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保证书 > 内容

[文明家庭事迹精选合集] 文明家庭主要事迹800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5-17 18:03:17     阅读:

【篇一】

定远县定城镇幸福路社区的xx、xx夫妇是当地出了名的模范夫妻,他们用勤劳和朴实守护着最平凡、真实的幸福,传递着文明的力量。日前,xx家庭被评为xx市“文明家庭”。

xx,男,今年49岁。1998年,xx不慎从高处摔落,腰脊椎摔断,只能坐轮椅或者靠双拐走路,腰部再也无法直立。但不幸并未将其击倒,自强不息的他选择努力工作支撑起这个家,他决定开“马自达”赚钱。为了增加家庭收入,xx不怕苦不怕累,夜以继日地奔波。xx夫妻间的感情一直很好。意外发生之后,xx长期无法正常行走,但身为妻子的xx始终陪伴左右,不离不弃。从此,一个弱女子扛起家庭的大梁,肩负起家庭重担。二十年如一日照顾丈夫和孩子,每天重复着给丈夫洗漱、穿衣服、按摩、做饭……有好吃的先让丈夫和孩子们吃,买新衣也先顾着他们。长期如此,毫无怨言。在她长期不懈的照顾下,丈夫身体渐有好转,家庭生活也日益改善。

xx作为家中长子,照顾好双亲的责任更重,因为身体受伤,这份重任自然交到了妻子xx的手中。xx的公婆都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平日里生活有诸多不便之处,时时刻刻需要有人陪护和照顾。xx总是认真、细致地照顾着自己的公婆,公婆有什么要求,她都尽量满足。

夫妻俩始终将子女的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夫妻二人的长期教导,一儿一女都已成才成人。目前,女儿慕寒已大学毕业在上海工作,儿子慕凯在南京上大学。xx和儿子慕凯在工作生活之余,会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交通劝导、环保宣传、慰问走访均能发现他们的身影。

面对困境,xx一家总是积极面对、靠着努力获得幸福的生活,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不仅是社会中的正能量,更是文明家庭的最好体现!

【篇二】

“只有全村人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我这个村官才算称职。”

xx,1953年11月生人,是蠡县北郭丹镇武家营村党总支书记、民调主任,他曾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省优秀党务工作者、xx市劳动模范、蠡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蠡县这片热土上,提起xx,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而熟悉xx的人,又不由自主为他的家庭竖起大拇指。

xx把村里的事当自家的事,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舍小家、为大家,时时心怀党的事业,处处当先锋、做表率,想群众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把小家融入到全村文明和谐的大家庭中,美化了全村幸福家园,温暖了困难群众一片心,成为全国文明村的典范之花。

家庭和谐,奉献社会。“村民的和谐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30多年来,xx作为一名农村的“职业村官”,把身心全部扑在了村里的发展、村民的幸福生活上,使武家营成为全国文明村的老典型、“冀中第一村”。成功的背后离不开默默支持的妻子xx,她柔弱双肩勇挑家庭重担,常年照顾年迈婆婆,精心料理家务,带头做好村内妇女工作,当好贤内助。五年前,村里建设文化商贸中心需要拆迁13户住宅,当时12户都签约拆迁了,就剩下赵某1户谈不下来。xx把自己家10间大房子,换来赵某3间房,顺利建成了村文化商贸中心,引进商户20多家,大大方便了村民购物。面对自家明显的吃亏,妻子xx深明大义,默默地从老宅搬了出来。多年来,xx和家人热心公益,扶危济困,捐款500多万元。全家人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xx夫妻俩相敬如宾,家里总是充满着和谐的气氛。他们的尊老爱幼、肯于吃苦、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一言一行,被女儿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受他俩的影响,女儿都养成了待人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女儿们踏实肯干,热心付出。女儿李雅玲曾获得xx市“三八”红旗手、xx市“巾帼建功”工作者、蠡县“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女儿xx曾获得xx市“巾帼建功”工作者、xx市妇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热心助人,排忧解难。作为村民调主任,xx还时刻冲锋在全村、全镇,甚至周边乡镇的矛盾纠纷调处第一线,不分白天黑夜,哪里有险情,那里就有他的身影。为了邻里和睦、为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成为名副其实的老百姓身边的“帮大哥”。村里、镇里、县里,甚至周边县,30多年来经他手调解的矛盾纠纷得有近1000起,涉及金额1200多万元。2013年8月,他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引领风尚,构建和谐。他积极倡导依法文明治村,破除陈规漏习,反对迷信,做好普法宣传。村里每年都会唱大戏,既是村务公开大会,也是普法会、文化生活会。2016年,武家营被评为全国无邪教创建示范村。他提倡新事新办,勤俭节约。2012年,他带头实施红白事简办,倡导新风,以党风为引领,结合党员评星定级和文明家庭创建、生态户创建、守法经营户创建等活动,树立了良好的党风、民风、村风、家风。40多年来,依托党建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和上访案件,村风淳朴、文明和谐。

擎旗争先,科学发展。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xx这个小家庭却把这种爱延伸到周围的村民、朋友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他开办工厂、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使武家营家家没闲人,成为xx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如今全村有大小企业摊点150多家,规模企业28家,紫薇山药厂年纳税超千万元,是蠡县民营企业第一纳税大户;
大洋饮食品公司是xx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去年,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典范,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生态旅游村,建成京津冀农耕文化园,打造“冀中第一村”。集“农耕体验、观光旅游、婚纱摄影、健康养生”四大产业为一体,依托千亩花海,推出“紫薇花海”系列生态旅游品牌,日接待游客4万人左右。

xx和他的家庭,带动和影响着村民们。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生活幸福、环境优美、百姓富足的武家营村,成为xx一颗璀璨明星、生态旅游村。在xx的带领下,该村连续四届获“全国文明村”、连续九届“xx省文明村”、全国小康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篇三】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

2016年4月,男主人――xx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xx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

这是一个模范的家庭。

夫妻俩参加工作30多年来,同心协力,不畏艰辛,把所有热情与精力都奉献在了太行山上。他们每年在农村工作200天以上,足迹遍布xx省太行山区所有县,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深受农民爱戴。

如今,男主人虽然去世,但精神永存。

夫妻同心,奋战太行,硕果累累

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他们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花果山。

把全部激情投入工作,他们将农民的认可看做是自己的荣幸。

上世纪80年代,刚刚参加工作的xx、郭素萍夫妇加入xx农大课题组。此后,夫妇俩的足迹遍布我省太行山区的所有县,风餐露宿是常态。

xx坚持把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他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山区生态开发模式,使太行山140万亩荒山披上绿装;
他创新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
他开发了干旱山区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将平原地区的日光温室错季栽培技术引进到山区,提升效益1.4倍以上;
他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毫无保留地传授实用技术,累计培训农民9万余人次,示范推广种植面积1826万亩,直接帮扶村庄40余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庄100余个。

作为xx的妻子、科研助手、科研团队主要参加人,郭素萍35年来一直跟随xx从事太行山山区开发研究,xx取得的每一项成果中都饱含着她的付出。

总是在工作,是夫妇俩给儿子李东奇最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80年代,为了扎根山区搞科研,在同一课题组的xx夫妇把1岁多的儿子从xx接到xx前南峪村,又把年迈的母亲接到村里帮忙照顾,一住就是4年。

父母常年奔波在外,从小学到高中,李东奇都是一个人上学、做饭、睡觉。“我把自己照顾好了能让他们少些牵挂。”独特的人生经历,让他格外懂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帮助了那么多人,我为有这样的父母感到骄傲和自豪。”

李东奇参加工作后,xx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要自觉自发干好工作。”

“自觉自发干好工作”也是xx对自己的要求。工作干得好不好,干到什么程度,他心中最有数。“200多户的岗底,180户村民种了大小350多个果园,面积3500亩。哪个果园谁家的,果树管得咋样,他都了如指掌。”20年的老朋友、xx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

痛失爱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由于常年奔波劳碌,xx先后患有重度糖尿病和疲劳性冠心病。休息,至关重要。但是xx30多年如一日,永远在工作,永远有求必应。

郭素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郭素萍先后两次做手术,xx都在山上,手术通知单都是同事帮忙签的字。“我和儿子确实为他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们一直理解他、支持他。”郭素萍说。

“家里的事他记不住,可保国并不是没有亲情。对老人,他讲孝顺,我和保国在家都是排行老大,弟妹多,家庭条件不好,两家老人他都放在心上。老人看病吃药他都让村里先记账,过一段让我再去结账。”郭素萍说。

去世前4个多月时间里,xx只休息过10天。农历大年初五到初九,他不顾雪天路滑连跑9个点儿指导技术。

“保国总说,能坚持多去一个地方,就不能少去一个。也许多去一地就能改变更多百姓的生活。”郭素萍的泪水夺眶而出。

付出这么多,xx夫妇却分文不收。xx说,给农民服务是公益,给农业企业服务也是公益。农业企业发展了,在自身盈利的同时,还能辐射带动周围山区发展,最终还是对农民有利。

今年4月,xx不幸病逝,给郭素萍带来不尽的悲伤。但她以坚强的毅力和识大体顾大局的思想境界,克服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在宣传xx先进事迹,弘扬xx精神上,表现出一名知识分子的宏大胸襟和英雄家属的无比坚强。

xx去世时,正是春季果树管理的关键时期,她料理完后事后,就又像xx生前一样,踏上去基地服务的路程。

在丈夫去世的150多天中,她先后多次和课题组成员赴xx、xx、xx、xx等地指导果园建设与管理。她一再叮嘱课题组成员:保国走了,但基地不能丢,农民的需求不能不管,保国没干完的事业,一定尽最大努力干好。

在xx“7・19”洪水后,她一直住在岗底村,和村干部一起查看洪水和果树情况,实地指导当地农民进行灾后管理,并与前南峪、葫芦峪、南和等基地保持密切电话联系,为基地应对灾情提供及时指导,确保了xx生前倾力打造的基地在洪水过后安然无恙,依旧呈现出青山绿水。

xx去世后,作为“xx先进事迹报告团”重要成员,强忍巨大悲痛和身体不适,郭素萍全程参加了2个多月报告会的筹备和事迹宣讲。报告团先后在xx会堂、人民大会堂及黑龙江、江苏、湖北、xx、北京等地宣讲14场,她一场不缺地坚持下来。同时,积极配合各级媒体宣传,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媒体采访近百次。

当岗底、绿岭、葫芦峪等基地提出想要xx的骨灰,为xx修建墓地,永久缅怀。郭素萍从大局出发,做通xx兄妹工作,将他的骨灰分别安放在三个基地。

【篇四】

11月22日,雪后初霁,玉树琼枝。

走进xx市莲池区西高庄村党总支书记xx位于18层顶楼的家,屋内设施简单、整洁,墙上并列悬挂的家训和一张40多人的“全家福”格外醒目,让人立刻感受到这个家庭的温馨和谐美满。

xx用她特有的智慧撑起一个几十口人幸福和睦的小“家”,用她独有的担当筑起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任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xx用心血和智慧书写“家”情怀。

她带领班子成员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健全村务管理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繁荣村庄文化、改善人居环境,把一个曾经人均收入不足700元、集体负债10万元的穷“家”,建设成固定资产总值4.5亿元,年人均收入2万元的新家园。

1978年底,24岁的xx辞去小学教师的职务,从老家清苑嫁到西高庄。丈夫xx家境殷实,让从小受穷的xx感到惊讶。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她这个穷丫头,丈夫说:“家里喜欢有文化的人。”

xx从小没了父母,兄弟姐妹相依为命,练就了她能吃苦、肯担当、能容忍的个性。结婚前,公婆问xx要什么?她说:“我什么都不要。”作为家中小儿子,xx的待遇比哥哥姐姐都高,这也在xx与嫂子们间埋下导火索。结婚时,为他们布置新房的只有婆婆一人,几个嫂子竟都去大队看电影,躲了。xx什么都没说。她觉得,和睦是一个家庭的根本。为维护家庭和谐,xx主动将嫁妆里的好东西送给她们;
并把第一个月挣来的30块钱全部给婆婆,让老人镶牙……尊老敬长,时间一长,xx用行动渐渐感动了嫂子们,公婆也更喜欢她。

1986年,xx任西高庄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年她32岁。村里负债累累、遗留问题多。xx天生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经营好这个大“家”,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很快,xx包容、正直、诚信的作风被乡亲们认可,工作得到大家支持。

“当年分房的时候,有村民说18楼不吉利,焕荣说,‘咱住’。我们就给村民把房子换了。”朴实憨厚、不善言辞的xx选择默默支持xx,做她的坚强后盾,做她的好后勤。

整合土地建工厂、招商引资抓项目、旧村改造建新居……在xx带领下,西高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里十二座高楼错落有致,绿树成阴、花香四溢,村民享受着比城里人还优越的生活环境;
亨佰丽小商品城等服务设施已成为大xx小商品批发零售集散地;
西高庄“莲池区双创基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今年11月8日,西高庄村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西高庄人的幸福生活”农民画展引起轰动,媒体争相报道。画作全部出自村民之手,作品带着泥土芬芳气息,向世人展示了这个大“家”庭的幸福和谐新生活,描绘了西高庄人的自豪。“xx省红旗党支部”、“xx省村民自治模范村”、连续多年的省级“文明村”、省级“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一个一个荣誉见证着这个大家庭的发展路程。

“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农民劳动模范”“省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最美女性”“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xx当之无愧。

xx家在村里是个大家族,全族加起来有40多口人,要经营好这样一个家,考验着xx的耐心和智慧。

“我婆婆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她用自己的智慧管理村里的大事小情,也用智慧经营着自己的家。有一次,我和志广闹别扭,一生气回了娘家。该做产检的时候,婆婆打电话要陪着我去。等检查结果时,她跟我谈心,谈夫妻平等,谈家庭缘分,渐渐地我消了气,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来,婆婆悄悄打电话把志广叫来,把我接回家,我们合好了,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儿媳邵丹对婆婆xx十分敬佩。

“老伴去世后,我情绪很低落。小荣鼓励我参加村里的绘画班、书法班。那时她总抽时间陪着我、开导我,帮我走出心理低谷期。”二嫂田小芬说,“她对我们几个嫂子可好了。前两天一降温,又给我们一人买了一双高帮棉鞋。她的心宽敞、又细致。”

“小荣在我们这一辈最小,但操心最多,买衣服、问寒问暖,照顾我们非常周到。家里晚辈们的事,她也都挂念着。我们这个家十分团结。”大姐王延玲开心地说。

受到母亲xx和父亲xx的潜移默化,儿子王志广传承良好家风,养成正直、勤俭、乐于助人的性格,谁有困难都热情相助,在同事、朋友、兄弟中口碑很好。

临近正午。

“开饭了。”xx将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无论多忙,我一定回家和老伴一起吃饭。现在,大家都讲究养生,我觉得家庭和睦、彼此陪伴就是最好的养生。”62岁的xx脸上写满幸福。

“孝老爱亲厚德笃学感恩惜福包容友善和谐互助勤俭治家爱国守法诚信奉献”这不仅是xx家的家训,也是西高庄这个大家庭做人做事的准则,是照耀在每个人心中最灿烂的那缕阳光。

【篇五】

2014年2月13日,xx被打工女孩的电动摩托撞昏在地,血流不止,其面部血肿,多处淤血,下颌伤口骨质外露,五根肋骨骨折,双胸积液,轻微脑震荡等。苏醒后,强忍剧痛,不但不怨恨肇事的打工妹,并带动全家老中小11口人一致谅解肇事者,不让其赔偿,拒绝其陪护,还让儿子xx为她找到新工作,解决困难。

xx在生死关头,还想着关爱帮助他人的事迹,经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及地方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典型。

xx同志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树立了学习榜样。

xx当年远离家庭,安心从事野外工作,这与妻子儿女的理解、支持分不开的。为了献身于青海地质找矿,1966年将妻子的户口从西安城市迁到青海祁连山区。之后,1969年又响应党的号召,将妻子儿女落户到xx农村,妻子只身带着三个孩子,在极端困苦的环境里,参加农业劳动,料理繁杂的家务。历经了13年的磨难,毫无怨言,也使孩子从小在艰苦中得到体验和锻炼。xx夫妇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引导孩子学会做人。从小就立志成才、崇德向善、虚心好学、积极向上,顽强刻苦、踏实做事、谨慎做人、自学成才成了家风。都有良好的成长轨迹和现实业绩,“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成为家训。

xx一家三代,至今11口人,敬老爱幼、相互关心、友爱互助、平等和谐,其乐融融。

xx同志退休前,曾多次获单位先进工作者称号;
1978年参加编制的《陕甘宁青1:2000000构造体系图及说明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2年参加与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编写的《地震地质学基础》获中国地震局三等奖;

退休后,2005年10月获燕郊开发区首届中老年文化艺术节暨中美医院尊老、敬老、爱老活动月最佳组织奖;
2014年10月被中共防灾科技学院委员会授予“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2014年11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9年、2011年、2012年曾三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金奖及其他奖项;
2015年被新华社中国网事推荐为“感动2014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候选人”;
2015年1月在中央精神文明办举办的活动中入选“中国好人榜”;
2015年1月被中共三河市宣传部、三河文明办、三河广播电视台评为2014年度“最美三河人”;
2015年3月被xx文明委评选为2015年度“最美xx人”;
2015年5月被xx日报评选为2014年度“感动xx十大人物”;
2015年6月被评为第五届“xx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6年6月被防灾科技学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6年6月被授予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6年5月被xx日报评选为2015年度“xx十大新闻人物”荣誉称号;
2016年10月被xx市委老干部局、老龄工作委员会、xx日报社评为“2016年xx市‘生活好有理想夕阳美好贡献长’和谐之星”等。

xx工作五十年来,立志报效祖国,为党为民,终身奉献。五、六十年代,寻找矿产,九死一生,不畏艰险,奔波于青海高原;
七、八、九十年代,为探索地震,不辞劳苦,现场考查,亲赴灾区;
为培养地震人才,白手起家,开拓进取,敢闯敢干。

xx始终对组织任劳任怨,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志以诚相待,对贪腐嫉恶如仇,对自己反省从严。他经历过对多种矿产的普查勘探、区域地质研究、地震地质野外考察、研究,地震教学组织、授课、教学研究及学校的计划、财务、物资、基建管理,学生管理等等。专业经常变换,从不强调自己专长,不挑肥拣瘦,不分分内分外,组织分配什么,就干什么,就钻什么,就干好什么。在从事每项工作中都能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圆满完成,受到广泛好评。

为了党的事业,1966年xx将身居西安市的家属户口迁到青海祁连县深山,1969年又响应党的号召又将家属户口迁到xx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妻子只身带着三个孩子,历尽艰辛苦难。xx长年孤身在外,仅在冬季室内总结验收后,才能请假探亲,得以千里迢迢艰难的与亲人短暂相聚。老伴含辛茹苦的把他们带大,身为父亲,未尽父责,至今仍深感愧疚。

忠孝不能两全,长年远离家乡,分居两地,奔波于荒野,未能尽心侍奉父母,甚至连父母临终前都未能见一面,每念及此,悔恨终生。

1999年退休后,他依然关注教育和学院发展,积极投身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工作中,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退休后,他自学书法,长期临帖不辍,书法作品3次在全国获一等奖及其他奖项。2004年,xx同志在燕郊发起成立“重九书画联谊会”,负责组织联系书画爱好者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并无偿为学生、社会团体作书法辅导、讲座,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xx自题座右铭是:“有德有智有思天地宽,无私无邪无愧日月长”。

《[文明家庭事迹精选合集] 文明家庭主要事迹80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文明家庭事迹精选合集] 文明家庭主要事迹800.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