突然出现异常情况时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对已掘巷道压力显现明显的地段要及时采取补打锚索或其他方式进行加强支护。

(二)发现顶板下沉情况严重,两帮位移加大,要及时撤出工作面全体人员,并采取在巷中补打锚索、支设贴帮柱或中柱等挽救措施。坚持由外向里逐段修复,修复合格后,方可进入工作面。

(三)当掘进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离所有受威胁的人员,并及时汇报矿调度室及有关单位:
1.顶板来压,支护变形速度剧增;

2.瓦斯等有害气体超限、温度剧增剧减时;

3.工作面遇有煤岩、涌水量增大或有透水预兆时;

4.巷道顶板离层严重等。

六、严格执行顶板隐患排查及处理技术措施 (一)加强本单位辖区的顶板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向生产调度部汇报,生产调度部根据隐患情况制定处理计划。

(二)要建立日常顶板隐患排查台帐,包括隐患的地点、内容、整改措施、完成时间及单位负责人等。

(三)当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当班必须处理完,如有特殊情况未能处理完时,必须由当班班长与下班班长现场交清情况,由下班继续组织处理。

七、发生顶板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一)当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后,首先将人员撤离危险区域,跟班干部、班组长、安检员、目击者或事故单位值班干部要按事故汇报制度的要求及时向调度室汇报,通知有关领导。

(二)发生冒顶事故后,跟班干部、班组长应立即清点人数,发现有人被埋、压、堵时,要尽快探明冒顶区的范围和被埋、压、堵的人数及位置,积极组织抢救。

(三)检查冒顶区的通风,如暂时不能正常通风时,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对被压、埋、堵的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派专人检查该处的氧气浓度和有害气体浓度。

(四)发生冒顶事故后,要对冒顶区电缆、设备及有可能发生瓦斯超限的区域进行停电。

(五)在处理冒顶事故时,应先由外向里加固冒顶区两端的支护,消除进出口的堵塞物,尽快接近堵人部位进行抢救,必要时可以开掘通向遇险人员的专用巷道。

(六)遇有大块岩石威胁遇险人员时,可使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岩块,但尽量避免破坏冒顶岩石的堆积状态,清理矸石时要小心使用工具,以免伤害受伤遇险人 八、挑顶及处理网兜、补打锚杆锚索安全技术措施 (一)考虑巷道顶板来压出现顶板下沉和网兜,需挑顶、放网兜补打锚杆、锚索处理,特制定本措施。

(二)技术要求:
1.将巷道内因顶板来压导致顶板下沉的顶煤矸挑掉、网兜放掉,并补打锚杆、锚索加强支护。

2.挑顶、放网兜补打锚杆、锚索采用由外向里,每次一排,逐排进行。

3.施工工序:剪网—(挑顶)—放网兜—敲帮问顶—支护—清煤。

(三)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前对挑顶、放网兜区域前后5m的锚杆进行加固检查,发现松动要及时加固,失效的要及时补打锚杆。

2.施工过程中,严密观察顶帮情况,防止顶板掉块等事故发生。

3.班组长必须随身携带完好的便携仪,甲烷浓度超过1.0%时,严禁作业。

4.挑顶、放网兜前,必须把挑顶、网兜附近2m范围内的电缆、风筒、抽放管路等用旧皮带、背板保护好,并将30m范围内的电器设备停电。

5.挑顶、放网兜前,要在永久支护下架设平台或放置高凳,平台要连接牢固,高凳放置平稳,不松动,不晃动。挑顶、放网兜前,班长要在放网兜的龙门口区域打点柱进行支护。只有挑顶、放网兜区域顶板稳定,无安全隐患方可作业。

6.挑顶、放网兜作业只能从外向里施工,禁止两边施工。施工作业过程中,所有作业人员禁止在挑顶、放网兜区域空顶下方来往作业,必须离开挑顶、放网兜作业区域。

7.挑顶、放网兜时,班长要派有经验的老工人负责观山,并清理好退路。人员站在顶板完好的永久支护下、剪网后活块滑落范围以外,将挑顶、网兜处的金属网使用长度不小于500mm的断线钳1000mm为一段剪开,并用不低于3500mm长的穿枪进行敲帮问顶,找掉活炭、伞檐,确认无隐患,方可依次剪开另一段。若高度、宽度不够或存在伞檐,人员站在平台上用风镐进行支挖。

8.上网进行支护前,要派人进行敲帮问顶,找掉活炭,确认无隐患,方可进行上网支护。

9.补打锚索支护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三节 预防冒顶堵人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 一、工作面开工前安全检查排查管理规定 1、进入工作面开工前,班长、安检员必须检查巷道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认安全后,在开工护照上挂牌后方可开工。

2、进入工作面作业前,必须先敲帮问顶,敲帮问顶必须使用配备的专用工具,人员站在永久支护下进行,并事先清理好安全退路。

3、严禁超空顶作业、严禁在空顶下作业。

4、注意观察,搞好巷修,发现巷内有失效支护时,要及时进行补打锚杆(锚索)加强支护,对于局部矿压显现较明显的区域可及时支设点柱。

5、遇特殊地质条件(如断层、破碎带、陷落柱等),应及时向生产调度部反映,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巷道施工安全。

二、冒顶预兆及其对应措施 1、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顶板发生断裂的闷雷声。

2、掉碴。顶板严重破裂时,就出现顶板掉碴现象。掉碴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3、片帮。冒顶前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得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多。

4、裂缝。顶板的裂缝,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种是由于采空区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如果这种裂缝加深加宽,说明顶板开列继续恶化。人们常常在裂缝中插上木楔子,看它是不是松动或掉下来,观察裂缝扩大了没有,作出预报。

5、脱层。顶板快要冒落的时候,往往出现脱层现象。检查脱层要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
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脱离。

6、漏顶。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在大面积冒顶以前,有时因为背顶不严或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漏顶如不及时处理,会使棚顶托空,支架松动。顶板岩石继续冒落,就会造成没有声响的大冒顶。

7、瓦斯涌出和淋水增大。含有瓦斯的煤层,冒顶前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多;
有淋水的顶板,淋水量增大。说明顶板压力增大了,可能要发生顶板事故。

三、发生冒顶堵人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1、自救:⑴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⑵遇险时要靠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⑶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2、探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堵截的人数和位置。

3、及时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暂时不能恢复时,应利用水管、风管等对埋压、堵截的人员输送新鲜空气。

4、处理中,必须始终坚持由外向里,加强支护,防止二次冒顶。必要时,可开掘通向遇难人员的专用巷道。

5、遇有大块岩石威胁遇难人员时,可使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石块,但应尽量避免破坏冒落岩石的堆积状态。

四、当出现如下情况时必须采取防片帮措施 1、在割煤后要对迎头和煤帮的煤体情况进行检查。

2、如迎头和煤帮煤体破碎,有活矸活碳时要及时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活矸活碳,及时进行找掉。

3、工作面煤帮和迎头出现斜茬,煤体整体情况不完好时要采取防片帮措施。

五、防片帮技术措施 1、进入煤帮作业,必须设专人观山。

2、每次临时支护前、永久支护前,班组长要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敲帮问顶,敲帮问顶人员必须站在永久支护下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敲帮问顶,并事先清理好安全退路,应将工作面迎头、顶板及两帮的活矸活碳全部处理掉,确认无隐患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敲帮问顶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进行观山,密切注意迎头及两帮煤体整体情况,如发现有事故隐患,观山人员应及时将施工人员撤出工作面,班组长应派有经验的老工人重新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活矸活碳,待确认无隐患后,方可恢复作业。

4、割煤司机要注意巷道的成形,每次割完煤后,保证巷道迎头呈斜面状,避免工作面施工过程中迎头片帮事故发生,工作面不得留有马棚、伞檐。

5、顶帮支护人员严禁站在空顶下作业,施工前一定要确认临时支护的完好,所架设的临时支护必须保证有效可靠。

6、两帮在打锚杆过程中为了防止发生片帮伤人事故,正常情况下帮锚杆的施工顺序应从上往下依次施工,顶、帮锚杆在施工完后要及时预紧,达到设计要求。

7、施工顶锚杆过程中,人员要面朝工作面迎头,禁止背对工作面,同时要密切注意两帮煤体完好情况,顶帮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互保意识,无论顶施工人员还是帮施工人员一旦发现对方有片帮趋势,要及时通知其停止作业,处理隐患,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作业。若巷帮破碎、有片帮危险时,根据现场情况,在下一循环割煤前,在巷道帮部最后一排,锚杆向工作面方向偏20°施工防片帮锚杆。

8、若迎头或煤帮发生片帮时,在片帮处根据煤体条件,至少施工1根玻璃钢锚杆对煤帮进行保护,以免发生更大的片帮事故或造成意外伤害。

六、发生片帮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1、自救:⑴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⑵遇险时要靠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⑶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2、探明片帮区范围和被埋压、堵截的人数和位置。

3、视片帮区周围状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受难者救出,但不能用力硬拉,以防加重伤情;
遇有大块岩石威胁遇难人员时,可使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石块,但应尽量避免破坏冒落岩石的堆积状态,防止加重受伤人员的伤害,使用工具时要严防工具对被埋人员的二次伤害。

4、在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支护片帮区域,防止事故的扩大。

第四节 预防瓦斯事故技术管理措施 一、描述加强通风,保证风量,保护通风设施的技术管理措施及要求。

1、建立独立稳定、安全可靠的通风系统,减少漏风,杜绝出现无计划停风。

2、局部通风系统采用压入式通风,工作面安装两台同能力局部通风机,实现自动切换和三专两闭锁,局部通风机及其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离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m;
该处全负压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的最低风速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3、风筒规格,悬挂标准及距工作面迎头距离,风筒连接方法:
风筒规格:Ф800mm×10000mm胶质软风筒;
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吊挂应执行逢环必挂,缺环必补,要求用8#铁丝吊挂,环环吊挂,平直成线,拉紧挂稳,高度符合要求;
风筒拐弯时必须使用硬质风筒,严禁拐死弯;风筒穿过板墙处必须使用硬质风筒,并采取皮带保护措施,以减少漏风,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迎头距离不大于8m。风筒连接方法采用双反压边法。

4、严禁局部通风机发生循环风,并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5、每班必须指定专人对局部通风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确保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对风筒详细检查,及时修补或更换破漏风筒,保证风筒安全供风。

6、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通风系统风流稳定可靠。

7、每10天测一次风量,每班检查风机附近瓦斯浓度,并根据掘进过程中瓦斯涌出量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量,保证风量充足,巷道及工作面瓦斯浓度及风速符合规程规定。

8、必须实行“三专两闭锁”,且必须定期检修双风机、双电源及切换装置,以确保切换动作、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的灵敏可靠,保证能够正常使用。所有岗位人员都应熟知双风机、双电源的工作原理,不得随意停开风机,不得随意改变风机运行状态(单双电机)。任何一台风机或风机线路有故障,不处于备用状态,工作面不允许综掘机组。

二、风机切换安全技术措施 1、每天检修班切换一次局部通风机,以保证风机运转的可靠性。

2、切换试验在每天的检修班进行,切换试验前必须征得调度同意,同时安检员、瓦检员必须在场。

3、切换试验前,本队应组织风筒吊挂工对风筒接口及风筒裤衩进行认真检查,同时要对备用风筒裤衩和备用风筒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后,方可通知切换人员进行切换试验。

4、切换试验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只有开关及风机附近瓦斯浓度小于0.5%时方可进行切换试验。

5、风机切换试验时,同步进行风电闭锁试验,并对风机切换试验和风电闭锁试验做好记录。

6、若发现不能自动切换时要立即处理并向机电管理部和调度室汇报,处理完毕后再进行切换试验。

7、本队进行风机切换后,应与监测中心机房联系,核对风机的运行状态与监测中心主机显示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及时汇报监测中心值班室进行处理。

三、描述停电、停风、恢复通风、恢复供电时,预防瓦斯积聚以及保证人员安全的技术管理措施及要求。

1、由停电或设备故障,造成工作面局部通风机或主要通风机发生无计划停风事故,巷道处于无风时,工作面必须停止生产,切断工作面及回风巷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员到全风压进风巷道,并在独头巷口设置警戒,向调度室、通风管理部等有关部门汇报,并组织人员采取措施进行落实和处理。

2、矿调度室立即按照相关预案进行落实。

3、恢复通风前由机电管理部值班人员落实回风路线停电情况,调度员落实回风路线的撤人情况,瓦检员检查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前后10m范围内的瓦斯及二氧化碳情况。停电、撤人、瓦斯检查到位后,由通风管理部值班人员全面负责指挥恢复通风工作。

4、如停风区内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时,通风部值班长通知机电工直接恢复巷道内供风,机电工在瓦检员指导下恢复正常通风及供电系统。

5、如停风区内瓦斯浓度超过1%不超过3%、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时,在通风部值班长指挥下,瓦检员按就地排放瓦斯要求进行组织排放,恢复正常通风。

6、如停风区内瓦斯浓度超过3%、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应报请矿总工程师组织制定措施,联系救护队进行瓦斯排放。。

7、恢复通风后,瓦检员必须对掘进巷道进行全面检查,经检查确认通风、瓦斯正常后,向通风部值班长进行汇报。

8、在确认恢复通风和供电正常后,向调度员下达解除应急的指令。接到调度员通知后瓦检员组织撤除栅栏、警标,安检员通知跟班干部(班组长)恢复正常作业。

四、描述使用自救器的正确方法 目前使用自救器型号为ZH30D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1、自救器系在腰带上,随身携带;

2、使用时,扯下橡胶保护带;

3、用拇指办起红色扳手,拉断封印条;

4、揭开上外壳。  5、抓住头带,取出呼吸保护器,丢掉下外壳;

6、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 7、将口具放入唇齿间,咬住牙垫;

8、闭上嘴唇,向自救器呼气进行呼吸;

9、拉开鼻夹弹簧,用鼻夹垫夹住鼻子,用口呼吸;

10、取下矿灯帽,带好头带;

11、戴上矿灯帽,撤离灾区。

五、描述瓦斯检查的有关规定 1、瓦斯检查要求 1)瓦斯检查工使用经过检定合格的光干涉甲烷测定器,配备不少于2m长的吸气胶管和检查杆,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瓦斯检查计划图表、瓦斯检查手册、记录笔、棉纱、粉笔和温度计等;

2)日常瓦斯检查的主要内容为瓦斯浓度、二氧化碳浓度、风流温度,对检查区域内所有安全监控系统的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检查;

3)工作面瓦斯每班至少检查2次,每次巡回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4hmin,检查时间误差不超过20min;
栅栏外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每天至少检查1次;
永久闭墙每周至少检查1次,其它地点检查时间按瓦斯检查计划规定次数和时间执行。瓦斯检查工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生特殊情况不能按规定时间到达下一检查地点时,及时汇报通风值班干部,由值班干部根据时间长短和情况采取必要措施。

4)瓦斯检查工每完成一个检查地点的检查内容后,及时将有关内容记入瓦斯检查手册和现场瓦斯检查牌,瓦斯检查手册要填写规范,内容齐全准确,字迹清楚,保存完好,不得随意涂改;
每班班中至少汇报一次检查结果,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和向通风调度汇报。瓦斯检查工班后对重大的通风、瓦斯问题向接班人员、通风值班干部和调度员进行专门汇报。

5)每月由矿通风部门编制瓦斯检查地点设置计划,制定瓦斯检查地点巡回检查线路报矿总工程师审查签字后执行;
月期间瓦斯检查地点如有变动,应修改后在日报表中标明并经矿总工程师审签执行。

6)瓦斯检查记录牌吊挂位置,掘进工作面应挂在距工作面不超过50m的顶板良好无淋水处。特殊情况,应挂在指定地点。

7)瓦斯检查记录牌填写的内容包括检查地点名称,甲烷及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检查日期,班次,时间,次数,瓦检员姓名等。瓦检牌应随检查地点位置的变化而及时移动,发现瓦检牌丢失,及时汇报补上。

8)应对管辖范围内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校对和记录,对监测装置及电缆的外观进行检查,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通风调度和监测值班员。

9)瓦检员必须在井下指定地点交接班,固定的瓦检员必须在工作地点交接班,按要求详细交接,双方签字并有记录可查。

2、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检查高冒地点、采空区边缘的瓦斯时,要站在支护完好的地点用检查棍进行检查,由低到高逐渐向上检查,检查人员的头部切超越检查的最大高度,以防缺氧而窒息;

2)携带的瓦检器要妥善保护,不准碰撞损坏,丢失及转借他人,出现故障不准擅自修理,应上井后交检修人员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瓦检器不得个人保存,上井后应交回收发室。

六、掘进工作面的检查范围 1、掘进工作面风流是指掘进工作面煤壁到风筒出风口一段巷道中距顶、帮、煤壁各200mm内的范围的风流;

2、掘进工作面回风流是压入式风筒出风口往外的巷道风流和抽出式风筒内风流。使用除尘器的掘进工作面包括重叠段内和出风口20m内的范围的风流;

3、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上、下风流10m内的范围。

4、综掘机电动机附近20m范围内。

5、掘进工作面回风巷内电动机及其开关附近上、下20m内的范围。

6、双巷或多巷掘进工作面区域回风流为所有工作面回风均匀汇合后的巷道。

7、锚喷巷道巷道风流的检查距巷道顶、底、帮各200mm的巷道空间范围。

8、掘进工作面内其它需要检查的地点范围。

9、瓦斯检查地点温度检测点选择要求:温度测定点不应靠近人体、发热或制冷设备,至少距其0.5m。巷道检查地点测定温度测点选在巷道测风站中部风速最高位置。掘进工作面的空气温度测定点应选择在工作面距迎头2m处的风流中。机电硐室或设备的空气温度测点应选择在硐室或设备回风侧的风流中。其它需要测定温度的地点选择在该地点进行。

七、其他要求 1、瓦斯检查地点的检测点在检查范围内应至少选3个,检测点应包括各地点中瓦斯浓度最高的位置,每一检测点选上、下部的左、中、右各三处进行检查,至少选三个检测点;

2、工作面及其它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撤离工作面的人员必须到全风压进风巷道;

3、当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0.6%时,由当班瓦检员负责向调度室、通风部等有关部门汇报后,同时采取措施(挂风障、风筒导风、充填消除积聚空间等方法)处理瓦斯,直至瓦斯浓度降到0.6%以下时,方可恢复正常生产,并由做好记录备查;

4、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工作面必须停止生产,切断工作面及回风巷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撤出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向调度室、通风部等有关部门汇报,并组织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直至瓦斯浓度降到0.6%以下时,方可恢复正常生产,并由做好记录备查;

八、描述发生瓦斯超限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1、发生瓦斯超限事故,由跟班干部组织、瓦检员和安检员配合,立即将工作面人员撤离到全风压处,并在独头巷口设置警戒。

2、生产期间发生瓦斯超限断电事故,由跟班干部必须向生产调度汇报、通风调度和区队值班室进行汇报。

3、超限区域内所有采掘面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追查分析,查明原因,采取防范措施,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生产。

4、对瓦斯超限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事故经过及基本情况,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5、严格执行停、开工制度,没有审批不准开、停工报告,不得擅自开、停工。

第五节 预防火灾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 一、各类灭火器材的安放地点、安放数量以及管理要求 1、配电点、皮带机头及油脂点的上风侧要配备灭火器材齐全完好,皮带机头备用一根不小于25m长的配套水管。

2、每个配备灭火器地点需配备:灭火器2具;
沙箱(装满过滤过的沙)1个;
消防锹2把。

3、灭火器材的材料、工具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不得挪作他用。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4、标有有效期的消防器具必须按期更换。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消防器材和设施。

5、各单位必须指派专人负责消防器材和设施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定期检查。

二、加强供电管理和电气设备管理,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的技术管理措施 1、所有电气设备下井前,机电部门要进行检查,无防爆合格证的严禁下井。电气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要认真检查,发现有失爆或其它不完好情况,不得使用。

2、加强对井下供电线路的监督和检查,杜绝电气设备失爆。

3、加强对所使用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严禁甩掉保护运行,严禁电气设备过负荷运行。

4、对于电气连接部位(如电缆接头)要定期检查,防止连接部位虚接造成电气设备着火。

5、对于机械旋转设备和装置,各单位必须加强巡检和设备润滑,防止产生摩擦火花。

6、变电硐室必须建造在有新鲜风流的场所,且应有合理的断面和足够的风量,以使硐室不超过邻近巷道温度10℃。

7、带油的电气设备,如果溢油或漏油,必须立即处理。

三、酒精、油漆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1、因井下锚杆、锚索托盘、钢带做标记,工具箱、管路、护栏刷漆,清洗机电设备、电缆屏蔽层及通风设施喷漆等工作需要,需使用少量酒精、油漆、喷漆。

2、使用喷漆进行采掘工作面标记锚杆(锚索、托盘)、风筒编号、栅栏喷边、通风设施喷编号,且使用量控制在2瓶(规格:400ml/瓶)。

3、使用油漆对工具箱、管路、护栏刷漆时,每次油漆使用量控制在1000ml以内。

4、螺丝松动剂(除锈剂)使用量不超过1瓶(规格:450ml/瓶)。

5、清洗机电设备、电缆屏蔽层的酒精使用量,每次不得超过100ml,且使用无色透明塑料瓶盛放,瓶身张贴管理标签并要胶布包裹保护,随身携带,严禁乱扔乱放。

6、装酒精、油漆前库房人员必须进行登记,指定专人携带,同时必须使用密闭好的器皿盛装,不许与其它材料混装。

7、稀料(稀释剂或溶剂油)严禁单独入井使用,但可以在井上与油漆调匀后入井使用。

8、盛装的器皿要保证完好不出现撒漏,并在器皿上标示出盛装材料名称及警示标语。

9、油漆、酒精、喷漆入井、升井时,必须在井口安检处进行登记,对使用地点、数量、申请、措施、携带人员、当班使用量、剩余量进行登记。

10、喷漆、酒精、螺丝松动剂在井下放置时间不得超过一个班;
油漆在井下存放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一个班,若用量较大,下一班连续作业,可以延期一个班,否则必须回收上井。

四、油脂、摩擦火花等技术管理措施 1、使用油脂桶必须存放在进风风流中,不得存放在回风风流中。

2、所有油桶存放处必须配备有灭火器材、沙箱,放置于存放点的上风侧,并确保完好。

3、所有存放油脂的容器必须清垢密封,随时盖严盖子,严禁敞口。

4、抽油器和手摇注油器专具专用,定期清洗,每次使用完毕存放于专用箱内,防止灰尘入内。

5、使用完油脂的空容器要完整且标识明确,与盛油脂容器分开存放,存放要求与盛油脂容器一致。

6、油桶要分类、分区进行整齐放置,各类油桶上要放置明显的油脂型号牌,更换下来的旧油脂、使用后的棉纱、布头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禁止乱扔乱放、倾倒,并保持完好、清洁干净。

7、油脂硐室处,不允许油脂流到地上,保持地面卫生。

8、油桶的摆放不得影响行人和行车空间规定要求,油桶前后5m范围内不得摆放由其它设备及杂物。

9、掘进巷道各类油脂(乳化油,齿轮油,液压油)存放总数量不得超过6桶。

10、装卸锚杆、轨道等铁器时,要轻拿轻放,放下一头再慢慢放另一头,严禁乱扔,防止撞击产生火花。

11、综掘机组过程中,司机要谨慎操作,严防割底和割锚杆、锚索等金属物产生火花。

12、进行运输作业时,严禁突然变速,要匀速操作运输设备,严禁撞击其他设施。

五、掘进施工过程中预防火灾的技术措施 1、开机综掘机组前,必须首先打开综掘机组喷雾,确认喷雾正常有效后,方可开机综掘机组,无喷雾装置的综掘机不得开机综掘机组。

2、综掘机组过程中,司机要谨慎操作,严防割底和割锚杆、锚索等金属物产生火花。

3、综掘机随机配备不少于两具干粉灭火器,每天要有专人检查完好情况,发现灭火器失效要及时进行更换。

六、防止巷内产生静电火花安全技术措施 (一)巷道在开口掘进及横川的两端口3-5米时,顶帮使用绝缘塑料网与金属网全断面隔离开,防止产生静电火花。

(二)巷道掘进过程中每隔30-50米,顶帮必须用绝缘塑料网与金属网全断面隔离开,防止产生静电火花。

(三)巷道掘进过程中,每个横川的前后,紧挨横川帮的第一排以及每两个横川的中间位置使用绝缘塑料网与金属网全断面隔离开。

(四)隔断时支护使用塑料网,断开距离不小于1m,确保1m范围内无导电体。

七、发生火灾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一)井下一旦出现火灾,现场人员首先要向调度室、值班室汇报清楚火灾性质、地点、火势情况,同时要组织现场人员利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首先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前只能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二)如火灾无法扑灭时,要立即通知现场人员及受火灾威胁地点人员迅速按避灾路线撤退,同时向调度室、值班室进行汇报。

(三)发生火灾、瓦斯事故时要听从指挥,佩戴好自救器,按避灾路线迅速撤退。

第六节 预防辅助运输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 一、皮带使用安全措施 (一)岗位司机必须持证上岗,操作时精力集中,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不得擅自离岗,并在现场进行交接班,严禁坐着开皮带。

(二)皮带机头、机尾要进行固定,固定不少于2组,并保证牢固可靠。(固定方法:锚链加地锚固定,地锚规格:φ22mm×1000mm高强锚杆,锚链规格φ18mm×64mm.)。

(三)皮带铺设要平、稳、直,不跑偏,上、下托辊齐全有效。皮带架不得出现倒架、缺架现象,并保持一条直线。皮带机头加护网,皮带机尾加护罩。

(四)皮带信号系统应灵活准确,操作按钮灵敏可靠,各种保护必须齐全有效。

(五)严禁使用底皮带运送物料。

(六)司机必须按规定的信号开、停设备。每次起动前,均应先发出警报信号,通知人员离开机器的转动部位,经两次试验性点动后,再正常起动运转。

(七)处理皮带跑偏时,先停机,然后适当调整上下托辊的前后位置,严禁用手或脚直接触动,以免伤人。

(八)起吊机头等大件必须在支护完好地点进行,施工专用锚杆锚索等,并派专人观山,并有跟班干部现场把关,位置适当后,再进行起吊。

(九)经常对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防止皮带出现跑偏,断卡现象,并及时对出现问题进行维护。对设备进行检查或检修时,必须将控制开关手把打到"零"位,停电闭锁、挂停电牌、上锁或设专人进行看护。

(十)在司机离开机头或进行设备检查、清煤时,必须将开关手把打到"零"位, 停电闭锁、挂停电牌、上锁或设专人进行看护。

(十一)皮带机头应有照明。

(十二)严禁横跨开动的皮带,人员经常跨越的地段要设置过桥并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十三)工作面的信号按钮必须悬挂于行人侧,且距机尾不超过20m的安全地点。

(十四)延伸皮带由综掘机组牵引时,锚链必须固定牢固,螺丝戴满丝扣,转载机两侧除看护风水管路和电缆的2人(左右各1人)外,其他人员严禁进入转载机范围以内。

(十五)续皮带、防止皮带下滑安全技术措施:
1.检修人员每天续皮带时,尽量选择在皮带机头进行续带,如遇机头运输系统不具备、或现场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在皮带中间架处续皮带,续带的位置应选择在巷道的平缓处。

2.续皮带尽量选择在固定位置,续皮带时在断开皮带前,必须使用可靠的皮带夹带装置将皮带上带夹紧,固定在皮带架上,并且保证皮带两侧各有一处加紧装置,并将靠煤帮一侧的夹紧装置连同皮带用锚链固定在帮锚杆上,并上满螺扣。

3.巷道坡度大于3°、小于7°时必须在巷道的下坡方向至少设置一道皮带夹紧防滑装置,当巷道坡度大于7°时必须在巷道的下坡方向设置不少于两道皮带夹紧防滑装置,两道夹紧装置的间距不得大于10m,并安装在皮带架的平缓处;
按照上面15.2操作程序将皮带夹紧、固定牢靠,做完以上准备工作后方可断开皮带,进行续带操作。续皮带时选择续入的长度不超过50m。

4.续带完成后将皮带两头接住,用涨紧绞车将新续皮带的皮带拉入储带仓,并将带仓储满后方可拆除皮带夹带装置,然后再进行拖带操作。

5.综掘机组拖带时先将储满仓后冗余的皮带拖完后,再松开张紧绞车拖储带仓内的皮带,依次进行;
更换皮带时,新带替换旧带时也按照以上防滑固定进行操作。

6.夹带装置要求:夹带装置材质必须采用12#的槽钢进行制作,槽钢的背面要点焊“防滑浮点”来增加摩擦,采用槽钢“背靠背”的方式,两端用螺丝进行对皮带进行压紧,一头有与帮锚杆连接的锚链,槽钢两端加工成可与皮带杠连接的“U型卡箍”进行固定。

二、溜子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一)岗位司机必须持证上岗,操作时精力集中,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不得擅自离岗,并在现场进行交接班。

(二)溜子机头、机尾要进行固定(固定方法:锚链加地锚固定,地锚规格:φ22mm×1000mm强力锚杆,锚链规格φ18mm×64mm),固定不少于2组,并保证牢固可靠。必要时将溜子机尾和最后一节溜槽固定在一起,以防拉翻机尾。(使用1m锚杆时,可只使用一根MSZ2360锚固剂,作业现场不允许出现单根MSK2335锚固剂)。

(三)对设备进行检查、检修时,必须将控制开关手把打到“零位” ,停电闭锁、挂停电牌、上锁或设专人进行看护。

(四)严禁使用溜子运送物料,严禁躺着开溜子。

(五)信号系统应灵活准确,操作按钮灵敏可靠。

(六)司机必须按规定的信号(一声停、二声开)开、停设备。每次起动前司机应发出警报信号,警告人员离开机器转动部分,等人员离开后,经两次试验性点动后,再正常起动运转。

(七)开机中必须集中精力,做到手不离按钮、眼不离机头,发现问题,立即停机检查处理。

(八)接槽、接链时人员要协调配合、口令一致,严防碰手碰脚。

(九)起吊机头必须在支护完好地点进行, 打起吊锚杆,并派专人观山,并有安检员现场把关,位置适当后,再进行稳固。

(十)处理刮板链跳牙时,必须用紧链器或手拉葫芦上正。

(十一)紧刮板大链时,必须挂双链将上链固定牢固,坚持使用紧链器或手拉葫芦,接链时,必须把开关手把打到零位,停电闭锁、挂停电牌、上锁或设专人进行看护。

(十二)设备运行期间,司机不得从事清煤及其它工作。

(十三)溜子机尾信号安设在距机尾不超过20m的安全地点。

(十四)严禁跨越运行中的溜子,在人员经常跨越的地段要设置过桥。

(十五)掘进施工过程当中,现场由于不同原因无法向底板施工地锚时。采用将溜子机尾拉锚链固定于巷帮的方法固定溜子机尾。

三、无轨胶轮车、防爆铲车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一)胶轮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按其《操作规程》和《岗位作业标准》要求作业,并在现场执行“手指口述”。

(二)胶轮车司机必须对巷道路线的名称、断面、坡度、长度、巷壁安装物、弯道、交叉口等有详细的了解。

(三)驾驶室必须配备至少一具灭火器,司机应具备一定的防火知识和灭火能力,能够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四)无轨胶轮车运行线路的宽度不得低于2.6m,高度不得低于2.4m。

(五)胶轮车在巷道内运输时,可通过巷道内横川口、硐室口进行调头、错车,除此之外严禁倒车,特殊情况必须倒车时,要制定专项措施。

(六)设备在装卸过程中,对于精度较高,易损坏的设备、对裸露的部件必须加强保护。各管线接头必须用专用堵头或塑料布包扎,以防杂物进入。严禁毁坏零部件接合面。

(七)物料装车必须由专人指挥,指挥人员要负责装车的安全、装车的次序、方向和数量。

(八)设备装车要符合矿相应规范,必须固定可靠,重心要正,误差不超过50㎜。装车后,要保证装运物料的宽度不超过胶轮车两帮,装运物料后总高度不超过2.3m。

(九)装载物料时,要求物料稳固,必要时进行捆绑固定。

(十)设备装好后在运输前,司机对设备捆绑情况、装车数量、装车高度和宽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开车。

(十一)设备运输前要先进行线路检查,沿途影响车辆的管线、电缆、设备要进行重新吊挂。

(十二)运输过程中要保证车辆距皮带距离,防止车辆将皮带杠架撞坏。

(十三)当胶轮车运输过程中,由于路况不好或设备超宽、超高、超长等特殊原因,影响司机视线或倒车卸料时,为保证安全,在胶轮车附近可以有人指挥司机行驶或倒车,但指挥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至少远离车辆运行轨迹外5m(严禁站在胶轮车中间),和司机配合好,安全完成行车或倒车事宜,此种情况下,行车速度≯10km/h,同时司机必须时刻注意并确认指挥人员的位置,严格执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

(十四)司机上岗必须佩戴便携仪。甲烷浓度在0.5%以下时,方可启动车辆,并在运行过程中密切观察甲烷浓度。甲烷浓度大于0.5%时,必须立即熄火停车,撤至安全地点,并汇报值班室、调度室、通风部,待甲烷浓度稳定0.5%以下时,方可启动运行车辆。

(十五)胶轮车灯光装置失去照明功能时,严禁运行。

(十六)停车及打眼规定:
1.胶轮车司机离开驾驶室时,必须熄火并实施驻车制动并用打掩器打掩;

2.胶轮车正常运输物料时,因错车、倒车、遇见行人等情况需停车时,胶轮车司机未离开驾驶室可不打掩;

3.胶轮车停车时,必须用专用打掩器打掩。打掩器放置:3°及以下的坡巷用单轮双面打掩,打掩器放置在较宽的行人侧轮胎下;
3°以上的坡巷用四轮单面打掩,打掩器放置在下坡侧,放打掩器时先对较宽的行人侧轮胎进行打掩,再对较窄的非行人侧轮胎进行打掩;
取打掩器时先取较窄的非行人侧打掩器,再取较宽的行人侧打掩器;

(十七)上、下坡时,应选择合适的档位(慢速档)驾驶,严禁空档滑行,当运行胶轮车的巷道坡度达到7°时,必须采取防滑措施。

(十八)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如发现前方有行人司机应鸣笛示警;
当车辆起步时,应鸣笛两声示警;
当倒车时,应鸣笛三声示警。巷道内行人在遇见运行的车辆时必须在距车辆40m外进入附近的交叉巷口或硐室内进行躲避,待车辆通过20m后方可行走或作业,严禁与车辆抢道(人让车);
如行走区段附近无躲避硐室等藏身地点,车辆必须在距人员20m外停车,待人员撤至车辆后方20m外,方可开车行驶(车让人)。同向行驶的两车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0m,停在停车场的两车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m。车辆通过弯道、风门、巷道交叉口、硐室时,必须提前鸣笛示警,减速慢行。任何人员在胶轮车运行线路上行走时,严禁将矿灯熄灭。

(十九)胶轮车信号规定:一声停、二声前进、三声倒、四声慢前进、五声慢倒。

卸料过程中指挥哨声规定:1声停止,2声前进,3声后退,4声缓慢前进,5声缓慢后退 (二十)车辆需调头行驶时,必须在调车硐室(横川)进行调头。

(二十一)胶轮车通过风门规定 车辆过按钮风门时,司机在距风门5m前停车、拉下手制动,开风门人员打开风门后将挂钩挂住,躲到躲避硐室内或者车辆后面至少5m距离后,司机拉起手制动,通过风门,开风门人员关闭风门。如司机自己开风门时,必须停车、拉下手制动、熄火、下车打眼后,打开风门、挂好挂钩,上车通过风门后司机停车、拉下手制动、熄火、下车打眼,关闭风门。

车辆过拉线风门时,司机在开至开启风门的拉线位置时停车,拉下开启风门的拉线,待风门全部开启后,司机开胶轮车通过风门,开至关闭风门的拉线位置时停车,拉下关闭风门的拉线。待风门关闭后,拉下第二道风门的开启风门的拉线,待风门全部开启后,开车通过第二道风门,开至关闭风门的拉线位置时停车,拉下关闭风门的拉线。

通过风门时必须待风门全部开启或者完全关闭的情况下,方可通过风门或者开启下一道风门等相关操作。

(二十二)胶轮车在通过电气设备、配电点、皮带机头、巷道宽度较窄的地段时,胶轮车必须减速,缓慢通过。

(二十三)运输组人员要经常检查胶轮车经过的路面,日常维护,清理路面上的杂物,对不平整处要及时处理,保证运输线路的完好,畅通。

(二十四)胶轮车上要配备“检修台帐”、“运行台帐”,并做好日常记录。

(二十五)作业人员可直接利用胶轮车后车箱作为平台,直接站在胶轮车后车箱内进行补强作业,作业前将胶轮车停稳熄火,按规定打掩。作业前可将后边护板打开便于机具的倒运,但作业时后车箱两边护板和后边护板必须关闭,防止人员从车箱上滑落。

四、设备拖运安全技术措施 在施工期间设备移动及设备更换时,需将综掘机组截割头、皮带大架、承载部、转载机等设备运至工作面及回收。

(一)巷内胶轮车运输 将设备起吊装车,固定牢固后,进行运输。

(二)直接使用胶轮车、铲车、侧装机或综掘机组后稳定器拖运 1.准备钢丝绳或锚链:准备足够数量的锚链或钢丝绳。使用锚链时,将锚链两端固定于拖运和被拖运设备上;
使用钢丝绳拖运时,使用直径为Ф15.5mm的钢丝绳两端按标准制作绳头,绳头制作不少于3道绳卡(绳卡规格为Ф15mm),并均匀紧固可靠。

2.使用锚链捆绑设备,用准备好的钢丝绳或锚链连接被拖运的设备及小绞车、胶轮车、铲车、侧装机、锚杆钻车或综掘机组后稳定器,连接牢固后拖运。

3.使用锚链捆绑设备,用钢丝绳连接要拖运的设备,连接牢固后拖运。

(三)使用胶轮车、铲车通过倒滑轮拖运 1.准备钢丝绳:钢丝绳两端按标准制作绳头,绳头不少于3道绳卡,并均匀紧固可靠。

2.将倒滑轮固定于巷帮上或(综掘机组后支撑落地后,将倒滑轮用锚链等固定到综掘机组后稳定器上),连接固定必须牢固可靠。

3.使用锚链捆绑设备,用钢丝绳通过倒滑轮连接要拖运的设备和小绞车、胶轮车、铲车连接牢固后拖运。

(四)锚链捆绑设备,使用吊链进行拖运。

(五)连接方式 用钢丝绳穿过设备上固定好的锚链、马蹄连接锚链等方式进行连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

(六)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前,跟班干部和安检员必须对现场安全、设备及工具完好进行检查,确认无障碍、无隐患后方可开始作业。拖运过程中信号联系采用口哨进行联系,在附近环境噪杂,作业人员口哨的声音听不到的情况下,可采用晃灯的方式进行信号联系。(口哨信号规定:一声停、二声进行拖运、三声倒机(溜)、四声慢拖运、乱声人员联系;
灯光信号规定:慢圈拖运,摇灯停止有问题)。

2.拖运过程中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并有专人躲开钢丝绳波及范围进行看护、联系,其余人员撤到不小于5m钢丝绳弹射范围的安全区域。

3.一次拖运长度不得超过30m。若不能一次拖运到位,待拖运够一定距离后,再将拖运设备后退,后退后再连接,重复以上程序,往指定地点拖运。

4.拖运作业时,要将运输区段的闲杂人员清净,要保证运输区段“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不作业”,并在运输区段的两头及沿线岔路口站岗,站岗人员要站岗到位,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段。

5.拖运前检查钢丝绳或锚链完好情况,防止钢丝绳或锚链在拖运过程中断开,保证设备完好。

6.专人对拖运过程进行指挥,防止拖运过程中将巷道内管路、线路碰坏、拉断,出现被拖运设备的电缆、管路被卡、绊断或损坏等设备损坏,出现影响生产事故。发现设备有卡绊严重现象时,需将拖拉设备停电闭锁上锁或专人看护(胶轮车或铲车熄火、拉手刹、打掩),待处理后方可进行拖运。

7.操作人员按规定对拖运设备进行捆绑。

8.严格按规定制作绳头,防止制作绳头、连接件不符合规定,起吊时设备脱落造成事故。

9.拖运结束后,司机按规定停放胶轮车、铲车、侧装机、锚杆钻车和综掘机组。

五、起吊安全技术措施 (一)安装、回收、倒系统任务确定后,队组必须召开专题会议,明确项目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机电负责人。

(二)设备装车时,严禁超重、超宽、超长,应符合矿运输有关规定,装风机、移变、开关等遇碰撞会损坏的物件时,对设备要进行保护,采取两边用道木等保护措施。

(三)安装设备时,必须先将电源切断,拆设备电源时,要先将上一级电源切断,闭锁开关,挂停电牌,上锁或设专人看护,并将本设备电源验电、放电后方可操作。

(四)严禁带电搬迁、安装电气设备和其它设备。

(五)工程完毕后现场杂物清理干净。

(六)安装、拖运设备时,滑轮要打专用锚杆进行固定,并要保证设备完好、信号可靠。

(七)严禁超负荷起吊、禁止直接吊拔凝结在地面上的重物。

(八)悬挂手拉葫芦的支承点必须牢固稳定 。

(九)吊挂捆绑用钢丝绳和链条(环)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6(钢丝绳的安全系数:等于实测的合格钢丝绳拉断力的总和与其所承受的最大静拉力(包括绳端载荷和钢丝绳自重所产生的静拉力)之比)。

钢丝绳的近似极限工作拉力校核:
S极限= S破断/k=500d2/k (N) d——钢丝绳直径(㎜) K——安全系数 (十)严禁将下吊钩回扣到起重链条上起吊重物 。

(十一)不允许抛掷手拉葫芦 。

(十二)起吊点选择:
1.起吊前要先认真检查起吊处周围环境,起吊梁或周围的顶板情况不好时,要用点柱或架抬棚加固。

2.锚网支护:起吊点为单根支护锚杆时,起吊重量不得超过0.75T;
起吊点为2根锚杆时,起吊重量不得超过1.5T,超吊点由4根锚杆组成时,起吊重量不得超过3T。支护锚杆下方挂起吊环,但必须保证戴满扣,起吊环下方挂钢丝绳或锚链,4根锚杆时搭十字联结,标准见设施部分。总起吊重量超过3T,必须施工专用起吊锚杆。出现顶板离层的区域(如顶板离层仪进入红、黄色区域)、不得使用锚杆作为起吊点。

(十二)人员站位 1.操作人员尽量远离起吊点波及的范围(要避开管路、钢轨等长件可能波及的范围。),起吊现场要清理杂物,保证退路畅通。

2.在水平巷道内起吊,人员站位距起吊物保持的距离应大于被起吊物的高度。

3.在非水平巷道内起吊,起吊物下山方向3m范围内不许站人,其它方向站人位置距起吊物保持距离应大于被起吊物的高度。

4.拉起吊绳的人员站位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尽可能站在能避开起吊物坠落后倾倒的方向。

(十三)起吊设施标准:
1.起吊绳如使用钢丝绳制作,钢丝绳径应不小于15.5mm,每次起吊前都必须根据起吊物体的重量合理选择起吊绳并检查绳的完好状况,如出现断丝、断股、锈蚀或绳穿插不牢固等禁用。

2.起吊绳如使用链条制作,链条型号不得低于40T溜子大链的型号,每次起吊前,必须检查链条或连接环的完好状况,如出现伤痕或开焊等现象禁止使用。

3.起吊绳如使用起吊带,必须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每次起吊前,必须检查起吊带的完好状况,如出现严重磨损或断股则禁止使用。

4.起吊环的使用:使用吊环螺丝作为起吊工具时,吊环直径不得低于16mm,每次起吊前,须检查吊环的完好状况,如出现伤痕或开焊等现象禁止使用。

5.起吊设施必须保证完好,如出现伤链、不自保等现象,禁止使用。

6.使用40T及以上型号的链环作为支撑链,链条连接处使用马蹄,且马蹄必须上螺丝并戴满扣。

(十四)装卸重物:
1.在卸载重车上的物件时,首先要将装有需卸车物件的车辆与其它车辆进行分离,打好阻车器(平巷需在前后轮各打一道阻车器,斜巷时要在下山方向打好阻车器,必须将前后对角的两轮用锚链固定在轨道上方可卸车,起吊点应选在车辆及需卸载物件重心的正上方,起吊时观山人员要注意车辆重心变化,发现车辆倾斜或车帮受力及时停止作业,调整起吊点位置,起吊过程中车辆两侧严禁站人,起吊人员应站在车辆碰头前方上山侧进行起吊操作,严禁用一次起吊对重物进行卸车和挪位,起吊够高度后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车辆移走。

2.在往车辆上装载物件时,起吊点应选择在轨道的正上方,起吊够高度后,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再将空车移至吊起重物下方合适位置,然后将重物缓缓落在车辆上,观山人员要注意车辆重心受力的变化,发现车辆承载后倾斜或受力不均现象立即停止起吊,及时调整重物落点,保证装车重心平稳。

(十五)起吊操作:
1.起吊前,认真检查各零部件的安全可靠性,转动部位应灵活,制动器应可靠。

2.起吊前,应确认被吊物件的重量,选择额定负荷大于或等于被吊物件的重量的手拉葫芦,严禁超载使用。

3.起吊前,检查起吊绳、链、环。起吊绳头要按规定插接,起吊链必须联好,上好螺丝(上满扣),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4.吊钩的拴挂点应牢固可靠,避免滑动和脱扣,导致脱钩。严禁把设备的外凸处如手柄、杆件当作吊挂点用;
起吊前必须对设备外露不耐磕碰的部件、管口等进行严密的包裹封口保护,避免起吊过程中因受伤影响使用。

5.起吊时,必须由二人以上进行作业,一人检查、指挥,一人操作,严禁一人起吊。负责指挥检查的人员,必须站在能够观察全面的安全地点密切注视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情况,及时提醒、指挥操作人员,一旦发现险情,立即停止作业。排除险情后,再进行吊装。

6.被起吊设备的捆绑要牢靠,找好设备重心后,方可起吊,起吊前必须至少进行一次试吊,要先慢慢拉紧,起吊100mm后,观察各处,确认所起吊用的锚杆等不发生松动、顶板无异常变化、重物不会发生摆动、移位等异常情况后方可正式起吊。对形状不规则,重心不好找的重物,要进行多点起吊,防止重物在起吊过程中发生突然摆动,甩出等危险情况。

7.重物起吊过程中要均匀慢拉,防止打滑、设备突然落下伤人。操作时,要特别注意起重链条是否有扭结现象,扭结链条必须调整好,经检查无异常现象后,方可继续作业。

8.用两台以上手拉葫芦同时起吊一件重物时,应提前进行受力计算,每台葫芦的额定负荷不得小于其计算负荷的1.5倍,避免因其他葫芦失灵,造成超负荷而发生事故,并由专人指挥,同步起吊。(用于拖拉改变方向的手拉葫芦不受此限) 9.倾斜或水平使用时,要注意调整拉链方向使之顺应链轮方向,防止拉链脱槽或卡链。

10.操作时,拉手拉葫芦应均匀加力,若单人拉不动链条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行操作,禁止盲目强拉硬拽。

11.在起吊重物过程中,如需暂时将重物悬停,应将手拉链予以固定,防止自锁机构失灵,发生意外事故。

12.在起吊重物时,严禁人员在重物下做任何工作或行走,以免发生人身事故。

13.在起吊过程中,操作者不得站在重物上面操作也不得将重物吊起后停留在空中而离开现场。

14.起吊作业未停止前,如需有人进入起吊物波及范围内作业,应首先等起吊物处于稳定状态(不晃动),然后在有人观山的前提下进入,但不许人体的任何部位伸入起吊物直接坠落的下方。

15.如需有人在起吊物下方作业,则必须将起吊物下方支垫足够高度的牢固支撑物。

16.起吊作业结束,必须待起吊绳松开,不吃力后,人员方可接触起吊物。

(十六)手拉葫芦的维护和保养 1.检查起重链条有无过量磨损腐蚀变形和外部损伤。

2.检查所有转动件转动是否灵活紧固件不得松动。

3.各传动部件应定期加油脂润滑,制动器的摩擦表面之间必须保持清洁无油污以保证制动性能可靠。

4.起重链条使用时应经常涂敷润滑油,不应粘上泥土等杂物,以免带入起重链轮而沉积在凹处影响正常啮合。

5.使用完毕的手拉葫芦应存放在干燥场所,长期放置不用时应适当防护和妥善保管。

(十七)倒移局部通风机程序:新施工横川贯通前,布置好风机、电缆、风筒等设备。横川贯通后,续接横川内压风筒(全风压巷道风筒)至非全风压巷道,利用全风压巷道的风机向非全风压巷道供风,然后停止非全风压巷道的旧风机,将非全风压巷道新风机风筒接至非全风压巷道工作面,开启非全风压巷道新风机,停止全风压巷道的旧风机,将全风压巷道新风机风筒接至全风压巷道工作面,开启全风压巷道新风机。

六、发生辅助运输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一)发生运输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迅速进入躲避硐室或安全地点。

(二)发生运输事故时,现场人员依据事故现场情况,立即进行自救互救,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尽量使事故影响缩小到最小范围。

(三)发生胶轮车事故撞坏风门,尽可能搭置临时风障,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处理事故。

(四)发生胶轮车事故撞坏电缆时,现场人员不能触及带电物件,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处理事故。

第七节 预防透水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 一、巷道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的探放水原则,掘进过程中布置4个有掘必探钻孔,覆盖巷道前方和两帮,探测钻孔每个循环施工完毕后,对有掘必探起始点实施挂牌上锁管理,杜绝造假,巷道允许掘进距离为(有效探测进尺60m—安全保障距离30m=允许掘进距离30m),钻孔每次施工完毕后,队组应严格按准掘通知单的内容施工,严禁超掘,循环探测,直至巷道施工完毕。

二、透水预兆:
(1)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层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壁上聚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井下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的煤体,有时也可能聚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区别真假挂汗的方法是,仔细观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潮湿,若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2)挂红。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层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体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3)水叫。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水,向煤壁裂隙挤压时,与两壁磨擦会发出“嘶嘶”叫声,这就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已经很近了若是煤巷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4)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入工作面就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但应注意,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的温度偏高,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气温反而升高。

(5)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6)顶板淋水加大。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8)水色发浑,有臭味。

(9)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0)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
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三、出现以上透水预兆时,工作面所有人员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报告矿调度室,如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四、发生透水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一)透水事故发生后,迅速判明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撤离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地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二)在水中行进,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风水管路、顶帮网片或其它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同时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等物撞伤。

(三)如果透水破坏了巷道内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四)在撤退途中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五)若人员撤退到回风立井时,需要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抢上,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六)如果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在等待的过程中,应设置风帘或建临时挡风墙,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

(七)在避灾期间,遇险人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作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他人员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八)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

(九)当发现营救人员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惊慌,以防发生意外。

五、其它方面执行水文地质部制定的《107辅运顺槽掘进工作面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节 主要掘支设备使用技术管理措施 一、掘进机行走、截割、停机、检修期间保证人员安全的技术管理措施 1、掘进机司机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掘进机操作规程》、《掘进机司机岗位责任制》和《煤矿安全规程》第119条规定进行操作,不得由他人代替操作掘进机。

2、机组司机操作机组时,严防机器误动作伤人或其它事故发生,机组切割头正下方严禁有人站立或作业,机组司机离开操作台时,必须切断电源,将机组隔离开关闭锁,将切割头落地。

3、机组出矸时,严禁在机组两旁清矸或行走,摆动机组时,机组司机应注意观察,只有确认机组两旁及机组后方无人后方可摆动机组。

4、机组动作时,严禁任何人在机组或二运前方和两帮作业停留,严禁将锚索、托盘、施工用具等物件放在机组上。

5、掘进机司机必须现场交接班,交清设备运转情况,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

6、在检修掘进机时,必须先将随机开关及机组隔离开关手把打到“零”位,并闭锁后,方可开始检修。

7、机组动作时,司机不得离开操作台。操作机组时,司机要注意观察截割头,防止突然泄液、截割头掉落等情况发生。

8、机组动作时,必须专人看护二运、电缆、风筒、水管等,防止挤断电缆、水管、风筒等事故发生。

9、只有在保证机组两旁及前后无人和障碍物后,方可启动掘进机,且启动掘进机前,必须发出开机信号,若施工过程必须使用机组配合作业时,机组附近人员必须注意自己的站位,确保自己处于机组动作范围之外,并时刻提高警惕,发现异常及时撤离。

10、开机前,首先要对工作面附近的顶板、支护、通风、瓦斯等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开机,开机割煤前要先空载运行机组各部位,在各部位正常情况下,才能掘进割矸。

11、割矸中出现直径大于300mm的大块时,必须停机打碎。打大块前,必须先把机组退至迎头高度加一米的位置,将截割头落地,停电闭锁,并挂停电牌后方可进行打大块。

12、进行锚网支护时、交接班或检修时,必须将机组退至溜子或皮带机尾,将切割头落地,切断上级电源,并挂停电牌。

13、机组不工作或不使用时,截割头必须落地。

14、巷道上山掘进,当坡度达到7°及其以上时,割矸期间除掘进副司机外任何人员不得在机组上或机组两侧停留和作业,即割矸和看护均有1个司机负责,且副司机仅能站于机组操作台之后。

15、机组需检修时,必须将机组退至工作面运输设备机尾处(距掌面不小于迎头高度加1米处),若机组无法后退,必须对迎头按标准进行支护后,方可进行作业。

二、皮带和溜子的安装、检修、使用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1、皮带和溜子机头、机尾要进行固定,采用40T大链呈外“八”字型固定在底板专用锚杆上,并用40T大链进行紧固。

(1)地锚打注后,保证地锚不松动。

(2)捆绑地锚的40T大链必须牢固可靠。

(3)马蹄使用的螺丝,螺丝帽要带满丝扣。

2、皮带铺设要平、稳、直,不跑偏,上、下托辊齐全有效。皮带架不得出现倒架、缺架现象,并保持一条直线。皮带机尾加护罩,皮带应防止出现跑偏、断卡现象。

3、皮带、溜子等设备人员经常跨越的地段要设置过桥,严禁人员横跨开动的皮带和溜子。严禁坐着开皮带、溜子,严禁坐皮带和蹬溜子。

4、信号系统应灵活准确,操作按钮灵敏可靠。司机必须按规定的信号开、停输送机。每次起动前,均应先发出警报信号,通知人员离开机器的转动部位,然后点动两次再起动输送机。

5、处理皮带跑偏时,应适当调整上下托辊的前后位置,严禁用手或用脚直接触动,以免伤人。

6、皮带机头应有照明灯。皮带、溜子开机时严禁在转动部位进行清煤或进行其它有危险的作业。

7、皮带、溜子等设备停机后,必须立即将控制开关隔离手把打到"零"位进行闭锁挂停电牌。

8、解接链人员与司机要配合默契,谨慎操作,溜子机头前方严禁站人,机头及过渡槽上方严禁人员进行探视,严防断链伤人,接链时,必须把开关手把打到零位。

9、解接溜子大链时,必须使用手拉葫芦挂双链或专用工具进行作业,并在需解、接大链上方2m范围内放置木板,并谨慎操作,溜子机头前方严禁站人,严防断链伤人。处理刮板链跳牙时,必须停机闭锁,用木楔将跳牙的大链垫好,点动溜子调正。抬运溜槽及其它物件时,人员口令一致,严防碰手碰脚。

10、无插销溜槽禁止使用,刮板螺丝等构件齐全有效。溜子铺设要平、稳直、构件齐全。

11、运输机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120、121条有关规定。

12、运输机司机要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操作结束后在离开岗位前,要将所开设备的控制开关打至零位并闭锁。

13、严格按信号开、停设备,规定“一声停,二声开”,特殊情况需要倒转时,可打三声信号待收到回馈信号后再发出信号,然后轻轻点动。

14、开机前要先点动,对设备进行试运转,只有在设备正常的情况下方可开机;
若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停机,将控制开关手把打至零位,并闭锁,协助机电工进行处理。

15、设备运行中,司机要集中精力,眼观机头,站位正确,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查处理。

16、皮带机头必须备有方头锹、圆头锹、大板锹、大锤、撬棍,皮带机头必须备有方头锹、圆头锹、大板锹、大锤、撬棍、梅花扳,用于破碎大块煤(矸)及便于检修。

17、卧底溜子或者溜子过风门上防护网的具体执行标准 (1)地沟溜子上部必须用工字钢铺平,且在工字钢桥面两边加装防护网,防护网高度不得低于1.5米。

(2)溜子过风门(闭墙),必须在溜子挡煤板上方加盖板,溜子两边的盖板长度不得小于1.5米。

(3)皮带过过风门(闭墙),必须在皮带行人侧加护网,皮带护网长度和高度不得小于1.5米。

(4)皮带、溜子过闭墙,除执行上述要求外,还必须在行人侧安设小风门,方便人员通过,若溜子、皮带行人侧有足够的行人空间,不需要安设。

(5)所有的护栏必须使用水仓护栏。

三、机组防卧机及卧机后的处理措施 1、巷道施工变坡点时,严禁急下急上,必须缓慢随坡,变坡点保证1个机身长度。

2、巷道底板必须保持平整,机组左右两侧及铲板下方、后方不得留有浮煤、淤泥、积水,保持动态达标。

3、掘进机在进退过程中,铲板必须留有余量(距最高点留有100mm余量),严禁将铲板抬至最高位行进。

4、提高掘进机司机的操作能力,掘进机割煤时,切割头、铲板、履带要呈一平行面,以保证巷道底板的平整(铲板升降油缸行程伸出50-70mm,铲板与履带基本在一平行面)。

5、掘进机冷却水严禁乱流,施工上山巷道时,必须在巷道一侧做水沟;
施工下山或平巷时,必须在掘进机后方放置空油桶,将冷却水排至油桶内。

6、巷道左右不平时,必须随平,防止掘进机侧滑到帮上造成事故或卧机。

7、掘进机严禁靠帮割煤,防止造成掘进机进退困难。

8、巷道必须沿实底掘进。

9、掘进机左右摆动时,必须大幅度摆动,防止小幅度在原地摆动造成卧机。

10、掘进机在进退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进行看护,发现有卧机的征兆时,必须及时停机进行处理,防止越碾越深。

11、下山工作面推荐使用隔膜泵进行排水,排水效果好,事故率低。

12、工作面必须备用有水泥块或矸块,便于机组卧机后可以快速处理。

13、掘进机卧机后,首先压下铲板及后支撑,掏空履带下方的碎煤矸或煤泥,排尽积水,然后用水泥块或矸块垫实履带,抬起铲板及后支撑,方可挪动机组。在履带下方作业前,必须先在履带两头正下方用水泥块或矸块垫实,防止机组下沉造成安全事故。

14、掘进机卧机后,必须停电、闭锁后方可处理卧机。

15、掘进机卧机处理完毕准备开启时,掘进机两侧严禁站人。

16、巷道管路及电缆吊挂高度必须符合标准(2.5米),防止进退掘进机时造成挤电缆或管路等事故。

17、掘进机卧机后,启动掘进机时必须同步开启冷却水,防止油温升高。

四、单体锚杆钻机的操作、使用及注意事项 (一)钻孔前的准备:
1.操作者必须休息充分、思想稳定、精神集中方可操作钻机。

2.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钻机的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能进行简单的维修,方能进行操作。

3.操作前,首先检查该钻机各零件是否齐全,紧固件是否松动。操纵机构是否灵活,动作是否准确无误。在风水进口处检查过滤网是否完好。

4.外接风管和水管在接入钻机前,必须清洗干净。接入钻机时,要用U型销卡紧,以防使用过程中脱落。钻机开机前,所有的控制板机、板把都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5.压缩空气要保证清洁,干燥,保证出口风压不小于0.5MPa,流量为4.3m³/min。

6.保证水源清洁,出口水压不小于1.0MPa。

7.每次开机前,一定要检查并注满进风口的注油器,保证气腿在使用时正常润滑。

8.检查钻杆是否直,内孔是否畅通,钻头是否锋利。

(二)钻孔:
1.空载试验步骤 将支腿控制扳把缓慢转到开的位置,使支腿内部各级缸筒缓慢升出,待全部伸出后,将扳把转到关的位置,各级缸筒应在自重下缩回。

将马达控制扳机缓慢压下,使钻机旋转。同时将支腿控制扳把转到开的位置使钻机旋转,与支腿内各级缸筒外伸应同时进行。

将水控制扳把旋转到开的位置,观察钻杆连接套处,是否有水流出。

2.钻孔 将钻杆插入钻杆连接套中。先打开支腿控制阀,使支腿缓慢上升,在钻头接近顶板,打开马达控制阀,使马达慢速旋转,然后将水控制阀打开。当钻头钻进顶板约20mm左右,钻机开眼成功。

钻机开眼后,将钻机的旋转速度和支腿的推进速度逐渐调到最大,以快速钻进,但钻进速度、推进力和旋转速度必须与顶板的岩石硬度相匹配,以达最佳的钻进效果。

钻完孔后,关闭支腿的控制扳把,支腿排气,钻机在自重作用下收回,此时,马达缓慢旋转带着钻机落下,然后再关闭气马达控制阀,再关闭冲冼水。

如果钻孔比较深,一次钻孔不能到位,待钻机降下后,再接上钻杆,继续向上钻孔,直到钻孔满足所需要求为止。

钻完一孔后,将钻机搬至所需孔位的正下方,按上述钻孔方式继续钻孔,直到打完为止。

(三)防止液管伤人措施:
1.钻机与管路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U型销。

2.管路必须完好,漏出钢丝或漏风、漏水的管路严禁使用。

3.移钻机前,风水管必须摆顺,留出富余量,严禁生拉硬拽,避免管路断裂或接口断开伤人。

4.在拆卸风水接头时要对管路进行缷压后方可进行拆除。

(四)防止钻机倾倒措施:
1.打钻前,要预先查找一块平稳、底座不易打滑的底板或煤堆放置钻机,防止钻机滑动。

2.操作钻机前,首先将钻机进行防倒防护,支护高度(钻机底座到顶板的高度)在2.5m以下时可以不挂防倒链;
支护高度在2.5m以上时,必须对钻机进行防倒,防倒链的长度为支护高度减去1m为宜,误差不超0.2m,确保钻机降到最低时钻机不能倾倒。

3.钻机下落过程中,协助者要及时扶住钻机护圈,保持平稳下落。

4.操作及协助人员作业前,要预先观察及清理周围现场杂物,防止将人员绊倒带倒钻机发生事故。

(五)防止钻机转动及操纵臂摆动措施:
1.操作钻机及协助人员必须系帽带、系袖口,严禁带手套作业。

2.开钻前,必须提前处理掉顶板悬挂物,开钻后必须停钻处理,不许平行处理。

3.如出现换钻杆等需要停钻处理现象时,必须将供水、供风截止阀关闭,再进行操作,严禁不关阀门直接进行更换。

4.支护锚杆凝固后,严禁用钻机预紧锚杆,应落钻后使用力矩扳手或气扳机预紧。

5.操作过程中,发现风压变小、水压变小等提示停风、停水现象时,要及时停钻等候处理。

6.钻机1m直径范围内,严禁无关人员停留或作业。

(六)防止钻杆折断措施:
1.扎眼时严禁用手扶钻杆进行扎眼,顶板粗糙情况下方便扎眼可以直接扎眼,顶板光滑情况下,先用洋镐凿眼,然后再开钻。

2.不允许使用弯曲不直的钻杆。

3.升钻时,将钻杆插入连接套中,打开支腿控制阀,使支腿缓慢上升,在钻头接近顶板,打开控制阀缓慢旋转,然后将水控制阀打开,当钻头钻进顶板约30mm后,钻机开眼成功。

4.钻机开眼后,将钻机的旋转速度和支腿的推进速度逐渐调大后,保持匀速钻进,严禁忽快忽慢。确保钻进速度、推进力和旋转速度与顶板的岩石硬度相匹配,以达最佳的钻进效果。

5.钻完孔后,关闭支腿的控制扳把,支腿排气,钻机在自重作用下收回,此时马达缓慢匀速旋转带着钻机落下,协助扶钻人员只准扶持钻机护圈,严禁手扶转动部位,然后再关闭气马达控制阀,再关闭冲冼水。

(七)防止钻杆掉落措施:
1.正常钻孔到位后,关闭气腿进气,调小出水量,减慢转速,使钻机靠自重平稳带着钻杆回落。

2.升钻、退钻时必须两人协同操作,施工锚杆时也必须两人协同操作,施工锚索时必须三人协同操作(两人换钻杆)。

3.升钻、退钻时操作及协助人员应密切观察钻杆情况,防止突然掉落发生事故。

4.钻孔到位后钻杆不落时,要通过接续一根钻杆方式继续升钻深打眼或将钻杆降落,切忌通过敲打使其自落。

(八)注意事项:
1.打钻时,司机要面向迎头,随时观察迎头动向。

2.操作过程中必须执行手指口述。

3.顶帮作业不许同侧操作,尽量增大操作空间。

4.钻进过程中,必须使旋转速度和推进力相匹配,以求最佳钻进效果,同时,防止卡钻,损坏钻杆、钻头等。

5.钻孔时,严禁在钻机下衬垫木料,严禁用手触摸正在旋转的钻杆,扎眼时使用专用工具托钻杆,严禁在钻机有风的情况下向钻机里插钻杆或者换钻杆。

6.当钻机收缩时,手不要放在支腿上,以免挤手。

7.钻孔时,油雾器内必须有足够的润滑油。

8.减速箱每隔半年拆洗一次,填入充足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9.在风管和水管的接头处,必须装过滤网,否则不准使用,过滤网必须每8小时检查一次。

10.钻孔结束后,所有的控制开关都必须在“关闭”位置。同时要将钻机冲洗干净,远离工作面,靠巷帮放好并有防倒措施,或平放在地上,不得随意乱摔、乱砸,以免损坏钻机。

九、局部通风机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1、局部通风机必须由专职电工看护,严禁串岗、脱岗或睡岗。

2.每天要认真检查风机电源、监测设备及风筒吊挂情况,出现隐患必须处理完成。

3. 专职电工必须携带完好的瓦斯便携仪,打开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4.每班安排专人认真观察风机运转及风机后50m风筒吊挂情况、巷道风机电缆风机开关的部分是否存在异常或隐患;
出现异常声音、风筒扯开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汇报值班室,由值班安排人员进行排查风机存在的隐患处理解决,同时将巷道内独头巷道内所有人员撤至全风压处并设岗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独头巷道内,本单位无法解决的隐患必须立即汇报相关科室由相关科室指派人员处理,处理完成后方可撤岗。

5.工作面一旦出现局部通风机无计划停风后,由当班跟班干部负责将所有人员撤至全风压通风巷道中,并在停风区域巷口设置栅栏、揭示 “禁止入内”的警标,阻止人员进入停风区。同时立即按程序汇报。同时启动《大峪煤业局扇停风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按要求汇报。

6.常见风机故障应急处理安全技术措施 6.1若风机开关故障,应根据故障现象,及时从备用的风机开关上拆下相应的部件,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好开关。备用开关要带电备用,日常试切换要正常。

6.2若风机馈电故障,及时派电工进行处理故障。

6.3若电缆故障,应根据电缆故障现象,判断是漏电故障还是短路、断相,若能短时间处理好,就先做应急处理,在第一时间送上电。用摇表尽快判断故障电缆段或是否是四通有故障后,将故障电缆或四通进行更换,恢复供电。

6.4若高压系统故障,应及时联系矿调度室、机电部,指派业务能力强的电工检修,队组配合。

6.5处理故障前,首先检查开关前后10m范围内甲烷浓度,只有甲烷浓度低于0.5%时方可打开开关,检修开关时按规定执行停电挂牌及验电放电工作。

尽快判断出高压电缆有故障还是高压开关有故障,判断方法:从高压开关的负荷侧拆除后检查一下高压开关,送电后观察显示屏是否正常,若正常将进行试送电,注意开关是否正常吸合。

6.6在故障回路检修过程中,风机单回路运行。

7.掘进工作面临时停风安全技术措施 7.1掘进工作面临时停风时间不超过30min时,由瓦检工按照“就地排放瓦斯措施”进行排放。

7.2停风时间在30min至8h以内,或虽未超过30min但巷道口栅栏处瓦斯浓度超过2.0%、不超过3.0%,由瓦检工电话汇报通风部值班干部,由值班干部提出排放瓦斯措施,指定瓦斯检查工或通风部门人员进行排放。

7.3停风时间超过8h或巷道口栅栏处瓦斯浓度超过3.0%时,排放瓦斯由通风部制定专门措施,通风部干部现场指挥。排放时与排放作业的无关人员必须撤出到安全地点。

7.4恢复通风后,跟班干部、班组长及安检工和瓦检工必须对掘进巷道进行全面检查,经检查确认通风、瓦斯正常后,向通风部值班长进行汇报。

第九节 机电设备完好及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1、生产作业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机电岗位操作规程》《大峪煤业各项机电管理制度》执行。

2、井下安全供电应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一标志”“三坚持”,杜绝机电失爆。非防爆机电设备及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或淘汰设备严禁入井。

3、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时,必须先将设备的控制开关隔离手把打到“零”位,并闭锁后,派专人进行看护后,方可开始检修设备。同时停送电必须严格执行“谁停电、谁挂牌、谁停电、谁送电、谁挂牌、谁摘牌”的规定。

4、机电工应定期检修机电设备的运转情况,保证完好,且每天由电工巡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施及通信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积极妥善处理。

5、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应遵守下列规定:
(1)非专职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2)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必须有良好的绝缘。

(3)容易碰到的、裸露的带电体及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必须加装护罩或遮栏等防护设施。

6、工作面必须安装一部隔爆型电话,电话出现故障时,应及时与调度室联系,其他人员不得私自拆卸。工作面通讯电话附近必须设电话管理牌板,且必须吊挂于距工作面30m范围内,吊挂高度1.6m。

7、巷道内所有电铃、电缆、开关上架并排列有序,线路悬挂符合要求。

8、漏电保护每天试验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井下隔爆电气设备要完好,杜绝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破口等失爆。

10、电气设备不应超过额定值运行,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
检查合格并由机电部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11、机电设备安装后必须由矿机电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增减负荷必须按照程序到机电部办理增减负荷审批单,并经机电部同意认可后方可实施。

12、机电设备、五小电器、电缆必须实行包机、包片管理,落实责任到人。

14、井下供电“十不准”规定:
不准带电检修;
不准甩掉无压释放装置和过流保护装置;
不准甩掉漏电继电器;
不准明火操作,明火打点,明火爆破;
不准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
停风、停电的工作面,未经瓦斯检查,不准送电;
有故障的供电线路,不准强送电;
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失灵后不准送电;
失爆设备,失爆电器不准使用;
不准在井下拆卸矿灯。

15、严禁甩掉停用井下各种电气保护。

16、经常检查和保养机械设备,保证安全装置灵敏可靠,防护罩完好无损,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17、工作面的移动式机器,每班工作结束或司机离岗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并打开离合器、挂停电牌。工作面各种移动式设备的橡套电缆,必须严加保护,避免水淋、掉出、挤压,且每班必须进行检查,发现损伤及时处理。

18、各岗位司机不得擅自离岗,必须现场交接班,交清设备运转情况、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

19、检修时工作地点必须支护齐全有效,达到永久支护合格标准的情况下方可检修,否则必须完善支护后再检修。

20、吊挂风水管路安全技术措施 (1)抬风水管路时需两人配合,同起同放、行走时步调及速度一致。

(2) 安装管路前将吊具准备到位,将管路起吊至标准高度后用吊具将管路及时固定。

(3)对接管路时确保垫圈完好无损坏,对接好后将螺丝上全并紧固可靠。

(4)管路安装好后要确保管路随直成线,吊具吊挂标准受力均匀,不合适的地方及时调整。

(5)安装结束后,开阀门时缓慢由小到大并观察新安装的管路有无跑风漏水,确保安装无误无跑风漏水后将阀门完全打开。

第十节 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一、支护器材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1、每300m全断面断网,使用阻燃塑料网代替金属网,防止杂散电流。

2、支护器材必须严格按照第一章第二节的施工方法及设计的支护方式正常使用。

3、支护器材要上架或底下垫衬木料进行码放,严禁码放在有淋水的地点,防止支护器材见水失效或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

4、对因特殊原因在井下存放时间过长,使用前要注意落实其有效期,如出现超出有效期的支护材料,严禁使用,并及时回收上井。

5、支护器材如出现不合格,不完好,严禁使用,并及时向技术部门反映,技术部门要进一步落实。

6、严禁使用过期、硬结、破裂等变质失效的锚固剂,锚固剂有效期为3个月,且必须用专用车辆运输,并按规定进行存放。

7、队技术员要对支护器材的支护效果进行认真观察、总结,跟班干部及验收员要对支护器材的规格、质量性能及施工过程的使用情况严格把关。

8、废旧支护器材要集中码放,集中回收。

二、 处理网包安全技术措施 1、顶板网包分类处理措施 (1)巷道顶板整体平整、压力显现不明显,浅部离层破碎,有部分碎矸:现场维护到位→局部剪网→放碎矸→补网→打锚杆贴顶。

(2)巷道顶板整体平整,顶板局部压力显现,已形成下沉300mm以内的网包:现场维护到位→网包附近补强→局部剪网→放碎矸→补网→打锚杆贴顶。

(3)巷道顶板整体平整,顶板局部压力显现,已形成下沉300mm以上的网包:现场维护到位→网包附近补强→局部剪网→放碎矸→补网→打锚杆贴顶(制定处理顶板网包专项措施,应急情况除外)。

(4)巷道压力显现明显,处于构造区、淋水区、回采动压影响区等,出现离层、破碎、风化,形成网包:现场维护到位→网包影响区域前后3排补强→局部剪网→放碎矸→补网→打锚索补强支护(制定处理顶板网包专项措施,应急情况除外)。

2、现场施工保障 处理顶板网包隐患前,必须对影响区域范围内的各类机电设备、安全设施及风水管路、瓦斯抽放管、风筒等进行可靠保护,杜绝在处理隐患期间对各类设备、设施造成破坏。

处理1中第(1)、(2)顶板网包标准时,现场施工必须由班长带领,跟班干部、安监工现场到位,全程监督把关方可施工。若现场施工期间,出现意外情况,立即停止作业,待制定专项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处理1中第(3)、(4)顶板网包标准时,现场施工必须由班长带领,跟班干部、安监工现场到位,全程进行监督把关。同时向生产调度部、安全监察部打书面申请,生产、安监管理人员到位后方可施工。

3、剪网时,应先采用长钎对碎煤(矸)进行挑落,然后从下部剪开不大于300mm的口,将煤找落。

4、施工时人员严禁站在网开口的正下方,避免矸石伤人。

5、将煤(矸)处理后,将网(或重新铺设同型号网片)按设计连达标,若支护失效,必须及时补打相应规格的锚杆(索)。

6、施工过程支护、搭设平台及相关安全注意事项执行本规程中相关标准。

三、铺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铺底所用材料水泥P·042.5、中粗黄沙及石子(5~25mm)。

2、铺底可采用搅拌机进行充分搅拌后,其配比(质量比)为水泥:沙:石子:=1:1.4:2.7。

3、铺底厚度200mm,强度C30。铺底需保证路面平整,无坑洼现象,同时确保积水可顺利流至水沟内。

4、铺底前将底板浮煤、杂物清理干净。铺底期间严禁将煤矸掺入铺底料。

5、搅拌机司机严格按其说明书进行操作,司机需熟知说明书里注意事项。

6、搅拌机运行过程中,人员严禁将身体各部位或其它物件伸入搅拌机滚筒、联接带内。

7、搅拌机接火、拆火及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我公司下发的相关停送电制度。

8、当巷道坡度超过7°时,要每隔150mm压一道槽,槽深25mm、宽50mm,以防止车辆打滑。

9、混凝土采用搅拌机搅拌,搅拌必须均匀,并用振动棒进行充分振捣,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10、铺底前必须设警戒拦人,每班派专人看守,严禁人员踩踏,混凝土凝固时间不得少于48小时,待完全凝固后方可撤人。

11、铺底完成后保证巷道高度不低于3.5m。

12、短距离铺底或局部地段硬化时根据现场情况可采用人工搅拌进行施工。

四、水仓、水沟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水仓、水沟可采用风镐支掘。

2、临时水仓规格可根据现场涌水量决定其大小,水仓规格一般为长×宽×深=1×1×1(底板以下)m,水沟规格宽×深=300×200mm。

3、标准水仓必须进帮,严禁占巷。

4、支掘水仓过程,人员严禁进入空顶、空帮下作业。

5、巷道施工过程中,采用人工支挖水仓,在水仓开口处铺设塑料网,打注锚杆。支护参数、联网及相关安全注意事项执行本规程中相关规定。

6、水仓上部煤体稳固完毕后,人工用风镐向底板下方凿挖水仓。

7、沿巷道底角,采用风镐支(煤)矸的方法,挖一条宽300mm,深200mm的水沟,用于导水,水沟要形成一个流水的坡度。

五、绝缘网铺设安全技术措施 1、随着巷道延伸中每隔100m必须有一排采用塑料网进行支护(作为绝缘网)。塑料网采用双层,且使用能覆盖全断面,不可使用塑料网对接或搭接方式。塑料网和金属网之间采用16#镀锌铅丝每200mm连接一道。高冒区、顶板破碎区,必须在其两边使用双层塑料网,进行绝缘处理。

2、铺设塑料网时,必须将金属网彻底断绝,如当排巷道超高,需补打锚索、加补网时,加补网必须为塑料网。

3、巷道局部高冒区采用金属网支护时,要将高冒区周围的金属网剪断,保证高冒与外面巷道处于绝缘状态,剪开区域采用塑料网支护顶帮。

六、清煤(矸)安全技术措施 1、整理好清煤(矸)工具,对清煤(矸)场所从外往里逐一检查安全情况,如检查巷道片帮冒顶、支护等。发现隐患,自身能处理的马上处理好,不能处理的立即向班组长或跟班干部汇报,组织协调处理好,在无隐患下进行清煤(矸),以防发生顶板砸人等工伤事故。

2、在清煤(矸)时,撤出人员,行人不清煤(矸),清煤(矸)不行人,不准在清煤(矸)处同时干其它工作,以免伤人。

3、清皮带处的浮煤(矸)时,停机后进行。并与皮带司机联系好,清煤工打信号开停,不准其它人打信号,以防设备伤人。

4、浮煤(矸)清干净,清到实底,并且平整、整洁,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不影响行人和设备正常运行,消除设备事故和人员摔、扭伤。

5、清理出的杂物、物料,及时搬运到指定的地点码放整齐,或装车运走,轻拿轻放,否则影响行人或砸人。

6、在清理巷道浮煤(矸)前,要先认真敲帮问顶和处理好空帮空顶。不准在支护不完好处清煤(矸),以防煤(矸)、支护掉落伤人。

7、严禁站在皮带上清煤(矸)或处理大块、杂物。

8、清煤(矸)结束后,经班组长或跟班干部验收,并同意允许方可离岗。

七、搭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搭架方法:
(1)采用脚手架进行搭设施工平台 脚手架采用φ40mm的钢管进行搭建,钢管间用一字扣件和十字扣件进行联接,立杆及横杆要求每米一根,脚手架必须有斜拉筋,形成三角形,露头部分超过200mm。脚手架搭好后开始在脚手架上垂直巷道方向铺设木板,木板与脚手架之间用8#铁丝捆绑,木板规格:长×宽×厚=3000×300×50mm,木背板必须铺满脚手架,架板搭设后架板之间缝隙大于50mm时,要在木板上铺设网片防止人员踩空掉落。脚手架成型后,必须保证架平稳、无倾斜现象,若巷道底板有坡度必须采用钢丝绳或40T大链等辅助工具将脚手架固定牢固,避免侧翻。施工平台两侧需挂防护网,采用蹬梯子的方法上下施工平台,梯子必须竖在脚手架侧巷帮,梯子距脚手架的距离必须方便人员上下施工平台。

(2)采用π型梁、大链进行搭设施工平台 用π型梁垂直巷道施工方向进行搭架,将π型梁用40T大链、锁具分别吊挂固定在顶帮锚索、锚杆上,不能出现π型梁前后移动或左右滚动现象,大链通过马蹄连接时,马蹄必须用螺栓拧紧,然后在π型梁上搭设架板,架板长度不小于3.5m,厚度不小于50mm,架板搭设平台保证1.5m宽,架板在π型梁上外露长度不小于300mm,架板要均匀铺设不得留有空隙,架板要用两股8#铅丝捆绑在π型梁上,扭结不小于5圈,保证捆绑牢固。

(3)地面加工的四脚高凳:高度不超过2m,高凳必须放稳,放平;
如巷道出现坡度,可在下坡段腿下支设木托盘,保证凳子的平稳,同时必须由专人进行扶凳。作业平台高度超过2m时,必须在作业平台周围装设护网防止人员意外掉落,并在平台旁边放置高度不小于作业平台高度的楼梯供人员上下平台使用,楼梯必须与平台捆绑牢固。

2、在人字型楼梯上作业时,不少于4人进行作业,其中两人扶梯一人作业,一人观山,发现险情及时通知作业人员撤离。人字型楼梯必须支垫平稳,否则严禁人员登梯作业。

3、接、递管路过程,递管路人员必须等接管路人员拿稳后方可放手。

4、登高超过2m的作业人员必须佩带保险绳,保险绳要系在身后1m处的顶帮支护完好的钢筋网上,方便出现险情后,作业人员能够及时撤离。

5、采用槽钢或π型钢梁搭设平台时,应采用一粱三吊,保证平台平稳,严禁出现一边倒现象。

6、高空作业必须有专人观山,发现险情及时通知作业人员撤离。

7、搭架时尽可能利用机组、钻车,方便施工。

八、气动锚杆钻机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1、钻孔前必须保证顶板两帮围岩稳定,有活煤(矸)必须及时挑落,并保证施工现场退路畅通。

2、钻机打眼时,应先开水后开风,打完眼后应先关风后关水,打眼过程中要给水均匀。

3、钻孔时严禁领钎工戴手套领钎,戴手套握钻杆。

4、打钻过程应集中精力,注意钻杆运行状况。

5、锚杆钻机回落时,手不要扶在气腿上,以防伤手。

6、钻机加载或卸载时,会出现反扭矩,要合理把持摇把或把手,同时人员要注意站位。领钎工打钻时,双脚前后成弓步站立,保证重心平稳,扶钎工换完钻杆后距钻机不小于2m。

7、钻机必须采用10#铁丝固定在顶网或钢带上,确保牢固可靠。

8、风动锚杆钻机压风管、压水管与钻机连接处必须安装截止阀,钻机停止打钻时必须将截止阀关闭,各连接头U型卡要按规格、尺寸使用,使用时必须将U型卡插到底。

九、支护材料运输、码放、搬运、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1、本队下料刷用自喷漆喷白漆。支护材料不能直接堆放到底板上,必须用废道木等垫起。当巷道淋水面积大的地方必须有防水雨布遮住。

2、材料、工具码放整齐、挂牌管理。

3、当使用支护材料时,当班用多少拿多少,如当班未使用完,必须对未使用完的支护材料重新码放。

4、工作面的工具及使用材料要堆放整齐。锚索等长材料要平放在顶板完好、不影响行人且干燥无淤泥的底板。

5、搬运锚索时注意周围的障碍物,避免把锚索头碰坏,造成锚索报废。

6、当支护材料有损坏时,应集中码放并挂牌板,集中回收上井。

十、解锚索安全技术措施 1、解锚索时将成团的锚索解成直线,解锚索过程中必须一圈一圈由内向外解开。两人配合进行操作,先将锚索解开一圈,然后作业人员一只脚踩住锚索,两只胳膊紧抓未解开部分,顺着锚索缠绕的方向,缓慢地将锚索解开。整个施工过程中,两人要配合好。

2、解锚索前作业人员必须检查顶帮的支护情况,作业人员必须站在支护完整、解锚索范围内无障碍物且无安全隐患的永久支护下进行操作。

3、解锚索前,必须保证锚索长度范围内严禁行人,若有行人通过,操作人员必须晃灯示意,不准行人通过,待锚索解开后,再经过。解锚索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协调一致,用力一致,将锚索安全解开,不可一步到位,将锚索一次解开横甩到地。

4、若一次解开的锚索数量较多,一根一根按照要求解开后,整齐码放到地上,其余锚索也要整齐码放,确保文明生产达标。

十一、防迎头片帮安全措施 1、割煤后要保证足够的空顶距,防止支护时综掘机组距迎头太近。

2、割煤后保证迎头成上小下大的倾斜面,与竖直方向成3~8°的夹角。

3、支护时钻车上作业人员必须面对工作面,要时刻注意观察迎头煤体状况,发现有片帮活煤活矸要及时躲避并处理,严禁背对工作面作业。

4、支护时严禁任何人进入钻车前边或钻车与巷帮之间,防止迎头或煤帮片帮造成人身危险。

5、作业时要派专人进行观山,发现有片帮危险及时通知作业人员进行躲避,待处理后方可继续作业。

十二、人工支掘安全技术措施 (一)钻车出现故障、现场情况超出钻车使用范围或施工人员不会用钻车时,采用以下施工方法:
1、机组割煤时,工作面留底煤,高度不大于4m,后期人工或使用机组起底保证达到4.5m。

2、采用MQT-130/3.2气动锚索钻机支护顶部,MS-50/1.7S型手持式帮锚杆钻机支护帮部(帮部为硬矸时使用MQT-130/3.2气动锚索钻机),搭配临时支护进行施工。

3、临时支护方式 方式一:班长指派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站在永久支护下用长钎杆或长柄工具对工作面进行严格的敲帮问顶,找净找掉顶、帮的活矸活煤,在确认顶帮安全后,人员站在后方永久支护下将前探梁(前探梁装置为两根长为4m的π型钢梁或用12#槽钢自制前探梁,用自制的焊接有螺母的套环悬吊在巷道顶上,套环通过螺母紧固在距工作面最近的两排永久支护锚杆上,或使用40T锚链套在最近的两排永久支护锚杆上,即从左向右数2#、4#锚杆的外露部分上。把自制前探梁从套环的孔中穿过或用40T锚链紧固组成前探梁装置,且探梁前后使用柱帽或背板背紧,确保接顶严实)前伸达排距要求后,人员将钢筋网置于前探梁上并调整好排距位置与上一排钢筋网勾接合格后,施工人员站在永久支护下方用撬棍顶住钢筋网,用板梁、背板、柱帽把前探梁两端与顶板背紧背实。根据巷道高度将煤矸挖开以满足锚杆钻机打眼高度为宜,然后支护工按措施限定孔位同时打注2#或4#锚索将钢筋网固定,完成第一次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完成后打注其它顶部锚索进行永久支护。

方式二:执行敲帮问顶,在确认顶帮安全无误后,人员站在后方永久支护下将两根液压单体柱升起,使板梁顶住2#、4#锚杆附近作为临时支护,单体柱升起稳定后用双股10#铁丝将其固定在菱形网上。然后用MQT-130/3.2气动锚索钻机及时打注2#、4#锚杆。打注完成后将单体柱收回,然后再打注其它锚杆(索)进行永久支护,下一排施工时按照之前同样的方式进行临时支护。

(二)遇煤层上抬造成巷道超高,掘进机不能使用时,可以采用风镐支掘配合人工攉煤的方式进行施工。

1、人工支掘时逐排进行施工,采用分层支掘,上层高度控制在2.5~3m之间,下层留有1.5~2m的煤体作为上层施工的平台。

2、支掘上层时需在正前搭架施工,搭架掘进3~6m,上层满足施工要求后可取消搭架施工,随坡或通过楼梯进入上层。

3、采用MQT-130/3.2气动锚索钻机完成顶部支护,采用MS-50/1.7S型手持式帮锚杆钻机完成帮部支护,采用锚索涨拉仪完成锚索紧固。

4、下层煤体可滞后上层6m,顶部及帮上部两根锚杆必须紧跟工作面,下层煤体支掘后帮部下面两根锚杆紧跟下部工作面。

5、搭架及临时支护方式具体见规程中上述规定。

十三、封迎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封迎头施工 (1)掘进过程中超前钻探施工时,需对掌面进行封迎头。

(2)掘进工作面停工时间超过8h时需对掌面进行封迎头。

2、封迎头前提 (1)掘进面迎头不得出现伞檐、马棚,掌面必须呈斜坡形,掌面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8°,经过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挂网作业。

(2)封迎头施工前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3)顶帮支护到位,滞后符合规程中的规定。

3、封迎头具体标准及注意事项: (1)采用塑料网配合单体玻璃钢锚杆支护迎头,塑料网规格为5.2×1.6m。

(2)使用塑料网横向覆盖掌面,塑料网与已支护顶网和帮网全部联接,搭接长度100mm,每隔200mm用双股16#镀锌铅丝联接一道,缠绕圈数不得少于3圈。

(3)玻璃钢锚杆规格:MGGM20/M22×2400,配合圆形树脂螺母托盘和M20×3的高强度螺母。

(4)玻璃钢锚杆布置方式:每排3根,打2排,间排距均为1500mm,最上一排距顶不大于1000mm,靠帮锚杆距帮不大于1000mm,最下一排锚杆距底板不大于1500mm。在支护过程中,若玻璃钢锚杆不能满足现场需要,必须采用MSGLW-500/22-2400的锚杆代替玻璃钢锚杆。

(5)技术要求:每根玻璃钢锚杆孔内先放一支MSK2335锚固剂,后放一支MSZ2360锚固剂,钻孔直径30mm,锚固长度不小于1200mm,锚固力不小于60KN,预紧力矩不小于40N·m。

4、施工时按由上向下的顺序进行施工,若玻璃钢锚杆托盘无法紧贴岩面,可在其下部垫木柱帽。

5、支护迎头前必须指定专人,由有经验的老工人对已支护巷道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确保支护有效、没有片帮冒顶危险时方可施工。若活煤矸范围较大无法用戳杆处理时,必须将人员撤离工作面,司机采用掘进机对活煤矸区域重新进行截割,处理隐患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

6、长时间停止作业时应将塑料网与两帮网联接,确保全断面为封闭状。

7、遇拐弯抹角,巷道断面加大需使用两片防护网时,搭接部分不小于0.5m并用双股联网丝连接牢固。

十四、管线铺设吊挂计算 压风、供水、排水均采用直径为Φ108mm钢管,每根长度6m,共4趟管路,1趟压风管,1趟静压水管,2趟排水管,每根管路自量45kg,1米管内的水约为5.4kg,管路吊挂方式:采用帮锚杆进行吊挂,采用双股不锈钢丝绳7×19~10mm及绳卡吊挂连接,每隔3m设一个吊挂点,吊挂强度计算如下:
计算公式Fb≥KmgL Fb≥6×(16.2+30)×3×9.8=8149.68N 即Fb≥8149.68N Fb-吊具、吊挂点的强度,N;

K-安全系数,取6;

m-管路(包括管内介质)的单位长度质量,Kg/m;
1米管内的水约为5.4kg,共计3根含水管5.4×3=16.2kg;
1米钢管重7.5kg,共计三趟管7.5×4=30kg;

L-管路的吊挂点间距,3m;

g-取9.8N/Kg。

经计算得出,管路吊挂强度需大于8149.68N。

7×19~10mm钢丝绳抗拉强度为1670(MPa) 取1 MPa=100N,即1670×2×100=334000 N。

十五、锚杆永久支护吊挂物规定 1、井下起吊大型设备等重物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2、在永久支护的锚杆(索)上可以吊挂重量较轻的物件(如各种软管、风筒、图牌板、电缆、风管、水管、瓦斯管路等),使用永久支护锚杆(索)吊挂物件时,必须符合以下规定否则不许吊挂物件。

(1)单根锚杆(索)吊挂物件重量不得超过设计锚固力5%;

(2)吊挂物件的锚杆(索)必须根根符合工程质量要求;

(3)建立管路吊挂安全巡查制度,明确专人专线以及巡查频次,并做好巡查记录。受动压影响、矿压显现明显、服务期较长的巷道应加强巡检力度,必要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巷道使用安全。

3、吊挂物件应优先选择帮锚杆或顶锚索。

4、如单根锚杆(索)吊挂物件重量超过设计锚固力值得5%时,不许使用永久支护锚杆(索)吊挂物件,必须施工专用的起吊锚杆(索)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起吊方法及工序详见第九章第六节“预防辅助运输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中起吊安全技术措施内容。

第十一节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一、各类灾害的应急措施:
(一)顶板事故 1.当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后,首先将人员撤离危险区域,跟班干部、班组长、安检员、目击者或事故单位值班干部要按事故汇报制度的要求及时向调度室汇报,通知有关领导。

2.发生冒顶事故后,跟班干部、班组长应立即清点人数,发现有人被埋、压、堵时,要尽快探明冒顶区的范围和被埋、压、堵的人数及位置,积极组织抢救。

3. 及时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暂时不能恢复时,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对被压、埋、堵的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派专人检查该处的氧气浓度和有害气体浓度。

4. 防止事故扩大措施:发生冒顶事故后,要对冒顶区电缆、设备及有可能发生瓦斯超限的区域进行停电。

(二)运输事故 1.发生运输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迅速进入躲避硐室或安全地点。

2.发生运输事故时,现场人员依据事故现场情况,立即进行自救互救,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尽量使事故影响缩小到最小范围。

3.发生胶轮车事故撞坏风门,尽可能搭置临时风障,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处理事故。

4.发生胶轮车事故撞坏电缆时,现场人员不能触及带电物件,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处理事故。

(三)瓦斯事故 1. 现场人员迅速将事故情况报告矿调度室。

2.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应迅速切断区域内的一切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

3. 所有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作业区域的避灾路线。

4. 所有井下工作人员熟练使用自救器,发生事故后可佩戴自救器,迅速撤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地面。

5. 事故发生后,遇险人员不要惊慌,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发生事故的地点和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安检员、瓦检员、班组长和跟班干部(班组长和跟班干部不在时,由有经验的老工人代理)的组织带领下按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

6.遇到无法撤退(因退路堵塞或有害气体含量大)受阻的情况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或临时构筑的避灾地点等候营救。

7.当遇险人员位于事故地点的上风侧时,应迎着风流撤退,位于下风侧时,可迅速使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或其它衣物捂住口鼻,尽快由捷径进入新鲜风流中。

8.如果在撤退过程中遇有冲击波及火焰袭来时,应背向冲击波俯卧在底板或水沟内,头要尽量低些。爆炸波过后,沿避灾路线,尽快进入新鲜风流,离开灾区。

9.若巷道破坏严重,又不知撤退路线中是否安全,就应选择顶板坚固,无有害气体,有水或离水较近的地方躲避,耐心等待营救。并尽量利用风筒、木板、工作服等材料搭筑风障,阻止和减少有害气体的进入。同时要时刻注意附近情况的变化,发现有危险时,应立即转移。

10.躲在避难硐室内的人员,应倒卧休息,并关闭其它矿灯,只留一盏矿灯,挂在硐室口,灯头向外,以示有人,如有可能,应派出两名有经验而又熟悉线路的老工人进行侦察,并在沿途作上信号标志,以便救护队寻找。经侦察人员确认后,在场的领导应迅速组织大家沿安全路线撤离。

11.避灾中,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主动照顾好受伤的人员,换人随时敲打铁轨或铁管,发出呼救信号,并尽量寻找电话,以便尽早同灾区外或地面取得联系。

12.预防一氧化碳及其它有害气体中毒措施:①发现有烟雾或异味,应迅速而正确的戴好自救器。②处于上风侧人员迎风撤退,下风侧人员迅速进入安全地带。③实在无法撤离时,应在附近避难硐室内躲避,并采取措施隔断风流,等待营救。④对中毒人员应迅速送到新鲜空气巷道内。

(四)煤尘事故 1. 安设综掘机内外喷雾、转载点洒水降尘、净化水幕及湿式打眼等综合防尘措施。

2.井下所有转载点都必须安设喷雾装置,并正常使用。

3. 坚持个体防尘,所有下井人员都要佩戴工业防尘口罩。

4. 按要求定期对井巷煤尘进行检查、清扫和冲刷。

5. 必须定期对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五)火灾事故 1. 井下一旦出现火灾,现场人员首先要向调度室、值班室汇报清楚火灾性质、地点、火势情况,同时要组织现场人员利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首先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前只能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2.立即切断火区电源,火势不大时应努力直接灭火,根据火灾性质采取一切可能办法,力争在火灾初期把明火扑灭,扑灭火灾时人员必须站在上风侧。

3. 火灾无法扑灭时,现场跟班干部、安检员、瓦检员、有经验的老工人,应积极组织受火灾威胁区域人员迅速撤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地面。

4. 首先要了解和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方法。

5.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本区域避灾路线,发现火灾无法扑灭时,应佩戴自救器迅速撤离。如职工自己携带的自救器无法使用或工作面距大巷较远,应迅速到避难硐室更换自救器迅速佩戴好,保证顺利撤离。

6.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应在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的带领下有组织地进行撤退。

7.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应迅速戴好自救器撤到新鲜风流中去,撤退行动要迅速果断,快而不乱。

8.在撤退过程中,若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轨道或管道爬行撤退。

9.若巷道内有水坑或水沟时,应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服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或利用随身物件将头面挡住,防止高温烟气的刺激。

10.在撤退过程中,若发现有爆炸预兆时,应立即避开爆炸的正面巷道,进入旁侧巷道,或进入巷道内的躲避硐室;
若情况紧急,应迅速背向爆源,靠巷道的一帮就地顺着巷道爬卧,面部朝下紧贴巷道底板,用双臂护住头面并尽量减少皮肤的外露部分;
若巷道内有水坑或水沟,则顺势爬入水中;
在爆炸的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或闭气将头面浸入水中,防止吸入爆炸火焰及高温有害气体,同时要以最快的速度戴好自救器;
爆炸发生后要观察周围的灾情,判明情况和方向,尽快离开灾区。

11.当矿井内发生火灾时,都必须严守纪律,服从指挥,绝不能惊慌失措,擅自行动,要严格听从指挥部的调动。

12.不同地点的火灾处理方法及防止事故扩大措施:火灾发生在进风井口时,应使用风流短路的措施;
火灾发生在回风巷时,应维持原风流方向,将烟气迅速排出;
在掘进巷道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必要时适当调整风量,控制火区供风量。

(六)水灾事故 1.当井下突然发生透水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并在跟班干部、班组长或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组织抢救。首先应尽可能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支护,设法堵住出水口,以免事故扩大。如情况危急,水势很猛,无法抢救,则应有组织地按规定的避灾路线,迅速撤到地面。被堵在独头巷道的遇险人员应保持镇静,避免体力过度消耗,团结互助等待救援。

2.井下工作面透水后,所有相关排水设备必须启动排水,水泵司机和维护人员必须高度负责,坚守岗位,精心看管和维护排水设备,要保护排水设备不被淹没。

3.处理上山巷道突水时,应注意防止二次透水时积水、淤泥的冲击,要确保有可靠的安全退路。

4.发生透水事故后,必须立即切断被水淹没的设备的电源,出现瓦斯超限后也必须立即切断超限区域内的所有电源,采取措施后方可恢复送电。

二、工作面发生水灾、火灾、瓦斯、煤尘事故、冒顶时的避灾路线:
工作面——107辅运顺槽——北翼辅运巷——3#联络巷——东辅运大巷——副斜井——地面。

附图二十:107辅运顺槽工作面避灾路线示意图 第十章 提高原煤质量的措施 第一节 提高原煤块率的措施 1、综掘机在掘进过程中,要控制综掘机组的截割速度,适当加大截割深度,减少在掘进过程中对原煤块率的损耗。

2、综掘机必须保证滚筒、截齿完好,截齿要满足要求,保证锋利,数量按规定配置。在掘进过程中可采用分次截割、分次出煤,减少综掘机组滚筒、机身二次对原煤的破碎,要采用一次进刀截割结束后集中将煤出完,避免在二次进刀时机身和滚筒对块率的损耗。

3、各转载点加设和使用缓冲装置,减少块率损失。

4、减小转载点设备与设备间的落差,减少块率的损失。

第二节 降低原煤灰分的措施 1、坚持‘开机开水、停机停水’的原则,各转载点喷雾雾化良好并根据煤的湿度调整水量大小,坚持皮带试运转及运转皮带无煤情况禁止开喷雾原则,且喷雾必须呈雾状。

2、综掘机作业时,必须保证内、外喷雾装置正常运行,内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

3、使用10mm软质胶管冲洗巷道:工作面30m内每班割完煤后冲洗一次,各转载点附近20m范围内每天冲洗一次,工作面30m以外巷道每周冲洗一次。

4、设备上的积尘每班割完煤后采用刷子进行清理,并用棉纱擦拭干净。

5、工作面作业时,要开启各种防尘设施进行除尘。

6、加强对巷道内防尘水幕、各转载点的喷雾及综掘机内外喷雾的维护和检修,保证其雾化效果。

7、加强对巷道内防尘水幕、各转载点的喷雾及综掘机内外喷雾的维护和检修,保证其雾化效果。

8、定期对水质过滤器进行清洗,每月至少清洗一次。

9、每天检修班定期对防尘设施进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第三节 降低原煤水分的措施 1、巷道因顶板淋水或其它原因造成的积水,应安设临时排水系统排入附近的水仓,严禁将积水排上皮带。对锚索出水,顶板淋水等必须采取接水措施,导入移动水仓,不得使水流到皮带溜子上或流到工作面。

2、下山掘进淋水较大的头面,工作面必须安设专门的排水系统,再次开机综掘机组前,应将水排至最低,严禁出现以煤带水现象。

3、洒水降尘做到停机、停水,各转载点做到根据煤湿的程度适当调节喷雾。

4、出煤系统各转载点在原煤水分大,粉尘小时必须关闭转载点喷雾。

5、工作面杜绝冒泡滴漏现象,降低对煤质影响。

第四节 提高原煤质量的管理措施 1、各生产班组要加强采掘工作面支护材料、配件、杂物分类码放的管理,禁止物件进入运煤的皮带、溜子运入煤仓,发现杂物要及时捡出。

2、作业时要加强现场管理,对班中所产生的塑料袋和食品袋等杂物要集中存放进行回收,严禁随意扔进皮带溜子上混入煤流中。

3、采掘工作面搞文明生产清理出的煤石、木料、网片、铁器等杂物,以及井下清理水仓、巷道维护、零星工程收尾产生的杂物,必须统一管理进行回收。

4、各生产头面如有地沟溜子处应准备临时排水系统,特殊情况水淹地沟时,应先排水后开机。

5、及时清理工作面杂物,防止拉入地面煤仓。

6、严格按设计断面施工,防止超高超挖。

7、采掘工作面出现冒顶、薄煤区、冲刷带、陷落柱、断层等地质构造或施工水仓、硐室时,必须采取煤矸分装分运或其他保证煤质措施。

8、掘进工作面因特殊条件限制需挑顶卧底、过构造时,无法分装分运要将大于300mm煤石捡出。

9、综掘机组司机综掘机组时在保障底板平缓过渡的前提下,不割底、不留底,确保煤炭质量。

10、各落煤转载点(转载机头、皮带机头、溜子机头等)落煤高度>800mm的要安装缓冲装置。缓冲装置,每天检修班必须派专人维护;
转载点缓冲装置损坏应及时更换缓冲装置。

11、工作面捡煤时或铁器等杂物时要与综掘机组司机、溜子司机、转载机司机联系好,停机、并闭锁后进行敲帮问顶,清除隐患,设专人观山之后再捡煤或铁器等杂物。

第十一章 工程质量标准与文明生产 第一节 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质量意识,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安全质量放在首位。

2、严格验收,奖惩分明,严格执行各工种岗位责任制,每个班组,每个施工人员都要把好操作关和工序质量关。

3、掌握设计规格要求,质量标准化要求,施工上尺上线。

4、井巷轮廓成形、支护表面、水沟盖板、地坪等工程观感质量符合要求。

5、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搞好质量标准化工作。

6、工程质量,机电质量和文明生产严格按部颁标准贯彻执行。

7、本队内部制定与工程质量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

8、全体干部职工必须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节 工程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值 一、巷道净宽、净高:
107辅运顺槽:净宽4.8m,净高4.4m;

允许偏差值:巷道净宽规格偏差:①锚网索支护巷道有中线的0~100mm,无中线的-50~200mm;
巷道净高偏差:②锚网索支护巷道有腰线的0~100mm,无腰线的-50~200mm。

二、锚杆、锚索工程质量 1、锚杆外露:喷浆前,锚杆外露螺母丝扣外10~40mm。

2、锚杆预紧力矩:顶锚杆不小于300N·m,帮锚杆不小于300N·m。

3、锚杆锚固力:设计为顶锚杆不小于200KN,帮锚杆不小于120KN。

4、锚杆间、排距:顶部设计为1100mm×1400mm,帮部设计为1250mm×1400mm,不超过设计值±100mm。

5、锚杆角度:设计为与巷道轮廓线成90°,最低不小于75°。

6、锚索间、排距偏差不得超过设计值±100mm。

7、锚索预紧力不小于200KN 8、锚索露出锁具外150~250mm。

三、联网质量:
网间绑扎牢固,压茬好。网与网搭接不小于100mm,用双股16#铅丝对折后绑扎,每200mm扭结一道,每道扭结不小于3圈,网片要求铺设平直,紧贴壁面。

四、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指派具有经验的人员钻眼,安装锚杆、锚索。

2、认真按《工序管理标准》操作。

3、严格质量验收制度,不合格的必须及时处理。

4、锚杆施工时必须编号、登记,以利验收、检查。

5、锚杆必须按规定进行锚固力和预紧力检测,发现不合格立即补打。

6、锚杆眼位必须定好。

7、班组必须设置质检员,严把工序质量关,把工程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第三节 文明生产相关的管理要求 1、文明生产责任区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划分,保证班组责任区内标准化达标。

2、巷道内标准化要保持动态达标,工作面要做到“四无、两整齐、一清晰”,即无积水、无淤泥(淤泥、积水长度不超过5m,深度不超过0.1m)、无粉尘(粉尘5×0.002m)、无杂物;
材料码放整齐、管线吊挂整齐;
牌板保持清晰。

3、巷道内管线要吊挂平直,整齐,规范。

4、料场内的所有材料分类码放,码放要标准,整齐,不得散放,堆放。需要回收的杂物、机电配件要集中码放及时回收。

5、巷道至少每50米设置醒目的里程标志。

6、各类牌板要悬挂在正确位置。巷道大样图牌板悬挂标准:必须用钢丝绳或钢绞线将牌板吊挂成一条直线,牌板上沿距巷道底板1.6m。

作业场所安设巷道平面布置图、施工断面图、断面截割轨迹图、正规循环图表等,图牌板内容齐全、图文清晰、正确、保护完好,安设位置便于观看。

7、巷道内各转载点、休息地点、车场、图牌板及硐室等场所照明符合要求。

8、在行车过后车轮印要及时处理,巷道拐弯处浮煤要及时平整或清理,保持路面平整。

9、工作面使用的工具及岗位司机的工具必须配备齐全。

10、设备安装位置合理,卫生清洁,挂牌管理,开关上架。

11、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机头机尾牢固、铺设平稳直,运行可靠。

12、风筒吊挂整齐,逢环必挂,缺环必补,不漏风。

第十二章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一、各类危害发生地点、类型:
1、粉尘发生地点:工作面掘进机司机操作、打眼、装煤、支护以及各转载点。

2、噪声发生地点:主要由局部通风机、掘进机、钻车、水泵等大型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产生。

3、有害气体(NO、CO、SO2、H2S)发生地点:工作面、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

4、高温发生地点:地热、机电设备运转散热等。

二、预防各类危害的措施 1、粉尘防治措施 (1)掘进机割煤作业时应当采取喷雾降尘、除尘措施,喷雾无水或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停机。

(2)钻孔作业时,应当采取湿式降尘等措施,在施工瓦斯抽放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作业时,可以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除尘器除尘等措施。

(3)输送机转载点和卸载点,必须安设喷雾装置,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

(4)坚持个体防护,工作面人员工作时必须佩戴好防尘口罩。

(5)采掘工作面回风侧距迎头50m应安设两道风流净化水幕。

(6)安装管路时,每50m安设一个静压水变头。

(7)对巷道的积尘情况经常检查,如需清理,要采取措施及时清理。

(8)定期对各作业地点的防尘设施(水幕、喷雾等)以及使用情况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发现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超标时,可以要求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后方可恢复生产。

2、噪声防治措施 (1)应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消声、吸声、减振、减少接触时间等措施降低噪声危害,作业人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h。

(2)局部通风机巡检人员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噪耳塞等岗位所需的劳动保护用品。

(3)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4)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值班干部,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正常运转。

(5)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3、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1)进行化学毒物监测时,应当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地点,其中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作业人员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地点。采样应当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

(2)加强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在采用通风措施无法达到规定浓度时,应采用净化、化学吸收等措施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3)有毒有害气体超标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并及时汇报。

4、高温防治措施 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当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26℃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危保健待遇;
当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时,必须停止作业。

第十三章 双重预防管理 第一节 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 一、双重预防管理的概念 双重预防管理就是构筑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第二道是治隐患。风险管理不到位就会形成隐患,隐患治理不到位就会形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把每一类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把隐患引起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双重预防管理的原则 要坚持风险优先的原则,以风险管理为主线,把全面风险辨识和管控风险作为第一道防线 要坚持系统性原则,从人、机、管、环四个方面,努力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处理解决在事故之前。

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将责任分解到落实到各层领导、部室、区队直至个人。

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持续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双重预防体制的水平不断提高。

三、区队双重预防管理的组织和职责 建立起区队区队双重预防管理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1、工作目标: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管控及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深入研究107运输顺槽施工的特点、难度、隐患的位置、隐患危害的程度,以及生产管理中的痛点、难点,做出针对的处理方案。认真分析安全风险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构建队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实施内容:
要建立健全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1)人员准入管理,对新入队组人员素质严格要求,对考试、学习不合格的人员禁止录用。

对队组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

(3)队组员工岗位规范 队组内各工种包括一般工种、特殊工种必需持证上岗,各工种牢记岗位职任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

(4)建立队组员工培训教育机制,每星期五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

(5)员工行为监督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

(6)员工档案 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

3、责任分工 队组作为对107辅运顺槽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要积极开展风险源的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信息技术应用等。

4、保障措施 队组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双重预防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1)组织保障 队组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

(2)制度保障 队组建立健全与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隐患排查治理、员工行为、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

四、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情况及采取的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一)风险辨识及评估  通过经验判断法,重点对辨识范围内水、火、煤尘、顶板、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共辨识出主要安全风险21项,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法、因果分析图法、事故树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本次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逐项评估。该方法采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估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D=L×E×C。其中:L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表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表示可能造成的后果、D表示危险性。安全风险评估按危害程度、控制能力和管理层次将安全风险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具体如下:
评估参数表 发生时间的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产生的后果(C) 风险等级划分(D) 分数 可能程度 分数 频繁程度 分数 后果严重程度 分数值 危险程度 10 完全可能预料 10 连续暴露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大于270 重大风险 6 相当可能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40 灾难,数人死亡 160-270 较大风险 3 可能,但不经常 3 每周一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0-160 一般风险 1 可能性小 2 每月一次 7 严重,重伤 20-70 低风险 安全风险评估表 序号 风险地点 风险描述 风险类型 风险评估 可能性 暴露性 后果 风险值 风险等级 1 井下 工作面掘进时掘进过程中围岩破碎,易冒顶、片帮。

顶板 1 6 15 90 一般风险 2 井下 遇原小煤窑采掘区域 顶板 6 6 7 252 较大风险 3 井下 未超前探查断层的含导水性,发生透水事故。

防治水 1 2 100 200 较大风险 4 井下 断层的含导水性良好,发生透水事故。

防治水 1 2 10 200 较大风险 5 井下 胶轮车司机违章操作、探头瞭望,可能引起伤人事故 运输 1 6 7 42 低风险 6 井下 开车前,未进行车辆检查或者检查不到位,使车辆带病运行,可能引起事故。

运输 1 3 7 21 低风险 7 井下 未走过桥,横跨皮带。

运输 3 6 7 126 一般风险 8 井下 掘进机电设备有失爆现象,或产生电火花,可能引起火灾甚至爆炸。

供电 1 6 40 240 较大风险 9 井下 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电气漏电,造成触电伤人事故 供电 1 6 15 90 一般风险 10 井下 机电设备带病运转,造成机械伤人事故 机电 1 6 15 90 一般风险 11 井下 风筒没有按规定吊挂平直,逢环必挂,安设硬质风筒,漏风量大,供风量不足,造成工作面有害气体超限,人员缺氧窒息或伤亡。

瓦斯 1 6 15 90 一般风险 12 井下 发现瓦斯超限后,未及时采取断电、撤人、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等措施,未向调度室汇报,造成缺氧窒息、有害气体中毒、瓦斯燃烧或爆炸等。

瓦斯 1 6 15 90 一般风险 13 井下 遇原小煤窑采掘区域 瓦斯 6 6 7 252 较大风险 14 井下 井下各净化水幕、喷雾易出现喷头坏、堵塞不能喷雾,造成风流不能净化,煤尘积聚超限,煤尘燃烧或爆炸等 煤尘 1 2 40 80 一般风险 15 井下 未对巷道冲洗积尘和刷白的,造成风流不净化,煤尘积聚,易产生煤尘燃烧或爆炸等 煤尘 1 2 40 80 一般风险 16 井下 消防器材过期、不齐全不能及时灭火,使火灾扩散,事故扩大,发生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

火灾 1 3 40 120 一般风险 (二)、评估结果 经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共辨识出瓦斯、水害、火灾、煤尘、顶板、机电及运输系统等7类共16项安全风险。其中较大安全风险5项,一般安全风险9项,低安全风险2项。

安全风险分布情况如下:
序号 类别 低风险 一般风险 较大风险 重大风险 合计 1 顶板 0 1 1 0 2 2 瓦斯 0 2 1 0 3 3 煤尘 0 2 0 0 2 4 火灾 0 1 0 0 1 5 防治水 0 0 2 0 2 6 运输 2 1 0 0 3 7 供电 0 2 1 0 3 8 总计 2 9 5 0 16 第二节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一、工作要求 1.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

(2)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级,按事故隐患等级进行治理、督办、验收。

2.事故隐患排查 (1)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制定排查计划,明确排查内容和排查频次;

(2)排查范围覆盖生产各系统和各岗位;

(3)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立即向当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书面报告,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账和重大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3.事故隐患治理 (1)分级治理 a.事故隐患实施分级治理,不同等级的事故隐患由相应层级的单位(部门)负责;

b.事故隐患治理必须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由总经理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

(2) 安全措施 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必须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对治理过程危险性较大的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有专人现场指挥和监督,并设置警示标识。

4.监督管理 (1)事故隐患治理实施分级督办,对未按规定完成治理的事故隐患,及时提高督办层级,加大督办力度;
事故隐患治理完成,经验收合格后予以销号,解除督办;

(2)及时通报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接受监督。

5.保障措施 (1)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统计、过程跟踪、逾期报警、信息上报的信息化管理;

(2)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3)定期组织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知识培训。

第十四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一节 劳动组织 一、作业方式 1、采用“三八”制作业,每天两班生产一班检修。所有作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

2、值班干部24h值班,及时协调处理当天的各种问题,全面指挥本队当天的安全生产工作。

3、严格按循环作业图表施工,按劳动组织图表分工,责任明确,相互配合。

4、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及一班三汇报制度。交接班时除重要岗位(跟班干部、班长、验收员、机组司机、钻车司机)外,其余人员均在所在岗位20m范围内进行井下现场交接班。

5、宣贯学习好工程质量标准及岗位质量责任制,严格按公司、本队现行的各工种岗位质量责任制贯彻执行。

6、为了提高工时利用率,作业过程中做到平行作业。

二、劳动组织 每班安排一名验收员,负责本班的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并协助班组长抓好本班安全,一名班长全面指挥生产,一名电工巡回检查设备运转情况。

劳动组织表 序号 工种 早班 (检修班) 中 班 (生产班) 夜班 (生产班) 合计 1 跟班队长 1 1 1 3 2 班 长 1 1 1 3 3 综掘机组 司机 1 2 2 5 4 皮带机司机 1 3 3 7 5 支护工 / 3 3 6 6 小班电工 1 1 1 3 7 设备检修工 2 1 1 4 8 运料/ 清煤工 兼职 兼职 0 9 验收员 1 1 2 合计 7 13 13 33 第二节 循环作业 1、循环方式:
实行每班多循环作业的循环方式。

2、循环进度 采用正规循环形式作业,循环进度4.2m,每班2个循环,班进度8.4m,一昼夜2个循环,日进度16.8m。

附表二十一:107辅运顺槽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三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指 标 备注 1 长度 m 582.6 2 毛断面 ㎡ 22.5 3 净断面 ㎡ 22.5 4 在册人数 人 48 5 出勤人数 人 33 6 出勤率 % 68.7 7 循环进度 m 4.2 8 日进尺 m 16.8 9 月进尺 m 336 月有效掘进天数按20天/月计算 10 循环率 % 0.66 11 工 效 m/工 0.50

《【107辅运顺槽作业规程】 发电车运个规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107辅运顺槽作业规程】 发电车运个规程.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