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保证书 > 内容

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辐射功能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3 06:08:52     阅读:


  摘要:民办高等教育的区域化研究一直是民办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首都北京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资源中心,民办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在促进北京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辐射功能,并与城市化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 城市化 辐射功能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7)02-0069-06
  
  一、城市化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关系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从人口的量和质两方面来看,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和人力资本提升的过程;从经济增长来看,城市化是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的产业优化和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等教育的扩展与城市化的进程呈现一种双向互动关系。高等教育的扩展将潜在地提高人口素质,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长,为城市化的可持续性提供智力支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城市化发展将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率的提高,为高等教育的扩展提供市场需求和发展基础。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种特定功能,需要着力构建首都的城市化建设和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北京“十一五”规划把加快推进城市化、增加城市人口作为重点发展目标,正是由于城市化的推动,给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加速了首都高等教育的普及,为北京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促进了首都的城市化和首都城市现代化。
  
  二、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北京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  北京民办高等教育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05年,全市民办高等教育机构60所,在校生数228899人,其中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普通高校10所,在校生51440人。
  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看,民办普通高校数量从2001年的3所增加到2005年的10所(包括本科学院1所,高职学院9所,另有不计校数的独立学院4所),其中,成立于1984年的北京城市学院是北京惟一一所民办本科院校,2005年有在校生20283人,教职工1209人,专任教师831人。而非学历的民办高校数量从2001年的85所减少到2005年的50所,表明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伴随市场竞争的加剧,北京市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步入追求质量目标的结构调整期。
  
  2.北京民办高校的分布特点
  北京公办高校,大都分布在城区或城乡交界处,而北京市民办高校基本上都位于北京市郊县等较为偏远的地区。一是由于这类民办高校大都建立时间较晚,市区基本无土地划归办学用地,另一方面,这类学校是社会力量办学,经常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为了节约办学成本,一般选择地价较为便宜的郊区。学校远离市区,为学生创造了安静的学习环境,但也在短期内使周边地区迅速成长为一个以学校为中心的商业区,并逐步带动大学服务业、当地交通、房地产等产业发展;同时,民办高校的建设必将引起学校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逐渐形成一个以大学为纽带,辐射周边地区,集教育、产业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特定区域。这些都为当地农村人口增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加速了乡村城市化进程。
  
  3.北京民办高校的发展环境
  (1)政策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民办教育发展的法律、制度与政策环境逐渐改善,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与服务举措逐渐增多,管理也逐步规范。1985年,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为起点,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在1985-1987之间形成了一个小高潮。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北京市政府据此重新修订了《社会力量管理办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件大大提高,北京市的民办高等教育逐步走上了法制化道路。北京市教委于2002年发布了《北京市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设置办法(试行)》,促进了首都民办高等教育逐步与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规格高等教育的需求。
  2006年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把“引导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不断提高民办教育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写入了章程。
  可以预见,北京民办高等教育通过整合民办教育资源,通过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创造出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环境,创办出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
  (2)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经济高速增长,北京2004年的地区GDP为4283.31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7058元,城镇人口比重和第三产业经济比重分别已达79.5%和60%(见《2005年北京统计年鉴》),基本上进入了城市化高级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相上下。城市化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北京市经济结构的转变,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北京市城市化的后续动力。从1978年到2004年,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4%上升到60%。与此同时,北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建设急需大量职业和技术教育人才,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直接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们再看一组数字,2004年北京市居民储蓄存款达6122.35亿元,在这些个人金融资产中,虽然大部分存款集中于少数先富起来的人手中,但对于大多数城市工薪阶层、私营业者和一部分农民仍有意向把一部分储蓄存款投资于子女教育。只要正确的政策引导,就有可能使其中一部分存款份额转变为教育投资,推动社会力量办学,从而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以教育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让青年更多地接受高层次的教育,不但可延缓就业压力,减少就业风险,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  (3)教育资源环境  北京具有极其丰富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著名高校云集。在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高校中,北京有20所,约占全国的1/5。2005年全市有公办高等院校69所,是中国高校学生人数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包括国内一流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各类科研机构926所,两院院士196人。高校教师资源极为丰富,公办高校离退休的专家教授逐年增多。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首都的区位优势更增强了北京民办高校的吸引力。
  但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资源在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分配严重不平衡,如下表所示:
  民办高等院校虽然占据北京高校13%的学校数和近10%的在校生数,却只拥有6%的专任教师和其他教育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国内有学者(鲍威,2005)在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公办高等教育的比较,发现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公办高等教育资源之间存在密不可分

《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辐射功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辐射功能.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