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保证书 > 内容

中外美术教育之我见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5 06:15:01     阅读:


  改革开放把禁锢人们思想的大门打开了,陈旧的文化得以复兴,先进的国外教育被中国广泛学习和应用,一时间,向西方学习的大风潮兴起,从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学习和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从微观实效上看来,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下面我以中外美术教育方面作一探讨。
  一、欧洲和日本的美术教育
  欧洲的美术教育是普及化教育的模式,是全民参与性的美术教育,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具有良好的美术氛围。比如: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的主题思想自由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很强,他们不用规范的“上课、起立、老师好”,学生也不用规矩的坐在课桌前,学校不重视美术赛事的名次等地与荣誉,美术活动完全是自主发现和创造美和轻松过程,美术活动者得到了心灵和情感的表现,美术课堂是另人想往的地方,自主性美术活动成为学校美术的主导形式。在欧洲,美术作品和展览大都是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像卢浮宫和佛罗伦萨,每天都是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人们把欣赏艺术作品当成浪漫的邂逅。美术的全面性参与促进了美术的蓬勃发展,提高了民族文化的品味,增强了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认知。绘画家、摄影家乃至民众,都对美术与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我国的美术教育难以达到这种程度,因为我国建国时间短,改革开放后才是政治、经济、化发展的契机,物质生活难以保障的情况下何以谈及精神生活,基础建设才能决定上层建筑。
  众所周知,日本非常重视教育,虽然每年的教育支出只占其GDP的不足4%,但日本的家庭教育观念非常先进,社会参与意识强。对于美术教育,日本提倡个性化发展的理念,他们认为孩子个体差异性发展是培养多元人才的关键,个性化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教师在针对不同孩子的教育时,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鼓励孩子个性化发展,尽管同一个课堂学的知识是一样的,但教师对于孩子的不同表现分别引导,其实这种教育模式源于中国的“因材施教”。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我们不得不认可日本做得很好。中国的教育局限性比较大,由于人口众多,班级人数超标严重,难以施行个性化教育,只能说是尽量合理。甚至包括大学教育,“扩招”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也很难全盘都照顾到,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二、学习西方教育
  21世纪是多元发展的社会,教育体系发生了变革性的改进。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就施行了多元综合的艺术教育模式。如在美术教育观念上,多学科多元发展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基本思路,实践性教育大大高于理论性教育的比重,倡导“活教师、活学生、活课堂”,没有束缚的思想观念,随着创新性美术教育的跟进,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和能力得到提高。
  对比一下当时的中国美术教育,长期受到政治思想的禁锢,一味的追求强化记忆和训练,奉行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使得学生们变成了“毫无灵感的机械”。那么,学生们真正知道美术到底是什么含义吗?知道艺术与美的关系吗?知道美术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吗?我想很多学生是很模糊的。艺术是需要灵感和天性的,旧有的美术学习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了,它束缚了孩子的灵性、封锁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以至于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培养”出来的,还有的是单纯为了考试升学,因为文化课要求偏低些,美术成为了制造大学生的工具,这是十分可悲的。我们可以从美国的“DBAE综合美术教育”了解到,美术教育的先导是内涵教育,单一表面的视觉现象只是形式而已。诚然,美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与他们还有很大差距。在20世纪末期,人们对美术的意识形态还未真正形成,美术现象比较单一,美术展览等活动也都比较少,欣赏美术作品的人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也就看看“热闹”。美术作为新时代发展下的文化载体,并没有普及化,也没有展示和接受的氛围。尤其是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只是以“副科”的形式出现,为什么呢?是怪学校校长吗?当然不是。是国家的教育体制不科学、不完善导致的,直到现在,国家还是没有出现“能人”,倒出现了“一考定终身”的普遍现象,似乎又走进了八股文考状元的时期,如此发展过来的教育现象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三、我国的素质美术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体系得到逐步完善,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中国推行素质教育也已多年,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远远不够,世界名校排名榜中依然没有我们的名字。美术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美术学科建设的定位是否准确?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一直探讨的课题。中国上个世纪阶段的美术教育相对滞后,首先,受守旧思想的影响较深,教育被视为最严谨的活动。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法,都很循规蹈矩,缺乏灵活性,如某教师讲课时一时兴起与教学大纲偏离了,被相关部门查出来就是教学事故。条条框框太多,约束性太强,个性化教育难以发展。其次,教学中过于“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就是先进的,忽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民族自信。例如,某大学的党委副书记去美国教育考察,回国后便马上召集全校教师开学术报告会,会中,她把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满怀激情的讲述给在座的教师们,说美国的街道好、建设好、文明程度高等等,说到高潮部分时突然冒出一句“还是人家资本主义好!”我就想问一下这个大学的党委副书记,你有党性吗?你是考察还是旅游?你奉行的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吗?个中内涵大家都应该明白。一味的崇洋媚外是盲目庸俗的表现,并不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正面影响。我们的孩子都出国了,海外定居了,国家教育部门不该反思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唐朝就建立了世界瞩目的文明,领衔世界的应该是我们。
  不可否认,素质教育的推行促进了美术普及化教育的发展,中小学美术也不再轻易当“副科”了,教学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一些学校还给学生配置了专门的画室和画材,大学教育在向世界接轨,美术相关课程也成了大学的公选课。但是,我们的美术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教师的专业素质要不断提高,美术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和参与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要明确,要根据时代需要制定可行的教育方法等。这些问题搞不清楚或者缩水执行,将会影响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另外,还要对当下的现代教育手段给以合理运用,美术教育不单是课堂讲书本、画画了,多媒体的发展给美术教育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帮助。美术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科目,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好的作品在内容、形式和情感表达上都很考究。同时,把美学思想孕育其中,推动社会积极参与,把美术教育系统化、常规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搞好教育是文化强国重要的根本,中国才能成为教育强国,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宏建 袁宝林.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3]李新生 张建伟.美术教育论与教学法[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责任编辑:刘小红

《中外美术教育之我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外美术教育之我见.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