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委托书 > 内容

从教育投资角度看中国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3 06:09:41     阅读:


  摘要:本文从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宏观教育投资决策、教育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各级教育投资结构、东中西部地区教育差距,来分析我国教育对经济的影响。形成教育投资作用于经济的过程模型,进而针对这一影响过程中教育投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投资;教育与经济;教育贡献
  中图分类号:G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4-0057-03
  
  一、引言
  
  教育与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长久以来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教育经济学的重点,而教育投资又影响了教育对经济的具体贡献效率和效果。
  关于教育投资的概念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范先佐认为:教育投资是投入教育领域中,用于培养不同熟练程度的后备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以及提高人的劳动能力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娄成武和史万斌认为:教育投资也称教育投入、教育经费、教育财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也可以认为是投入教育领域,用于培养各种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货币表现。从教育投资的层次看,主要分为三大层次:一是宏观的教育投资,指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应当有多少份额用于教育投资;在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分配中,应当有多大的比例用于公共教育经费,这方面的决策是由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做出的。二是中观的教育投资,即处于宏观教育投资与微观教育投资之间的投资,主要是指教育部门内部的投资。通俗的讲是指在教育投资总额为既定的前提下,如何在教育部门内部分配这些教育经费,其中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之间如何分配教育经费。三是微观的教育投资,指的是一个家庭、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单位的教育投资,它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具体利用有限的教育投资,使其生产最佳的效率和社会效益。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宏观和中观层面的教育投资,并从教育投资的角度来分析我国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二、从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一)宏观教育投资总量不足
  宏观投资决策对教育投资比例有重要影响。各国各级政府决策者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认识以及教育在经济增长汇总作用的评价,对教育投资的多少及其在国民收入和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有着重大影响。近来有些人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出现了“过度教育”,事实上,我国的“过度教育”是一种表面的、虚假现象。离“过度”还有很远的距离,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很大。虽然我国近年教育的财政投资有所增长。但与GDP的增长率相比。或者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相对较小,其占GDP的比例比世界平均水平低,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还不够明显。
  在我国,经济增长对教育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来实现的,最主要的教育经费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政府的财政预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投资的绝对值和相对比重。教育投资主要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加快技术进步进而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由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具有滞后性,如果只看到眼前,觉得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而降低教育投资的增加比例的话,从长远来看是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的。由此可见,政府的重视对于提高教育投资增长比例。进而提高教育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投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依靠政府,其他筹资渠道力量薄弱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教育投资是属于政府财政支出的范畴,这与从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和经济的逐步发展,开始出现其他教育自己的筹集渠道,但与财政支持相比,从其他渠道筹集的教育资金仍然比较少。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表21-37《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情况(2004年)》的统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约占总教育经费的62%;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只占总教育经费的约5%;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只占总教育经费的约1%;学费杂费约占19%;其他教育经费占约14%。其中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助和集资办学经费所占比例过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教育资金筹资机制,渠道过于狭窄。对经济的贡献后劲不足。
  
  (三)生均教育经费相对指数过高,难以发挥基础教育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根据前面的表一可以计算得出: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占全国总教育经费的31.17%;中学的教育经费占全国总教育经费的30.74%;小学的教育经费占全国总教育经费的24.92%。高等教育以较小比例的学生数量占据了约1/3的教育经费;小学学生数量庞大,所占的教育经费比例却不足1/4。
  除了可从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来观察外,还可以从生均教育经费相对指数来观察各级教育经费的分布情况。生均教育经费相对指数是指以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00,折算出其他各级生均教育经费的相对值。在发达国家,他们的生均教育经费在各级教育中的分布相对均衡。如美国生均中等教育经费相对指数为114,生均高等教育经费相对指数为125。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教育经费分布不平衡,生均教育经费相对指数要大的多。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1994年普通高校的平均生均费用是小学平均生均费用的19倍;2002年约为16倍;2003年是约为13倍;2004年约为12倍。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近年来我国的生均教育经费相对指数虽有所下降,但仍比其他国家高出许多。
  与初等和中等教育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占用了过多的教育经费。而事实上与高等教育相比,初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大。为了提高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应该调整教育投资结构,合理分布高等、中等、初等教育的经费,尤其应增加初等教育的教育投资比例。
  
  (四)东、中、西部地区教育投资不合理,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受教育年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GDP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就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者的百分比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加权平均后整理而得,文盲在我国西部地区还占有很大比例,为20.77%;西部地区的初等教育发展水平过低,文盲和小学教育程度人口占了总就业人口约57%;东部地区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些。文盲和小学教育程度人口约占总就业人口32%。两者相比,西部比东部多了25%。中部地区就业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小学教育程度就业人口也占了30%以上。
  教育创造的人力资本、推动了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

《从教育投资角度看中国教育对经济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从教育投资角度看中国教育对经济的影响.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