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保证书 > 内容

城镇化进程中藏区教育救助问题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1 07:25:53     阅读:


  摘要:教育救助是调节教育公平的杠杆,是解决区域贫困差异的重要途径。21世纪以来,青藏铁路的开通,促进了西藏同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藏区城镇化速度加快,区域性贫富差距加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加剧,教育救助的社会作用更加凸显。西藏贫困地区教育救助问题的解决与否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瓶颈,对其原因的剖析与政策的分析势在必然。
  关键词:城镇化;藏区;教育救助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6-0072-04
  一、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教育的冲击
  教育救助是调节教育公平的杠杆,是解决区域贫困差异的重要途径,也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人口流动加速,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加剧,区域性贫富差距加大,少数民族相对贫困化程度加强,这些地区的人群、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现状堪忧。在藏区一些贫困地区,正常教学的基本设施和条件欠缺,贫困家庭无力支付子女接受教育所产生的支出。在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城镇化对接受教育的主体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人类的文明史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教育主体也先后形成了‘奴化’、‘器化’和‘人化’三种形态。” [1 ]在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模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逐渐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现代化教育模式转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的教育模式正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在贫困地区实现这种模式的主体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教育救助的作用更加突出。
  “教育救助”的概念学界意见各异,笔者倾向于广义上的教育救助,即“国家、社会团体、个人为保障特定社会群体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其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2 ]。其特点是通过立法由政府或相关单位对生活陷入困境无法进行教育再投入的地区、群体、家庭、个人进行帮扶,以提高其文化技能,最终解决他们的可持续生计问题。
  二、藏区贫困人群教育现状
  城镇化进程带来的藏区接受教育的贫困人群情况各异,归纳起来主要有残障学生、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与流动人口子女等。这部分人群的受教育现状堪忧。
  (1)残障学生 截至2006年,西藏自治区共有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分别是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和盲人无国界组织的盲校。在特教班就读的学生为145人,其中男生89人,女生56人。西藏自治区共有残疾人19.4万,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145人,其所占比例为0.074%,这同藏区6~14岁学龄残疾儿童占全部残疾人数量的2.96%比较,入学特殊学校比率偏低;除去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障学生外,在普通班跟班就读的残障学生有337人,男生214人,女生123人;儿童教育中,学龄残障儿童1 513人,男生899人,女生614人,未入学残疾儿童总数2 697人{1}。从以上数据看,学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为36%,这同“全国学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为63.19%”{2}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以2009年为例,西藏自治区到该年年底,普通高等院校录取肢残学生2人。在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有1个,全年接受了职业技术培训的人数为47人,同全区19.4万残疾人的基数相比较,接受培训的人数比例仅为0.02‰,这种受教育现状堪忧。
  (2)贫困家庭学生 城镇化道路上,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导致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乡村地区贫困化程度加剧,以西藏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贫困中小学学生家庭访问实录为例,“2007年‘格桑花西部助学’计划组对该地区20个家庭展开调查,笔者统计发现,20个家庭中年收入超过2 000元的仅有两户,其余均在1 500元以下,人均年收入达到500元的仅有1家,其余在150~400元之间,这些家庭子女均在两个以上,若有一个接受初中或高中教育,其余子女便无钱上学。”{3}2006年《全国贫困生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平均每年每个家庭子女的教育支出包括生活费在内达到6 780元左右,若按此标准对比,以上家庭全年的经济收入仅供一个孩子亦远不能达到教育支出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让孩子辍学,而辍学造成的持续贫困将会形成长时期的教育恶性循环。需要说明的是,全国贫困生调查报告中全年教育支出平均费用是综合城乡家庭收入之后得出的平均数,西藏日喀则地区调查的贫困家庭收入均集中在农村,家庭生产力依然维持在农耕文明时代,这种差距显然很大,在藏区城镇之中,这种差距相对小些,这种状况正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大社会现象。
  (3)留守儿童 在城镇化进程推动下,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至2006年底,外出务工劳动力已接近1.32亿人,农村劳动力5.3亿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的24.9%” [3 ],人口的城镇化流动形成了大量留守儿童,造成了较为严峻的留守儿童教育困境。“资料显示,全国有5 800万留守儿童,有4 000万儿童年龄低于14岁。目前,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贵州、广东这7个省份的农村留守幼儿数量都超过100万,学龄前留守儿童总和接近全国学龄前留守儿童总数的2/3。”{4}
  同全国相比,西藏自治区的留守儿童比例更大,该地区的留守儿童与内地比较,成因较为特殊。一方面,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藏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受城乡二元化机制的制约,农民虽进城,但却不能完全享受到城市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他们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父母看管;另一方面,一些在藏区工作的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干部因为气候、教育条件等原因,不愿将孩子带在身边,而是托管给亲戚朋友,这样便造成双重的比其他地区更多的留守儿童。
  (4)流动人口子女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自治区内部移民和流动人口问题成为国内外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城镇化的带动,青藏铁路的开通,促进了西藏同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发展型为主的人口流动在藏区日益活跃,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第二代移民已经出现,大量的流动儿童或被带到城市或出生在城市,因户籍制度以及教育资源的限制,大量适龄流动人口子女很难接受到城市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城镇化进程中藏区教育救助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城镇化进程中藏区教育救助问题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